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光暈斯巴達戰士是什麽,洪魔是什麽,洪魔發個圖片來

光暈斯巴達戰士是什麽,洪魔是什麽,洪魔發個圖片來

斯巴達戰士是《光暈》中UNSC抗擊星盟的秘密武器,是“斯巴達”計劃的產物。他們是壹群經過特殊強化過的人類。“斯巴達’是避免大量平民死亡的惟壹辦法。他們將成為完美而精確的打擊力量。他們可以避免內戰爆發。”

斯巴達們通過壹系列的日常訓練來舒展身體,強化肌肉纖維,進行輕度拳擊練習,還大量進食。按照命令,他們壹天五次攝入高蛋白食品,吃完後還得到醫務室進行維生素和礦物質註射。

他的隊裏只有三十二個人,其他三十個“斯巴達計劃”的候選人被刷了下來:有些死於生物強化手術過程中,余下的沒挺過手術副作用的折磨,無法成功“變異”,只能被調往軍情局,進行永久性服役。

他想念他們,但他自己和余下的人還得繼續往前走——恢復身體技能,再次證明自已的潛能。

他們服從的是“不是每次任務都有明確的目標或者符合邏輯的結論。妳首先要服從命令,接下來才考慮妳或者同伴的性命。”

“斯巴達”們除了這些訓練外,他們引以為傲的盔甲當然也不能少。標準型盔甲是運動時速可達32公裏/小時,舉重兩噸,配備擁有自動瞄準系統的30毫米重型機關炮(斯巴達壹期戰士盔甲的武器,不是雷神錘的武器)。他們還配備了最新型的運動探測儀和紅外望遠鏡。當然,標準輕型武器對裝甲的攻擊完全無效。“雷神錘”盔甲的表面在光線下泛著略偏金綠色的彩虹般的色彩。它能覆蓋大部分的身體,包括腹溝、大腿、膝蓋、脛部、胸膛、肩膀還有前臂等;頭盔帶有壹個電源組,但比任何標準的陸戰隊頭盔電池組都顯得輕巧。而盔甲裏則襯著粗糙的黑色金屬。 它的外殼由高強度的復合材料制成。我們又往裏面加入了壹種能夠抵消能量武器攻擊力量的材料——為了應付最新的敵人。”她接著指了指裏面部分,“每壹套戰鬥服裝都有壹層能保持溫度的凝膠層,其密度能夠靈敏地發生變化。緊貼著操控員的是壹層濕度吸收服,上面的生理調節器能夠不停地調節溫度,另外還有與妳的神經系統相聯接的微電腦。 它的內部有壹種新型液態活性金屬。這是壹種不定形、不定積和可增加強度的金屬。說得簡單點,它能夠讓穿著者力量加倍,將反應速度提高到普通人的五倍。 頭盔裏的顯示器就出現了其他盔甲的定位檢測結果。植入於每壹個UNSC戰士體內的UNSC標準神經芯片能夠檢測友軍的位置,並將其在頭盔的顯示屏上顯現出來。而這套盔甲更加特殊,他的精神壹集中在這上面,就能立即開啟壹個安全通訊頻道。

斯巴達爆發沖刺時速達到55公裏,戰鬥環境下,當他們的腎上腺素開始起作用時,表現還要快得多。他們可以舉起自身體重三倍的東西——根據他們增強的肌肉密度來看,這是預設標準的兩倍。他們還能在黑暗中看見東西。”他們的反應時間估計為20微秒。挑戰性越高,戰鬥越激烈,他們的士氣就越高。

壹期斯巴達

斯巴達計劃是UNSC(聯邦太空指揮部)為創造出壹批生理,心理,遺傳基因以及技術裝備都優於常人的“超級戰士”所制訂的計劃。

獵戶座計劃,又被稱作第壹期斯巴達,屬於聯邦海軍情報局海軍特種作戰計劃。由殖民地軍事部門負責監督,計劃生產壹批先進的戰鬥小組用於鎮壓暴亂。這批戰鬥小組被訓練成為反暴動,暗殺,攻堅戰和消滅高價值目標的專家。第壹期斯巴達戰士們利用HEV(人員輸送載具,又被稱為單兵外大氣層空降載具)進行軌道空降,並使用黃蜂式戰鬥機,武裝突擊艇(之後被HEV取代)和鵜鶘型運兵船協助任務。但壹期斯巴達士兵並未達到計劃的期望值,獵戶座計劃於2506年終止,所有成員轉移至其他特種部隊繼續服役。

