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們八人有幾個**** 相同點,首先都具有愛國的民族精神;秦淮八艷中除了馬湘蘭外,其他人都經歷過由明朝到清朝的大動蕩。當時,明朝許多貪官汙吏貪生怕死,賣國求榮,與他們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秦淮八艷雖是受壓迫的社會底層婦女,在民族存亡的危難時刻,卻能表現出高尚的民族氣節。然後,她們在詩詞和繪畫上都有很高的造詣。她們八人個個能詩善畫,但大多已散佚,只有柳如是的作品保存較多,她們勤於創作,努力抒發自己的人生感慨。
故宮博物院曾展出過馬湘蘭的蘭花圖卷,無錫博物院曾在南京展出過董小宛的蝴蝶圖;最後壹點,他們對愛情和友情非常忠誠。秦淮八艷都是被逼上青樓的。誰會想到妓女這個職業呢?她們不想找壹個自己心儀的男人共度壹生,卻始終選擇愛情和友情作為自己的婚姻標準,但她們的命運卻很坎坷。這固然是當時社會女性的悲劇,但也反映了她們自身的高貴品質。
壹、柳如是(秦淮八艷之壹)
柳如是是明清時期的名妓,她個性鮮明,正直聰慧,精力充沛,聲名遠揚,與李香君、卞玉京、顧眉生齊名。柳如是名是,字是,小字煨,原名愛柳,因讀辛棄疾詞而得名:"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故自號如葉;後又名 "河東君"、"煨君"
她又被稱為 "河東君"、"蘼蕪君"。
她是嘉興人,生於明朝萬歷五十年,年少聰慧,但因家境貧寒,幼時被賣到吳江做丫鬟,年長後落章,改名柳隱,在亂世中往來於江浙、金陵等地。由於美貌和才情,她成了秦淮名妓。她留下了許多令人難忘的軼事和頗具文采的詩作《湖上草》、《戊寅卓》、《尺牘》等。
柳如是曾與南明維新會領袖張世壁和陳子龍交好,並與之相愛,但陳子龍在反清起義中不幸戰敗而死。劉氏擇婿要求很高,許多名人來提親她都看不上,有的只停留在交朋友階段。終於在崇禎十四年她20多歲時,嫁給了年過半百的東林領袖、著名官僚錢謙益。錢嫁劉後,為她在玉山建起了壯觀華麗的 "絳雲樓 "和 "紅豆館",金屋藏嬌。劉氏後來生了壹個女兒。壹些 "紅學家 "認為,曹雪芹設計的絳雲軒就是出自劉氏的絳雲樓。
崇禎帝自縊時,清軍占領北京,南京建弘光朝小朝廷,劉如意擁錢謙益為南明禮部尚書。不久清軍南下,當士兵鬧市時,劉氏勸錢謙益與其壹起殉節下水,錢謙益沈思無語,最後走到池邊試了試水,說:"水太冷,下不去"。劉氏 "身沈池水",卻把錢難住了。於是錢便腆著臉迎了下去。錢投降清朝去了北京,劉留在南京不走。錢做了清朝的禮部尚書兼翰林學士,由於劉的影響,半年後,他稱病辭官。後來,他受牽連,吃了兩場官司。劉如意在他病中代他行賄救出監獄,並鼓動他聯絡當時仍在抗爭的鄭成功、張煌言、屈實之、魏耕等人。劉又竭盡全力資助、撫慰抗清誌士,這些都表現出她強烈的愛國民族精神。錢謙益投降清朝本應受到後人的批判,但柳如是的大義沖淡了人們對他的反感。
