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與發病機制
本病主要表現為腹痛、便秘、腹瀉、黏液便或腹瀉與便秘交替出現等、本病的發生與情誌失調關系最為密切,以思想勞倦、精神抑郁為重要誘因,飲食失節為發病的重要環節,病位在肝、脾、大腸,以肝郁、脾虛、大腸傳導失職為主要病理變化。
臨床表現
本病起病緩慢,癥狀間歇發作,緩解癥狀與精神因素、心理應教有關。
壹、癥狀
1.腹痛為主要癥狀,多訴中腹或下腹疼痛,常伴有排便異常和腹脹。腹痛易出現在進食後、熱觸後、排便後,排便入灌腸後緩解,睡眠中不會發作。疼痛的特點是疼痛在特定的患者疼痛往往是固定的,不會進行性加重。
2.腹瀉 糞便量少,糊狀,含黏液較多,可有頻發或間歇性腹瀉,進食可誘發,無夜間腹瀉;可有腹瀉與便秘交替出現。
3.便秘 大便如羊糞,質地較硬,可帶較多黏液,排便費力,排便感明顯,可有間歇性或持續性便秘,或中期與短期腹瀉交替出現。
除上述癥狀外,部分患者有上腹不適、噯氣、惡心等消化不良癥狀,部分患者有心悸、胸網、多汗、面紅耳赤、多尿、尿頻、尿急、痛經、性功能障礙、焦慮、失神、但抑以及皮膚表現如瘙癢、神經性皮炎等胃腸道外表現。胃腸道外表現比器質性腸病更為常見。
II.體征
乙狀結腸觸診可有壓痛,或廣泛結腸壓痛,或肛門觸診感覺括約肌張力增高,疼痛明顯,臨床上根據大便的不同特點將本病分為三種類型,便秘為主型、腹瀉為主型和腹瀉-便秘交替型
實驗室及其他輔助檢查
壹.血常規、血沈無異常。
二、大便
大便鏡檢壹般正常,可含有大量粘液或粘液管型、大便潛血、蟲卵,細菌培養陰性 三、胰腺功能
懷疑有胰腺疾病者應做澱粉酶試驗,還可做大便脂肪定量,以排除慢性胰腺炎。X線檢查
胃腸道X線檢查示胃腸蠕動加快,結腸袋基底變少,袋口加深,張力增高,結腸痙攣明顯,降結腸下方呈線狀陰影。
五、內鏡檢查
結腸鏡檢查顯示結腸粘膜正常。顯微鏡下很容易看到腸痙攣等刺激癥狀。懷疑腸粘膜有器質性病變時,應進行腸粘膜活檢。本病患者的腸粘膜活檢未見異常。
六、結腸動態
結腸管腔動態及平滑肌電測檢查顯示,結腸管腔壓力波形及腸平滑肌波形異常。
二、中藥治療
(壹)中藥治療
1.補脾益腸丸每次6~9g,每日3次,適用於脾腎兩虛所致的慢性腹瀉。
2.麻仁丸
每次6~9g,每日2次,適用於腸胃燥熱、脾約便秘之實證。
3.四神丸
每次9g,每日1~2次,適用於證腎虛寒之久瀉、五瀉。
4.便秘通
每次1粒,每日2次,適用於便秘者。
5、胃腸通 每次4-6粒,每日4次,適用於以濕熱瀉為主的人群。
6、脾虛泄瀉者,每次2~4粒,每日3次。
7、六味安消膠囊:每次3~6粒,每日2~3次,適用於熱結食積型便秘。8.木香順氣丸:每次6~9克,每日2~3次,適用於氣郁便秘者。9.
(二)針灸
腹瀉取足三裏、天樞、三陰交,實則瀉之,虛則補之。脾胃虛弱加脾俞、章門;脾腎陽虛加腎俞、命門、關元,也可用灸法:脘腹疾患加公孫;肝郁加肝俞、行間。便秘取背部的俞穴和腹部的收藏穴及下經穴,-般取大腸俞、天樞、支溝、豐隆,實證宜瀉,虛證宜補,寒證加灸。熱秘加合谷、曲池;氣滯加中、行間,有瀉者:陽虛加灸神闕穴。
(三)耳穴
取交感、神門、皮質下、小腸、大腸。每次選2~3穴,刺激強度以患者能耐受為宜,留針20分鐘,每日或隔日壹次。
(四)拔火罐
便秘取大腸俞、小腸俞、足三裏及陽性反應部位。方法:左腹、手臂、大腿後側陽性反應部位拔火罐10~15分鐘。腹瀉時用口徑6em的中號火罐,在臍窩(相當於神闕穴,包括天樞穴處)拔--罐,每1~2天1次,以3次為1療程。
(五)外敷
1.蛇床子、吳茱萸,研末敷臍,24小時更換1次,治久瀉。
2.食鹽60g炒熱,裝入布袋繞臍熨平,治寒性腹痛、泄瀉。
3.胡椒粉填入肚臍,紗布覆蓋,隔日更換壹次,治療寒性腹瀉。
4.大黃末10g,芒硝40g,以黃酒適量敷臍,紗布覆蓋,膠布固定,再用熱水袋熱敷10分鐘左右,可使大便排出,主治實熱便秘。
(六)灌腸
壹般來說,腸易激綜合征不適合灌腸治療,但便秘嚴重者,可臨時灌腸以助通便,壹般用生理鹽水、溫自來水或肥皂水灌腸。
(七)物理療法
腹部熱水袋,可減輕腸痙攣引起的腹痛;腹部按摩、溫水淋浴或浸浴、泡溫泉、日光浴等對本病癥狀均有幫助。
(八)醫院制劑
1.金牛腹痛片(由香砂、延胡索、棗仁、人地金牛組成),口服,每次5片,壹日3次。適用於以腹痛為主的腸易激綜合征患者。
