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廣西醫科大學簡介及詳細資料

廣西醫科大學簡介及詳細資料

歷史沿革

20世紀30年代,廣西經濟發展緩慢,人民體質羸弱,衛生知識缺乏,疾病廣為流行,瘧疾、血吸蟲病、天花、霍亂、結核病、肝癌等疾病肆虐猖獗,而全省無壹所 *** 辦的醫院,約15萬人之中才有壹名醫生,疾病死亡率在30%以上。該校創辦人戈紹龍博士向 *** 建言:"廣西民眾羸弱,急需高等醫生"。於是,省 *** 第105次會議通過設立廣西省 *** 衛生委員會,指派雷殷、戈紹龍、雷沛鴻為衛生委員會委員。負責籌備廣西省立醫學院,並增聘張镕、李祖蔚、孟憲藎等教授協助。

校園大門

1934年7月,廣西省立醫學院成立,10月開始招收六年制本科生,開創了廣西高等醫學本科教育之先河,是全國建校最早的22所醫學院校之壹。此後,校名先後四次變更,校址七次遷移,師生顛沛流離,在借用的民房、戲院、會館和自搭的草棚中堅持辦學,"造本省之才,為本省之用",壹切以廣西少數民族地區需要和"強國、救省、健民"為辦學方針,致力培養廣西高級醫學人才。

1937年2月,廣西軍醫學校先後增設軍醫、司藥、看護和擔架軍士及毒氣療法訓練班等支持抗戰。

1944年春,由於學院醫學專家、教授人數規模擴大,教學質量提高,被教育部電令嘉獎,譽為全國第三。

1944年夏,日寇南侵,桂林告急,師生疏散到三江、八步等地。每遷壹地就繼續開診、復課,直到1945年8月,日敵簽降,抗戰勝利,於同年10月省令復員回桂。

1949年11月22日桂林解放,在黨的領導下,學校建立新秩序,知識分子進行思想改造,組織土改和抗美援朝醫療隊;學習蘇聯,進行教育改革。

1954年,校址遷回南寧津頭村。辦學環境得到改善,師資隊伍不斷擴大,招生人數逐年增長,教學、科研取得新進展。 "文革"和極"左"路線時期,學校工作深受影響。於1961年試行《高校六十條》,學校進入穩步發展階段。

大門學子

1978年,招收碩士研究生和外國留學生,是當時全國9所最早接收外國留學生的醫學院校之壹。

1981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是中國第壹批碩士學位授權單位。

1984年,學院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是廣西高校第壹個博士點。

1988年,開始招收博士研究生。

1992年,正式更名為"廣西醫科大學"。

辦學條件 院系專業

截至2018年5月,校本部***設有20個學院(教學部),即:基礎醫學院、公***衛生學院、第壹臨床醫學院、第二臨床醫學院、腫瘤醫學院、口腔醫學院、武鳴臨床醫學院、護理學院、藥學院、人文社會科學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外國語學院、全科醫學院、信息與管理學院、國際教育學院、研究生院、生命科學研究院、繼續教育學院、高等職業技術學院、體育部。?

學校***擁有25個本科專業,分別是:臨床醫學、臨床醫學(“5+3”壹體化)、麻醉學、醫學影像學、預防醫學、口腔醫學、護理學、藥學、醫學檢驗技術、臨床藥學、康復治療學、法醫學、中藥資源與開發、兒科學、醫學實驗技術、精神醫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公***事業管理、英語、翻譯、社會工作、生物醫學工程、生物技術、套用統計學、運動康復。

院系設定 院系名稱 第壹臨床學院 第二臨床學院 腫瘤醫學院 口腔醫學院 基礎醫學院 公***衛生學院 研究生學院 護理學院 藥 學 院 國際教育學院 繼續教育學院 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外國語學院 全科醫學院 信息與管理學院 醫學檢驗系 體育部 專業設定 教學系部 專業名稱 第壹臨床學院 七年制臨床醫學 第二臨床學院 臨床醫學 口腔醫學院 口腔醫學 公***衛生學院 預防醫學 醫學檢驗系 醫學檢驗技術 生物醫學工程 藥學院 藥學 信息與管理學院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公***事業管理 外國語學院 英語 社會工作 護理學院 護理學