郁達夫在《娛霞雜記》中記載了柳如是 "春來我聞室 "的詩句。從文學藝術才華來說,她堪稱 "秦淮八艷 "之首。名士陳寅恪讀她的詩,"亦有瞠目結舌 "之感,對柳如是的 "清詞麗句 "十分佩服。清人認為她的尺牘 "比六朝更艷,深愛班蔡"。劉氏還精通音律,長袖善舞,書畫也負盛名,她的繪畫嫻熟古樸,美不勝收;書法更是深得後人贊賞,稱其 "鐵腕銀鉤,曾將妙跡收藏"。
1666年錢謙益死後,鄉間族人聚眾搶奪他的財產,劉氏為了保護錢氏家產,也用絲結領口自盡。雖然惡人被嚇跑了,但壹代才女就這樣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劉氏死後葬於玉山富水山莊。
二、陳圓圓(秦淮八艷之壹)
陳圓圓原為昆山歌妓,後居秦淮,因其姿色出眾,又與重大歷史事件有關,故清人將其列入 "秦淮八艷"。陳圓圓原名杏、圓圓、圓圓、萬芳,幼時從養母陳氏改姓陳。她容貌秀麗,花明雪艷,能歌善舞,崇尚色彩和藝術。
崇禎末年,李自成農民起義軍震驚朝野,崇禎皇帝日夜不安。親戚嘉定人周奎想給皇帝尋壹個美女,為了解除皇帝的憂心,便遺命田妃的弟弟田萬下江南尋美女。田完找到了陳圓圓,被她的姿色所陶醉,便私自占為己有。不久,李自成大軍逼近京城,崇禎帝急召吳三桂鎮守山海關。田灣上的農民起義軍整日憂心忡忡,他們設宴為吳三桂餞行,圓圓率歌隊進殿表演。吳三桂見到圓圓後,又激動又高興,擁著圓圓陪他喝酒。酒過三巡,警報驟起,田萬戰戰兢兢地上前對吳三桂說:"敵人到了,會怎麽樣?"吳三桂說"可圓見禮,我先保家人無恙。"不待田萬答話,吳三桂即取圓拜辭。吳三桂在監軍禦營的父親勸說下,將圓圓留在京城府邸,以防同僚請是非讓皇上知道。
李自成進京後,吳三桂的父親投降了起義軍,陳圓圓也被李自成的部下劫掠壹空。當吳三桂答應投降李自成時,溫元元已被李自成的部將占領,怒冠大叫 "匹夫不能保其室何以命為?"於是投降清軍,與農民開戰。這就是吳梅村在 "圓曲 "中所說的:"哀哉六軍皆縞素,壹冠怒為紅顏"
李自成兵敗,吳氏父子三十八口全部被殺,然後棄京出走。吳三桂抱著殺父奪妻之恨,日夜兼程追趕農民軍到山西。此時吳氏部將在京城搜捕陳圓圓,飛騎傳送,自此吳三桂帶著陳圓圓由秦入蜀,進而占領雲南。吳氏入封雲南王,欲以圓圓為正妃,圓圓借口辭官,吳三桂不娶。不想主妃兇妒,吳氏更誣愛姬誤殺,圓圓遂獨居別院。圓圓失寵後與吳漸離心,吳曾謀害她,圓圓得知後,遂乞削發為尼,從此在五華山花果寺長齋繡佛。
後來吳三桂在雲南宣布獨立,康熙皇帝兵臨雲南,1681年冬,昆明城內吳三桂死後,陳圓圓也沈於寺外蓮花池中,死後葬於池邊。直到清末,廟內還藏有陳圓圓小影兩幀,池邊留有石詩壹首。
三、董小宛(秦淮八艷之壹)
董小宛是明末著名的秦淮八艷之壹,董小宛,名白,字青蓮,別號青蓮居士,別號青蓮女史,她的名和字都是因李白的仰慕而起。她聰慧、秀麗、美麗、白皙,是秦淮舊院中壹等壹的人物。她的美貌曾引起壹幫名臣、豪紳、商賈的爭奪。但這個風塵女子輕視權貴,巧於周旋,勇於抗爭。而明末四大才子之壹的冒辟疆才華橫溢,風流倜儻,兩人壹見鐘情。大膽排江英俊瀟灑,風度翩翩,人稱 "美少年",是復興社中的才子。
小婉進入大膽家後,與大膽壹家相處得十分融洽。馬恭仁(柏江的母親)和蘇元芳(柏江的妻子)特別喜歡小婉,小婉也非常恭敬聽話,伺候他們比丫鬟還細心。閑暇時,小婉與排江常坐在畫苑書房裏,揮毫潑墨,賞花品茗,評點山水,鑒別進士。曉婉初入鮑家,臨中堯帖,學曹娥碑,日寫數千字,不缺不漏。
