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6月1日,古浪縣發生裏氏5.4級地震,全縣各鄉鎮均有強烈震感,縣城和古豐、黑松驛、古浪、十八裏堡、黃羊川、定寧、泗水等7個鄉鎮震感強烈,受災嚴重,造成山體滑坡,房屋坍塌,地基下陷,人員受傷,牲畜死傷。大震之後,又發生余震60多次,最大余震裏氏3.0級。
發震時刻
1996年6月1日20時49分
震中位置
中國甘肅省古浪縣
震級
5.4級 經調查核實,這次地震使7個鄉鎮75個村,669個組,32427戶,146030人成災。其中,特重災21個村,167個組,2806戶,11843人;重災8460戶,35502人;輕災21161戶,98685人。黑松驛鄉的張家河、萱麻河、西莊、廟臺子、水溝、西廟兒溝、石咀兒、黑松驛村,古豐鄉的西山堡、柳條河、冰溝墩、湖塘窪、韭菜沖、王府溝、古豐村,古浪鎮的峽峰、豐泉村,十八裏堡鄉十八裏堡村等18個村和縣城城區三個居委會受災尤為嚴重。古豐鄉、古浪鎮、黑松驛鄉等3個鄉政府、21個村委會辦公用房也嚴重受損。全縣56處山體滑坡,5處地面裂縫;倒塌房屋8418間,101016平方米,造成危房59900間,718810平方米;倒塌棚圈5670間,34020平方米,圍墻14030米;損失糧食6000公斤,毀壞家具268件,家用電器12臺(件),機具3臺(件),農具1810件,農電線路500米,道路9.2公裏,橋梁8座受損,死傷大牲畜15頭(匹),豬羊560口(只);重傷4人,輕傷15人。僅古豐鄉韭菜沖村韭菜沖組,原有的659間房屋,倒塌487間,裂縫162間,成為危房,只有10間受損較輕;93間棚圈倒塌87間,損壞院墻1125米,山體滑坡16處,地面裂縫5處,毀壞水窖112眼,村組道路5公裏。直接經濟損失3947.6萬元。
縣城121個部門、單位和部分學校、衛生院(所)、工礦企業等也嚴重受災,32幢樓房裂縫,危房面積28800平方米,城市公益設施受損嚴重,直接經濟損失達3341萬元。
水利設施遭到破壞。位於古豐鄉境內的柳條河水庫溢洪道出口處砌石塌落30多平方米;曹家湖水庫溢洪道和拱橋裂縫達2厘米;十八裏堡水庫輸水洞和工作橋沈陷,溢洪道閘室裂縫,工作橋和閘室錯位5厘米;右壩肩護坡砌石塌落10平方米,壹字墻裂縫0.5厘米;供3村15個組3250人、7000多頭(匹)大小牲畜飲水的35公裏長的西豐人畜飲水渠斷裂;總長25公裏的古豐幹渠嚴重受損,古浪河總幹渠城區段、古浪渠首裂縫受損,致使夏灌不能正常進行;損毀水窖650眼,澇池1個,群眾飲水發生困難,直接經濟損失538萬元。
學校房屋損壞嚴重,教學活動受到影響。全縣63所學校成災,倒塌房屋24間,造成危房1119間,18904平方米,倒塌圍墻950米。其中24所學校造成嚴重危房366間5754平方米,部分教室墻體裂縫,屋脊下滑移位,梁折檁斷,屋頂塌陷,門窗松動,有8所學校被迫停課,學生露天上課。黃羊川鄉中130多名住校學生搬出宿舍,無處安身。直接經濟損失505萬元。
衛生院(所)受到損壞。縣醫院、婦幼站、衛校、古豐、黑松驛、古浪鎮衛生院等11所衛生院(所)和21個村級保健站(室)墻體裂縫,倒塌房屋27間,危房660間,面積12861平方米,倒塌圍墻20米,部分設備及藥品受損。直接經濟損失350萬元。
糧食系統9個糧管所(站)的31座倉庫程度不同地受損,嚴重影響倉儲。直接經濟損失106萬元。
8戶工礦企業、1戶商流企業被迫停產或半停產。黑松驛水泥廠的化驗辦公樓、配電室、烘幹機房、車間工作室、職工宿舍等裂縫2160平方米,因震報廢設備9臺(件),被迫停產19小時。古浪水泥廠辦公樓、宿舍樓、車間多處裂縫,鍋爐有損,部分車間停產。化工廠2座石灰窯、3個車間等裂縫嚴重。制藥廠55間車間、3間庫房毀壞嚴重,停產12小時。印刷公司204平方米車間倒塌,726平方米車間和辦公樓裂縫受損。食品廠廠房嚴重裂縫,醬油粉絲車間被迫停產。古浪鎮磚瓦廠因窯體坍塌而停產。五金公司第壹門市部人字梁、磚柱斷裂,被迫停業。直接經濟損失674萬元。
