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īng hāo
2 英文參考abrotanum [朗道漢英字典]
Artemisia apiacea Hce. [朗道漢英字典]
herba artemisiae chinghao [朗道漢英字典]
southernwood [朗道漢英字典]
abrotani herba [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artemisiae annuae,herba [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artemisiae apiaceae,herba [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sweet wormwood herb [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Herba Artemisiae Annuae(拉)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sweet wormwood herb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國家基本藥物與青蒿有關的國家基本藥物零售指導價格信息
序號 基本藥物目錄序號 藥品名稱 劑型 規格 單位 零售指
導價格 類別 備註 347 36 青蒿琥酯 片劑 50mg*12 盒(瓶) 15.5 化學藥品和生物制品部分 *△
註:
1、表中備註欄標註“*”的為代表品。
2、表中代表劑型規格在備註欄中加註“△”的,該代表劑型規格及與其有明確差比價關系的相關規格的價格為臨時價格。
4 概述青蒿
青蒿為中藥名,出《神農本草經》。為菊科植物黃花蒿Artemisia annua L. 幹燥地上部分[1]。
《中華人民***和國藥典》(2010年版)記載有此中藥的藥典標準。
5 拉丁名Herba Artemisiae Annuae(拉)(《中醫藥學名詞(2004)》)
6 英文名sweet wormwood herb(《中醫藥學名詞(2004)》)
7 青蒿的別名香蒿、苦蒿、黃蒿。
香蒿、苦蒿、草蒿[2]。
8 來源青蒿為菊科植物黃花蒿Artemisia annua L. 幹燥地上部分[1]。
青蒿為菊科植物黃花蒿Artemisia annua L.的幹燥地上部分。(《中華人民***和國藥典》(2010年版))
青蒿為菊科植物黃花蒿Artemisia annuaL.或青蒿A.apiacea Hance的全草[2]。
9 原植物形態壹年生草本,高達1.5m;全株黃綠色,有臭氣。莖直立,具縱條紋,上部分枝。基部及下部葉在花期枯萎,中部葉卵形,長4.5~7cm,2~3回羽狀深裂,小裂片線形,寬約0.3mm,先端尖銳,表面深綠色,背面色較淺,無毛或略具細微軟毛,有柄;上部葉漸小,無柄。頭狀花序多數,球形,直徑約2mm,具細軟短梗,排成圓錐狀;總苞片2~3層;花管狀,雌花長約0.5mm,兩性花長約1mm,黃色;花藥先端尖尾狀,基部圓鈍;柱頭2裂,裂片先端呈畫筆狀。瘦果橢圓形,長約0.6mm。花期8~10月,果期10~11月。
生於山坡、林緣、荒地。
10 產地青蒿產於全國各地。
全國大部分地區均產[2]。
11 采收與初加工秋季花盛開進割取地上部分,除去老莖,陰幹。
12 性味歸經青蒿味苦、微辛,性寒,入肝、膽經[2]。
13 青蒿的功效與主治青蒿具有清熱解暑,除蒸,截瘧的功效,用於暑邪發熱、陰虛發熱、夜熱早涼、骨蒸勞熱、瘧疾寒熱、濕熱黃疸。
青蒿具有清熱解暑,除蒸,截瘧的功效[2]:
青蒿治暑熱、暑濕、濕溫,陰虛發熱,黃疸:煎服,4.5~9g(鮮品30~60g)[2]。
青蒿治瘧疾:煎服或曬幹研末,於瘧發前4小時服3g,連服5日[2]。
青蒿治皮膚瘙癢,蕁麻疹:煎水熏洗[2]。
青蒿經蒸餾得到飽和水溶液名青蒿露,治骨蒸,虛熱,虛煩,久瘧,蓐勞[2]。
14 青蒿的化學成分含青蒿素(arteannuin),青蒿甲、乙、丙、丁、戊素,青蒿酸、蒿酸甲酯、青蒿醇,並含揮發油,油中主為蒿酮(artemisia ketone)、異青蒿酮、枯敬醛(cuminal)、1,8案油精、丁香烯等。
青蒿全草含揮發油,內含蒿屬酮、樟腦、丁香烯、案葉素、蒎烯、莰烯等,並含東莨菪素,東莨菪苷。青蒿還含蕓香苷、綠原酸、膽堿、鞣質等[2]。
黃花蒿還含青蒿素(Arteamunin)以及青蒿甲素、乙素、丙素、丁素、戊素等[2]。
15 青蒿的藥理作用青蒿素有良好的抗瘧作用,可代替氯喹以抑制各型瘧原蟲裂殖體的繁殖而中止發作,具有高效、速效、低毒、用法簡便等優點,唯復發率較高[2]。
青蒿素有促進單核巨噬細胞吞噬功能的作用,青蒿素及其衍生物促進淋巴細胞轉化等作用,可能是促進Ts細胞增殖,從而起到抑制免疫功能的作用[2]。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或青蒿酯鈉對體外腫瘤細胞有較顯著的抑瘤作用[2]。
16 青蒿的藥典標準 16.1 品名青蒿
Qinghao
ARTEMISIAE ANNUAE HERBA
16.2 來源本品為菊科植物黃花蒿Artemisia annua L.的幹燥地上部分。秋季花盛開時采割,除去老莖,陰幹。
16.3 性狀本品莖呈圓柱形,上部多分枝,長30~80cm,直徑0.2~0.6cm;表面黃綠色或棕黃色,具縱棱線;質略硬,易折斷,斷面中部有髓。葉互生,暗綠色或棕綠色,卷縮易碎,完整者展平後為三回羽狀深裂,裂片和小裂片矩圓形或長橢圓形,兩面被短毛。氣香特異,味微苦。
16.4 鑒別取本品粉末3g,加石油醚(60~90℃)50ml,加熱回流1小時,濾過,濾液蒸幹,殘渣加正己烷30ml使溶解,用20%乙腈溶液振搖提取3次,每次10ml,合並乙腈液,蒸幹,殘渣加乙醇0.5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青蒿素對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於同壹矽膠G薄層板上,以石油醚( 60~90℃)乙醚(4:5)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幹,噴以2%香草醛的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置柴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
16.5 檢查 16.5.1 水分不得過14.0%(附錄ⅨH 第壹法)。
16.5.2 總灰分不得過8.0%(附錄ⅨK)。
16.6 浸出物照醇溶性浸出物測定法(附錄X A)項下的冷浸法測定,用無水乙醇作溶劑,不得少於1.9%。
16.7 青蒿飲片 16.7.1 炮制除去雜質,噴淋清水,稍潤,切段,幹燥。
16.7.2 性味與歸經苦、辛,寒。歸肝、膽經。
16.7.3 功能與主治清虛熱,除骨蒸,解暑熱,截瘧。,退黃。用於溫邪傷陰,夜熱早涼,陰虛發熱,骨蒸勞熱,暑邪發熱,瘧疾寒熱,濕熱黃疸。
16.7.4 用法與用量6~12g,後下。
16.7.5 貯藏置陰涼幹燥處。
16.8 出處《中華人民***和國藥典》2010年版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