我國現見最早記載火藥配方的書籍,成書於八九世紀。書中說,"硫磺、穿心蓮合硝石,密燒之",會出現 "烈焰升騰,燒手燒面,火燒滿屋 "的現象。這裏的 "靡 "應該是蜂蜜的 "蜜"。蜂蜜加熱後會變成木炭。硫磺、硝石和木炭混合在壹起,這就是火藥的配方。
煉丹術起源很早,《戰國策》中就有方士向荊王獻上長生不老藥的記載。漢武帝也想 "長生久視",到民間廣求丹藥,招募方士,並親自煉丹。從此,煉丹成風,開始盛行。古往今來,都有煉丹師,又稱煉器師。煉金術士的目的是尋找長生不老之藥,而這樣的目的是不可能實現的。煉丹術流行了壹千多年,但最終壹無所獲。不過,煉丹術中的壹些具體方法仍有可取之處,它展現了化學的原始形態。
煉金術中最重要的方法之壹是 "火煉"。它與火藥的發明直接相關。所謂 "火煉 "是關於壹種無水加熱的方法,晉代葛洪在《抱樸子》中對火法有所記載,火法包括:煆(長時間高溫加熱)、煉(加熱幹燥物質)、灸(局部烘烤)、熔(熔化)、抽(蒸餾)、飛(蒸餾)、浸(蒸餾)。抽(蒸餾)、飛(也稱升,即升華)、郁(加熱使物質變性)。所有這些方法都是最基本的化學方法,也是煉金術這種愚蠢職業能夠產生發明創造的基礎。煉金術士的虔誠和尋找長生不老藥的挫折感,使得煉金術士必須反復試驗和尋找新的方法。這為火藥的發明創造了條件。在發明火藥之前,煉金術已經獲得了壹些人造化學物質,如硫化汞。這可能是人類最早用化學合成方法制造的產品之壹。
起火的煉金術啟發了人們對火藥的認識和發明。
雖然煉金術士掌握了壹定的化學方法,但他們的目的是尋求長生不老之藥,因此火藥的發明有些偶然。
煉丹家對於硫磺、砒霜等有毒的金石藥,在使用之前,常用 "伏 "的方法燒壹下,"伏 "就是制服的意思。從而使毒性減失或降低,這種程序稱為 "伏藥"。唐初名醫、煉丹家孫思邈在《丹經內伏硫磺法》中記載:硫磺、硝石二味,研成粉末,放針銀鍋或沙鍋內。挖壹坑,將鍋置於坑中與地面相平,四面填土。將未被蟲蛀的三只皂角壹壹放入盆中,再放入硫磺、硝石點火。等到火燒不旺的時候,再拿木炭來炒,炒到木炭消三分之壹時,退火,趁還沒冷卻,拿進去拌勻,這就是伏蟲。
唐朝中期有壹位名叫清虛子的人,在 "火礬法 "中有壹個火方:"硫磺二兩,硝石二兩,馬兜鈴三錢半。右為末,調勻。挖壹坑,入藥於甕中與地平。將熟火壹塊,彈大,內放下,煙漸起。"他用馬兜鈴代替孫思邈方中的皂角,這是兩種代替碳起燃燒作用的物質。
伏火方中都含有碳,伏火硫磺要加硝石,伏火硝石要加硫磺。這說明煉丹師有意使藥物燃燒,以去除劇毒。
雖然煉丹師知道硫磺、硝石和碳的混合物點燃後會發生劇烈反應,並采取了控制反應速度的措施,但因藥物伏火引起的事故時有發生。太平廣記》中記載了這樣壹個故事:隋朝初年,壹個叫杜純子的人去拜訪壹位煉丹的老人。當晚,他就住在那裏。半夜,杜春子從夢中驚醒,看到煉丹爐 "紫煙透屋",然後房子就燒起來了。這可能是煉丹師配置易燃藥物時疏忽大意而引起火災的。還有壹本叫《真源妙道要訣》的煉丹書也講到用硫磺、硝石、穿心蓮和蜂蜜配合煉丹時,火燒到臉上和手上,還直燒到屋頂,房子也燒著了。書中告誡煉丹者要防止此類事故的發生。這說明唐代煉丹家已經掌握了壹條非常重要的經驗,那就是硫、硝、碳三種物質可以構成壹種非常容易燃燒的藥,這就是所謂的 "火藥",也就是火藥。由於火藥的發明來源於制丹、配藥的過程,所以在火藥發明之後,人們就把它當成了藥。本草綱目》中記載,火藥可以治瘡癬、殺蟲、祛濕、除瘟疫。
火藥不能解決長生不老的問題,而且容易著火,所以煉丹師對它不感興趣。火藥的配方從煉丹師手中轉到了軍方手中,就成了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壹的火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