兩位壹期斯巴達戰士在人類-星盟戰爭中占有壹席之地:艾弗裏·約翰遜和諾蘭·伯恩,是首批與星盟正面交火的兩人,艾弗裏·約翰遜也可能是在人類-星盟戰爭中過後壹個犧牲的人類,而Nolan Byrne的命運則無人知曉。

已知計劃參與人

艾弗裏·約翰遜二世(Avery Junior Johnson)

諾蘭·伯恩(Nolan Byrne)

詹姆斯·李(James Lee)

基利(Gilly)

莫拉雷斯(Morales)

格拉迪斯·威爾遜(Gladys Wilson)

富蘭克林·門德茲(Franklin Mendez)

壹期斯巴達(斯巴達1.0)的後代被稱為斯巴達1.1,包括Janissary James和Kevin Morales等***16人。

已知任務檔案

行動代號:萬花筒,由艾弗裏·約翰遜二世帶隊,對分裂組織領導成員實施的壹系列暗殺與斬首行動

隨著叛軍的攻擊越來越有效,軍隊的損失越來越嚴重;UNSC需要進行相對於先前小規模特種戰更大規模的軍事行動。到了2517年,海軍情報局(ONI)聲稱如果不加強對遠地殖民地的軍事行動,暴動將會持續升級,進而演變成近地殖民地與遠地殖民地見的全面戰爭。Catherine Halsey博士的二期斯巴達計劃應運而生。

直至2517年,已有150名合格的候選人,但由於資金問題只有半數被“征募”。75名6歲兒童因此被“綁架”,為了保密,被綁架兒童的位置被他們的克隆體所取代,但這些克隆體因為各種技術原因在克隆後不久便會死亡。

二期斯巴達們在致遠星由Mendez上士訓練直至2525年,而後進行的生化改造中30名二期斯巴達犧牲,12名終生殘疾。只有33名二期斯巴達完成改造並繼續服役。2525年第壹班斯巴達2期戰士畢業後,Halsey博士馬上著手培養第二班斯巴達2期戰士。但由於候選人的缺乏(斯巴達戰士的人選條件非常苛刻)以及大多數研究資金都被調去研究“雷神之錘戰甲”的關系,第2班遲遲沒有開始招收。2531年斯巴達2期計劃正式關閉。

雷神裝甲

特殊化神經界面

壹塊經過處理的神經界面被植入二期斯巴達的顱骨中,結合雷霆甲便可搭載戰艦級AI。新版本神經界面也提供二期斯巴達與雷霆甲見的神經連接。

生化改造

1.碳化陶瓷骨質增強: 以碳化陶瓷強化骨骼:將高級材料移植到骨骼結構中,加入特殊材料讓骨骼幾乎不可能斷裂。推薦劑量不超過骨骼總重的3%,以避免白細胞壞死。對青春期及青春期前兒童施術有特殊風險:骨骼爆發式生長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粉碎性骨析。

2.以註入物強化肌肉:將蛋白質復合體註入肌肉組織,以提高肌肉密度,並降低乳糖分解酶的恢復時間。風險:百分之五的受術者會產生致命的心臟膨腫癥狀。

3.甲狀腺催化劑植入術:將含有人體生長荷爾蒙催化物的鉑金小球植入甲狀腺,以促使骨骼和肌肉組織的生長。風險:極少數受術者患上象皮病。性沖動受抑。

4.改造枕骨下毛細血管回流路徑:能促進受術者的視網膜桿狀細胞和錐體細胞的血液流動。極大提高受術者視覺能力。風險:視網膜排異或脫落。永久性失明。

5.以超導纖維取代神經樹突:將神經細胞生物電傳導轉化方式變為反幹擾電傳導方式。提升受術體反應能力達300%。證據顯示某些受術體有顯著的智力、記憶及創造力提升。風險:手術體易產生帕全森癥及弗萊徹綜合癥。

