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角膠 15g,油毛灰、沒藥各 9g
2.2 制法上藥共為末,用香茅根搗汁為丸,如梧桐子大。
2.3 功能與主治益精止血。主治房勞尿血。
2.4 鹿角膠丸的用法與用量
每服50丸,空腹服,鹽湯下。
2.5 摘錄《重訂嚴氏濟生方》
3 《萬氏家抄方》卷五:鹿角膠丸 3.1 處方鹿角10斤(切去半寸長,浸泡7天,用淫羊藿1斤,當歸4兩,黃蠟2兩,如法煨熟,去渣取膠,角焙幹成膏,聽用),鹿角膠1斤,鹿茸半斤,鹿角霜、天冬(去心)4兩、麥門冬(去心)四兩 柏子仁(鹽、酒炒褐)四兩,益母草(酒洗,去毛)四兩,虎脛骨(炙脆)四兩,龜板(浸水,刮去浮殼,炙脆)四兩,枸杞子四兩,山藥四兩,中草藥四兩、肉蓯蓉四兩(酒洗,去浮甲白膜)、茯苓四兩(去皮)、山茱萸四兩(凈肉)、破故紙四兩(炒)、炙甘草四兩(酒蒸九遍)、當歸四兩(酒洗)、菟絲子四兩(酒煮、菟絲子四兩(酒煮,搗餅,焙)六兩,白芍(酒炒)三兩,牛膝(去蘆,酒洗)三兩,杜仲(姜炒絹)三兩,人參(去蘆)三兩、白術 3兩,五味子 2兩,酸棗仁(炒) 2兩,遠誌(甘草湯浸,去骨) 2兩,川椒 1兩(去目,焙去汗)。
3.2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鹿角膠為丸,梧桐子大如鬥。
3.3 功能主治京寒陽痿,無子。
3.4 鹿角膠丸用法用量每服100丸,空心鹽湯或酒送下。
3.5 摘錄《萬氏家藏》卷五
4 《聖濟總錄》卷六十八:鹿茸膠原丸 4.1 方鹿茸膠原(焙幹)1兩,黃柏(去皮)1兩。
4.2 制法上為末,入杏仁49粒,湯浸,去皮尖雙仁,炒黃,研細末拌勻,煉蜜為丸,如櫻桃大。
4.3 功能與主治吐血。
4.4 鹿角膠丸的用法與用量每服1丸,含咽。
4.5 提取物《聖濟總錄》卷六十八
5 《鎮誌回補》卷八:鹿茸膠丸 5.1 處方鹿茸膠、熟地、發灰。
5.2 制法上藥研末,用茅根汁為丸。
5.3 主治溺血。
5.4 鹿角膠丸的用法用量鹽湯送下。
5.5 各家論述《醫宗金鑒六書》:鹿角膠補精血,壯腎陽;熟地補腎水,滋真陰;血竭止血溢,生新血。阿膠丸、淡鹽湯,使陽旺陰滿,則陰陽兼顧,血自回經,何患溺血日久。此溫腎止血之劑,為陽虛溺血久不止之專方。
5.6 摘錄《鎮誌回玄》卷八
6 《楊氏家藏方》卷九:鹿茸明膠丸 6.1 方藥肉蓯蓉二兩(酒浸壹宿,切焙),鹿茸二兩(酒浸壹宿),菟絲子二兩(湯浸去浮,勿酒浸取軟)、附子(去殼,去皮、臍)二兩,黑三棱二兩,茵陳二兩,黃連(洗凈,焙)二兩,黃連二兩,黃連二兩,黃連二兩。山藥 2 兩、五味子 2 兩、山茱萸 2 兩、白蒺藜(炒) 2 兩、當歸(洗凈,焙) 2 兩、肉桂(去粗皮) 2 兩、川萆薢 4 兩、破故紙 2 兩半(炒)、柏子仁 2 兩、茴香 2 兩半(炒)、鹿角膠 2 兩(蚌粉炒炭)、茯苓(去木) 2 兩。
6.2 制法上為細末,酒糊煮為丸,如梧桐子大。
6.3 功用主治補元陽,養營衛氣血,面美食。主真元虛弱,下元寒竭,臍腹疼痛,夜多小便,腰腳無力,身倦乏力,頭暈目眩,目動不寧,面色黧黑,耳鳴蟬鳴,飲食減少;婦女體虛,諸寒病,久孕不,發落面黑。
6.4 鹿茸明膠丸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心,食前溫酒或鹽湯送下;婦人溫醋湯送下。