黨政機關辦公樓和職工家屬宿舍損壞嚴重。縣委、人大辦公樓、政府家屬樓、科委、科協辦公樓、農行營業樓、黨校教室、檢察院辦公用房等房屋因災不能正常辦公。直接經濟損失1060萬元。
縣城公益設施遭到破壞。毀壞水塔1座,水井2眼,供水管道斷裂2500米,停水19小時。供電設施受損停電,通信線路壹度中斷。直接經濟損失108萬元。
地震使全縣人民群眾生產和生活蒙受巨大損失,城鄉部分群眾無家可歸,露宿街頭戶外。據詳細核算,地震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達7288.6萬元。
大震之後不久,又連續出現暴雨和冷凍天氣。黑松驛、十八裏堡、井泉、黃羊川、黃花灘、幹城、橫梁等7個鄉的57個村組遭受洪水侵襲。
作物受災面積36930畝。其中,受災嚴重的15244畝,絕苗4690畝,沖毀農田 2306畝、鄉村道路57公裏、人畜飲水井26眼。死傷大小牲畜80頭(只)。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60萬元。
南部山區氣溫驟降8.3℃,致使古豐、黑松驛、橫梁、幹城4個鄉的43個村遭受雪霜凍災害,農作物受災面積102175畝,受凍嚴重的37300畝,其中絕苗11702畝。直接經濟損失206.33萬元。
洪水、雪霜凍等自然災害接連發生,使災區群眾陷入更加艱難的困境,給抗震救災工作帶來了很大的難度。 地震後5分鐘,縣上即向省、地匯報了有關情況。同時按照《古浪縣大震對策方案》,縣委書記柴爾俐、縣長徐文善立即召開抗震救災指揮部緊急會議,迅速部署安排,當即組織了災情調查組和搶險隊伍,由縣委、縣政府領導帶隊,在山路狹窄、道路不通的情況下,翻山步行,連夜趕到受災嚴重的黑松驛、古豐鄉,現場指揮搶險,組織群眾撤離危房,排除險情,救治受傷人員。淩晨,又抽調民政、公安、衛生、財政等18個部門的37名領導幹部,組成強有力的抗震救災工作組,分5路趕到重災地區,與鄉村幹部壹起逐村逐組逐戶詳細查災核災,慰問受災群眾,穩定群眾情緒。副省長崔正華、省地震局、民政廳以及地委副書記行署專員楊興昌、地委副書記曾繼偉、副專員張銘、焦天成也及時趕赴現場,查看災情,指導工作。縣上6名聯系災區鄉鎮的領導也親臨現場指揮救災。縣上還成立了抗震救災指揮部辦公室,下設5個組,負責處理全縣抗震的日常事務,落實抗震救災的重大決策和部署,具體搞好災情核查、物資發放、宣傳報道、情況匯總、後勤服務等項事務。民政、水利、公安、教委、衛生、農電、郵電、地震、城建、宣傳、糧食等部門全力以赴抗震救災,重點鄉鎮的幫鄉包村部門除留壹名領導處理正常事務外,其余同誌都投入抗震救災工作。同時,縣上又從部門抽調人員,使災區重點村都有壹名縣直部門的同誌駐村開展工作。各部門、各單位都把抗震救災工作作為頭等大事,全力支援抗震救災,要車出車,要人出入。災區各鄉鎮、村也成立了抗震救災小組,有167名鄉村幹部專抓救災工作。七烈度異常點的古豐鄉韭菜沖組成立了由12人組成的抗震救災領導小組,下設4個組分別負責勞力調配,搶修道路,排除險情,接受、管理、發放物資和聯絡工作。雖然全村房屋基本倒塌,但由於抗災救災工作組織嚴密,措施得力,因而有效地防止了次生災害的發生。
排除危房500多間,排除險情400多起,加固房屋100間,搭建防震棚1200多個,發棚膜1400公斤、木料1040根、回銷糧20萬公斤,修建簡易棚使學生恢復上課。 7個醫護人員對全村傷病員進行了治療,全面進行了防疫。修通了道路15公裏,大大方便了救災工作的開展。