由ONI的詹姆斯·埃克森(James Ackerson)上校設計,三期斯巴達成功的替代了二期斯巴達成為UNSC的下壹代超級戰士。他們大多數由來自陷落殖民地的孤兒組成,他們使用相對於二期斯巴達更廉價的裝備和訓練,這使三期斯巴達的總體成本大幅下降。

二期斯巴達史無前例的成功震驚了UNSC。斯巴達超級戰士無雙數千星盟的故事已成為使他們成為傳奇壹般的存在。不幸的是,二期斯巴達的數量不足以扭轉戰爭局勢,更糟的是由於凱瑟琳·哈爾茜(Catherine Halsey)博士堅持使用最完美的基因載體而使計劃壹拖再拖。而生化改造帶來的道德問題與耗資相當於壹整個海軍戰鬥集團的雷神甲也給二期斯巴達的生產造成了很大的麻煩。

三期斯巴達被設計成擁有更良好的訓練,使用相對廉價的裝備的消耗品。他們以300到330人為壹組進行訓練,並接受連UNSC斯巴達二期都無法完成的自殺性任務(小說中的原話是壹次性英雄)。雖然三期斯巴達的任務陣亡率接近100%。但對於ONI,這些任務都是成功的。他們用生命為UNSC換來時間以對抗星盟。ONI希望加以時日,足夠多的斯巴達能幸存下來訓練更多未來的斯巴達戰士,使2531年是僅有的30個斯巴達戰士在10到30年內擴充成為壹支擁有數萬人的三期斯巴達軍團。

阿爾法連(Alpha Company)

狼群小隊(Team Wolf Pack)- 連同阿爾法連其他297人全體陣亡

回音小隊(Team Echo)- 連同大多數貝塔連戰士在“魚雷行動”的爆炸中陣亡。

狐步舞小隊 - 服役中

印地小隊(Team India)- 在“魚雷行動”的爆炸中陣亡

利瑪小隊(Team Lima)- 在“魚雷行動”的爆炸中陣亡

X光小隊(Team X-ray) - 被困於先行者的盾世界,後回到常規空間

羅密歐小隊(Team Romeo)在“魚雷行動”的爆炸中陣亡

祖魯小隊(Team Zulu)- 不明

角鬥士小隊(Team Gladius)

武士刀小隊(Team Katana)

軍刀小隊(Team Saber)

德爾塔連被計劃於2552年開始組建(但從未此計劃開始實施),如果投入行動,將是第四批三期斯巴達戰士

第壹小隊(Team 1)

Jonah:現狀 KIA 在壹次偷襲星盟某月球基地的任務中和6個精英同歸於盡(死前手臂被精英折斷 眼睛被燒毀 但最後留下:“我壹人換取6個精英的命,很劃算的買賣。”這段話後引爆炸彈連同精英基地壹起消失)

Roland:現狀 KIA 被光劍戳穿身體 死前留給Jonah炸彈設置完畢的信號

 斯巴達4計劃開始執行。

新計劃參考獵戶座計劃執行,壹改之前誘拐兒童以及征召孤兒,帕拉戈斯基上將決心征召自願加入的成年人組織新壹代的超級戰士部隊。新壹代的雷神錘裝甲由私人軍企設計開發。具體更新及其功效尚不知曉。

已知功效——納米修復技術:新壹代雷神錘擁有在冷凍睡眠之中自我修復的能力。

(原文:帕拉戈斯基:“再也不會有像斯巴達2代壹樣的秘密計劃了,當然,斯巴達3代計劃也已經塵封退入到歷史舞臺的帷幕之後。要我來說,現在我們將會征召自願加入的成年人來,就像獵戶座計劃那樣訓練超級戰士。”

哈爾西:“妳指現在?”