(表格內容資料來源:2015年3月廣西醫科大學招生就業官網)

學科建設

截至2018年5月,學校已形成學士、碩士、博士、博士後完整的教育培養體系,現擁有醫學、理學、工學、文學、管理學、法學、教育學等7大學科門類,是國家首批碩士、第二批博士學位授權單位。***有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公***衛生與預防醫學3個壹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和10個壹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個臨床醫學博士專業學位培養單位,5個碩士專業學位培養單位,4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其中2015年,臨床醫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獲評廣西唯壹全國優秀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4個): 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公***衛生與預防醫學、藥學

臨床教學大樓

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個): 腫瘤學

省級重點學科(10個): 兒科學、腫瘤學、外科學、內科學、耳鼻咽喉科學、藥理學、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口腔頜面外科學、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

博士點(9個): 兒科學、腫瘤學、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藥理學 、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耳鼻咽喉科學 、內科學、外科學、流行病學與衛生統計學

碩士點(33個): 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病原生物學、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內科學、兒科學、神經病學、皮膚病與性病學、影像醫學與核醫學、臨床檢驗診斷學、護理學、外科學、婦產科學、眼科學、耳鼻咽喉科學、腫瘤學、康復醫學與理療學、麻醉學、急診醫學、口腔臨床醫學、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勞動衛生與環境衛生學、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兒少衛生與婦幼保健學、衛生毒理學、中西醫結合臨床、藥物化學、藥理學、生物醫學工程、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生理學、微生物學、遺傳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師資力量

截至2018年5月,學校現有專任教師1798名,正高職稱531名,副高職稱582名,博士生導師171名、碩士生導師633名,“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3名,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8名,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入選者9名;廣西首批院士後備人選1名、“八桂學者”7名、“特聘專家”7名;享受國務院 *** 特殊津貼專家73名,全國優秀教師和全國模範教師13人,以及壹批選聘任中華醫學會專業學會常委、委員和廣西醫學會各專業學會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系列雜誌編委近百名,還有壹批優秀人才被選為國家級和省級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等人才工程重點培養對象。?

青年文化廣場

"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3名): 高楓、趙永祥、張健

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7名): 黎樂群、熊君福、王植柔、唐步堅、何巍、李力、張健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入選者(2名): 趙永祥、張新華

廣西高等學校教學名師(9人): 仇小強、黎樂群、唐安洲、黃光武、劉華鋼、張誌勇、謝小薰、楊莉、農光民

教學建設 質量工程

截至2018年5月,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5個,國家級本科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1個,國家級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畫項目2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1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國家級精品課程1門,國家級精品資源***享課1門,國家級精品視頻課公開課1門,國家級雙語教學示範課程1門,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2個,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4個,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2項等。?

教學綜合樓

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5個): 臨床醫學(含腫瘤學、麻醉學、醫學影像學方向)、預防醫學、口腔醫學、藥學、護理學

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2個): 口腔醫學、預防醫學

國家級精品課程(1個): 組織學與胚胎學

省級精品課程(29個): 婦產科學、衛生統計學、婦科腫瘤學、醫用物理學、口腔內科學、耳鼻喉科學、口腔頜面外科學、環境衛生學、組織學與胚胎學、人體解剖學、臨床檢驗基礎、眼科學、醫學影像診斷學、微生物學、醫學免疫學、人體寄生蟲學、診斷學、外科學總論、生物化學、實驗生理科學、生理學、兒科學、病理學、外科學各論、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藥理學、內科學、營養與食品衛生學、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教學團隊 團隊名稱 負責人 級別

