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蘇聯侵略阿富汗的戰爭是什麽?

蘇聯侵略阿富汗的戰爭是什麽?

前蘇聯對阿富汗的侵略戰爭從1979到1989,歷時十年。前蘇聯對阿富汗的侵略戰爭始於1979年2月,止於1989年2月前蘇聯撤走最後壹批入侵阿富汗的蘇軍。戰爭以雙方軍事力量相持不下而告終。500萬阿富汗人因此背井離鄉,前蘇聯第壹次大規模向南擴張入侵戰爭,直接在東歐盟國之外動用自己的軍事力量,也宣告破產,前蘇聯的國際聲譽大打折扣。

阿富汗位於西亞最東端,北與前蘇聯接壤,西與伊朗接壤,東、南與巴基斯坦和克什米爾地區接壤,東北與中國接壤。阿富汗是中東通往東亞和東南亞的陸路交通樞紐,也是前蘇聯出波斯灣南下印度洋的捷徑,戰略地位極為重要。

從20世紀50年代中期開始,蘇聯以經濟和軍事援助作為誘導和滲透阿富汗的敲門磚,然後逐漸發展為政治顛覆和建立親蘇政權。這與蘇南戰略直接相關。蘇南的戰略是控制中東,奪取石油等戰略資源,封鎖海上通道。向西可以包抄歐洲,向東可以迂回遠東。如果能入侵阿富汗,就能以阿富汗為跳板,實現南下戰略。

塔拉基上臺後,在前蘇聯避難。阿富汗人民反對前蘇聯和親蘇當局的武裝鬥爭壹直在不斷發展,阿明和塔拉基的矛盾也在不斷增加。所以1979年9月,蘇聯密謀除掉阿明。結果暴露了,阿明卻搶先我們鏟除塔拉基,公開逼迫蘇聯更換大使,限制蘇聯軍人入境,聲稱要和美國關系正常化。阿明的行動和人民的反抗讓前蘇聯極度恐慌,於是決定出動大量軍隊進行武裝占領,以保住自己經營多年的陣地。

65438-0979年,伊朗與美國因“人質”問題關系惡化,伊朗出現動蕩;巴基斯坦、伊拉克等國家內部有困難,沒時間關心。美國和西歐盟友對中東局勢看法不壹,離這壹地區很遠。在這種形勢下,蘇認為出兵入侵的時機已經成熟。

前蘇聯為了達到入侵的突然性,制造各種友好緩和的假象,欺騙世界輿論。入侵前,蘇聯壹方面假裝“全力支持”阿明政府,並在《蘇聯與阿拉伯國家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簽署壹周年之際,勃列日涅夫親自發電報祝賀阿明,聲稱將繼續向阿爾巴尼亞提供“全面無私的援助”;另壹方面又大肆宣揚準備從東德部分撤軍,批評北約在西歐部署核導彈轉移民眾視線。同時還抨擊巴基斯坦、美國和中國對阿富汗進行“破壞”和“顛覆活動”,為入侵制造借口。

為了進壹步掌握阿富汗的整體局勢,蘇聯利用其“友好”關系,派重要官員到阿富汗進行實地偵察。這些權貴利用他們“來訪”的合法身份,全面搜集阿富汗政治、軍事、地理等各方面的信息,為制定入侵計劃提供了重要依據。

入侵前,蘇聯以幫助阿富汗軍隊訓練為名,向阿富汗派遣了3000多名軍事人員。這些軍事專家和顧問滲透到阿富汗軍隊的主要部門、軍事基地和野戰部隊營級以上單位,以加強對阿富汗軍隊的監控。1979年6月,駐阿蘇軍限制阿富汗空軍作戰飛行。同時還以保衛蘇聯安全為名,向麥哲倫、興丹空軍機場、薩蘭山口等戰略要地派出作戰部隊。65438+2月中旬,蘇聯顧問以檢查武器和技術武器為由,在喀布爾地區封存輕武器,拆除重型裝備,使阿富汗軍隊失去了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

阿富汗的入侵集群主要由土耳其斯坦軍區的部隊和周邊軍區的部分部隊組成。

入侵阿富汗集群的戰役部署包括東西突擊群、空降突擊群和預備隊。其中摩托車師8個,坦克師1個,空降師3個,炮兵師1個,戰鬥機航空兵師1個,總兵力26萬余人。165438+10月,作戰部隊在該地區展開秘密機動,同時向邊境地區調集武器裝備和作戰物資。到2月24日10,所有作戰部隊進入指定區域,完成了入侵的最後準備。