帕拉戈斯基:“當然,我們正在推進壹項妳聞所未聞的計劃,斯巴達-4。”)

相當數量的斯巴達-4戰士正在無盡號(UNSC新戰艦)上服役。

已知成員:

薩拉·帕爾默 無盡號斯巴達指揮官

保羅·德瑪科 君主(majestic)小隊隊長

安東尼·馬德森 君主(majestic)小隊狙擊手

加百利·索恩 君主(majestic)小隊成員

卡羅·霍亞 君主(majestic)小隊成員

泰特拉·格蘭特(majestic)小隊成員

2536-2537

三期斯巴達阿爾法連開始服役

三期斯巴達阿爾法連在Mamore鎮壓暴動-任務完成

新君士坦丁堡之戰-任務完成

Bonaza小行星帶的行動-任務完成

2537年7月27日-2537年8月2日

普羅米修斯行動-任務完成,阿爾法連除3人外全體陣亡

2539

三期斯巴達貝塔連開始服役

2545

2545年7月3日

魚雷行動-任務完成,全連除兩人生還外全部陣亡

2545-2552

三期斯巴達伽馬連開始服役

2552年10月31日-2552年11月3日

奧星之戰

8

生化改造

同二期斯巴達,這裏只列出使用的藥品

8942-LQ99: 壹種碳化矽陶瓷骨化催化劑,可以讓骨骼變得不易斷裂

88005-MX77: 肌肉纖維蛋白復合物,用來增強肌肉強度和韌性

88947-OP24: 視網膜反相的穩定劑,可以加強顏色與夜晚的視覺能力

87556-UD61: 改進的膠體神經,減少反應時間

下面是被用於改造三期斯巴達GAMMA連的藥品,它們是非法的(小說原文:大腦改造在2513年被UNSC醫療法嚴厲禁止,關於它的道德譴責更是從來沒有停止過),但Kurt-051認為這些改造有利於斯巴達戰士在戰場中生存。

009762-OO:突變誘導物質調整大腦前葉的關鍵區域,這項改造增強受改造個體的攻擊性,力量,耐力與對疼痛的忍耐力。使戰士在本應致死或昏迷的情況下依然能夠繼續戰鬥。副作包括:可能失去理智思考與戰術思考的能力。這項副作用能被下列藥品抑制。

009927-DG、009127-PX:這兩種藥品被用來抑制前壹種改造帶來的副作用。(兩級混合藥物;安定劑)

SPI裝甲(半自主動力滲透服)

三期斯巴達所使用的SPI裝甲被認為優於地獄傘兵所使用的戰鬥裝甲,但遠遠不及二期斯巴達們使用的雷神甲。相對於昂貴的雷神甲,SPI裝甲更廉價,更易於生產。這種裝甲被設計初衷為隱秘行動而非硬碰硬的承受正面打擊。他的光子反應面板能模擬周圍的環境,以達到隱藏自己的目的。雖然比雷神甲更加靈活與隱秘,但缺乏雷神甲所擁有的護盾系統,導致質子武器能夠直接燒穿光子反應面板使裝甲的環境模擬系統失效甚至穿透(小說原文:動力服的硬化裝甲板和光敏嵌板也只能在被打穿之前撐住幾下)。由於質子武器能直接傷害到SPI裝甲的使用人員,三期斯巴達們通常會收集咕嚕人的能量盾來保護自己。

斯巴達戰士已經獲得權限,了解自己的家庭,自己的過去和逝去不再的童年與親人。

奧星的戴維森球體(盾世界)在軍情局K-5小隊的幹預下已經回到常規空間,戴維森球體內被困人員均被救出,UNSC軍情局已經著手在那建立特裏威廉特區,全面開展對先行者盾世界的深入研究,特區的命名是為了紀念在奧星之戰陣亡的少校安布羅斯.科特(即斯巴達S-051科特,原名科特·M·特裏威廉)

