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酒大黃與生大黃在功效上的區別
生大黃苦寒沈降,氣味重濁,走而不守,直達下焦,瀉下作用峻烈,具有攻積導滯、瀉火解毒的功能。用於實熱便秘,高熱,譫語,發狂,吐血,衄血,濕熱黃疸,跌打瘀腫,血瘀經閉,產後瘀阻腹痛,癰腫疔毒;外治燒燙傷。
酒大黃善清上焦血分熱毒。用於目赤咽腫,齒齦腫痛。酒炙大黃其苦寒瀉下作用稍緩,並借酒升提之性,引藥上行,善清上焦血分熱毒。用於目赤咽腫,齒齦腫痛。如治眼暴熱痛,頭腫起的大黃湯。
2、酒大黃與生大黃在化學成分上的區別
大黃中含遊離型和結合型蒽醌類衍生物,還含鞣質類、二苯乙烯苷類、萘酚苷類和苯丁酮類成分等。
(1)對蒽醌類成分的影響:大黃經酒炒後,結合型蒽醌有所減少。熟大黃,經蒸、燉後其結合型與遊離型蒽醌類衍生物均減少,其中結合型大黃酸顯著減少,番瀉苷僅余微量。大黃炒炭後,其結合型大黃酸被大量破壞,但仍保留少量的各型蒽醌類衍生物,番瀉苷已不存在。
實驗證明,大黃炭中的大黃酚含量為生大黃的2.7倍左右,大黃素-6-甲醚為生大黃的4.1倍左右。研究證明,炒大黃中,蘆薈大黃素和大黃素兩種成分的含量分別為生大黃的2.7倍和3.4倍左右;大黃炭則分別為生大黃的1.9倍和2.8倍左右。
(2)對鞣質類成分的影響:大黃鞣質類成分含量較高,約為10%~30%,以縮合鞣質與水解鞣質兩大類混合存在[1]。炮制過程中鞣質類成分變化亦較復雜。研究結果表明,炒大黃總鞣質含量下降約18%,熟大黃降低50%,大黃炭減少近80%。
(3)對多糖成分的影響:制大黃多糖含量隨炮制次數的增加而升高,但六制大黃和九制大黃的含量相近。
3、酒大黃與生大黃在藥理作用上的區別
(1)瀉下作用:結合型蒽醌為大黃瀉下的主要有效成分,酒炒大黃瀉下效力比生品降低30%,熟大黃(酒燉)、清寧片降低95%,大黃炭無瀉下作用。
(2)解熱作用:炮制對大黃解熱作用無明顯影響,無論動物解熱實驗還是臨床某些病例均顯示:服用大黃生品或制品後體溫下降時間早於瀉下出現時間。說明起解熱和瀉下作用的不是同壹種物質,而是不同成分在發揮作用。解熱成分似比瀉下成分對熱更穩定
擴展資料:
大黃生用瀉下力猛,蒸熟瀉下力緩和,酒制善清上部火熱,炒炭可化瘀止血。用於瀉下時不宜久煎。 大黃峻烈、攻下破瘀力強,易傷正氣,故表證未解、氣血虛弱、脾胃虛寒、無實熱瘀結者及孕婦胎前、產後均應慎用或忌服。
註意孕婦及月經期、哺乳期慎用。大黃是多種蓼科大黃屬的多年生植物的合稱,也是中藥材的名稱。在中國地區的文獻裏,“大黃”指的往往是馬蹄大黃。
在中國,大黃主要作藥用,但在歐洲及中東,他們的大黃往往指另外幾個作食用的大黃屬品種,莖紅色,氣清香,味苦而微澀,嚼之粘牙,有砂粒感。
秋末莖葉枯萎或次春發芽前采挖。除去細根,刮去外皮,切瓣或段,繩穿成串幹燥或直接幹燥·中藥大黃具有攻積滯、清濕熱、瀉火、涼血、祛瘀、解毒等功效。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酒大黃百度百科——大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