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持續性運動障礙簡介

持續性運動障礙簡介

目錄1概述2疾病名稱3英文名4別名持續性運動障礙5分類6 ICD 7號流行病學8病因學9發病機制10遲發性運動障礙的臨床表現11遲發性運動障礙的並發癥12實驗室檢查13輔助檢查14診斷15鑒別診斷15.115.3美格綜合征15.4扭轉痙攣16遲發性運動障礙的治療17預後18遲發性運動障礙的預防19相關藥物20相關測試附件:1持續性運動障礙相關藥物這是重定向項目,由* *享用。為了閱讀方便,遲發性運動障礙已經被持續性運動障礙自動取代。可以點擊這裏恢復原貌,也可以用備註顯示1總結持續性運動障礙(TD),又稱遲發性多動障礙和遲發性運動障礙,是由抗精神病藥物誘發的,是壹種持續性的、僵硬的不自主運動。

持續性運動障礙是長期使用大劑量抗精神病藥物引起的壹組肌肉的不自主節律性重復運動。發生率因藥物種類、劑量、用藥周期和個體差異而異。停用抗精神病藥物可使持續性運動障礙更加明顯,而增加抗精神病藥物的用量可暫時緩解持續性運動障礙。克雷恩(1968)首次提出,它是抗精神病藥物引起的最嚴重、最難治的錐體外系反應,發生率相當高。最常見的原因是吩噻嗪和丁酰苯。口服抗精神病藥物的發生率為20% ~ 40%,長效抗精神病藥物的發生率約為50%。

持續性運動障礙的主要臨床表現是某個肌肉群不自主的節律性重復運動。常見的有:

(1)三語口腔綜合征:

(2)肢體不自主的重復運動或抽搐:

(3)軀幹肌肉運動不協調:

(4)其他:身體任何肌肉群都可以參與。持續性運動障礙多為不可逆損傷,治療難度大,預防非常重要。因此,不宜長期大劑量服用傳統抗精神病藥物。

本病多發生於老年人,尤其是女性,尤其是腦器質性病變的老年人,往往癥狀較重,恢復較慢,還容易出現情緒障礙。各種抗精神病藥物均可引起,但氟奮乃靜、三氟拉嗪、氟哌利多等含氟抗精神病藥物較為常見。多數服用抗精神病藥物超過1~2年,最短3個月,最長13年。

1,加藥盡量慢,盡量避免長期或大劑量使用抗精神病藥物;

2.避免兩種或兩種以上抗精神病藥物的聯合應用;

3.盡量少用或不用抗帕金森藥物;停用或更換抗精神病藥物時,應逐漸減量,而不是突然停藥;

4、年老體弱或伴有腦器質性病變者,應給予最低劑量;不必要時不使用或少用抗膽堿能藥物;

5、早發現早治療,壹旦出現癥狀,應減量或改用其他藥物,必要時停藥。

2疾病名稱持續性運動障礙

3英文名遲發性運動障礙

4.持續性運動障礙的別名是遲發性多動癥;遲發性運動障礙;行動遲緩

5分類神經病學>;運動障礙

6 ICD號碼G25.8

7流行病學目前國內沒有相關的流行病學調查數據。文獻報道為5% ~ 57%。凱西等人認為13.9%。Kane發現患病率與服藥時間長短有關。他先調查了5%的患病率,5年後同壹組患者的患病率上升到10%。

8病因持續性運動障礙多見於長期(1歲以上)服用大劑量阻斷多巴胺能受體或與其合用的抗精神病藥物,尤其是吩噻嗪類如氯丙嗪、奮乃靜,丁苯類如氟哌啶醇等。,可引起TD。壹些多巴胺藥物,如左旋多巴、美多巴和帕金寧,以及鎮定劑也可引起類似於TD的不自主運動。偶爾見於長期服用抗抑郁藥、抗PD藥、抗癲癇藥、抗組胺藥的患者,很容易減量或停藥。

相關因素包括:①年齡、性別:老年易發且難以恢復,女性多於男性;②使用抗精神病藥物易發生在腦部疾病患者,陰性癥狀患者TD發病年齡早,發生率高;③藥物因素:藥物劑量和治療持續時間與TD的發生有關,TD多見於治療早期的帕金森綜合征患者。

持續性運動障礙的發病機制尚不清楚,中樞多巴胺能神經元的損傷是壹種理論。也有報道提出GABA系統功能下降,自由基引起的神經毒性和抗精神病藥物對神經系統的直接作用。

壹般認為,長期服用大劑量抗精神病藥物如吩噻嗪、丁苯等,可長期阻斷突觸後多巴胺受體(DR),增加突觸前多巴胺(DA)合成和釋放的反饋,增加突觸後DR對DA的敏感性,產生DR超敏反應,處於失神經超敏反應。生理劑量的多巴胺可引起運動障礙。這與左旋多巴或抗精神病藥物經常用於誘發或加重癥狀的事實是壹致的。也支持利塞平可以緩解TD癥狀,氟哌啶醇可以暫時掩蓋癥狀,DA增效劑可以加重癥狀。

