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二戰時期愛國人士捐贈中國多少飛機大炮

二戰時期愛國人士捐贈中國多少飛機大炮

捐資輸財,從經濟上援助祖國抗戰

經濟支援是華僑對祖國抗戰作出巨大貢獻的最集中體現,它大體上可分為財力捐輸與物力貢獻兩個方面。前者包括捐款、購買國債和寄返家鄉僑匯;後者包括捐獻戰需物資和投資國內生產建設事業。

抗戰期間,海外僑胞千方百計地為祖國籌措戰費,捐款名目十分繁多。有常月捐(月捐),即逐月義捐壹定數額的款項;有特別捐,即針對國內新發生某種災難或急需某種捐助而發起專項捐獻;有獻金,即利用各種節日、紀念日發動僑眾捐款,或以紅白喜事、慶功、節約等名義自發捐獻。捐款的方式也靈活多樣,或攤派,或勸募,或舉行文體活動籌款,或開展義賣活動,不壹而足。臺灣“僑務委員會”根據財政部移送的捐款資料,統計出抗戰八年華僑捐款總數超過13億元國幣,可見其數量之可觀。此外,華僑通過香港八路軍辦事處、保衛中國同盟等渠道捐贈給中***方面的款項,也有壹定的數額。

“八·壹三事變”後,國民政府陸續向國內外發行救國公債、國防公債、金公債及節約儲蓄券等多種債券,總額達30余億元。為增強祖國抗戰能力,海外僑胞踴躍認購,為數至巨:1937至1939年,認購救國公債51150346元、國防公債6265138元、金公債2915880元又22924金鑄;到了1941年夏,***購債6.82億元;截至1942年,購債總額已達11億元國幣之巨,占國民政府發行公債總額的1/3強。這些公債戰後國民政府並未償還,與捐款無異。

僑匯主要是指華僑匯寄回鄉的家族贍養費。戰時,華僑在開展捐獻活動的同時,還“增寄家費以益外匯”,僑匯數額由1936年的3.44386億元國幣猛增至1937年的4.73502億元國幣,此後連年居高不下。龐大的僑匯收入,不僅填補了我國對外貿易之巨額逆差;作為硬通貨,它還可被用作發行紙幣的基金,起到了鞏固國民政府法幣幣值、維持戰時經濟的作用。

對於國內緊缺的戰需物資,海外華僑也予以大力捐助(包括代金),僅大宗物資即有飛機數百架、汽車上千輛及無數衣服、藥品等等。以捐獻飛機為例:1937年年底,廣東省政府為加強空防,成立廣東人民購機抗敵籌募委員會,向美洲、澳洲等地粵籍僑胞募集購機款。短短年余間,即籌集資金約合國幣800余萬元。翌年,中國航空建設協會發動海外華僑獻機,支持祖國空軍建設。南洋華僑熱烈響應,僅菲律賓即獻有50架,緬甸19架(均以每架10萬元國幣計)。從1937年下半年至1940年初,華僑經由水路、陸路運回國內的各種捐贈物品,總數在3000批以上,平均每月100批左右。華僑捐獻物資給中***敵後抗日武裝,也屢見不鮮。

另外,還有不少華僑移資國內尤其是西南大後方的工礦、墾殖、金融等行業,創辦了壹大批適應抗戰需要的僑資企業,從而增強了祖國的經濟實力。據統計,從“七·七事變”到太平洋戰爭爆發,華僑總投資額達16億元國幣;此後直至抗戰勝利,投資額約為2—3億元。

巨額的財物捐輸,傾註著僑胞的瀝瀝心血。南僑總會主席陳嘉庚為了全身心投入抗日籌賑工作,常年住在總會辦事處怡和軒內,不問家事。當時,其企業經營已然滑坡,資金有限,但仍認常月捐2000元至戰爭終止;每逢捐款購債事,他還是毫不猶豫地竭其所能,以為人先。南僑總會副主席李清泉身患糖尿病,但仍“以領導救運為己任,……為祖國的抗戰事業鞠躬盡瘁”,致使病情惡化;彌留之際,猶系念祖國受難兒童,囑將遺產取出10萬美元捐作難童之用。美國僑領司徒美堂以七秩高齡之身,領導紐約全僑抗日救國籌餉總會開展工作,在該會壹呆就是5年之久。期間,他堅持每天早上10時上班,到深夜12時才下班,風雨無阻,從未間斷,並且他自己也成為紐約地區捐款最多的17位華僑之壹。愛國僑領能以身作則,中下層僑胞更是慷慨解囊。在加拿大,兩位青年華工遙聞推行航空救國捐,立即趕來各捐獻1400元積蓄,並表示,因“遠離祖國,勿能親往殺敵,只此區區,實不足報國,但略盡國民天職耳”;壹位衣著樸素的老華僑聽了航空救國的講演後,則當場傾其囊中所有的1100美元捐給祖國,只留下10元路費回家,“在場者均為之感極淚下”。荷印坤甸華僑馬細旦,“足廢多年,不能工作”,平日靠在街坊乞討度日。得知暴日侵華後,連日爬至市中心“痛陳祖國被難同胞顛連慘狀”,“乞錢為祖國難民請命”。緬甸仰光女僑胞葉秋蓮,把自己壹座兩層樓房及全部財產變賣,將所得錢款捐助祖國,而自己則削發為尼,過著清貧的生活。菲律賓馬尼拉壹位5歲兒童葉秀蔭,也在祖母的陪同下走進華僑婦女慰勞會,將自己壹年節省下的糖果錢約國幣800元全部捐出。北婆羅洲山打根埠華僑小販鄭潮炯鬻子助賑、毀家紓難的事跡,尤為感人。抗戰爆發後,他曾先後7次沿門義賣瓜子,將所得叻幣350元捐給祖國賑濟傷難同胞。1940年,其父在老家廣東新會被敵機炸死,消息傳來,鄭潮炯悲憤莫名,抗日情緒益加昂奮。鑒於家貧如洗,助賑無力,乃將壹親生幼子賣給他人撫養,得禮金80元,悉數送交籌賑會,不久,又外出為祖國籌募賑款,走遍新馬等地大小百余座城鎮,得叻幣5800余元,寫下“抗戰史上僑胞救國之可歌可泣的壹頁”。事實上,捐助祖國的巨額款項,有80%來自華僑的血汗錢。在抗日救國的崇高精神激勵下,許多平素默默無聞的販夫走卒、老弱婦孺,竟做出了種種感天地、泣鬼神的義捐壯舉。

除了捐資輸財外,廣大華僑還通過發動抵制日貨運動和不合人、不供給運動,削弱日本的經濟實力,從而間接地支援了祖國的抗日戰爭。

  • 上一篇:有哪些霸王條約?
  • 下一篇:銷售劣藥從重處罰的原因是什麽?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