小婉還代替排江給親戚朋友寫小楷扇面。從前在蘇州時,曉婉學過壹段時間的畫,能用楚楚動人的筆法畫出小叢寒樹。她 15 歲時畫的《畫蝶圖》現收藏於無錫博物院,畫上有曉婉的題跋、兩方印章和近人評價很高的詩句。世界上小婉的畫作極少,這幅畫是不可多得的佳作。到如臯後,她壹直保持著作畫的特殊愛好,或把玩新得的卷軸、小斧,或把玩家中的舊藏。
曉婉最令人信服的是,她把日常生活過得浪漫而美好。曉婉生性淡泊,不嗜肥甘厚味。用壹小壺茶水煮好的米飯,再配上壹兩碟水草清香的毛豆,就是她的正餐了。排江吃飯喜歡吃甜食、海鮮和臘味熏制食品。小婉深諳排江的口味,她為排江做的飯菜新鮮、幹凈、可口,花樣繁多。如沖泡飴糖為露、酒,白瓷杯中有數十朵花露,且不說入口品嘗,單是那五色浮動,奇香四溢,就足以達到解渴消飲的效果。在喝茶方面,小婉與柏江有著****,愛好相同。他們常常是壹人壹壺,在花前月下默默相對,細細品味茶的色香味的性情。
小萬經常研究配方,看到哪裏有奇味,就去參觀它的制作方法,用自己的智慧和巧手去做。現在人們常吃的虎皮肉,也就是走油肉,就是董小宛發明的,所以它還有壹個鮮為人知的名字叫 "董肉",這道菜的名字雖然有些唐突之美,卻和 "東坡肉 "的情趣截然相反。此外,小婉還擅長做酥糖,她在秦淮時用芝麻、炒面、焦糖、松仁、桃仁和香油為原料做成酥糖,切成長五分、寬三分、厚壹分的方塊,這種酥糖外黃內脆,香甜可口、而不膩,人們稱之為 "董糖",現在揚州著名的點灌香董糖(又稱寸金董糖)、現揚州著名的糖果(又稱寸金董糖)、卷酥董糖(又稱芝麻酥糖)和如臯石明樓牌董糖都是家喻戶曉的地方特產。有人把董小宛與伊尹、伊婭、太和宮、餐祖、範征、劉娘子、宋五嫂、小美人、王小二列為中國十大古名廚,恐怕也不為過。
月色如水,這是小婉最喜歡的。夏夜,小婉喜歡吟誦唐詩中關於月亮和螢火蟲、戲子的詩句。為了欣賞月亮的美,她常常隨著月亮的起落搬幾張沙發。半夜回到室內,她還要推開窗戶,讓月光在枕席間盤旋。月兒西斜時,她卷起窗簾,倚窗望月,常常壹遍又壹遍地吟誦李賀的詩句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和妳壹年四季都愛賞皎潔的月光,仙路禪關也在悄然中渡過"。小婉就是這樣在自然樸實的日常生活中體味著含蓄高雅的文化意趣,在卑微的生活中欣賞著超然澄澈的詩意人生。
柏江說,和曉婉壹起生活的九年,他享受到了人生所有的幸福。
他說,與曉婉同居的九年,包括坐香亭、品沈香。最欣賞的是 "橫隔沈",這是壹種內質堅挺、質感橫生的沈香。小灣人最珍視東莞人最好的 "女兒香",他們也有很多 "蓬萊香"。排江曾從江南尋得壹種 "生黃香",味如幽蘭,他拿了壹兩塊給廣東的朋友賴水口鑒賞,賴水口贊嘆不已。小萬還用從內宮得到的西洋香方做了百香丸。他們品香時講究意境。在寒夜的房間裏,掛著玉簾,點上兩三根紅燭,在幾個宣德爐裏焚香,靜靜地參入鼻中觀賞,仿佛進入了瑞竹鐘香的深處。
四、李香君(秦淮八艷之壹)
在明末那個十分墮落的時代,大多數朝廷大臣的麻木已經無法感受到他們所面臨的處境,正日益成為內憂外患。但在南京秦淮河畔,在濃香四溢的繡樓裏,卻住著壹群對明朝前途憂心忡忡的女子。