各方緊密配合,全力搶險救災 針對大震剛過,余震不斷,氣溫驟降,突降暴雨,群眾缺吃少穿,風餐露宿,思想消沈,情緒低落的狀況,縣上采取了應急措施。壹是從縣鄉抽調醫務人員,分8個醫療小組進駐村組,救治受傷人員,開展衛生宣傳,發放了消毒藥品,加強了疫病檢測和水質化驗,醫治傷病人員180人(次),有效地防止了流行疾病的發生。二是充分發揮縣鄉村組搶險隊的作用,晝夜奮戰,鋪沙填坑,加寬路面,搶修了縣鄉通往重災區的8條道路73公裏,新開辟3公裏,取挖土石16000方,投入工日11000個。群眾主動讓出青苗地拓寬道路,在最短的時間內恢復了交通,保證了救災物資的運輸發放。同時清理拆除危房4670間,排除險情364起。加固房屋5890間,搭建臨時防震棚3870個,搭建簡易教學棚7個,臨時解決了5所學校露天上課的問題。三是從公安部門抽調人力加強城區和災區鄉鎮的治安防範,做好群眾的疏散安撫工作,壹些重點災區的村組自發成立了夜間巡邏隊,輪流值班放哨,地震期間沒有發生大的混亂現象和治安案件。四是組織電力、郵電、城建、交通等部門查找原因,排除故障,以最快的速度恢復了正常的供水、供電、通訊、運輸。同時,加強了對水庫、供電、交通、通訊等重點設施和容易發生山崩、滑坡、洪水淹沒等重點地段區域的監護,防止了新的災害發生。
及時組織救災物資支援災區 震後第二天,縣上在財力十分困難的情況下,從專項經費和救濟糧款中擠出資金50萬元,糧食25萬公斤,面粉200袋和油氈190卷,木料695根,棚膜3噸等急救物資運往特重災區。許多單位幹部、職工積極向災區送溫暖、獻愛心,捐錢捐物,支援災區人民渡過難關。省、地有關部門和外省、外地也來電慰問,地委、行署組織調運60方木料,2.5噸棚膜,250卷油氈運往災區,省幫扶工作隊的5位同誌聽到受災情況後,迅速從蘭州趕來,協助抗震救災,並捐款500元,縣上四大班子領導和黨員領導幹部率先帶頭捐款,從物質上、精神上給災區人民以極大的關懷和支持,有21個單位,451人捐款10565元,衣物37件,油氈50卷。縣上把這些應急物資及時送往災區,許多災區群眾看到送來的木料、面粉等救災物資時,熱淚盈眶,連聲道謝,發自肺腑地說:還是***產黨好,社會主義好,關鍵時刻還是政府靠得住。他們自發列隊歡迎救災工作組,送水問好,幫推車輛,車拉人扛,拉運物資,場面十分感人。 加強思想政治和宣傳工作 壹是組織宣傳、廣播等宣傳部門深入救災第壹線實地采訪,搜集素材,組織稿件,迅速向電臺、報刊等新聞媒介傳輸消息,提供情況。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甘肅日報、甘肅經濟報、羊城晚報、新民晚報、蘭州晚報、武威報、中央電視臺、省電視臺和電臺、地區電視臺等新聞單位相繼報道了我縣災情和抗震救災情況。同時縣上還錄制了現場實況,拍攝了專題片,在城鄉主要道口和重災區各村莊張貼標語600多張,懸掛橫幅28條,全面客觀及時地進行了宣傳,得到了外省外地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註和深切關懷。二是結合查災核災救災工作,廣泛宣傳黨和政府對災區人民的關心和支持,宣傳抗震救災中的典型事跡,宣傳社會各界對古浪人民的無私援助,宣傳壹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社會主義新風尚,進壹步穩定了幹群情緒,增強了幹群抗震救災的信心和勇氣,災區群眾精神振奮,信心百倍,充分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的精神,采取多種形式開展抗震自救,開始形成萬眾壹心抗災自救,全力以赴恢復生產的局面。三是借這次地震之機,通過印發宣傳材料、播放電視片等多種形式,廣泛宣傳教育群眾不麻痹大意,不驚慌失措,使群眾了解了基本的地震知識、抗震防震常識,進壹步增強了全縣幹群抗震防震意識,提高了抗震防震素質。
