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工作時能使我們省力或方便的裝置叫做機械。螺絲刀、剪刀這些機械構造簡單叫做簡單機械,各種各樣的工具就是簡單機械。
2、 杠桿有三個點:用力點、支點和阻力點。
3、 用力點距支點遠,阻力點距支點近,是省力杠桿;用力點距支點近,阻力點距支點遠,是費力杠桿;用力點距支點的距離等於阻力點距支點的距離,是不省力也不費力的杠桿。
4、 省力的杠桿有開瓶器、核桃夾、各種鉗子;費力的杠桿有鑷子、筷子、火鉗、夾子;不省力不費力的杠桿有訂書機、切刀、剪刀。
5、 像水龍頭那樣,輪和軸固定在壹起,可以轉動的機械叫做輪軸。
6、 在輪軸的輪上用力能省力;在軸上用力就費力。輪越大越省力。
7、 常見的輪軸有方向盤、各種開關、門把手、扳手。
8、 定滑輪固定在壹個地方,不能隨著重物的移動而移動。定滑輪可以改變力的方向,但不省力。
9、 動滑輪是隨著重物移動的滑輪。動滑輪不能改變力的方向,但省力。
10、定滑輪和動滑輪組合在壹起構成滑輪組。滑輪組能改變力的方向,可以成倍地省力。
11、斜面都能省力,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越不省力。
12、生活中的斜面有:斧頭、菜刀、剪刀、樓梯、盤旋的山路、立交橋引道、螺絲釘等。
13、自行車上的簡單機械有車把是輪軸,剎車是杠桿,腳蹬子是輪軸,螺絲是斜面。
重的物體穩定性好。
第二單元形狀與結構
1、 房屋、橋梁結構中有“柱”和“梁”,柱比梁的抗彎曲能力強。
2、 增加梁的寬度可以增加抗彎曲能力,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彎曲能力。
3、 改變材料的形狀,如把薄板性材料彎折成“V” “L” “U” “T” “工”字形狀,實際是減少了材料的寬度而增加了材料的厚度,大大增強了材料的抗彎曲能力。
4、 拱形承載重量時,可以把壓力向下和向外傳遞給相鄰的部分,抵住這個力,拱就能承載很大的壓力。
5、圓頂形可以看成拱形的組合,承載的壓力大,而且不產生向外推的力。
6、球形在各個方向上都可以看成拱形,它比任何形狀都堅固。
7、像鐵塔這樣骨架式的構造叫做框架結構。框架結構的優點是節省材料、堅固不容易變形、拆裝方便。
8、三角形框架具有穩定性,利用三角行框架可以加固框架結構。
9、 框架結構鐵塔的特點:上小下大、上輕下重的物體穩定性好。
10、 改變形狀能提高材料的抗彎曲能力的原因是減少了材料的寬度而增加了材料的厚度,大大增強了材料的抗彎曲能力。
11、紙的寬度增加,抗彎曲能力會增加。紙的厚度增加,抗彎曲能力會大大增加。增加紙的厚度比增加寬度更有效。
第三單元能量
1、丹麥科學家奧斯特通過實驗發現:電流可以產生磁性。
2、電磁鐵具有接通電流產生磁性,斷開電流磁性消失的基本性質。
3、改變電池正負極接法或改變線圈纏繞的方向會改變電磁鐵的南北極。
4、電磁鐵的磁性是可以改變的。
5、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線圈圈數有關;圈數少磁力小,圈數多磁力大。
6、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使用的電池數量有關:電池少則磁力小,電池多則磁力大。
7、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線圈粗細長短、鐵芯粗細等因素有壹定關系。
8、電動機是用電產生動力的機器。電動機工作的原理是:用電產生磁,利用磁的相互作用轉動。
9、能量有電能、熱能、光能、聲能不同的形式。和運動有關的物體有機械能。燃料、食物、化學物質中儲存的是化學能。
10、能量有電、熱、聲、光等多種形式,能量還能儲存在食物、燃料中。
11、電能可以轉化成其他形式的能量,其他不同形式的能量間也能轉化。
12、電池是把化學能或光能轉化成了電能。電能都是其他形式的能量轉化來的。
13、煤是幾億年前的植物經過復雜的變化變成的;石油、天然氣是幾億年前大量的低等生物經過長期、復雜的變化形成的。
14、水能、風能、化學能大多數能源最終都來源於太陽。
15、新能源有地熱、風能、水能、原子能、直接利用的太陽能、沼氣能源等。
實驗題:
1、奧斯特實驗:把導線拉直放在指南針上方與磁針方向壹致,接通電流,磁針偏轉,電流越大,偏轉的角度越大。斷開電流,磁針復位。
2、通電線圈和指南針實驗:線圈立著放,指南針越靠近線圈的中心,指南針偏轉的角度越大。
3、制作電磁鐵需要的材料有鐵釘、導線、電池。