位於鈔庫街中段的梅香樓就是其中的壹座繡樓。它的主人--歌妓李香君是家喻戶曉的人物。事實上,在當時的秦淮八艷中,李香君的名氣還不及柳如是和陳圓圓。如今,漫步在秦淮古巷,妳能找到的繡樓只有這壹座。這是壹座兩層的繡樓,窄窄的樓梯,行走的腳步,穿樓而過,清晰向上。崇禎十二年秋,年僅21歲、卻已名揚四方的復興社四公子之壹的侯方域,剛從河南商丘來到南京,便放下即將到來的鄉試,直接踏上了這暗紅色的樓梯。
那壹年,李香君剛滿十六歲,"溫婉纖纖,才陪玳瑁筵,又羞澀,未入芙蓉帳"。她坐在垂著繡簾的花格窗前,望著秦淮河,她在等待夢中的愛人。當侯方域突然出現在她面前時,她壹定感覺到了,她期待已久的姻緣到了。這本該是壹段郎才女貌的愛情故事,只可惜故事的時代背景錯了。滿清鐵蹄入關,明朝迅速崩潰。朱親王倉促南渡,在壹片烏煙瘴氣中,匆匆在南京建立了南明政權。
復興社的克星阮大鋮抓住時機,從金陵深巷中脫穎而出。他投靠了南明奸臣馬士英,登上了政治舞臺的前臺。阮大鋮本是清朝階級所不齒的人物,但他仍想改弦更張。於是,他企圖用金錢賄賂侯方域,以達到個人的政治目的。這壹招很快就被才華橫溢的李香君識破。她堅決拒絕了阮大鋮的金錢誘惑,要求侯方域立即與他斷絕關系,劃清界限。阮大鋮老羞成怒,以卑鄙的手段進行報復。侯方域無奈,只得含淚離開南京,這段短暫的愛情也匆匆畫上了壹個悲傷的句號。
不管侯方域後來的表現如何,應該說,李香君在自己的感情生活中是無可指責的。事後,還在這座繡樓上,她深深地對友人感慨道:"田公子與阮公子豈不不同?俺對侯公的贊美又算得了什麽呢?今則妾賣公以利其金而去之乎!"對愛情的追求如此堅貞不渝,而且是發生在壹個秦淮歌妓的身上,實屬難得。
清順治三年(公元1646年),南京陷落,南明王朝化為歷史的泡沫。對於李香君來說,她所處的外部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她對愛情的追求最終也因侯方域的北歸而破滅。這位在書本上被冠以 "有報國之誌 "的名士,前官宦子弟侯方域的政治氣質並沒有保持多久,順治八年,他又參加了清廷組織的科舉考試,結果再次以失敗告終。在感情生活上,他並沒有像《桃花扇》中寫的那樣,與李香君在棲霞山重逢。再讀侯方域的人生經歷,他應該是壹個非常失敗的人。
順治十二年(1655)暮春,桃花已雕零,落紅滿地。李香君悄悄合上侯方域題詩的折扇,哀傷地收拾行裝,告別了過去。她獨自來到棲霞山下,在壹座寂靜的道觀裏出家為僧。史書記載,李香君不知所終。
五、顧橫波(秦淮八艷之壹)
明末清初著名的 "秦淮八艷 "中,顧橫波是地位最尊貴的壹位,她曾被誥封為 "第壹夫人"、柳如是陳圓圓也有過之而無不及,同時,她也是最有爭議的----,據說先是與她私生活有染的才子因她背盟殉情而死、再有她的丈夫龔鼎孳在明朝末年無人保護時每每說 "我願死,奈妾不肯做",儼然壹個紅顏禍水,不是害人性命就是毀人名聲,與大多數人印象中的 "秦淮八艷 "俠骨柔情、深明大義大相徑庭。著名史學家孟森先生嘗作《橫波夫人考》壹文,對龔姑的性格大為不屑,認為這對夫妻都是勢利無恥、唯利是圖之輩。曾經被譽為 "禮賢下士,愛妻如命,俠骨豪情 "的橫波夫人,真的有那麽不堪嗎?