6.5 摘錄《楊氏家藏方集》卷九
7 《赤水玄珠》卷九引《濟生》 7.1 方名鹿茸明膠丸
7.2 鹿茸明膠丸的別名鹿茸明膠丸
7.3 主料鹿茸明膠,五錢;沒藥,三錢;油發灰,三錢。
7.4 主治房勞傷,尿血。
7.5 鹿角膠丸用法用量每服50丸,鹽湯送下。
7.6 制法上為末,以草根打湯為丸,如梧桐子大。
7.7 註鹿膠丸(《宋雅尊生》卷八)。
8 《聖惠》卷三十 8.1 方名鹿角膠丸
8.2 主料鹿角膠,1.2兩半(搗碎,炒令微黃而幹),附子1兩(去殼裂臍),幹姜半兩(去殼裂銼),桂心1兩、杜仲 1 兩(去厚皮,炒微黃,銼)、山茱萸 1 兩、菟絲子 1 兩(酒浸 3 日,曬幹,打成細末)、熟地 1 兩。肉蓯蓉 1 兩(酒浸 1 夜,刮去皴皮,焙幹),五味子 1 兩,巴戟天 1 兩,牛膝 1 兩(去苗)。
8.3 主治虛勞腰足疼痛,不能行走。
8.4 鹿角膠丸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溫酒送下。
8.5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9 《聖惠》卷二十六 9.1 方名鹿茸明膠丸
9.2 組成鹿角膠二兩(搗碎,炒令黃幹),骨髓脂壹兩(微炒),石斛壹兩(去根,銼),熟幹地黃壹兩,萆薢壹兩、三七 1 兩(去蘆頭),附子 1 兩(去殼敲碎,去皮,去皮臍),菟絲子 1 兩(酒浸 1 夜,曬幹,搗末)。白茯苓 1 兩,杜仲 1 兩(去粗皮,炒微黃,銼),杜仲 1 兩,鹿茸 1 兩,酸棗仁 1 兩、虎脛骨 1 兩(塗酥炙令黃),百部 1 兩(去苗),五味子 1 兩,巴戟天 1 兩,肉蓯蓉 2 兩(酒浸 1 夜,刮皴皮,炙幹)。
9.3 治療骨刺。
9.4 鹿角膠丸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溫酒送下,晚飯前服。
9.5 制法上藥剁碎,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10 《醫正傳》卷四 10.1 方名鹿茸明膠丸
10.2 鹿茸明膠丸別名鹿明膠丸
10.3 組成鹿角膠 1 斤,鹿角霜半斤,熟地黃半斤,川牛膝 2 兩,茯苓 2 兩,菟絲子 2 兩、人參 2 兩、當歸 4 兩、白術 2 兩、枳殼 2 兩、虎脛骨(炙脆)1 兩、龜板(炙脆)1 兩。(脆焦)1 兩。
10.4 主治氣血虛弱,痿痹腳軟,不能行動,久臥不起。
10.5 鹿角膠丸用法用量每服100丸,空心姜鹽湯下。
10.6 制法上為細末,鹿角膠融化為丸,無灰酒三壇,如梧桐子大。
10.7 註意事項鹿膠丸(《松雅尊生》卷十壹)。
鹿角丸見於《古文觀止》證治準繩-雜病:【諸血門第三冊】尿血。宜五苓散、膠艾湯,吞鹿茸丸。或八味地黃丸,或鹿茸丸,或朱砂妙香散、五苓散,吞二丸。什麽?什麽意思?什麽?什麽?什麽?什麽?什麽?或朱砂妙香散(見《心痛》)、武陵散,吞二丸。
《聖濟總錄》:[卷六十八 吐血門】吐血取二錢匕,水壹盞,煎七分。去滓,溫服。治吐血。鹿茸明膠丸方。鹿角膠(焙令幹) 黃柏(去粗皮各壹兩) 上二味... 治婦人赤白帶下不止,鹿角膠丸方 鹿角膠(焙幹) 桑耳(微炒) 幹姜(炮) 牛黃(熱...
《普濟方》:[卷三十三腎臟腑】骨胳(附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