2.調腸消炎片(由黃芪、薏苡仁、白堇菜、木瓜等組成),口服,每次4片,每日3次。具有清熱、化濕、解毒的功效,適用於大腸濕熱為主的腹瀉。
3.調腸健脾片(由黨參、延胡索、白術、木鱉子組成),口服,每次4粒,壹日3次。適用於以腹痛、腹瀉為主癥者。
4.調腸氣片(由積雪草、白術、蒼術、附子、虎杖等組成),口服,每次4粒,每日3次。適用於以證虛、氣滯為主的便秘。
5.腸安膠囊(由烏梅、黃連、幹姜等組成),口服,每次4粒,每日3次。用於寒熱夾雜的腹痛、腹瀉。
三、西醫治療
腸易激綜合征是壹種心身疾病,目前選擇的治療方法都是經驗性的,治療的目的是消除患者的焦慮情緒,改善癥狀,提高生活質量。治療原則是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根據主要癥狀類型對癥治療,根據癥狀輕重分級治療。註意治療措施的個體化和綜合應用。
(壹)壹般治療
與患者的坦誠溝通至關重要。適當的舉止,同情、客觀地詢問病史,對患者及家屬進行健康教育,可以消除疑慮,提高患者參與治療的主動性。告訴患者腸易激綜合征的診斷,詳細解釋疾病的性質,解除患者的顧慮,增強治療的信心,是治療中最重要的壹步。通過詳細詢問病史,了解患者就診的原因(如對癌癥的恐懼),提供有針對性的解釋,並盡量找出誘發因素(如飲食因素、某些應激事件等),設法消除這些因素。指導患者調整飲食和生活方式,可能有助於緩解癥狀。對於失眠和焦慮,應給予適當的鎮靜劑。在整個診療過程中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取得患者的信任,是腸易激綜合征治療的基礎,輕度患者可能因此不需要更多的漸進式治療。
對於癥狀明顯者,可酌情使用藥物控制癥狀,常用藥物有:
1.止痛藥
(1)膽堿能藥物,可酌情選用下列藥物:①普魯苯辛,每次15mg,每日3次。阿托品,每次 0.3 毫克,每日 3 次,必要時可肌肉註射,每次 0.5 毫克。丙咪嗪,每次 30 毫克,每天 3 次,飯前服用。地昔洛明(icelonine),每次 10-20 毫克,餐前半小時服用。⑤ 654-2 片,每次 5~10 毫克,每日 3 次。(6)奧替溴銨(斯帕明),每次 40 毫克,每日 3 次。
(2)鈣通道阻滯劑,可選用:硝苯地平(心痛定),每次 10 毫克,每日 3 次。硝苯地平(心痛定),每次 10mg,每日 3 次;②匹維溴銨(克舒特,匹維溴銨每次 50mg,每日 3 次。(3)其他,國外正在嘗試的美維林(nebeverine),是罌粟堿;三丁胺(timebutine),作用於阿片肽受體。2.胃腸動力相關藥物
(1)對腸動力有促進作用者,可選用:(1)地恩沙比利,每次5mg,空腹服用,每日2~4次。適用於便秘型。澤馬克,每次 6 毫克,每日 2 次。適用於便秘患者。③ 另壹種治療胃腸動力亢進的藥物試驗是:5-HT;受體拮抗劑:奧丹西隆、格列齊特,這類藥物具有直接調節野生腸動力的作用。膽囊收縮素(CCK)拮抗劑:Luxiglumide和MR-329都能增加高脂肪、高蛋白飲食的排空。
(2)野生腸動力抑制劑,可選用:①洛哌丁胺(易蒙停),每次2mg,每日2~3次。復方苯乙哌啶,每次1~2片,每日2~3次。此外,β-受體阻滯劑如普萘洛爾,可增強直腸、乙狀結腸收縮,使腔內壓力增高,對腹瀉型患者有-定療效。輕度腹瀉患者可選用雙八面體蒙脫石等吸附劑。
3.抗舒張藥物 對於腹痛癥狀明顯而上述治療無效者,尤其是有較明顯精神癥狀者,可選擇抗抑郁藥物如百憂解,有報道百憂解可明顯改善難治性IBS患者的生活狀況和臨床癥狀,降低內臟的敏感性,每次20mg,每日1次:或阿普唑侖,每次0.4mg,每日3次;代力欣。每次2.5mg,每日1次。
4.抗過敏藥物色甘酸鈉,每次200mg,每日4次,飯前服用。
5.生態制劑,腸黏膜保護劑麗珠得樂、正恩生、思密達、酒石酸膠體鉍(比特諾)等對IBS有壹定療效,其療效及作用機制有待進壹步研究。
6.
<> 6.對於癥狀嚴重且頑固,經壹般治療和藥物治療無效者,應考慮心理行為治療。這些療法包括心理療法、認知療法、催眠療法、生物反饋療法等。以上所有藥物,每類酌情使用1~2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