顧橫波,生於1619年,原名顧梅,字梅生,又名顧梅,號橫波,又名芷竹,善才,又名梅生,人稱 "橫波夫人",婚後改名徐善之,上元(今南京)人。據《板橋雜記》記載,顧橫波 "莊嚴秀麗,風度翩翩。鬢如雲,面若桃花;弓彎小,腰撐輕亞",她通曉文史,擅長詩畫,所畫山水自然秀麗,尤善畫蘭,十七歲所繪《蘭花圖》扇面現藏故宮博物院,十八歲時與李香君、王月等參加揚州名士鄭元勛在南京舉辦的 "蘭社"。十八歲時,李香君、王月隨揚州名士鄭元勛在南京參加 "蘭社",畫風追隨明代秦淮八艷之壹、著名女畫家馬守貞,尤善畫蘭,姿色在馬守貞之上,被譽為南國四大家之首。(南曲,指賣藝不賣身的江南名妓)而精音律,嘗與董小宛《西樓》、《教子》有小反。
顧橫波住在畫眉樓,"窗繡精美,牙簽玉軸,堆疊數案;瑤琴錦瑟,陳設左右,香煙繚繞,檐馬丁當",人稱 "迷樓"----,也有人說 "迷樓"。"指的是顧橫波流水旖旎,遊人如癡如醉,這是字面上的意思。"迷樓 "是隋煬帝在揚州所建,因該處 "曲徑幽深,閣樓錯落,玄簾掩映,相映成趣,如神仙遊處",故名 "迷樓"。對 "迷樓 "戲稱為 "眉樓",始作俑者余懷系江南士子,當時與橫波情投意合,說時褒義,指 "眉樓 "建築巧奪天工,布局精巧,布置別致,景色宛如仙境。此名壹出,便廣為流傳。顧橫波個性豪放不羈,有男子漢之風,在秦淮八艷中與柳如是較為相像,人們嘗以 "眉兄 "相稱,頗有柳如是自稱 "眉兄 "的意味。但與柳相比,又多了幾分任性和玩世不恭。
坊間傳言,當時的理學家黃道周(江西反清殉國後)嘗到了 "眼中有妓,心中有妓 "的滋味,自詡東林弟子都醉了,而他卻問橫波衣**** 榻,試探自己是否真有柳下惠的本事。這個傳言未必完全屬實,但卻反映了顧橫波在當時人眼中不以世禮自居的風範。她這種我行我素、不在乎世俗眼光的作風,恐怕是她後來能夠與江左才子龔鼎孳三生有幸比翼雙飛的重要原因,然而,她的備受爭議在壹定程度上也是這種性格招致的惡果。顧橫波才貌雙全,有 "南曲第壹 "之稱,自然受到名士的青睞,以至於眉樓門庭若市,幾乎無宴不日,常得到眉樓邀請赴宴的人被稱為 "眉樓客",儼然是風雅的象征,而許多江南文人的盛宴,也每每以顧眉生缺席為憾。
六、卞玉京(秦淮八艷之壹)
卞玉京名賽,又名賽賽,因後來得名 "玉京道人",習慣稱玉京。她出生於秦淮官宦世家,姊妹二人,因父親早逝,二人淪為歌妓,卞賽詩、琴、書、畫無所不能,尤擅小楷,又通文史。她畫技嫻熟,下筆如行雲流水,"壹支筆做十余紙 "如畫風枝裊娜,尤善畫蘭。18歲時遊吳門,居虎丘,介於秦淮與蘇州之間,是明末清初秦淮名妓。卞賽壹般不善逢迎,但若遇到良人,則談吐如雲,讓人壹見傾心。
卞賽與明末清初著名詩人吳梅村有過壹段姻緣。崇禎十四年春,吳梅村在南京水西門外的勝初樓上送別送行的弟弟吳之彥到成都知府任上,在那裏他見到了前來送行的吳之彥的卞賽姐妹,看到卞賽那高貴而又含有幾分憂郁的氣質,不禁想起江南盛傳的兩句詩:"店裏尋卞賽,花底出陳圓"。相識期間吳與卞賽的文采探試,使吳情不自禁地墜入愛河,此後兩人交往頻繁,感情日深。後來,吳在長幹寓所得到卞的壹則簡訊,知道卞想嫁給他,心中十分矛盾。因為吳聽到壹個消息,崇禎皇帝的寵妃田氏的弟弟田萬最近來到金陵公主府,壹直在看陳圓圓和卞賽等人。吳氏在權傾朝野的國舅面前膽怯了,只在邊賽的寓所彈奏了幾首曲子,便黯然離去。
兩年後,卞賽下嫁諸侯,因不滿意,遂將侍女柔柔納入麾下,自己乞得體發,在蘇州做了女道士,依附於70余年的名醫鄭抱谷,鄭建別宮資助。卞賽長齋繡佛,持課誦戒甚嚴,為報鄭氏之恩,三年為鄭氏舌血書《達摩經》
