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普通農副產品、無公害農副產品和有機食品的區別

普通農副產品、無公害農副產品和有機食品的區別

首先,安全食品的新概念

1,無公害食品

指產地生態環境清潔,按照特定的技術操作規程生產,有害物質含量控制在規定標準以內,經授權部門批準並允許使用無公害標誌的食品。無公害食品註重產品的安全性和質量,其標準要求不是很高,涉及的內容也不多,適合目前我國農業生產發展水平和國內消費者的需求。對於大多數制作人來說,達到這個要求並不難。當代農業生產需要從普通農產品發展到無公害農產品,再發展到綠色食品或有機食品。綠色食品是無公害食品和有機食品之間的橋梁。無公害食品是綠色食品發展的初級階段,有機食品是更高品質的綠色食品。

2.綠色食品

綠色食品的概念是由我國提出的,是指遵循可持續發展原則,按照特定的生產方式生產,並經專門機構認證,許可使用綠色食品標誌的無汙染、安全、優質、營養的食品。因為世界上與環保有關的東西通常都冠以“綠色”,為了突出這些食品來自良好的生態環境,所以命名為綠色食品。

無公害、安全、優質、營養是綠色食品的特點。無公害是指在綠色食品生產加工過程中,通過嚴格的監測和控制,防止農藥殘留、放射性物質、重金屬和有害細菌對食品生產各個環節的汙染,保證綠色食品產品的清潔。

為了滿足國內消費者的需求和當前我國農業生產發展水平與國際市場的競爭,從1996開始,綠色食品在申報審批過程中分為AA級和A級。

a級綠色食品是指生態環境質量符合規定標準,生產過程中允許使用限量化學合成物質,並按照特定操作程序進行生產加工的產品。產品質量和包裝經檢測檢驗符合特定標準,並經專門機構批準使用A級綠色食品標誌。

AA級綠色食品是指環境質量符合規定標準的產地。生產過程中不使用有害化學合成物質,產品按照特定的操作程序進行生產加工。產品質量和包裝經檢測檢驗符合特定標準,具有AA級綠色食品標誌的產品由專門機構認可。AA級綠色食品標準,達到甚至超過了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盟對有機食品的基本要求。

3.有機食品

有機食品是國際公認的術語。這個詞是從英國和法國的有機食品直譯過來的,在其他語言中也稱為生態或生物食品。這裏說的“有機”不是壹個化學概念。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合會(IFOAM)對有機食品的定義是:所有按照有機食品種植標準和生產加工技術規範生產,並經過有機食品認證組織認證和頒發證書的食品和農產品。國家環保局有機食品發展中心(OFDC)認證標準中對有機食品的定義是:來源於有機農業生產體系,按照有機認證標準生產加工,並經獨立的有機食品認證機構認證的農產品及其加工品。包括糧食、蔬菜、水果、乳制品、畜產品、蜂蜜、水產品、香料等。

有機食品與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最顯著的區別在於,前者絕對禁止在其生產加工過程中使用農藥、化肥、除草劑、合成色素、激素等合成物質,而後者允許這些物質的有限使用。因此,有機食品的生產比其他食品要困難得多,需要建立全新的生產體系,采用相應的替代技術。

4、綠色無公害食品

綠色無公害食品是壹種來源於清潔的生態環境,生產方式與環保相關,有害物質含量控制在壹定範圍內,並經專門機構認證的無汙染安全食品。它包括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

在對綠色無公害食品的認識中,我們應該註意以下幾個問題:

(1)綠色無公害食品不壹定是綠色的,綠色食品也不壹定是綠色無公害食品。綠色是指與環保有關的東西,如綠色和平、綠色壁壘、綠色冰箱等。

(2)無汙染是壹個相對的概念,食物中含有的物質是否有害也是相對的。要有壹個量的概念。某種物質只有達到壹定量才會有害,才會對食物造成汙染。只要有害物質含量控制在標準規定的範圍內,就有可能成為綠色無公害食品。

(3)不是只有偏遠、無汙染的地區才能從事綠色無公害食品的生產。在大城市的郊區,只要環境中的汙染物不超過標準規定的範圍,也可以生產綠色無公害食品。從減少農藥汙染的作用分析,在發達地區具有更重要的環保意義。

(4)封閉、落後、偏遠的山區和未受人類活動汙染的地區生產的食品,不壹定是綠色、無公害食品。有時這些地區的大氣、土壤或河流中含有天然的有害物質。

(5)野生天然食品,如野菜、野果等,不能算是真正的綠色無公害食品。有時這些野生食品或其生存環境中含有超標的汙染物,是否是綠色無公害食品必須經過專門機構的認證。

二、有機食品、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的區別?

