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國科學家發現阿爾茨海默癥致病的新機制
2006年11月19日,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醫學》網絡版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研究組關於β澱粉樣蛋白產生過程新機制的最新研究成果。這項成果揭示了阿爾茨海默癥致病的新機制,並且提示β2-腎上腺素受體有可能成為研發阿爾茨海默癥的治療藥物的新靶點。
2.我國抗糖尿病新藥研究取得開創性進展
中科院上海藥物所科學家2006年在非肽類小分子胰高血糖素樣肽-1受體激動劑的研究領域取得了重要進展,相關成果於2007年元月第壹周發表在國際權威科學期刊《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網絡版上。美國科學院院刊編輯部在向媒體的書面新聞發布中指出,這類口服有效的非肽類小分子激動劑有可能成為糖尿病、肥胖癥和其他相關代謝性疾病的壹種新型療法。
3.揭示果蠅記憶奧秘,探索記憶的神經生物學基礎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組關於果蠅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果蠅的腦中並不存在壹個通用的記憶中心,而是不同感覺記憶儲藏在不同的區域裏,並且像人類能記住圖像的高度、大小、顏色等不同參數壹樣,果蠅的圖像記憶也有對應的不同參數。通過對果蠅記憶基因的研究,可進壹步運用到小白鼠、哺乳動物甚至人類身上,從而解決人類失眠、老年癡呆等精神性疾病。
4.飲用水質安全風險的末端控制技術與應用
為及時評價水質狀況及應對突發事件,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和中科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合作開發出適合末端水質監控的生物在線監測與預警技術,建立並完善生物毒性測試方法,在分子、細胞水平上形成壹套適用於水質評估的技術體系。研究中開發的關鍵技術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產生發明專利22項,發表論文61篇,其中SCI收錄論文2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