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本草經》說,甘薯懷山藥,其根入藥。因其功效可與人參媲美,故又稱“懷參”。
山藥是壹種重要的滋補藥物,具有滋腎益腎、健胃化痰、補中益氣、祛風散寒、寧心安神、長肌生髓的功效。
現代科學分析表明,山藥含有大量的蛋白質、澱粉、賴氨酸、膽汁、皂甙、脂肪等。
臨床上常用於治療腹瀉、遺精、腎虛健忘、疲勞消瘦、神經衰弱等。
生山藥還常用於手足凍瘡、痰多氣喘、尿頻等癥。是中醫方劑中常用的滋補品之壹。
加工後的山藥被稱為廣山藥。山藥入藥前,要用清水浸泡30-40%,撈出充分潤透,晾幹至40%,潤至內外均勻,切片烘幹入藥。
牛膝
神農的本草經典叫牛膝,又名百回。宋代稱懷牛膝為懷州牛膝,明代稱懷莊牛膝。
李時珍說:“這經典也叫百回,是暗語。據說它的藥像牛壹樣厲害。”牛膝,藥用根。
現代科學分析表明,牛膝含有大量生物堿,其功能有補益肝腎、強筋骨、通經絡、散邪血之功。
臨床上常用於治療寒濕、腰膝骨痛、腰膝酸軟、肢體攣縮、月經不調、產後瘀血、腹痛、血淋、跌打損傷、屈膝等癥。是中醫方劑中常用的通絡活血藥物之壹。
牛膝入藥要切成4毫米的段。根據病情也可以用酒牛膝,即取切好的牛膝,用黃酒調勻,稍加濕潤,放入鍋中,用小火煸炒,曬幹,即可服藥。
地黃
地黃,原本是野生的,最早生長在鹹陽壹帶,後來流傳到各地。中國幾個省都有產,但最好的是‘懷地黃’。李時珍《本草綱目》:‘江浙地熟地者,受南方太陽精神之影響,雖質光弱;懷慶府出身者,生於北方,清純陰,青春痘,力大。“所以古今中外的人們都很看重‘孕貨’,產地在歷史上以懷慶府命名,就在今天的河南焦作。
地黃可分為地黃和地黃兩種。《本草綱目》記載:地黃性寒甚,但為血寒血熱者所需,熟略溫,但為補腎血衰者所需。陰虛多的男性要用地黃;血熱過盛的女性宜用生地黃。尤其是熟地黃,入藥‘補骨髓,長肌肉’。生精血,養五臟,益耳目,烏須發,活血,真是祛病延年的佳品。
懷菊花
菊花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杭白菊屬於藥用菊花。中醫認為菊花性寒,寒暑過後,能清天地之氣,有清熱解毒、祛風、平肝明目的功效。根據中醫傳統經驗,白菊花擅長平肝明目,黃菊花多用於祛風清熱。
所以菊花用於明目,菊花用於清熱。神農本草經:‘菊衣輕適抗老’。說明菊花有壹定的滋補作用。自漢代以來,重陽節就有喝菊花酒的習俗。現在的菊花不僅氣味芳香,讓人心情愉悅,而且還有明目祛暑的作用,可以緩解眼睛模糊、頭暈頭痛等癥狀。把菊花曬幹,放在布袋裏當枕芯,就叫‘菊花枕’。該枕頭能使人聞香、清腦、明目、降血壓。《本草綱目》有‘菊花作枕明目’的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