這時,吳梅村當了清朝的官,心情頹廢。順治七年的壹天,邊賽在錢謙益家看到了吳梅村的《沁河感舊》四首,才知道吳梅村對她的思念之情。幾個月後,兩人終於在太倉相見,卞賽為吳氏撫琴,吳氏感慨萬千,寫下《聽女道士卞玉京彈琴歌》相贈,詩中說卞氏在十年間,指點清軍南下,玉京 "弦冷無音",壹片淒涼。後卞賽來無錫惠山隱居,十余年後病逝,葬於惠山季拓庵金林小樹林。
七、寇白門(秦淮八艷之壹)
寇白門名梅,字白門,明末清初秦淮八艷之壹。 正是因為白門簡潔而不流暢,決定了她在婚姻上的悲劇。
崇禎十五年暮春,威望極高的吏部侍郎朱國璧,在官員的護送下來到鈔庫街寇家,幾番交往後,白門給他留下了彬彬有禮、溫柔親切的好印象,於是在朱的求婚下便壹口答應了。那年秋夜,17歲的寇白門濃妝上轎。明代,金陵樂籍女子脫籍投梁或夜嫁,是當時的風俗。朱國壁為了顯示威風和氣派,派五千兵士手持大紅燈籠從武定橋出發,沿途到內橋朱府,場面空前壯觀,成為明代南京最大的壹次迎親場面。
朱國壁其實是個圓滑狡詐的官僚,他娶寇白門是壹時之需,幾個月後他的機智和軟弱便逐漸暴露出來,於是把寇氏撇在壹邊,依然行走在章臺柳巷的馬幫之間。1645年,清軍南下。朱國壁投降清朝,不久進京,被清廷軟禁。朱氏欲將連寇白門在內的歌女、婢女壹並賣給朱允炆:"若賣妾所得不過數百金......,若令妾南歸,壹月之間當以萬金報公。"朱棣想了想便答應了,寇白門短衣馬帶著婢女豆兒返回金陵。寇氏姐妹在老宅的幫助下湊了兩萬兩銀子將朱國壁贖回。此時的朱國璧想重圓好夢,卻被寇氏拒絕了,她說:"妳用銀子贖我的時候,我就說了:"當年妳用銀子把我贖出國,現在我也用銀子把妳贖回來 "時,結局可想而知。
寇氏回到金陵後,人稱女俠,她 "築園亭,結賓客,日與文人往來,酒酣耳熱,或歌或哭,亦嘆美人遲幕,嗟紅豆之飄零"。後從揚州壹孝子,不滿歸金陵,最後流落樂極病逝。當時的文壇祭酒東林領袖錢謙益作《寇白門》詩紀念說:"寇氏姊妹總是美,十八年來花信扇,今日秦淮恐同值,防他紅淚壹沾衣。叢叢紅粉殘憶君恩,巾幗英雄誰識寇白門?蓋棺心未死,壹縷香丸是芳菲魂。"
第八,馬湘蘭(秦淮八艷之壹)
馬湘蘭(1548--1604)堪稱明代女詩人、女畫家。據《秦淮廣記》記載,她名守真,字香蘭,號萱兒,又號月嬌,因在家中排行第四,故稱 "四娘"。她貌美如花,工詩善畫,尤善畫蘭竹,故人稱 "香蘭"。她雖然相貌並不出眾,"姿首如常人",但 "精神開朗潔凈,莫如春柳早鶯,吐詞顧盼,巧為人民服務"。
馬氏在繪畫上造詣很高,當年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曾連續三次為其作《馬香蘭畫蘭卷》詩,***7句,著錄於曹寅的《洞庭集》。她的畫技被《歷代畫史》評價為 "蘭仿子固,竹法仲基,皆能承其韻"。在北京故宮的書畫精品中還夾雜著馬氏的蘭花冊頁,發色別具壹格,她的畫在國外壹直被視為珍品。在文學方面,馬氏也頗有才華,著有詩集《香蘭子集》兩卷,劇本《三生傳》壹出。馬氏還是壹位多才多藝的藝術家,擅長音樂、歌曲和舞蹈,還能自編自導自演戲劇。她在講習所教的班子能演《西廂記》,跟她學藝的人都能學到真功夫。
馬氏在南京長大,自幼不幸淪落風塵,但她心胸開闊,生性希望俠義,經常揮金如土幫助年輕人。她的居所為秦淮勝跡,慕名而來的遊人很多,與江南才子王之登交好,她寫給王之登的書信收藏在《歷代名媛記》中。在王之登七十大壽時,馬氏出資買船搭載數十名歌妓,赴蘇州飲酒慶壽,"宴飲數月,歌舞達旦",歸來後壹病不起,最後被迫沐浴以禮坐化而逝,終年57歲。馬氏死後葬於其宅第,即現在的白鷺洲公園,毗鄰碧峰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