病理變化:屍檢顯示黑質和尾狀核細胞變性萎縮。

10持續性運動障礙的臨床表現1。多發生於老年患者,尤其是女性,癥狀較重,恢復較慢。各種抗精神病藥物都能引起。氟奮乃靜、三氟拉嗪、氟哌啶醇等含氟抗精神病藥物較為常見,多發生在服用抗精神病藥物1 ~ 2年以上,最短3 ~ 6個月,最長13年。

臨床上主要表現為節律性僵硬重復的不自主運動,早期表現為舌震顫或流涎,老年人群的運動具有特征性,青年患者常見肢體受累。兒童口腔面部癥狀較為突出,最常累及下部肌肉,表現為口頰三重綜合征(BLM綜合征)或頰、舌、咀嚼綜合征,並表現為唇、舌不可控制的重復動作,如不自主的連續僵硬咀嚼、吮吸、翻舌、舔舌、撅嘴和頰膨出、歪頜、轉頸,有時舌頭突然不由自主地伸出口腔,稱為捕蠅。軀幹肌肉參與身體抖動,遠側肢體參與彈奏鋼琴指(趾)征,近側肢體很少參與,少數參與舞蹈樣動作,漫無目的的拍打,腿部不停的跳躍,手腳蠕動,軀幹扭動動作和奇怪的姿勢。我有時表現為胃腸道型,停藥後突然胃部不適,惡心嘔吐。緊張興奮時癥狀加重,睡覺時癥狀消失。部分患者同時存在遲發性靜坐不能癥、遲發性肌張力障礙和藥物性帕金森綜合征,其癥狀在減量或停藥時容易被掩蓋和暴露。

2.抗精神病藥物可引起急性異質性肌張力障礙或急性靜坐不能,多發生在使用抗精神病藥物後2天內,好發於兒童和成年早期,表現為肢體、軀幹、頸部、舌和面部肌肉劇烈抽搐或不適的姿勢。

3.根據運動障礙的部位,分為以下幾種?①眼肌運動異常:眨眼、眼瞼痙攣等。②面部肌肉運動異常:面部肌肉抽動、抽搐、皺眉;③口腔肌肉運動異常:撅嘴、咂嘴、咀嚼、吸吮和下頜側向運動;④舌肌運動異常:伸舌、縮舌、蠕動、舔唇;⑤咽肌運動異常:腭部運動異常影響發音和吞咽;⑥頸部運動異常:斜頸、後頸等。⑦軀幹運動異常:全身軀幹運動不協調,呈古怪姿勢,如聳肩縮背,伸角扭痙,膈肌痙攣產生鼾聲,呼吸困難。有時全身左右搖擺,軀幹反復屈伸,前後扭動,稱為體搖。⑧肢體動作異常:遠端肢體持續屈伸,稱為彈琴指(趾)征,近端肢體很少受累。其中少數表現為舞蹈式的手指敲擊、投擲動作、手腳爬行動作、手的反復握持或腿的不停跳躍等。⑨肌張力減退麻痹性運動障礙:累及頭、頸、腰,如頸無力、擡不起頭、腰無力、不能站直及膨腹、行走時不能邁步擡腿、拖地等。

4.4的子類型。TD?①急性戒斷綜合征:抗精神病藥物突然停藥導致不自主的飄忽不定的非重復性舞蹈動作,類似舞蹈病或洪廷頓病,多見於兒童,可自愈;逐漸減少量可以使舞蹈動作逐漸消失;②延遲性肌張力障礙:兒童和成人均可發生。不自主運動類似於扭轉性肌張力障礙或扭轉性痙攣,持續存在,不表現出快速重復的僵硬運動。

11持續性運動障礙的並發癥可包括舌咬、口腔黏膜糜爛、無法佩戴義齒、食物流出口腔、吞咽困難和呼吸困難、體重減輕或骨折。

12血電解質、藥物、微量元素、生化檢查等實驗室檢查有助於病因的診斷和分型。

13輔助考試1。CT或MRI檢查對鑒別診斷有重要意義。

2.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PET)或單光子發射斷層掃描(SPECT)可以顯示大腦的某些生化代謝,對診斷有重要意義。

14診斷根據患者長期服用抗精神病藥物或服用抗抑郁藥物、抗帕金森病藥、抗癲癇藥或抗組胺藥物的病史,在服藥期間或服藥後3個月內出現運動障礙,表現為節律性僵硬重復和持續性不自主運動。

15持續性運動障礙的鑒別診斷應與以下疾病相鑒別:

15.1藥物性帕金森綜合征被抗精神病藥占據或阻斷,內源性DA不能與Dr結合,雖有服用抗精神病藥物史,但不自主運動表現為肌強直、運動功能減退和動眼神經危象。

亨廷頓舞蹈病(15.2)根據其遺傳史、舞蹈病和癡呆不難與TD相鑒別。HD患者也通常使用抗精神病藥物。如果出現靜坐不能或重復的僵硬的不自主運動,TD就會很復雜。

15.3美格綜合征美格綜合征是壹種常見的口腔運動障礙,除口頜肌張力障礙、眼瞼痙攣外均完整;不完全型僅有口、舌、咽、下頜骨肌張力障礙,或僅有原發性眼瞼痙攣;沒有服用抗精神病藥物的歷史。