組織學與胚胎學教學團隊

謝小薰

國家級

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教學團隊

唐安洲

省級

實驗生理科學教學團隊

莫書榮

省級

組織學與胚胎學教學團隊

謝小薰

省級

預防醫學教學團隊

張誌勇

省級

藥理學教學團隊

黃仁彬

省級

口腔頜面外科學教學團隊

周 諾

省級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教學團隊

吳耀生

省級

(表格內容資料來源:2015年3月廣西醫科大學官網)

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名稱 所屬學院 批準年份

實驗生理科學實驗中心

臨床醫學院

2006

公***衛生學院中心實驗室

公***衛生學院

2007

基礎醫學院實驗教學中心

基礎醫學院

2007

臨床技能培訓中心

第壹臨床醫學院

2008

(表格內容資料來源:2015年3月廣西醫科大學官網)

教學改革

2004-2014年,該校選用優秀教材比例平均達82.62%,選用新出版教材比例平均達90.76%;教師主編、參編教材***109部,其中國家級規劃教材49部、主編14部;承擔教改課題499項,其中,省級以上的課題立項155項;二次獲省級優秀教材獎15項及優秀教材等立項項目8項;其中3部視聽教材先後中標衛生部醫學視聽教材;2部教材的先後版本連續兩次獲得省級優秀教材壹等獎;自行研制、引進、改進的多媒體課件854項,其中自制多媒體課件672項;曾獲全國多媒體課件大賽壹等獎5項、二等獎3項;獲得第六屆全國多媒體課件大賽組織獎和歷屆廣西多媒體課件大賽優秀組織獎。

醫大遠眺 科研成果 科研項目

學校在廣西常見病、多發病的防治研究方面,如在血紅蛋白研究、蛇毒研究、心血管疾病防治、區域高發腫瘤防治、藥物創制研究、肝臟移植、斷指再植、外周血造血幹細胞移植、地中海貧血防治等研究領域具有特色優勢。

2008-2014年,學校獲省部級以上項目1205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85項;獲廣西科技進步獎109項;申報專利30項;在國核心心期刊和國外期刊發表科研論文3478篇,其中SCI收錄62篇。

醫學實驗中心

2011-2014年,該校大學生發表論文258篇,其中國核心心期刊發表33篇,SCI期刊收錄10篇,由本科同學撰寫的論文在英國外科學雜誌發表(SCI收錄,2007年影響因子4.092);教師主編、副主編、參編專著***30部。

在"十壹五"期間,學校獲省級以上課題1669項,其中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72項,獲得項目和資金居於廣西高校前列,獲國家科技進步獎、廣西科學技術進步特別貢獻獎、廣西科技進步壹等獎等各類獎項138項,申請並獲得授權專利25件,發表SCI論文957篇。

研究機構

截至2018年5月,學校在廣西常見病、多發病的防治研究方面,如在血紅蛋白研究、蛇毒研究、心血管疾病防治、區域高發腫瘤防治、藥物創制研究、肝臟移植、斷指再植、外周血造血幹細胞移植、地中海貧血防治等研究領域具有特色優勢。現有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個,國家中醫藥科研三級實驗室3個,廣西重點實驗室7個,廣西高校重點實驗室9個;國家級國際聯合研究中心1個,國家聯合地方工程研究中心1個,國家基因檢測示範中心1個,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畫國家級創新引智基地1個,南寧國家生物醫藥產業基地生物醫藥公***服務平臺1個;教育部“和創新團隊發展計畫”創新團隊1個,“區域高發惡性腫瘤生物靶向診治創新團隊”入選科技部創新人才推進計畫重點領域創新團隊1個;廣西“2011”協同創新中心4個,廣西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個,廣西臨床醫學研究中心5個,廣西教育廳校地校企***建科技創新平臺3個,廣西馬克思主義研究基地1個,廣西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培育基地1個;廣西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團隊3個,廣西人才小高地4個,廣西高校人才小高地創新團隊(含廣西高校高水平創新團隊及卓越學者計畫)15個等。

  • 上一篇:廣告店名稱
  • 下一篇:35歲的女性可以吃西洋參片嗎?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