除了有機食品,還有無公害食品和綠色食品正在中國市場推廣。這些產品有什麽區別?

專家介紹,無公害食品是按照相應的生產技術標準生產的,符合壹般衛生標準,被有關部門認定為安全食品。嚴格來說,無汙染是對食品的壹個基本要求,普通食品應該符合這個要求。

綠色食品是中國農業部門推廣的認證食品,分為A級和AA級。其中,A級綠色食品生產中允許限量使用化學合成的生產資料,而AA級綠色食品則嚴格要求在生產過程中不得使用化學合成的化肥、農藥、獸藥、飼料添加劑、食品添加劑等對環境和健康有害的物質。綠色食品本質上是普通食品向有機食品過渡的產物。

有機食品是指以有機方式生產加工、符合相關標準並通過專門認證機構認證的農副產品及其加工品,包括糧食、蔬菜、乳制品、畜產品、蜂蜜、水產品、調味品等。有機食品和其他食品有三個主要區別:

壹是絕對禁止在有機食品的生產加工中使用農藥、化肥、激素等合成物質,不允許使用基因工程技術;其他食品允許有限使用這些物質,基因工程技術並未被禁止。比如綠色食品中基因工程技術和輻射技術的使用沒有規定。

第二,有機食品對土地生產轉化有嚴格的規定。考慮到有些物質會在環境中殘留很長時間,生產其他食物的土地生產有機食品需要兩到三年的時間,但對生產綠色食品和無公害食品沒有要求。

第三,嚴格控制有機食品的數量,要求有固定的地塊和固定的產量。對其他食品的制作沒有這麽嚴格的要求。

總之,生產有機食品比生產其他食品更困難。需要建立全新的生產體系和監測體系,采用相應的病蟲害防治、土壤肥力保持、種子培育、產品加工和貯藏等替代技術。

1,目標位置

無公害農產品——規範農業生產,保障基本安全,滿足大眾消費

綠色食品——提高生產水平,滿足更高需求,增強市場競爭力。

有機食品——保持良好的生態環境,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2.質量標準

無公害農產品——中國常見農產品質量水平

綠色食品——達到發達國家普通食品的質量水平

有機食品——達到生產國或銷售國普通農產品的質量水平。

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的關系

1,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都是認證的安全農產品;

2.無公害農產品是發展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的基礎,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是在無公害農產品的基礎上進壹步完善的;

3.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都註重生產過程的管理。無公害農產品和綠色食品側重於產品質量影響因素的控制,有機食品側重於環境質量影響因素的控制。

綠色食品標準概述

農業部發布的綠色食品標準是強制性的國家行業標準,是綠色食品生產必須遵循的、以綠色食品質量認證為基礎的技術文件。綠色食品標準是運用科學技術原理,結合綠色食品生產實踐,借鑒國內外相關先進標準制定的。

目前綠色食品標準分為兩個技術等級,即AA級綠色食品標準和A級綠色食品標準。

AA級綠色食品標準要求產地環境質量符合綠色食品原產地環境質量標準。在生產過程中,不使用化學合成的農藥、化肥、食品添加劑、飼料添加劑、獸藥和對環境和人體健康有害的生產材料,而是采用使用有機肥、種植綠肥、輪作、生物或物理方法等技術,以培肥土壤,控制病蟲草害,保護或提高產品質量,從而確保產品質量符合綠色食品。

A級綠色食品標準要求:產地環境質量符合綠色食品原產地環境質量標準。在生產過程中,嚴格按照《綠色食品生產資料使用指南》和生產操作規程的要求,使用有限的化學合成生產資料,積極采用生物技術和物理方法,確保產品質量符合綠色食品產品標準的要求。

無公害食品標準體系

中國食品商務網2006-01-18 15:19:00

無公害食品標準主要包括同時頒布的無公害食品行業標準和農產品安全質量國家標準。無公害食品行業標準由農業部制定,是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的主要依據。農產品安全質量國家標準由國家質量技術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制定。

壹、無公害食品的行業標準

建立和完善無公害食品標準體系是全面推進“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的重要內容,是發展和管理無公害食品的前提條件。農業部2006年制定發布了73項無公害食品標準5438+0,2002年制定了126,2004年修訂了11,制定了112。無公害食品標準的內容包括產地環境標準、產品質量標準、生產技術規範和檢驗方法等。標準涉及120多個農產品,其中大部分是蔬菜、水果、茶葉、肉、蛋、奶、魚等與城鄉居民日常生活相關的“菜籃子”產品。