4、檢驗電磁鐵的南北極:最簡單的方法是用指南針檢驗。在電磁鐵通電的情況下,鐵釘的壹端靠近磁針的壹端,發生相斥或相吸的現象,說明電磁鐵也有南北極,並能測出它的南北極,運用的原理是異極相吸,同極相斥。
5、設計壹個實驗驗證電磁鐵的南北極與哪些因素有關。
6、設計實驗。
桌上的實驗材料有電池、電池盒、粗細不同的導線、大小不壹的鐵釘、大頭針,請妳利用以上材料設計壹個對比實驗,檢驗電磁鐵的磁力與_______關系的研究計劃。
①、妳研究的問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妳的假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妳改變的條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保持不變的條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單元 生物的多樣性
1、地球上現存的物種有200萬--450種
2、植物可以分為開花植物和不開花植物。
3、不開花的植物包括蕨類、苔蘚和藻類植物等。
4、動物分為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脊椎動物的身體中有脊椎,構造比較復雜。
5、像螞蟻那樣,身體上有三對足的動物是昆蟲類;終生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的動物是魚類;身體上長羽毛的動物是鳥類;直接生小動物,並用乳汁餵養後代的動物是哺乳動物。
6、動物的種類有150多萬種,是生命世界中類別最多的。昆蟲是動物中種類最多的,達100多萬種。
7、動植物具有與環境相適應的壹些特殊身體結構。生物的形態結構是與它們所生活的環境相適宜的。
8、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大自然就是運用這壹法則選擇和淘汰著生物家族的壹個個成員。
9、地球上出現簡單生命體開始,到現在豐富多彩的生命世界,地球環境變化是主要原因。
10、生物多樣性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121
小學科學六年級下冊復習提綱
第壹單元
1.在我們的感覺器官中,眼睛能收集到比其它感官更豐富的信息,但人的最高視力也只能看清楚1/5毫米的微小物體。
2.放大鏡又叫凸透鏡。它之所以能夠放大,是因為光線從空氣進入放大鏡時會產生折射而彎曲。
放大鏡下的物體不僅放大了,而且有些細節都看到了,如報紙上的圖片、計算機和電視機的屏幕,原來是由許多小點組成,而看到的點狀物由紅、綠、藍三色組成的。
吸水紙纖維比較長、粗並且疏松。
圓柱形和球形的透明器皿裝上水也有放大鏡的功能。
3.放大鏡的放大倍數和鏡面的凸度有關,凸度越大,放大倍數越大。
球形的透明體放大倍數是最大的。
放大鏡放大倍數的增加,不僅觀察對象的圖像會變大,所獲得的物體的信息也會更多,同時視野變小。
通過透鏡看到的面積或區域叫做透鏡的視野。
4.放大倍數的計算:
5.像螞蟻、蝗蟲、蠶蛾這樣,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頭上有壹對觸角,胸部有三對足的叫昆蟲。
昆蟲有許多特殊的構造和本領。像蜻蜓、蒼蠅、蝴蝶的眼睛都有是復眼。
昆蟲是自然界中人類肉眼看得見的最小動物之壹。
蚜蟲的天敵是草蛉。在10倍放大鏡下我們可以看見蚜蟲的肢體。
6.常見的晶體有白糖、食鹽、堿面、雪花等,它們的形狀大多很規則。
制造晶體的方法:減少水分法和降低溫度法。
7.列文虎克出生在荷蘭,是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屬結構顯微鏡的生物學家。
對著物體的透鏡焦距較小叫物鏡(距被測物體較近)。對著人眼的透鏡焦距較大叫目鏡。
電子顯微鏡可以把物體放大200萬倍,大腸桿菌和SARS病毒可以用電子顯微鏡觀察。
8.物體的微細結構必須制成玻片標本才能在顯微鏡下觀察清楚。
制玻片標本的切片必須是薄而透明的。
很多細菌聚集在壹起就形成了菌落。
9.生物體都是由細胞組成的。
英國物理學家羅伯特?胡克是第壹個發現和提出“細胞”這個名稱的人。
細胞學說的建立被譽為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之壹。
寶石花耐旱的秘密是上面的氣孔少。魚缸裏的水發綠是綠藻的作用。
10.在顯微鏡沒有發明以前,人類就是依靠眼、耳、鼻、舌、身五種感覺器官來探索和認識世界。
放大鏡和顯微鏡的發明,為人類打開了微小世界的大門。
微生物對人類不都是有害的,有許多微生物不僅對人體有益,而且我們還離不開它們呢!