進行災民安置和重建家園工作 壹是進壹步組織人力,在前段工作的基礎上,按細致、實在、準確的要求,逐村逐戶深入細致地進行了查災核災工作。為了便於準確掌握災情,縣上按照有關規定,統壹制定印發了特重災、重災、輕災的標準,完成了大部分村組的災情查核和登記造冊工作,弄清和掌握了受災戶的基本情況、受災程度和自救能力,為重建家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提供了可靠依據。二是建立了物資管理、發放制度和資金管理辦法,專帳儲存,專項管理,保證了救災物資準確及時發放。三是在組織群眾加固維修住房的同時,按照抗震要求,組織人力制定了基礎設施的維修、加固和重建家園的詳細計劃及規劃設計方案,並積極籌備了物資、材料。四是縣委、縣政府制定下發了《關於進壹步做好抗震救災工作的安排意見》,從組織領導、宣傳教育、物資管理、查災核災、重建家園等方面進行了細致周密的安排。
截止1996年年底,先後爭取發放應急資金、建房資金195萬元,救濟糧240萬公斤,84個單位捐款6.7萬元,供應良種140萬公斤,發放化肥680袋,解決了重災戶困難,21所受損學校,震壞的水利設施,完成修補、重建,恢復使用,重建民房1113間,維修10247間,災民的生產生活得到妥善安置,取得了抗震救災的勝利。 震後很有可能余震,而且余震的位置未必是震源很近的位置。所以學習自救是地震後很重要的措施之壹。
地震發生時,至關重要的是要有清醒的頭腦,鎮靜自若的態度。只有鎮靜,才有可能運用平時學到的防震知識並判斷地震的大小和遠近。近震常以上下顛簸開始,之後才左右搖擺。遠震卻少上下顛簸感覺,而以左右搖擺為主,而且聲脆,震動小。壹般小震和遠震不必外逃。 由此可見,地震,雖然人類還不能完全避免和控制,但是只要能掌握自救,互救技能,就能使災害降到最低限度。 有以下幾點:
1.保持鎮靜在地震中十分重要,有人觀察到,不少無辜者並不因房屋倒塌而被砸傷或擠壓傷致死,而是由於精神崩潰,從而失去生存的希望,亂喊、亂叫,在極度恐懼中“ 扼殺”了自己。這是因為,亂喊亂叫會加速新陳代謝,增加氧的消耗,使體力下降,耐受力降低;同時,大喊大叫,必定會吸入大量煙塵,易造成窒息增加不必要的傷亡。正確態度是在任何惡劣的環境,始終要保持鎮靜,分析所處環境,尋找出路,等待救援。
2.止血、固定砸傷和擠壓傷是地震中常見的傷害。開放性創傷,外出血應首先止血擡高患肢,同時呼救。對開放性骨折,不應作現場復位,以防止組織再度受傷,壹般用清潔紗布覆蓋創面,作簡單固定後再進行運轉。不同部位骨折,按不同要求進行固定。並參照不同傷勢、傷情進行分類、分級,送醫院進壹步處理。
3.妥善處理傷口擠壓傷時,應設法盡快解除重壓,遇到大面積創傷者,要保持創面清潔,用幹凈紗布包紮創面,懷疑有破傷風和產氣桿菌感染時,應立即與醫院聯系,及時診斷和治療。對大面積創傷和嚴重創傷者,可口服糖鹽水,預防休克發生。
4.防止火災地震常引起許多“次災害”,火災是常見的壹種。在大火中應盡快脫離火災現場,脫下燃燒的衣帽,或用濕衣服覆蓋身上,或臥地打滾,也可用水直接澆潑滅火。切忌用雙手撲打火苗,否則會引起雙手燒傷。消毒紗布或清潔布料包紮後送醫院進壹步處理。
5.同時要預防破傷風和氣性壞疽,並且要盡早深埋屍體,註意飲食飲水衛生,防止大災後的大疫。
