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
好!
琥珀(Amber),是古代松科松屬植物的樹脂埋藏在地下,經過漫長時間的演化而形成的化石。透明似水晶,光亮似珍珠,色澤似瑪瑙。琥珀的種類很多,如金珀、蟲珀、香珀、靈珀、石珀、花珀、水珀、亮珀、蠟珀等,尤其是含有完整昆蟲或植物的琥珀更為珍貴。琥珀的誕生 琥珀誕生於距今 4000 萬年至 6000 萬年前,屬於地質學上所說的始新世,是壹種珍貴的松脂化石,經過地球巖層的高壓、高熱壓縮而成。琥珀是壹種無定形的有機半寶石,觸感細膩、輕盈、溫暖。大多數琥珀是透明的,有多種顏色,最常見的是黃色,也有紅色、綠色和極少數的藍色。在中國古代,琥珀被稱為 "玉石 "或 "翡翠",也被稱為 "虎魄",因為傳說它是老虎的靈魂。琥珀來自松脂,在中國象征長壽,因此自古以來就被視為珍寶。有些琥珀不需要點火,只需輕輕撫摸,就會散發出迷人的松香味,具有安神定性的功效,被廣泛制作成宗教器物。自古以來,中國人就喜愛松香,將琥珀和龍涎香視為珍貴的香料。唐《西京雜記》記載,漢成帝的皇後趙飛燕就曾以琥珀為枕,以吸其香。琥珀的過去和現在 公元前 1600 年後,波羅的海沿岸的居民將錫和琥珀作為貨幣與南部地區的部落進行交易,以換取銅制武器和其他工具。公元前第二個千年,中歐的墨西拿人、腓尼基人和伊特魯裏亞人****形成了壹個琥珀商業網絡(註:伊特魯裏亞是意大利西部的壹個古國),而波羅的海琥珀則通過愛琴海被運往地中海東部。考古學家發掘了敘利亞古希臘麥西尼亞文明的瓶子和壺,並在容器中發現了波羅的海琥珀項鏈。公元五世紀,羅馬人遠征波羅的海尋找琥珀,在此期間,琥珀貿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在中世紀,波羅的海琥珀因用於宗教器物而廣為流行。在東方,琥珀也受到不同民族的珍視,尤其是***、波斯、土耳其和中國。琥珀的故鄉 最著名的琥珀產地是瑞典、丹麥、德國、波蘭和蘇聯沿海地區,俗稱波羅的海琥珀。這壹地區的琥珀埋藏在地表以下 100 到 300 英尺的地層中,被稱為 "藍土"。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琥珀礦是波蘭的薩姆蘭礦,但只有 15%的薩姆蘭礦琥珀礦石可以加工成琥珀首飾。除了藍泥地的琥珀礦,波羅的海的琥珀也很有名;這種琥珀懸浮在海中,被稱為 "海洋琥珀",與深埋在地底的礦物琥珀不同。琥珀通常漂浮在距離海岸線 50 英裏以內的海面上,遠在英國和法國也能找到。中國古籍中記載的琥珀起源 出處 琥珀 起源 漢族。班固,漢書,西域傳,中國南方克什米爾,宋代,大秦(今意大利),中國,晉,張華[《自然歷史博物館》第 1 卷第 2 期]。晉。張華。張華 [《博物誌》卷四,《神仙引》] 宜昌,宜州 [今雲南保山縣] 唐,南詔,三浦,環宇宋,趙汝適 [諸番墓],宋。趙汝適(諸番誌)大溪產琥珀,運至三輔齊明曹昭。曹昭 [《格古要論》] 南番,西番,高麗日本明。張協【東西洋考卷四】蘇門答臘,日本貢 清。清朝:徐錫麟【東洋考卷四】荷蘭朝貢清朝:屈大均。屈大均 【廣東新語】雲南多血鱸。[史雅】引【華陽國誌】渤海【今雲南西南部至緬甸北部、海南宜林】琥珀礦的開采按采集方式不同,可分為三類。第壹類是海珀,是從海底沖積到岸邊的琥珀;第二類是坑珀,是從地層中開采出來的琥珀;第三類叫做湖珀,是山谷中的琥珀原石,經過長期的雨水沖刷切割,從山巖中剝落,順著溪流流到下遊的湖泊中。湖泊琥珀數量最少,質量最好。海琥珀又稱海石,最初沈積在海中或附著在海岸巖壁上,但隨著歲月的流逝被沖入大海。這類琥珀經常與海藻纏繞在壹起,漁民用漁網將其打撈上來。海運琥珀於 19 世紀在波羅的海沿岸興盛起來,其外觀和質量因長年暴露在海水中而受到影響。最著名的琥珀產自德國和波蘭。琥珀 "壹詞源於****,意思是 "漂浮在海面上"。琥珀是直接從地下的藍粘土中提煉出來的,不像海珀會受到海水的侵蝕,所以能保持原貌。湖泊琥珀可能因為稀少而不再被開采。