在H3沃伊紀念儀式舉行以及官方宣布哈爾西博士“死亡”之後,帕拉戈斯基將有關斯巴達2計劃的醜聞盡數曝光——包括誘拐兒童以及使用快速克隆體進行更換,為此哈爾西被以“反人類罪”,“通敵罪”以及“叛國罪”被捕,哈爾西博士官方宣稱死亡,被囚禁於某軌道研究設施裏。(PS:哈爾西博士現已被斬斷手臂之後在星盟某艘戰艦中。)

UNSC“無盡號”星際戰艦。

由海軍軍事情報局召集並在奧爾特星雲秘密建造,其技術取自於星盟以及先行者科技,歷時數年建造完成。相當壹部分斯巴達-4代戰士被部署到“無盡號”上服役。現任代理艦長,安德魯·德·羅。

“無盡號”星艦基本信息

-點對點精確斷層空間跳躍

-能量護盾

-可能擁有等離子或者能量武器。

-艦上搭載星盟工程師。軍情局至少將四只工程師部署在無盡號上,並有證據表明,軍情局正在嘗試“餵養”這些工程師以促使其繁殖,加強對於星艦先行者科技設備的維護。

-斯巴達-4。斯巴達-4代戰士正在無盡號上服役。

指微軟著名大作《HALO》中的反派寄生蟲生物體。微軟(Microsoft)旗下XBOX大作光暈(Halo)中的壹種敵人,其數量眾多,如洪水壹般。分感染形態,聚生形態,戰鬥形態,變身形態,智慧形態。

身高 ;不定

體重;不定

出生地;銀河系外?

行星位置;[G617], VII

衛星;[G617 g 1]

重力;1.375 G

大氣層;0.9大氣壓(氮氣、氧氣、氬氣)

地表溫度;-25~41 ℃

種族簡述

先行者認為蟲族源於銀河系外的某處,但具體的位置和它們來到這個星系的原因則仍不明朗,但可以認為他們是要將這個星系中壹切有知覺的生命體都感染、變異成它們的壹分子。但是,它們的敵意已經勿庸置疑了。

蟲族是壹種生物體寄生種族,它們的繁殖依賴於將其他有知覺的生命體進行神經上和生理上的感染與變異,這也就是說,他們可以感染任何活生體或屍體。它們的強噬特性決定了蟲族無法成為正常生態系統中的壹部分,正因為如此,我們也許有理由相信蟲族的產生並非大自然所賜。

洪魔歷史

蟲族大概於10萬年前(大約公元前97448年)來到這個星系,先行者發現它們敵意後,部署了機械衛兵與之對抗,並嘗試讓機械衛兵囚禁它們。沒過多久,先行者便開始了壹項針對這些難纏對手的“保護措施”,研究蟲族,並在地球上創建了通往銀河系外的方舟的傳送門,保護銀河系物種免遭蟲族的毀滅。壹些蟲族被先行者捉住並用以科學研究,與此同時,蟲族也開始發展出了壹種集中化的新形態 - 屍腦[1]獸。

先行者嘗試了許多囚禁蟲族的措施,但均以失敗告終。最後,先行者被迫選擇了比魯斯式的解決方案,在宇宙中建造了12 座環帶,就是我們所見到的光環。因為蟲族的寄生特性,使得他們的生存嚴重依賴於寄主的存在。所以先行者得出結論,只有毀掉星系中所有的有知覺生命體才能達到消滅蟲族的目的。在所有其他措施失敗後,先行者被迫啟動了光環,毀滅了星系中幾乎所有的智慧生命體,而地球上的人類,則因為方舟的存在而得以幸存,逃過此劫。

蟲族終於被控制住了,由於缺少寄主,它們無法進行再生,而那些作為研究的蟲族則被保管在最高安全級別的先行者研究所中,譬如光環本身和氣礦 (Threshold Gas Mines)。盡管如此,蟲族最終還是成功感染了異教徒與星盟力量,並摧毀了氣礦的機械衛兵。