15.4扭轉痙攣表現為快速、僵硬、重復的不自主運動,無服用抗精神病藥物史。

16持續性運動障礙治療1。這種病的重點是預防,服用抗精神病藥物應有明確的適應癥。應監測長期用藥情況,利用周期性藥物假期可暴露最初的運動障礙,停藥數月或1 ~ 2年後運動障礙逐漸緩解消退。如需繼續治療,可改用錐外副作用小的藥物,如氯氮平、利培酮、奧氮平、喹硫平等。

2.藥物治療?目前,還沒有治療TD的有效藥物。有報道稱,73%的患者服用心得安(普萘洛爾)即可起效;氯硝西泮治療41%患者持續性運動障礙有效。氯氮平可使持續性運動障礙癥狀減輕40%。

對於(1)重度運動障礙,可嘗試利血平等DA排氣藥,有短期效果,小劑量0.25mg開始,1 ~ 3次/d逐漸遞增,也可嘗試硫必利、舒必利、地安諾等。需要註意的是,這些藥物也有副作用。

(2)抗膽堿能藥物如苯海索(安坦)、東莨菪堿可加重TD癥狀。有報道稱,抗膽堿能藥地安醇(二甲氨基乙醇或締安娜)100 ~ 500mg/d,分三次服用,持續兩周,可緩解癥狀。

(3)抗組胺藥如異丙嗪25 ~ 50mg,每日2 ~ 3次,或肌肉註射1次,每日2周,可使過敏性DR逐漸脫敏。

(4) DR阻滯劑如氯氮平)100~200mg/d ~ 200mg/d可短期使用。

(5)小劑量碳酸鋰(0.25g,1 ~ 3次/d)可降低兒茶酚胺系統功能,降低DR的敏感性。

(6)作用於γ-氨基丁酸的藥物:TD與γ-氨基丁酸(GABA)功能低下有關,丙戊酸鈉、卡馬西平等γ-氨基丁酸增效劑可能有效。

(7)地西泮(地西泮)2.5 ~ 5毫克,2 ~ 3次/d;普萘洛爾(心得安)10 ~ 20 mg,2 ~ 3次/d可穩定患者情緒,緩解癥狀。

(8)嘗試腦代謝藥物和維生素E,促進腦功能的恢復。

3.急性神經綜合征,即急性異質性肌張力障礙或急性靜坐不能,靜脈註射苯海拉明50mg等抗組胺藥;2mg肌肉註射抗膽堿能藥物如甲磺酸苯妥英鈉;或地西泮(地西泮)5 ~ 7.5毫克肌肉註射,可迅速控制癥狀。

4.本病的發生與長期使用抗精神病藥物密切相關,應在醫生指導下合理謹慎使用。少量或短期使用藥物和藥物假期對預防TD有壹定意義。避免兩種或兩種以上抗精神病藥物合用,盡量少用或不用抗精神病藥物,停用或更換時逐漸減少抗精神病藥物用量,不要突然停用。老年人、體弱者或腦器質性疾病者應給予最小劑量,非必要時不應使用或少用抗膽堿能藥物。

17預後持續性運動障礙的治療壹般相當困難,效果也不理想。

18持續性運動障礙的預防首先是避免危險因素。臨床醫生應堅持以下原則:只有真正需要抗精神病藥物(如精神分裂癥)的患者才能服用。永遠不要用抗精神病藥物治療神經癥或抑郁癥,更不要把失眠當成安眠藥。因為持續性運動障礙的發生與藥物劑量的大小無關,即使是少量也會發生。如果精神分裂癥患者出現持續性運動障礙,要權衡輕重,不能貿然停藥。

19相關藥物:多巴胺、氯丙嗪、奮乃靜、氟哌啶醇、左旋多巴、組胺、氟奮乃靜、三氟拉嗪、氯氮平、利培酮、奧氮平、心得安、氯硝西泮、硝西泮、利血平、硫必利、舒必利、苯海拉明、東莨菪堿、地西泮、地西泮。

20兒茶酚胺和維生素e的相關檢查。

鹽酸三氟拉嗪片與持續性運動障礙相關的肌張力障礙和帕金森樣疾病。長期大量使用後可出現遲發性運動障礙。心悸、失眠、乏力、口幹、視物模糊、...

鹽酸氟奮乃靜片中的肌張力障礙和帕金森病。長期大量使用後可出現遲發性運動障礙。心悸、失眠、乏力、口幹、視物模糊、...

奮乃靜註射管系統:心悸、四肢寒戰、血壓下降、直立性低血壓、持續性低血壓休克,並可能導致房室傳導阻滯和室性早搏。...

氟哌啶醇片不能到達帕金森病。(2)長期大量使用可出現遲發性運動障礙。(3)口幹、視力模糊、乏力、便秘、...

氯丙嗪片

  • 上一篇:海南壹男子用挖掘機挖出巨型山藥,他的技術有多牛?
  • 下一篇:泡沫隔熱板價格實例 生產廠家信息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