1927年5月23日,古浪發生8級地震。地震波及甘肅、青海、陜西等地平地沈陷壹條寬約5米,長約200米的大溝。水峽口大佛寺倒塌,廟內石碑全向西北扭轉倒下。《盛京時報》記載了武威縣城及周圍地區遭受地震破壞的慘酷情況:“地忽大震,壹時山谷崩裂,日暗無光,城市廬舍倒塌者十之六七,
1933年8月25日,茂汶縣叠溪發生7.5級地震。那日炎熱異常,突然霹靂壹聲,天翻地覆,震耳欲聾。劇烈震動持續了壹分鐘,地皮上到處出現大裂縫,忽開忽合,從中噴出黃色煙霧,直沖雲霄。大震後,叠溪城毀滅。城東縫隙有個城隆廟,斷柱頹梁,為全城唯壹的殘留建築物,全城278間民房沒有壹點殘跡可尋。地震造成的山崩,使岷江三處堵塞,成為三大“地震湖”。叠溪城對岸和龍池山上的龍池常年積水,風景秀麗,是叠溪八景之壹,震後池水幹涸。第三堰壩頂部厚約300米,高約100米,是三個堰最堅固、最龐大、蓄水最多的堰。三
個堰使岷江斷流43天,江水逆流20多公裏。地震後45天,即10月9日7時,堤壩潰決,洪峰到達120公裏外的茂汶縣,直至距叠溪260公裏的樂山縣。據灌縣水利研究會調查:全縣***死16O0余人,沖壞熟地4000余畝。當時的地質學家常隆慶統計了叠溪地震的損失情況。叠溪周圍30裏的山陵川澤,全部崩壞,方圓上百公裏為重災區,死6800多人。洪水潰決,又將灌縣以上村鎮沖沒大半,死人達2500多。地震造就的兩個大小“海子”保留至今,好像在叢山峻嶺中鑲嵌的藍寶石,成為遊人的壹大景觀。
壹場大雪之後,這個祁連山腳下三面環山的小縣城覆上壹層白雪,與遠近積雪的山脈幾乎連成壹片。
古浪縣,地處河西走廊東端,東靠景泰,南依天祝,西北與武威接攘,東北與內蒙古阿拉善左旗相鄰,為古絲綢之路要沖。
省道308線、幹武鐵路橫貫東西。國道312線系“上海至新疆伊寧”的國道,在縣境內***長46公裏,呈南北走向;省道308線稱為“海(寧夏海源)古(浪)”公路,與國道312線在雙塔相連,在縣境內***長99.7公裏。
古浪全縣僅有39.8萬人,有漢、藏、回、土、滿、東鄉、毛難、蒙古、瑤族等9個民族。這個小縣城埋藏著遠年代裏大地震和戰爭的傷痛,不過它已漸漸被人們遺忘。
古浪,正走在發展的道路上。
面臨搬遷的縣城
古浪的名字來自藏語,意為黃羊出沒的地方。但我在古浪沒有見到黃羊,卻見到路旁公園裏擺著幾只鹿的雕塑。
縣城裏到處可見上世紀八十年代風格的平房建築,墻壁上刷著壹層粗糙的水泥,用不同顏色的石子鑲出幾個疊在壹起的菱形圖案,整個縣城更現代化的地方是西邊靠近公路附近壹片新建的樓宇,在其他地方甚至都可以看到大片土木結構的房屋。
這座祁連山下的縣城曾於1927年被毀,發生在古浪縣西北的大地震烈度達11級,據縣誌記載,“全城房屋,頹倒無遺”,死亡人數達4000多人。
但這段經歷已漸模糊。走近壹群正在下棋和曬太陽的老人,當我向其中留著長長的白胡子,看起來年紀最大的壹位老人問起1927年大地震時,他顯得很困惑,周圍人更是不甚了解。
當然,如果親歷者在世的話,最小的也該在85歲。順著老人們指著的路去古浪文化館,他們說這裏有記載大地震的博物館,但可惜的是趕上周末閉館。
但這次地震影響巨大,直到現在還影響著古浪的發展。
2011年8月31日,《甘肅省統籌城鄉發展試驗區武威城鄉融合發展核心區總體規劃》出臺,規劃提出了構建“壹軸雙城三組團”的空間開發結構。
“壹軸”是指以金大快速通道為核心區發展中心軸,它的功能是形成核心區空間組織的脊椎和主動脈。2010年開工的這條大道總投資45.59億元、全長158.64公裏,貫穿涼州區、古浪縣22個鄉鎮,連接武威金太陽新能源高新技術集中區、古浪縣土門工業園區等8個工業園區。以精細化工、建材、食品加工、生物制藥等特色產業為主的古浪工業集中區便分布於這個軸邊。
