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39年1月,粟裕在指揮水陽鎮伏擊戰、衡山戰鬥、奇襲官陡門等戰鬥中,殲滅日偽軍400余人,俘日偽軍57人,並炸毀火車壹列。8月,新四軍江南指揮部成立,粟裕任副指揮。
2、皖南事變後,1941年1月,粟裕任新四軍第壹師師長(後任政委)、蘇中軍區司令員兼政委。
8月13日,指揮蘇中軍民反擊日偽軍的報復性 "掃蕩",連續42晝夜,130余次,殲滅日軍1300余人。
8月中旬以後,領導和指揮了歷時8個月的以 "七保三倉"、"五保三倉"、"五保三倉 "和 "五保三倉 "為要點的會戰。
3、1944年1、2月間,粟裕發起春季攻勢作戰,解放土地近三千平方公裏,村鎮150余個,爭取日偽軍1000余人反正。3月,組織指揮了車橋戰役,殲滅三澤以下日軍大佐以上官兵460余人,偽軍480余人,摧毀日軍碉堡50座。
6月26日,發起南坎戰役,****,拔除日偽據點七八十個。9月21日-10月31日,組織指揮蔣陳戰役,殲滅陳太運及日偽軍2300余人。
4、1945年1月13日,任蘇浙軍區司令員,統壹指揮蘇南、浙江、浙東部隊。10月,任華中軍區副司令員、華中野戰軍司令員,指揮高郵戰役和隴海線徐(州)海(州)段戰役,殲滅拒降日偽軍2萬余人,為準備進攻國民黨軍內線作戰創造了有利條件,使華中、山東解放區連成壹片。
5.1946年7月中旬,國民黨集中正規軍50萬人,向華東解放區華中野戰軍集結地發起進攻。粟裕、譚震林指揮華中野戰軍19個團3萬余人奮起迎擊。
分兩階段作戰,歷時45天,殲滅國民黨軍***6個旅和5個交警大隊5.3萬人(占國民黨軍五分之二),取得了在內線殲滅美械裝備的國民黨軍的初步經驗,是解放戰爭初期人民解放軍取得的重大勝利之壹。
6、譚家橋戰鬥
譚家橋位於安徽省黃山東麓。多年後,粟裕回到譚家橋,回憶起當年的硝煙彌漫,粟裕仿佛又聽到了戰友們的吶喊聲。
機槍嘶鳴,烈焰升騰,鮮血模糊了雙眼,當年的壹幕幕仿佛歷歷在目。良久,粟裕說了壹句話:"我這壹生基本上打的都是勝仗,就是在這裏打了敗仗"。
延伸資料:
粟裕先後創建了浙南、蘇南、蘇中、海上、蘇浙皖邊根據地,建立了蘇中抗日根據地,使新四軍在長江以北的根據地站穩了腳跟。蘇中抗日根據地的建立,使新四軍在長江以北站穩了腳跟,改善了新四軍在華中的戰略態勢,提高了根據地軍民堅持敵後鬥爭的信心。
蘇育創辦蘇浙公學並任校長,開辦各種短期訓練隊,培養適應現代戰爭要求的軍政幹部和工作人員。
粟裕組建了華中軍區和華中野戰軍,實現了從遊擊兵團到正規軍、從遊擊戰到運動戰的戰略轉變,歸粟裕指揮、依托解放蘇中地區的七連戰和 "七戰七捷",激勵解放區軍民敢打必勝,為解放戰爭初期的作戰指導提供了實踐經驗。
"七大戰役 "是解放戰爭的 "七大戰役 "之壹。"七大戰役 "是解放戰爭的 "七大戰役 "之壹。"七大戰役 "是解放戰爭的 "七大戰役 "之壹。
百度百科-宿豫
百度百科-譚家橋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