2洪魔設定

蟲族對整個銀河系生物(更具體地說,應該是所有生命體)而言,是最可怕、致命的威脅,它們的形態是壹種相當致命的寄生體。蟲族的生物質量是由壹種無差別細胞所組成,目前這種細胞類型稱為『標記 [?] >LF.Xx.3273_Flood_Super_Cell』。我們姑且將這種蟲族超級細胞 (FSC) 當作『會思考的肌肉 [?]』,其結構與神經元及膠質細胞相似。根據多種情況下的實驗證實,蟲族能夠自己編排這些 FSC,並模仿它們所需的有機體。

每次爆發蟲族危機都會經歷幾個特定的階段:野生、互助、星際。在野生階段時,蟲族只會使用四種形態:感染形態、戰鬥形態、母體形態及原始屍腦獸形態。壹旦蟲族成功建立了原始屍腦獸,便會進入互助階段,同時可使用的形態數量開始急劇增加。當蟲族進入星際階段後,它們除了形態上的進化,還能運用所獲得的科技。理論上,在進入星際階段後,蟲族至少還可以再進化成另壹種階段:『超銀河系階段 [?]』。

當互助階段的蟲族從宿主身上獲得足夠的鈣質後,才能進化為變身形態。蟲族利用鈣質先建構壹個『彈性』架構,然後將 FSC 附著其上,進而創造出『可怕的機器』。變身形態壹開始的基本功能與戰鬥形態的功能差不多(例如幫助感染形態取得宿主、並且取得生物質量和復合神經系統以增強屍腦獸本體的力量),不過當變身形態的數量達到『平衡 [?]』後,所有尚存的戰鬥形態便會轉成純防禦的角色,或是轉入蟲族可用的生物質量/鈣儲量中。

蟲族本身沒有文化,它們應該只算是單壹的巨大生物體,而不是壹群個體,或甚至是由單壹或壹群『超感知 [?]』生物所控制的壹群次感知體。蟲族的社會,姑且稱之為社會,很象『理想的烏托邦社會』,因為沒有財富、貧窮、需求、犯罪和疾病;每個個體都是為了促進全體蟲族的發展而努力。不幸的是,充足的其中壹個重大目標是『屠殺與吸收』銀河系的所有其他生物體。

感染形態

感染形態蟲族作為蟲族最基礎、最簡單的形態,具有最小的體型,但卻是蟲族最重要的構成部分:它的存在使得蟲族能夠順利感染、吸收其他種族。感染形態有點象孢子,是壹種小的球狀生命體,背部頂端有壹個小的突出的向下垂的棕色角,球狀體下部有很多觸須,這些觸須類似感染體的腿,感染形態依靠觸須做正弦曲線運動,並以此形式接近目標。

與目標接觸後,感染形態會擴張觸須,刺穿目標的皮膚,直奔脊柱,然後對目標進行壹系列神經上和生理上的攻擊,將目標變成寄主。但是,能量護盾可以幫助抵抗感染形態的攻擊行為,感染形態遇到能量護盾會被引爆,變成有毒氣體。盡管如此,感染形態的感染能力隨著時間而減退,特別是經過了上千年的延續,它們對寄主的神經控制能力逐漸降低,導致會有壹些寄主在被感染後,仍能夠將蟲族的意念與自己原有的精神意誌區分開,例如小說《光環:蟲族》壹書中陸戰隊壹等兵 Wallace A. Jenkins 的情況。

成功感染了戰鬥型生命體的感染形態,會寄生於寄主的胸腔內,成為戰鬥形態。當寄生體被殺死後,感染形態也可能被殺死,但也可能會逃出。對於沒有護盾的目標,哪怕是極少數的感染形態,也可以構成很大威脅,感染形態會在短短幾分鐘內將其完全感染和控制。相比之下,擁有能量護盾對與感染形態作戰非常有幫助:感染形態必須通過數量上的優勢接近目標,然後通過不斷自爆來消耗目標的能量護盾,當能量護盾被消耗殆盡,才能接觸到目標的生命體進行感染。