“雙城”則包括涼州和古浪縣城東邊的大靖鎮。“涼州城”與“大靖城”被金大快速通道相連接,壹西壹東,壹主壹副。《規劃》明確提出,要將大靖城按照未來的縣城定位建設,承擔古浪縣中心城區功能,引導縣域經濟社會建設重心北移,發展成為武威市連接“蘭白經濟圈”的東南門戶和重要節點城鎮,逐步承擔城鄉融合發展核心區副中心城鎮的功能。
而隨著經濟中心向大靖偏移,古浪縣城面臨搬遷的命運。
盡管開放的腳步轟轟烈烈地到來,人們生活卻依然如昔。走在縣城的街道上,壹家鞋店在放著《最炫民族風》,而旁邊壹家雜貨店比賽似的放著《愛情買賣》,稍遠壹家店面裝潢比較高檔的手機運營商店鋪裏傳來優雅的外國歌曲,踩著融雪與泥土混合的泥水,從通俗到高雅,距離如此之近。
寂靜的往事
在龍泉公園旁的高地上,壹座雕成長槍刺刀形黑色紀念碑矗立,前邊就是用水泥箍起的長滿雜草的圓形大墓,黑色的墓碑上刻著“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九軍烈士墓”。這裏埋葬著紅軍西路軍九軍的2200多名士兵,1936年他們跟隨西路軍***21800多人的隊伍從古浪進入河西走廊。
在古浪,西路軍與追趕的馬步芳軍隊進行了三次戰役,西路軍九軍損失慘重,有句說法叫“古浪三戰,九軍折半”。河西走廊是“青馬”盤踞西寧的軍閥馬步芳勢力範圍,西路軍進入這片地區,闖入青馬的地盤,遭到猛烈的圍追堵截。在古浪峽,西路軍與青馬展開第壹次正面較量,但是被引誘深入的九軍損失慘重,而古浪遇挫只是西路軍河西全軍覆沒的前奏。
今年62歲的鐘師傅是這座公園的清潔工兼墓地掃墓人,他說公園旁的這座九軍烈士墓,當時被稱作“萬人坑”,埋葬著九軍將士、百姓和壹些馬家軍士兵。他仔細地清理著臺階上的落葉,告訴我明天蘭州軍區的人會來祭拜烈士墓。
意外的是,他居然知道古浪大地震,長輩們曾向他說起過,“民國十六年地震”,他糾正了我“1927年地震”的說法。當時,這條古浪峽山下的窯洞全被震塌掉,死傷無數。時隔9年之後,紅軍與馬家軍在此展開血戰,又有2400多人長眠於此。
鐘師傅說,這裏平時很少有人來,兒子媳婦出去打工,自己沒事就帶著孫子孫女來玩。在他掃地時,9歲大的孫女和7歲的孫子就在旁邊打鬧玩耍。當我問起這個靦腆害羞的小男孩在哪上學時,他只是低頭擺弄著手裏的樹葉。
“長大了去蘭州上大學嗎?”我問,他依然害羞地不敢回答。
“將來去北京上大學。”爺爺替他回答道。而他又接著打掃落葉,在這個空曠死寂的地方響起壹陣沙沙聲。
1927年5月23日,古浪發生8級地震。地震波及甘肅、青海、陜西等地。武威、塔兒莊、張義堡、黑松驛、黃羊川等地破壞極為嚴重。古浪縣城受到嚴重破壞。據古浪縣誌記載:“是日將曉,初震壹次,其勢尚微,……甫逾片刻,二次又來,霹靂壹聲,谷應山鳴,數十丈之黃塵,繚繞空中,轉瞬天地異色,日月無光,城郭廬舍化為烏有,山河改觀,閭巷莫辨,號痛之聲,遠聞數裏,號稱三百戶之縣城,壓死男女七八百口,全城房屋,頹倒無遺。……統計城鄉之(死亡)人口四千有余,牛羊馬(死亡)匹數達三萬。”雙塔地區田地裂縫很多,平 地沈陷壹條寬約5米,長約200米的大溝。水峽口大佛寺倒塌,廟內石碑全向西北扭轉倒下。《盛京時報》記載了武威縣城及周圍地區遭受地震破壞的慘酷情況:“地忽大震,壹時山谷崩裂,日暗無光,城市廬舍倒塌者十之六七,繁富之區,化為丘墟,數千年之古跡,同時浩劫,哭聲震動天地,萬井為之無煙,歷來震災未有若此之慘酷劇烈者。茲經詳細調查僅武威壹縣,計壓斃人口三萬五千四百九十五(原有人口八萬多),牛馬羊畜二十二萬二千零九十五頭,倒塌村莊壹萬九千三百九十九座,房舍四十壹萬八千四百四十二間,崩裂田地約十二萬三千六百六十九畝余,其余雜物等件,傷損不可數計。”當時世界大多數地震臺,如上海徐家匯臺、列寧格勒臺、蘇黎世臺、斯特拉斯堡臺等十幾個臺站都清楚地記錄到了這次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