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人們越來越重視對肝臟的保護,壹方面更加註重對生活方式、飲食習慣的改善,另壹方面,保肝藥也逐漸被壹些人納入到日常的護肝計劃中。
肝臟是人體重要的合成和轉化的場所,身兼數職,功能強大。肝臟壹旦發生病變,若放任不管,最後會引起全身性的病變。
而保肝藥是保護肝臟功能的壹類藥物,並被大眾賦予了新的稱號,即“ 肝臟的守護神 ”。很多人認為,在對肝臟的保護過程中,保肝藥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保肝藥的確能夠起到保護肝功能的作用,並且種類繁多,各類保肝藥的作用和功效也不相同,生活中常見的保肝藥主要包括以下這六大類:
1、抗炎保肝藥
在臨床上,抗炎類保肝藥比較常見,主要用於針對炎癥反應的治療,屬於肝臟炎癥綜合治療中的壹種輔助治療方式。這些抗炎藥物中,常見的有 雙環醇、復方甘草酸苷 等,具有抗炎、改善肝功能、抗過敏、抗纖維化的作用。
2、降酶保肝藥
降酶保肝類藥物,主要針對在進行肝功能檢測後,體內出現谷丙轉氨酶異常、指標數值明顯偏高的人群。若對肝功能檢測、對肝病有所了解的話,會知道 谷丙轉氨酶是判斷肝臟 健康 狀況的重要指標 ,因此,出現指標異常升高的情況,就需要服用降酶保肝類藥物進行調整,恢復肝臟 健康 。
3、解毒類保肝藥
我們知道,肝臟具有強大的解毒功能。當肝臟出現壹定程度的損傷,解毒功能出現障礙時,服用解毒類保肝藥能 有效提高肝臟的解毒能力 ,幫助人體 正常排泄毒素 。常見的解毒類保肝藥主要包括 谷胱甘肽、硫普羅寧、葡醛內酯 等,可以為人體提供葡萄糖醛酸,從而增強人體的解毒功能。
4、利膽類保肝藥
利膽類保肝藥主要的作用是 控制肝臟疾病的進壹步發展 。通常情況下,隨著肝臟疾病的發展,肝臟受損情況會加重,將影響人體內的膽汁分泌,出現膽汁淤積。此時,服用利膽類保肝藥,能有效 清除淤積的膽汁 ,使膽汁正常分泌和排泄。常見的 腺苷蛋氨酸、熊去氧膽酸、茴三硫 均屬於利膽類保肝藥。
其中腺苷蛋氨酸是存在人體中的壹種生理活性分子,可以有效防止膽汁淤積;而熊去氧膽酸能 降低膽汁中膽固醇的飽和度 ,增加膽汁酸的分泌;茴三硫可以增強肝細胞活力,使膽汁分泌增多,能夠起到利膽的作用。
5、促進能量代謝類的保肝藥
這類保肝藥在臨床上的應用也比較廣泛,服用後可以增強肝臟的代謝功能。生活中,常見的具有促進肝臟代謝的保肝藥主要有 維生素C、維生素E、復合維生素B、肌苷、輔酶A、門冬氨酸鉀鎂 等,能改善肝細胞的能量代謝,幫助肝臟代謝脂肪。
6、促進細胞修復再生類保肝藥
顧名思義,這類保肝藥可以修復人體內出現損傷的肝細胞,提高肝細胞的再生能力,代表藥物包括促肝細胞生長素、多烯磷脂酰膽堿,能 刺激新生肝細胞的DNA合成 ,恢復病變細胞,促進肝組織再生。
可能正是因為保肝藥在保護肝臟方面,有著這麽多的功效,所以,生活中,無論是肝病患者,還是常喝酒應酬的人,又或是經常熬夜的人,不少人把保肝藥當作保健品來吃。那這樣的吃法,真的是在護肝嗎?
