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學院藥物化學研究所主要承擔藥學、中藥學、藥劑學等專業的本科、專科藥物化學課程的教學任務,同時也承擔成人教育專科、專升本以及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專科、本科的藥物化學的教學工作。該課程是壹門實驗性學科。實驗開出率100%;設計性實驗及綜合性實驗占100%。其中將要開出的計算機技術輔助藥物設計中的應用實驗是本研究所對藥物化學實驗課程體系進行改革後突出新藥創制,而特別開設的,為提高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以及培養綜合性藥學人才提供了必要的條件。
本研究所現有教職工6名,其中高級工程師1名,講師2名,助教2名,高級技工1名;已有兩位教師分別攻讀在職博士和碩士。平均年齡35歲以下,老、中、青相結合,年齡結構比較合理,是壹支有朝氣、有發展前景的專業教學隊伍。本研究所現有實驗室3間、研究室4間、預備室1間、儀器室1間、玻璃庫房1間、藥品庫房1間。教學實驗條件比較完善,2002年被評為省級合格實驗室。
藥物化學在制定大綱和編寫講義的基礎上,在教學中采用化學模式和生物模式相結合,采用PBC式教學模式。與此同時克服困難,研究所自行開發多媒體課件,積極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藥學院藥劑學研究所承擔著藥學、中藥學、藥物制劑專業《藥劑學》,《生物藥劑學與藥物動力學》兩門專業課及研究生的“藥物新劑型與新技術”選修課等教學任務。1991年研究所被評為蘭州醫學院“教書育人先進集體”。2001年批準為藥劑學碩士點,2002年,藥劑研究所申報的“藥物制劑專業”通過省教委審查於2003年在全國範圍內招生。2002年研究所申報的“中藥制劑實驗室”也通過了甘肅省中醫藥管理局及省科技廳的驗收,成為省二級實驗室及蘭州醫學院 “中藥現代化中心實驗室”的組成部分。
本研究所現有六名教師,其中副教授2人,講師1人,助教2人,實驗師1人;其中博士1人,在讀碩士研究生2人;1人獲甘肅省第三屆青年科技獎、第五屆青年成才獎、省藥學學科帶頭人、“555”人才;2人獲蘭州醫學院講課比賽優秀獎。本研究所教師在國內外專業刊物上***發表科研論文50余篇。1996-2003年在省級科技課題中,***有6項獲獎,分別是省科委科技進步二等獎兩項,省教委科技進步壹等獎、三等獎兩項,省衛生廳科技進步三等獎壹項。由本研究所研究參加“膚瘍寧軟膏”已通過國家新藥審評,批準上二期臨床。 藥物分析研究所1978年自建室以來,壹直承擔藥學、中藥學、藥劑學專業的教學工作,還承擔研究生的藥物分析,儀器分析課程及實驗。本研究所有實驗室3個,儀器室3個,分析天平室1個,具有多臺常用分析儀器和壹臺高效液相色譜儀。能進行中西藥、生化藥物的質量分析檢驗及質量標準的制定研究。本研究所現有4名教職工,其中副教授1名、講師1名(在讀博士),助教1名(在讀碩士),實驗師1名。
本研究所教師先後在國家、省級刊物發表30多篇科技論文,獲得甘肅省廳局級科技進步三等獎3項。 生藥學、藥用植物學研究所正式成立於1971年,主要從事生藥、藥用植物學的資源、分類、鑒定等研究及教學工作。本研究所為藥學、藥物制劑學、中藥學專業開設生藥學和藥用植物學兩門課程,同時為碩士研究生開設:高級生藥學選論、種子植物分類學、中藥新藥的開發研究、藥用植物化學分類概論、藥用植物組織培養概論、植物學拉丁語、中藥鑒定學、中藥資源學、生藥學、藥用植物學、中草藥概論。此外,本研究所還致力於繼續教育工作,包括夜大、自考、國家執業藥師培訓,國家級繼續醫學教育的人員培訓等。生藥研究所著眼於甘肅藥用植物資源的調查、開發利用以及本省道地藥材的開發利用,同時致力於野生珍惜藥材的組織培養與家種栽培,以及生藥混亂品種的整理、鑒定。本研究所現已有多項課題通過技術鑒定,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多次受到系部、學院、廳、省等多家單位的表彰獎勵;受到省部級、省衛生廳、科技廳、教育廳科技獎勵的成果多項;發表學術論文數百篇,其中許多被SCI 、CI等收錄;現在承擔的研究項目有數項。
本研究所有教職員工7人,其中高級職稱3人、中級職稱4人。現有實驗室三個,蠟片標本室、儀器室、材料試劑室等,總建築面積500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