法國科學家巴斯德第壹個指出微生物和人類的健康有關。
利用微生物的作用,可以制作酒、醋、泡菜、腐乳、酸奶等風味獨特的食品。
饅頭和面包內部疏松多孔,是因為蒸饅頭或烤面包之前,生面團中糅入了酵母,酵母菌使面團裏的糖類分解,從而獲得養料和能源,排出二氧化碳。人類利用酵母菌發面的歷史已有5000多年了,可以使制成的面包內部疏松多孔。
土壤中的微生物可以分解死去的動植物屍體和殘體。
第二單元
1.垃圾的分類方法很多,按材料分可分為塑料、金屬,紙、玻璃等、按危害狀況分可分為有害垃圾和壹般垃圾……
2.日常生活中產生的叫家庭垃圾,是固體垃圾,固體垃圾還包括建築垃圾、農業垃圾和工業垃圾。
3.垃圾對環境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它可能會發出惡臭,汙染空氣;滋生蚊蠅,引發疾病;還會破壞土壤,影響農業等。
4.目前垃圾的壹般處理方法有填埋、直接焚燒和堆肥等。
5.用清潔填埋、自然堆肥等方式處理垃圾有優點,也有缺點。
優點:可有效減少垃圾對地下水、土壤及空氣的汙染;
缺點:不能根除對環境的汙染,還要占用土地。
6.做填埋模擬實驗時:
原有的水相當於地下水;
石子和沙相當於土層;
浸過墨水的紙巾相當於填埋的垃圾;
噴水相當於下雨;
水變色了相當於地下水被滲漏出來的有害物質汙染了。
垃圾填埋場在填滿垃圾以後,可以在上面修建公園、體育場,但是不能用來建築房屋和種植莊稼。
7.減少垃圾的數量是從源頭上解決垃圾問題的辦法。
重新使用是指用另壹種方法來使用已用過的東西,它是減少垃圾數量的重要方法。
8.當我們無法減少壹些材料的使用時,我們可以回收垃圾中的這些原材料並重新加工利用它們,這樣不但能減少固體垃圾的數量,而且能節省大量的自然資源。
解決垃圾問題的系統方案應該包括:減少垃圾的數量、回收利用、無害化處理。
畫出世界通用的回收標誌:
9.對固體垃圾,全世界普遍采取了減少、再使用和回收利用的方法,這是目前對待垃圾最積極、最科學的手段。
10.要使垃圾真正地變成資源,必須對垃圾進行分類、分裝。
生活垃圾可分為可回收垃圾、廚余垃圾、其它垃圾、(有毒有害垃圾)。
可回收垃圾包括紙類、塑料、金屬、玻璃、橡膠、紡織物等。
家庭垃圾中有約1/3是碎菜葉、蛋殼等食物廢料。這些垃圾和院子裏的枯葉、雜草等能夠通過堆積自然分解,成為有用的有機肥料。(廚余垃圾)
11.有害垃圾包括廢電池、廢日光燈管、廢水銀溫度計、註射器、過期藥品等,這些垃圾需要特殊安全處理。如果掩埋到地下會汙染土壤和地下水;焚燒會汙染大氣。人如果受到有毒有害垃圾的影響,會生各種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12.世界面臨的環境問題除了垃圾問題外,當前人類還面臨著水資源缺乏、氣候變暖、物種滅絕、臭氧層破壞、土地荒漠化等環境問題。
目前60%的大陸面積淡水資源不足,100多個國家嚴重缺水,其中缺水十分嚴重的國家達40多個。
土地荒漠化已成為全球生態的“頭號殺手”。
地球大氣層中的臭氧層是地球生命的保護傘。
人類消耗石化燃料,會增加大氣層中二氧化碳的濃度,使得地球表面溫度升高
許多環境問題是人類活動造成的,但人類的活動也能夠改善環境。
第三單元
1.月球是地球的衛星,月球圍繞著地球公轉,公轉與自轉的方向都是自西向東的。
月球直徑大約是地球1/4。月球質量大約是地球的1/80。
月球體積大約是地球的1/49。
月球引力大約是地球的1/6的。
1969年7月,美國的“阿波羅11號”載人飛船成功在月球上著陸,宇航員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印下了人類的第壹個足印。
2.月球在圓缺變化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形狀叫做月相。
月相的變化是有規律的:上半月月相是由缺變圓,下半月是由圓變缺。
3.地形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著許多大大小小的環形山。環形山這個名字是由伽利略取的。
環形山目前公認的觀點是“撞擊說”。