可能正是因為“保肝”兩字,使得大多數人將保肝藥當作萬能的“護肝神器”,認為長期吃護肝藥能保護肝臟,有效預防肝病的發生。
但其實,真相並非如此, 這是人們對保肝藥的誤解。
上文提到,保肝藥的種類很多,每種保肝藥發揮著不同的功能和作用,如修復肝損傷、護肝利膽、促進代謝和解毒等,但是這並不意味著,長期吃保肝藥能起到預防肝病的作用。
對於肝功能正常、肝臟 健康 的人來說,吃過多的保肝藥沒有任何意義, 反而還會吃出肝損傷。因為很多人都忽視了壹個點,那就是保肝藥其實是壹種藥物。
俗話說是藥三分毒,不論哪種藥物,長期服用都會對人體產生壹定的副作用。況且,長期服用的保肝藥,大多都需要經過肝臟進行代謝和轉化,即使藥物中含有的毒素只是微量的程度,但 若是長期服用,日積月累之下,毒素會壹點壹點聚積,進而損傷肝臟 。
因此,對於 健康 人來說,若想預防肝病,相比於吃保肝藥,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以及定期體檢的習慣會更有效。
那既然如此,是不是肝功能出現異常,或者得了肝病的人需要經常吃保肝藥呢?
現在,人們越來越重視對肝臟的保護,也逐漸養成了定期到醫院檢查肝功能的習慣和意識。檢查之後,如果發現谷丙轉氨酶指標升高,即肝功能出現了異常,不少人就會自覺地選擇吃保肝藥,尤其是降酶類保肝藥。但是,這樣的行為往往是不可取的,壹般情況下,專家並不建議在這時馬上吃保肝藥。
雖然,壹些降酶類保肝藥的確能幫助人體降低谷丙轉氨酶的水平,但是, 我們要理清楚壹個問題,降酶就等於護肝了嗎?
導致谷丙轉氨酶指標升高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有壹種是 生理性升高,如果生活中長期喝酒、劇烈運動、經常熬夜、暴飲暴食等 ,也會導致體內的轉氨酶升高。生理性升高只是暫時性的,只要合理飲食、調整好作息、堅持運動,指標就能恢復到正常數值。
另外壹種是 病理性升高 ,如出現 乙肝病毒感染導致的肝炎 ,體內的轉氨酶也會出現升高,如果立即服用降酶類保肝藥,只能治標並不治本。雖然體內的 指標下降了,但並不代表清除了造成肝損傷、肝功能異常的病竈,即乙肝病毒, 如果不進行抗病毒治療,肝功能異常、肝損傷的情況依然存在。
因此,出現肝功能異常,應該先查出病因,之後再進行有針對性的藥物治療,把握服用保肝藥的時機。而且其中不少是生理性原因造成的,這種情況不用立刻服用保肝藥。
保肝藥其實是肝病的輔助治療藥物,在治療過程中,往往與其他治療方式結合使用,通常對肝臟起到較好的保護作用,給患者帶來了壹定的治療效果,但前提是要合理服用,因此服用保肝藥時,應註意以下事項。
依據肝病類型合理選藥 。保肝藥的種類繁多,應根據具體病癥合理選擇。病毒性肝炎壹般選用解毒、抗炎類保肝藥作為治療首選,且 臨床上壹般不把降酶藥作為首選藥物 。如果是輕度的肝功能異常,往往選用壹種保肝藥進行對癥治療,癥狀就會有所緩解。
定期做好安全監測。 在服藥期間,要 定期進行肝功能檢測 ,監測肝功能指標,避免過度依賴保肝藥的服用。尤其在服用轉氨酶類藥物時,不少人以為轉氨酶指標降低,就代表肝功能已經正常,其實這是壹種“病好了”的假象。
避免同類藥物重復服用。 臨床上的藥物聯用壹般采取2 3種的聯用方案,服用的藥物種類不超過三種。如果重復服用同類藥物,不僅不利於病情的恢復,反而增加肝臟負擔,出現不良反應,加重病情。
掌握藥物的不良反應和禁忌癥。 如 解毒類保肝藥物硫普羅寧 ,部分患者在服用期間,會出現過敏反應,偶有瘙癢、皮疹、皮膚發紅等,長期大量服用會損傷腎臟。因此,在服藥時,壹定要查看說明書,了解藥物的禁忌。
溫馨提示
保肝藥並非是大家所認為的“護肝神器”,它能保護肝臟不假,但前提是要吃對。不論是 健康 的人還是肝病患者,如果長期且大量服用保肝藥,不但無法成為“肝臟的守護神”,反而還會傷肝傷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