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線與物質的相互作用會產生各種效應,人們都在使用這種效應。紫外線具有高頻率和高光子能量,當穿過介質時會引起強烈的光化學反應和光電效應,還會激發某些化合物產生熒光。研究發現,紫外線的殺菌能力隨波長的變化而變化,殺菌的峰值約為254nm,也就是說,波長為254nm的紫外線的殺菌效果最好。此外,紫外線的殺菌作用也廣泛用於醫療保健和食品工業。最常見的是對病房中的空氣和醫療物品進行消毒。
短期暴露於紫外線會導致皮膚和眼睛損傷,長期暴露會導致白內障和皮膚癌。根據不同的生物效應,紫外線分為近紫外線(UV-A),中紫外線(UV-B)和遠紫外線(UV-C)。其中,波長超過315nm的近紫外線可以穿透玻璃並直接到達皮膚的真皮。它對人體有暗斑效應。可用於礦石識別,舞臺裝飾,貨幣檢查,誘蚊等場所。中紫外光,波長為280-315nm,對人體有紅斑作用,可促進礦物質代謝和體內維生素D的形成,主要用於健身和美容,促進植物生長等。波長低於280nm的遠紫外線無法穿透透明的玻璃和塑料。短時間後會灼傷皮膚和粘膜。它主要用於醫院,飯店,學校,家用櫥櫃和其他地方的消毒。波長越短,穿透能力越差,但是破壞人體皮膚和粘膜的能力越強。
紫外線來自多種光源,包括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其中,自然光主要是陽光,而人造光源在紫外線燈,電弧焊等中更為常見。暴露於大量反射紫外線的陽光下的人主要是室外工人,尤其是在諸如山脈,冰川,雪,沙漠和海洋。臭氧層是太陽紫外線輻射的主要吸收帶,但是由於環境汙染會破壞臭氧層,地球表面的紫外線輻射會逐漸增加。短期暴露於大量紫外線輻射會嚴重損害人的皮膚和眼睛,長期暴露會導致白內障和皮膚癌。在夏季,中午和更高的海拔,紫外線指數更高;冰川和雪原反射強烈的紫外線,這將大大增加紫外線的輻射量。
外部輻射造成的鏡頭損壞沒有具體變化。我國尚無因紫外線引起的職業性白內障病例報告。急性電光性眼炎的特點是起病快,多發生在人群中,發病率高,很多病例,大多數預後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