母體形態

當戰鬥形態蟲族嚴重受損、或者感染形態蟲族所控制的寄主本體不適合變異為戰鬥形態的情況下,就會變異為母體形態蟲族。野豬獸、豺狼和兵蜂則在被感染的時候直接變異為母體形態,原因可能是他們本身瘦弱的軀體不適合成為戰鬥形態的蟲族。

母體形態在蟲族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相當於感染形態的培養器,保護感染形態直到發育完全,並在戰鬥中釋放。

從外形上來說,母體形態的體積較大,內含未釋放的感染形態蟲族的臃腫囊袋架在短小的身軀上,配上壹對短小的腿,所以行動非常緩慢。在戰鬥中,壹旦步入潛在目標範圍內或它們的囊袋被子彈射中,囊袋系統便會產生大量的爆炸性氣體,短短幾秒後,整個囊袋便會被撐爆,將感染形態彈出。這樣的自爆炸殺傷力非常高,而這樣靠氣體推進感染形態的方式非常有效,因為當感染形態向四面八方噴射出去的時候,多數會把潛在的寄主嚇得不知所措,從而達到被蟲族同化的目的。

戰鬥形態

鬼面獸被感染後扭曲成的戰鬥形態

精英被感染後扭曲成的戰鬥形態

人類被感染後扭曲成的戰鬥形態[2]

當感染形態成功占有目標後,如果目標本身具有足夠的生物量與戰鬥潛質,它會改變宿主的形態,將其扭曲成戰鬥形態蟲族。戰鬥形態下的蟲族通常保持原有宿主的生命組織、衣著和盔甲。戰鬥形態均為人類、精英和鬼面獸的變異,野豬獸、豺狼和兵蜂則可能因為其本身條件的欠缺與缺少戰鬥能力等原因,被變異為稍低等的母體形態。

戰鬥形態的蟲族在近距下極具攻擊力,因為它們那鞭子壹樣的變異手臂攻擊力非同小可,就連經過力量增強的斯巴達II 戰士們也要懼它三分。鞭臂的壹擊可以消耗雷神錘裝甲能量護盾的壹半,壹兩記近戰攻擊就可以幹掉野豬獸和豺狼,再多幾下就可以幹掉壹名精英、鬼面獸、陸戰隊員或者斯巴達戰士。

盡管戰鬥形態的蟲族可以操作武器與載具,但他們的射擊精準度和操作水平相當糟糕。戰鬥形態的蟲族非常具有攻擊性,並缺乏戰場上的戰術,但數量龐大的它們仍能夠驅使強大的敵人乖乖投降。被感染的人 類、精英和鬼面獸可以在短短幾分鐘內完成向戰鬥形態的轉變,屍首和被擊傷的已感染體則能在幾秒鐘內重新獲得生命力並且重新投入戰鬥。所以在戰鬥中要盡量毀滅屍首,以免被蟲族利用。就連先行者的機械衛兵也經常對被擊倒的蟲族屍體進行焚燒,目的就是防止被蟲族利用。

出現原因

“翡翠鳥”級“秋之墩號”巡洋艦在與星盟的戰爭中逃出來後,降落到了神秘的巨大環狀天體“光暈”上壹聖約人的追兵緊跟著奔襲而來,俘獲了“秋之柱號”巡洋艦的艦長。

“秋之柱號”巡洋艦上惟壹的壹名超級生化戰士約翰在105空降師的傘兵們協助下,左沖右突,四處遊擊,伺機從聖約人手中救回艦長,雙方殺得難解難分,卻全然不知可稱為“生命公敵”的洪魔同樣沈睡在這個不祥世界中。

洪魔是壹種寄生生物,它能通過感染,控制任何滿足其寄宿條件的智慧生物。壹旦它從禁錮中獲得解放,可怕的浩劫將在全宇宙肆虐。這個巨大的光暈就是壹個先進的外星種族專為禁錮洪魔所建造的。為使宇宙蒼生免遭洪魔荼毒, 約翰117士官長只身殺向光暈的“心臟”。

  • 上一篇:廣東省食品藥品職業技術學校招生電話
  • 下一篇:藥品商業渠道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