1979 65438+2月24~27日,蘇聯在向阿富汗運送武器裝備的掩護下,出動各型運輸機350余架,向喀布爾國際機場和巴格拉姆機場運送空降兵。空降兵登陸後,占領了機場和附近的地方。65438+2月24日晚7時,105空降師在前蘇聯駐阿部隊和克格勃人員的協助下,首先奪取了喀布爾的電報大樓,切斷了與外界的聯系,同時占領了阿明的官邸,殺死了阿明及其家人,隨後占領了總統府、廣播電臺等政府部門。經過三個半小時的戰鬥,蘇軍完全控制了首都喀布爾。在此期間,巴格拉姆機場的空降兵也迅速控制了基地和薩蘭隧道。28日上午,在蘇軍地面部隊航空兵的掩護下,越過蘇阿邊境,沿東西兩條戰略要道高速推進。

東西突擊群均按預定目標和計劃推進,7天推進700-900公裏,體現了現代條件下蘇軍高速、縱深進攻戰役的特點。蘇軍入侵期間,阿富汗政府軍沒有進行有組織的抵抗,不影響蘇軍的進攻速度。但是,阿富汗人民組織了許多遊擊隊,到處進行遊擊戰。阿富汗政府軍的大部分官兵叛變、加入或組建了自己的遊擊隊。結果蘇聯的速戰速決戰略破產,陷入遊擊戰的泥潭。

10年間,以廣大農村地區為根據地的阿富汗遊擊隊,主要以小團體進行分散活動,在各個地區發動襲擊和破壞戰爭。在公路交通線上,經常制造和設置障礙,拆毀橋梁和破壞路段,封鎖和中斷道路交通,拖延和限制敵人的行動;沿公路兩側伏擊、伏擊、奇襲敵車隊。據有關統計,遊擊隊平均每年進行破壞、伏擊、襲擊等遊擊活動3000多次,遊擊規模逐漸增大,使蘇軍日夜不得安寧,想進也退不了。

蘇軍對付阿富汗遊擊隊的基本方針是以軍事手段為主,結合壹些政治、外交和經濟手段。在軍事上,主要措施有:建立反遊擊隊制度;不斷加強反遊擊戰的手段;定點劃線,分區圍剿;封鎖邊境,切斷遊擊隊與外國的聯系。與此同時,巴基斯坦和其他國家被迫停止對阿富汗遊擊隊的軍事援助,以切斷他們的外援。在入侵和反遊擊作戰中,蘇軍特別註意使用空降兵,將空中機動與地面突擊相結合。然而,手持大刀和步槍的阿富汗登山隊員和遊擊隊控制著該國85%以上的領土。阿富汗人民沒有被飛機、坦克和大炮征服,蘇聯卻束手無策。經過10年的戰爭,蘇軍不僅沒有達到預定的戰略目標,還背上了沈重的包袱。1988 4月14日,阿富汗、巴基斯坦、前蘇聯和美國在日內瓦簽署政治解決阿富汗問題協議。根據協議,前蘇聯從1988年5月至15年2月開始從阿富汗撤軍。

前蘇聯入侵阿富汗歷時10年,耗資約200億美元,傷亡1萬人。它從未能夠有效地控制整個阿富汗。與此同時,前蘇聯的國際威望大受損害,臭名昭著。國際地位的下降加劇了前蘇聯國內的動蕩和危機。在其退出後不到兩年,前蘇聯開始解體,加入蘇聯的15個國家分崩離析,結束了對外擴張的歷史。

戰爭對阿富汗造成了巨大的破壞,導致數百萬阿富汗人死於戰爭,450多萬人淪為難民(巴基斯坦300多萬,伊朗654.38+0.5萬)。它加劇了阿富汗的貧困和落後。因為蘇聯在阿富汗期間制造了阿富汗眾多民族和政治勢力的矛盾和對立,所以即使蘇聯撤軍後,阿富汗仍將長期處於動蕩之中。

  • 上一篇:塑料瓶蓋廠家
  • 下一篇:益生菌膠囊類型介紹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