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常規化驗單上各指標臨床意義
尿常規化驗單上的指標包括:白細胞、酮體、亞硝酸鹽、尿膽原、膽紅素、蛋白質、葡萄糖、尿比重、隱血、PH、維C這十壹種。具體臨床意義如下:
1、尿白細胞(U—LEU)
正常人尿中有少數白細胞存在,離心尿每高倍鏡視野不超過5個。異常時,尿中含有大量白細胞,表示泌尿道有化膿性病變,如腎盂腎炎、膀胱炎及尿道炎等。
正常參考值:<5個/HP。
臨床意義:增高:見於急‘吐腎炎、腎盂腎炎、膀骯炎、尿道炎、尿道結核等。
2、尿酮體(U-Ket)
正常參考值:陰性(-)
臨床意義:陽性,見於糖尿病酮癥、妊娠嘔吐、子癇、腹瀉、中毒、傷寒、麻疹、猩紅熱、肺炎、敗血癥、急性風濕熱、急性粟粒性肺結、驚厥等。此外,饑餓、分娩後攝入過多的脂肪和蛋白質等也可出現陽性。
3、尿亞硝酸鹽(NIT)
正常參考值:陰性(-)
臨床意義:陽性,見於膀骯炎、腎盂腎炎等。
4、尿膽原(URO或UBG)
正常參考值:弱陽性
臨床意義:陽性,見於溶血性黃疽、肝病等。陰性,見於梗阻性黃疽。
5、尿膽紅素(U-BIL)
正常參考值:陰性(-)
臨床意義:陽性,見於膽石癥、膽道腫瘤、膽道蛔蟲、胰頭癌等引起的梗阻性黃疸和肝癌、肝硬化、急慢性肝炎、肝細胞壞死等導致的肝細胞性黃疽。
6、尿蛋白(R-PRO)
正常參考值:陰性(-)
臨床意義:陽性‘見於各種急慢性腎小球腎炎、急性腎盂腎炎、多發性骨髓瘤、腎移植術後等。此外,藥物,汞、鋪等中毒引起腎小管上皮細胞損傷也可見陽性。
7、葡萄糖(U—Glu)
正常參考值:陰性(-)正常人尿內可有微量葡萄糖,每日尿內含糖量為0.1~0.3克,最高不超過0.9克,定性試驗為陰性。
臨床意義:陽性,見於糖尿病、甲狀腺機能亢進、垂體前葉機能亢進、嗜細胞瘤、胰腺炎、胰腺癌、嚴重腎功能不全等。此外,顱腦外傷、腦血管意外、急性心肌梗塞等,也可出現應激性糖尿;過多食入高糖物後,也可產生壹過性血糖升高,使尿糖陽性。
8、尿比重(SG)
嬰幼兒的尿比重偏低,尿比重受年齡、飲水量和出汗的影響。尿比重的高低,主要取決於腎臟的濃縮功能,故測定尿比重可作為腎功能試驗之壹。
正常參考值:1-5歲 1.010-1.014;5-8歲,1.010-1.019;8-14歲 1.010-1.025;14歲以上至成人 1.002-1.030
臨床意義:尿比重減低:常見於慢性腎盂腎炎、尿崩癥、慢性腎小球腎炎、急性腎功能衰竭的多尿期等。尿比重增高:多見於糖尿病、高熱、嘔吐、腹瀉、脫水、急性腎小球腎炎及心力衰竭等。
9、尿酸堿度(U—pH)
正常參考值:尿pH值(酸堿度)在5.5~7.4之間,壹般情況下在6.5左右。正常尿為弱酸性,也可為中性或弱堿性,尿的酸堿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飲食種類、服用的藥物及疾病類型。
臨床意義:尿pH值小於正常值:常見於酸中毒、糖尿病、痛風、服酸性藥物;尿pH值大於正常值:多見於堿中毒、膀胱炎或服用重碳酸鈉等堿性藥物等。
10、隱血(U—BLO)
正常人尿中可偶見紅細胞,離心沈澱後每高倍鏡視野不超過3個。
正常參考值:陰性(-)
臨床意義:若尿中出現多量紅細胞,則可能由於腎臟出血、尿路出血、腎充血等原因所致。劇烈運動及血液循環障礙等,也可導致腎小球通透性增加,而在尿中出現蛋白質和紅細胞。還見於泌尿系統結石、感染、腫瘤、急慢性腎炎、血小板減少性紫癌、血友病等。
11、維C
正常參考值:陰性(-)
臨床意義:維生素c受食物影響,食物中如果維C含量高,尿中就有可能高於正常值這個是正常的。
尿常規化驗單上指標分類
尿常指標大致可分為四大類:腎病類、糖尿病類、泌尿感染類以及其他疾病類。
腎病類指標
酸堿度(pH)、比重(SG)、隱血或紅細胞(BLD、ERY)、蛋白質(PRO)和顏色(COL)。正常參考值分別為:4.6~8.0、1.005~1.030,陽性、陰性,淡黃色至深黃色。這些指標的改變可能提示有腎功能損害。
糖尿病類指標
酸堿度(pH)、蛋白、比重、糖(GLU)和酮體(KET)。這些指標的檢測有助於診斷相關並發癥和機體壹些器官是否受到損害,如是否出現酮血癥等。正常情況下,尿糖和酮體為陰性。
泌尿感染類指標
白細胞(WBC)、隱血或紅細胞、亞硝酸鹽(NIT)、顏色和濁度(TUR)。當泌尿系統受到細菌感染時,尿中往往出現白細胞和紅細胞,尿液顏色或濁度也發生改變,亞硝酸鹽有時也會為陽性。化學檢測尿白細胞和隱血或紅細胞只起過篩作用,臨床診斷以鏡檢結果為準。
其他疾病類指標
主要是酸堿度、比重、膽紅素(BIL)、尿膽原(URO)、顏色及其他指標。膽紅素和尿膽原兩項指標反映肝臟代謝血紅素的能力和數量。正常情況下,尿膽紅素為陰性,尿膽原為弱陽性。以上指標增高時,往往提示黃疸,尿液顏色呈黃綠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