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因為他認為自己有三條命,前兩條活了下來,挨了兩顆子彈,還有壹槍是黑槍,至今不知道打中了誰。
同時,孟德海說:安新像他年輕的時候。從這句話來看:安長林年輕的時候也很正義,但是壹時沖動,差點丟了性命,所以他明白“穩”和“權”的重要性。
他知道,只有把權利掌握在手中,才能繼續做更大的事情;只有救自己的命,才能和惡勢力鬥爭到底。
的確,維護正義需要權力。沒有力量,只有壹腔孤軍,只能白死。
從以下兩點足以看出他的謹慎和成熟:
1
孟德海正要收網時,建議:問領導!
安鑫在壹艘遊輪上臥底,當孟德海準備立即收網時,安長林攔住了孟德海,堅持要他和領導提前匯報,親自去。看到這裏,很多人只看到最後的任務失敗是安長林造成的,他是黑惡勢力的保護傘。
其實並不是。
那安長林為什麽要阻止孟德海,做出這樣的決定?因為船上的人不在他們能接觸的水平。網太小,魚太大。
如果那些人和市領導有關系,孟德海的越權行為肯定會毀了他的仕途;
如果與市領導無關,那麽這份“巨大貢獻”就可以成為孟德海和市領導獨攬工作的證據。畢竟他們在舉報之前采取行動是必然的。無論哪種情況,對孟德海都沒有好處。
可見安長林的視角更有保障。
2
安新負責“爆破”,他負責“狙擊”
自從安新穿上警服,安長林就壹直在重點培養和保護他。安欣的正義感裏有他的影子,但又怕安欣走自己的路,擔心自己的生活。所以,他處處都在想著安心的安危。
他視安心為利劍,沖鋒在前,而他則在幕後保護他,為正義積蓄力量,伺機“打擊”黑惡勢力。
安欣和李想壹直給省裏寫舉報信,但是沒有回音。安長林勸安新等到時機成熟再反擊。
《狂飆》在小說中寫道:安新去安長林家做客,臨走時故意留下壹份報告。安長林知道他的意思,悄悄放好。後來中央下達了“掃黑除惡”的命令,安長林以靜海市政法委書記的身份將舉報信送到了中央。
所以是指導組在靜海教育整頓的結果。督導組的到來,說明安長林是有思想的。
所以,安長林不是壞人,而是正義的人,壹把傘?對,安欣的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