琥珀的電學特性 在希臘語中,琥珀是 "電子",意思是 "摩擦產生的靜電",因此琥珀也被翻譯成 "電石"。早在公元前 400 年,摩擦生電的現象就困惑了柏拉圖和亞裏士多德,他們當時都無法對此做出合理的解釋,因此也為琥珀增添了神秘的色彩。中國古籍中也有許多關於琥珀靜電效應的記載。後漢王充《論衡》記載:"敦木為媒,磁引為針","敦木 "指的就是琥珀。晉王嘉《拾遺記》卷七提到有壹對琥珀鳥置於靜室,自室內鳴翔,恐怕是古人誇大了事實,能鳴叫應該是琥珀靜摩擦的效果。漢郭象【洞庭記】卷四記述 "帝幸宮女麗娟,以琥珀為佩,置衣裾中不讓人知,雲骨自鳴"。這也是摩擦琥珀產生靜電的例子。溫度對琥珀的影響 有些琥珀不需要點燃,只需輕輕撫摸,就會散發出迷人的松香,我國稱之為 "松香琥珀"。這種琥珀在中國被稱為 "松香琥珀"。自古以來,中國人就對松香琥珀情有獨鐘,將琥珀和龍涎香視為珍貴的香料,據唐代《西京雜記》記載,漢成帝的皇後趙飛燕就曾以琥珀為枕,以吸琥珀之香。如今,臺灣仍在加工琥珀,大部分琥珀被供奉在佛教寺廟中,具有安神定性的功效。在羅馬帝國時代,西方婦女用手握住琥珀,利用體溫散發琥珀的香氣。這些都是利用琥珀松香的例子。(註:龍涎香是壹種灰色分泌物:註:龍涎香是鯨魚腸道中的壹種灰色分泌物,漂浮在海面上,用於制作頂級香料) 溫度變化情況 室溫下摩擦,釋放出迷人的松香 150 攝氏度 - 180 攝氏度 琥珀開始軟化 250 攝氏度 - 375 攝氏度 琥珀完全融化
分析琥珀酸;琥珀呈現出油脂的外觀 375 攝氏度及以上 琥珀開始燃燒,發出明亮的黃色光芒,散發出松樹的香味,有時還能看到藍色的光芒,並能聞到琥珀的香味。出現明亮的黃色火焰,並產生松香味,有時還能看到藍綠色的火花 琥珀的顏色 琥珀的顏色種類繁多,古書中也對琥珀的特性進行了分類。例如,明代曹昭《格古要論》指出,琥珀如松香,色紅微黃者為 "明珀",有香味者為 "香珀",色鵝黃者為 "蠟珀",色深紅者為 "血瘤珀"。李時珍《本草綱目》對琥珀的分類最為詳細。按照中國的習慣分類,黑色的琥珀稱為 "文珀",黃色透明清澈的琥珀稱為 "金珀",血紅色的琥珀稱為 "血珀",在西方,血紅色的琥珀被稱為 "櫻桃琥珀"。另壹種琥珀在普通光線下呈黑色,但在強光下會呈現紅色,這種琥珀被稱為噴射琥珀。透明度差、有微小氣泡的琥珀因其類似蜂蜜的顏色和蠟狀的質地而被稱為 "蜜蠟",在西方則因其類似蜂蜜的顏色而被稱為 "蜂蜜琥珀"。事實上,蜜蠟只是琥珀的壹個類別,但在中國,壹些人經常對琥珀或蜜蠟的名稱產生爭議。中國大陸的考古文獻並不強調 "蜜蠟 "這壹名稱,而是回歸到琥珀的顏色,將其描述為橘紅色不透明琥珀,或偏紅偏黃的不透明琥珀等。波羅的海琥珀 波羅的海琥珀主要呈金黃色,由漸新世的松脂化石制成,質地特別細膩。最早的現代琥珀工業是在波羅的海附近建立的,包括蘇聯、英國、波蘭、丹麥和荷蘭。到目前為止,波羅的海地區是世界上最大的琥珀生產地,1980 年,僅加裏寧格勒壹地的琥珀產量就占全球產量的三分之二。德國琥珀也是重要的出口產品。波羅的海三個小國也有許多大型琥珀工廠,立陶宛是最大的,其次是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琥珀 根據印度寶石學家的說法,櫻桃紅琥珀最為珍貴。最特殊的琥珀是黑琥珀,它在正常光線下不透明,但在強光照射下會呈現出美麗的深紅色,被譽為國內琥珀市場上最優質的琥珀,被稱為 "噴射琥珀"。自古以來,琥珀在中國就備受推崇,《本草綱目》稱其為 "琥珀之長",宋應星稱其為 "琥珀之最貴者,其價五倍於金"。(註:噴射琥珀據說產自東歐和越南,其實是根據噴射琥珀的定義,即:在燈下可看到棗紅色的深紅黑色,產於羅馬尼亞和緬甸)。
參考文獻:zh.*** /w/index?title=%E7%90%A5%E7%8F%80&variant=zh-
琥珀=amber 蜜蠟=beeswax
參考資料:雅虎詞典
amber - amber beeswax --- beeswa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