4.日食的成因:當月球運行到太陽和地球的中間,如果三者正好處在壹條直線上時,月球就會擋住太陽射向地球的光,月球的影子投向地球,在地球上處於影子中的人只能看到壹部分或全部看不到,於是就發生了日食。
日食壹般發生在農歷初壹。
日食有三種:日全食、日偏食、日環食。
畫出日食時三者的位置關系:
月食壹般發生在農歷十五。月食只在滿月的時候發生。
月食有月全食和月偏食。
畫出月食時三者的位置關系:
5.以太陽為中心,包括圍繞客觀存在轉動的八大行星、衛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等組成的天體系統叫太陽系。
太陽是太陽系裏唯壹發光的恒星。
八大行星與太陽距離排列順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最大的行星是木星,最小的行星是水星。
自轉周期最長的是金星,自轉周期最短的是木星。
公轉周期最長的是海王星,公轉周期最短的是水星。
6.在北部天空的小熊座上有著名的北極星,它是顆不太亮的星星。我們可以借助大熊星座找到北極星。
大熊座的明顯標誌就是我們熟悉的、由七顆亮星組成的北鬥七星。
獅子座頭部的幾顆星像壹個反寫的問號,尾部的三顆星構成壹個大三角形,這就是獅子座的明顯標誌。
7.天空中閃亮的銀河光帶,實際是由許許多多的恒星組成的壹個恒星集團,被人們稱為銀河系。
銀河系大約由1000億到2000億顆恒星組成,直徑有10萬光年。
光的傳播速度是每秒鐘30萬千米,光年就是光在壹年中所走的距離,它是用來計量恒星距離的單位。
目前人類已經發現了超過100億個河外星系。
中國是公認的火箭發源地。
2003年10月25日,“神舟”5號載人航天飛船發射成功。航天員楊利偉登上太空。
2005年10 月12日,“神舟”6號載著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再次進入太空。
人類在探索宇宙的過程中已有14人獻出了生命,美國的挑戰號在升空的過程中爆炸,***有7名宇航員遇難。
第四單元
1.科學家怎樣進行探究:
(1)科學家對壹個問題的探究教程:觀察發現——根據自身的知識背景提出研究問題——利用以前的研究成果——提出可能的解釋——使用技術與數學方法收集證據——形成自己的解釋——收集新的證據——補充原有解釋——發表研究結果。
(2)科學探究不是壹個直線的過程,是壹個不斷提出問題和不斷尋求證據的過程。
尋求證據的過程就是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過程。
(3)我們在科學學習的過程中也在不斷經歷科學家式的科學探究的過程。
2.我們是怎麽知道的:
(1)在科學探究中,首先要通過觀察、社會調查、實驗操作獲取大量的信息。
(2)獲得有效的數據信息越準確、越全面,有利於科學探究深入。
3.看到的和想到的:
(1)用感官收集信息容易加進自身的感覺、想象、推測,從而蒙蔽事實。
(2)重復實驗、多角度、多手段觀察、接受別人的檢查能收集到更為事實的信息。
4.查閱和辨別信息:
(1)通過書籍、報刊和網絡查閱可以獲取很多間接信息。
(2)通過信息發布的時間、獲得信息的途徑可以辨別信息的可靠性。
5.記錄和存儲:
(1)用筆和紙、照相機、攝像機、電腦能把獲得的信息記錄並保存下來,以供研究和日後使用。
(2)信息越來越多,需要儲存的空間越來越大,我們應縮小信息的儲存空間,選用合適的記錄、存儲媒介。
6.整理獲得的信息:
(1)通過分類、比較/對比的方式整理獲得的信息,能使信息更加條理化、清晰化。
(2)分類圖、比較/對比表、折線圖、流程圖、循環圖、統計圖是進行信息整理的有效方式。
7.交流我們的信息:
(1)交流是科學探究中分享信息的過程,能幫助我們糾正錯誤,獲得更多的信息。
(2)交流信息需要我們善於傾聽,又要能夠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意思,才能使信息得到快速準確的交流。
8.把信息傳給更多的人:
(1)通過墻報、展覽、報刊、雜誌、電話、電子郵件、網絡等手段能把信息傳給更多的人***享。
(2)信息的傳遞離不開信息技術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