無公害食品標準以全程質量控制為核心,主要包括產地環境質量標準、生產技術標準和產品標準三個方面。無公害食品標準主要參照綠色食品標準框架制定。

1.無公害食品產地環境質量標準

無公害食品的生產首先受到區域環境質量的制約,即只有在生態環境良好的農業生產區才能生產出優質安全的無公害食品。因此,無公害食品產地環境質量標準規定了空氣、農田灌溉水質、漁業水質、畜禽養殖用水、土壤的指標和濃度限值。壹是強調無公害食品必須產於生態環境良好的地區,以保證無公害食品最終產品的無汙染和安全,二是促進無公害食品產地環境的保護和改善。

無公害食品產地環境質量標準與綠色食品產地環境質量標準的主要區別在於:對同壹種產品和不同品種的無公害食品制定了不同的環境標準,但這些環境標準之間沒有或差別不大,其指標主要參照綠色食品產地環境質量標準;綠色食品是同類產品通用的環境標準,更具可操作性。

2.無公害食品生產技術標準

無公害食品生產過程的控制是無公害食品質量控制的關鍵環節。無公害食品生產技術操作規程是根據農作物種類、畜禽種類和不同農業區域的生產特點制定的,用於指導無公害食品生產活動,規範無公害食品生產,包括農產品種植、畜禽飼養、水產養殖和食品加工。

從事無公害農產品生產的單位或者個人,應當嚴格按照規定使用農業投入品。禁止使用國家明令禁止或者淘汰的農業投入品。

無公害食品生產技術標準與綠色食品生產技術標準的主要區別在於,無公害食品生產技術標準主要是無公害食品生產技術法規標準,只有部分產品有生產資料使用指南,其生產技術法規標準僅作為產品認證時的參考。由於無公害食品的普遍性,無公害食品生產技術標準無法堅持。綠色食品生產技術標準包括綠色食品生產原料使用指南和綠色食品生產技術規程兩部分,是綠色食品的核心標準。綠色食品認證和管理重在將綠色食品生產技術標準落實到位,只有綠色食品生產技術標準到位,才能真正保證綠色食品的質量。

3.無公害食品標準

無公害食品的產品標準是衡量無公害食品最終產品質量的指標尺度。雖然與普通食品國家標準相同,規定了食品的外觀質量和衛生質量,但其衛生指標並不高於國家標準,側重於安全指標,與當前生產實際緊密結合。無公害食品的產品標準反映了無公害食品的生產、管理和控制水平,突出了無公害食品的無公害和食用安全的特點。

無公害食品和綠色食品的標準主要區別是衛生指標差別較大,綠色食品的衛生指標明顯嚴於無公害食品。以黃瓜為例:無公害食品黃瓜的衛生指數為11,綠色食品黃瓜的衛生指數為18;無公害食品黃瓜的衛生要求是敵敵畏≤0.2 mg/kg,綠色食品黃瓜的衛生要求是敵敵畏≤0.1 mg/kg。此外,綠色食品蔬菜還規定了感官和營養指標的具體要求,而無公害蔬菜則沒有。綠色食品有通用包裝指南,無公害食品沒有。

根據國家法律法規的規定和食品對人體健康和環境的影響程度,無公害食品的產品標準和環境標準為強制性標準,生產技術規範為推薦性標準。

二、農產品安全質量國家標準

為提高蔬菜水果食用安全性,保證產品質量,保障人體健康,發展無公害農產品,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國家質檢總局專門制定了農產品安全質量GB18406和GB/T18407,為無公害農產品的生產環境和產品質量提供國家標準。農產品安全質量分為兩部分,無公害農產品的環境要求和無公害農產品的安全要求。

(壹)無公害農產品產地環境要求

《農產品安全質量產地環境要求》GB/T18407-2001分為以下四部分:

1.農產品和無公害蔬菜安全質量環境要求(GB/T 18407.1-2001)

該標準根據現行國家標準的相關要求,結合無公害蔬菜生產實際,規定了影響無公害蔬菜生產的水、空氣、土壤等環境條件,為無公害蔬菜的選擇提供了環境質量依據。

2.農產品和無公害水果安全質量環境要求(GB/T18407.2-2001)

該標準根據現行國家標準的相關要求,結合無公害水果生產實際,規定了影響無公害水果生產的水、空氣、土壤等環境條件,為無公害水果產地的選擇提供了環境質量依據。

3.農產品質量安全無公害畜禽肉產地環境要求(GB/T18407.3-2001)

本標準按照現行標準的有關要求,結合無公害畜禽生產實際,規定了影響畜禽生產的養殖場、屠宰廠和畜產品加工廠的選址和設施,畜禽養殖場的飲用水、環境空氣質量、空氣環境質量,加工廠的水質指標及相應的檢測方法,防疫制度和消毒措施。從而提高我國畜禽產品質量,加強產品安全和質量管理,規範市場,促進農產品貿易發展,保護人民健康,維護生產者、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4.農產品質量安全無公害水產品產地環境要求(GB/T18407.4-2001)

本標準根據現行標準的相關要求,規定了影響水產品生產的養殖場、水質、沈積物的指標及相應的檢測方法,並結合非公水產品生產實際。從而規範我國無公害水產品的生產環境,保證無公害水產品的正常生長和安全質量,促進我國無公害水產品的生產。

(2)無公害農產品的安全要求

《農產品安全質量》GB18406-2001的產品安全要求分為以下四部分:

1.農產品質量安全無公害蔬菜安全要求(GB 18406.1-2001)

本標準給出了無公害蔬菜中重金屬、硝酸鹽、亞硝酸鹽和農藥殘留的限量要求和檢測方法。這些限量要求和檢測方法采用了現行國家標準,同時給出了各地農藥殘留監督管理部門制定的農藥殘留簡易測定方法原則,旨在促進農藥殘留簡易測定方法的探索和完善。

2.農產品和無公害水果安全要求(GB18406.2-2001)

本標準規定了無公害水果中重金屬、硝酸鹽、亞硝酸鹽和農藥殘留的限量要求和檢測方法。這些限值要求和測試方法均采用現行國家標準。

3.農產品無公害畜禽肉安全要求(GB18406.3-2001)

本標準給出了無公害畜禽肉制品中重金屬、亞硝酸鹽、農藥和獸藥殘留的限量要求和檢測方法,以及畜禽肉制品微生物指標的要求。這些有毒有害物質的限量要求、微生物指標和檢驗方法均采用現行國家標準和相關行業標準。

4.農產品和無公害水產品安全要求(GB18406.4-2001)

本標準對無公害水產品的感官、新鮮度和微生物指標進行了要求,並給出了相應的檢測方法。這些要求和測試方法采用現行國家標準和相關行業標準。產地環境標準(目錄和摘要)

有機食品概述

文章來源:發表於2005年3月-13。

有機食品是基於有機農業的生產體系。有機農業是不使用化學合成肥料、農藥、生長調節劑、畜禽飼料添加劑,不使用基因工程生物及其產品的生產體系。其核心是建立和恢復農業生態系統的生物多樣性和良性循環,以維持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合會(IFOAM)將有機農業定義為:

有機農業包括所有能促進環境、社會和經濟健康發展的農業生產體系。這些系統認為農田土壤肥力是成功生產的關鍵。通過尊重植物、動物和景觀的自然能力,我們可以實現全面提高農業和環境質量的目標。有機農業通過禁止使用化學合成的化肥、農藥和藥物,大大減少了外部的物質投入,相反,它利用強大的自然規律來提高農業產量和抗病能力。有機農業堅持國際公認的原則,根據當地的社會經濟、地理氣候和文化背景實施。因此,有機農聯強調並經營地方和區域自助系統的發展。從這個定義可以看出,有機農業的目的是實現環境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協調發展。有機農業非常重視當地土壤的質量、系統中養分的循環、農業生產中遵守自然規律和因地制宜的原則。在有機農業生產系統中,作物稭稈、畜禽糞便、豆科作物、綠肥和有機廢棄物是土壤肥力的主要來源;輪作和各種物理、生物和生態措施是控制雜草和害蟲的主要手段。有機農業生產體系的建立需要壹個有機轉化過程。

我國有機食品與其他優質食品最顯著的區別是,前者絕對禁止在其生產加工過程中使用農藥、化肥、激素等合成物質,而後者允許這些物質的有限使用。因此,有機食品的生產比其他食品要困難得多,需要建立全新的生產體系,采用相應的替代技術。有機食品是壹種真正來源於自然、營養豐富、品質優良的環保安全食品。

  • 上一篇:“集中采購”是什麽意思?有什麽優缺點?
  • 下一篇:化妝品備案流程和費用?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