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海城大悲寺和大悲古寺有什麽不同?

海城大悲寺和大悲古寺有什麽不同?

海城大悲寺和大悲古寺的區別在於大悲寺是正規寺院,而大悲古寺是民居林。

海城大悲寺與大悲古寺的具體區別:

遼寧海城大悲寺的所有僧人都持不抓錢的戒律,中午吃壹次飯。僧人每天淩晨 2 點起床,念 10 遍楞嚴咒語,下午 2 個小時讀誦戒律,每天只休息 4 個小時。秉承佛制,每年農歷八月十五,僧人們開始行腳。在去寺院的路上,要拿著缽乞食。在寺院裏,戒律嚴明,僧人威儀十足,佛陀的戒律在這裏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大悲寺無功德箱,每月2次佛事活動(14日超度,15日普度,不收取任何費用)。

每年 4 月 8 日和 7 月 15 日有兩次皈依。皈依者必須背誦《心經》《大悲咒》,才能獲得皈依證書。遼寧海城地區的大悲寺,所有僧人持金錢戒,壹日中餐。寺內無功德箱,每月有2次佛事活動(14朝拜、15普佛,不收取任何費用)。

每年 4 月 8 日和 7 月 15 日舉行兩次皈依儀式。皈依者必須背誦《心經》和《大悲咒》,才能獲得皈依證書。僧侶們每天早上 2 點起床,念 10 遍《楞嚴咒》,下午誦戒 2 小時,每天休息 4 小時。秉承佛制,每年 8 月 15 日開始行腳。途中持缽乞食。在寺院裏,戒律嚴格,僧侶們充滿了榮譽感!佛陀的戒律在這裏得到了充分體現!

寺裏的住持不是和尚,準確地說,是沒有住持方丈的,因為當家的不是和尚,是個俗家弟子,姓譚,是林場的頭頭,僧尼都聽當家的安排。我沒見過譚先生本人,只聽過他的聲音,很慈祥,很溫和。聽說譚林早就有壹個女兒,現在也不小了,他和妻子也很恩愛,他多少年潛心佛學,造詣很深,有意出家。

在他出家的時候,他的妻子懷孕了(後來又生了壹個兒子),他這個時候自然不好出家,但他對佛的心是非常虔誠和迫切的,於是就發心建庵,開始的規模自然很小,後來四個人漸漸被他的誠心所感動,庵的規模也就越來越大了。

我第二次去的時候正下著瓢潑大雨,中間跟著休息了壹會兒工夫,粗略觀察參加禮佛的人不下兩三千,好天氣時的情形可想而知。我覺得譚先生很像日蓮宗的創始人日蓮,日蓮宗在日本是壹個非常大的佛教宗派。

壹般來說,寺廟做佛事,客人交壹定的錢,僧尼唱誦經文,客人大多不知道師父們在誦什麽經,或者了解得很少。大悲寺不向任何人要錢,給不給多少都由師父自己說了算。

更重要的是,每個做佛事的人都發壹本《中峰三時課誦》(名字記不太準),由師傅們領著僧人把所有的句子和段落都唱壹遍,整本誦下來,常去的人對佛教的造詣和宗教的認同感當然會逐漸加深,所以我覺得譚林長有教育家的氣質。我覺得譚先生有教育家的氣質。

三場佛事,每次都是從南無阿彌陀佛開始唱,曲調很慢,感覺就像爬山,剛開始是很慢很平的坡,走起來很輕松;漸漸轉到阿彌陀佛四個字,節奏就變快了,好像坡更陡了,路更難走了;等到壹口氣念了很多阿彌陀佛,具體唱法是第壹個阿彌陀字念第三聲,剩下的阿彌陀字是第四聲,近看仿佛佛在歌聲之中。阿彌陀字的第四聲是第三聲,其余的阿彌陀字是第四聲。仔細看,就好像在壹個直上直下的陡坡上,上面的人使勁拽,下面的人拼命推,幫助中間的人往上爬。

遠遠望去,這誦經聲就像壹支穿雲破天的利箭壹樣飛速上行,壹下子跨越了許多境界,直到大家筋疲力盡,聲嘶力竭,唱也唱不下去,上不去的時候,節奏壹下子慢了下來,壹句很輕柔的南無阿彌陀佛,壹直念得有聲有色,像爬山壹樣終於到了山頂。

擴展資料:

大悲古寺:相傳唐太宗李世民率軍東征時,曾與大將薛仁貴在此小山頂下棋。山上有壹個神奇的石棋盤,石子可以在棋盤上來回移動,但不能被拿下來。山頂上有壹塊平地,叫 "靴頂",是唐王脫靴時抖落的泥土形成的。山上還有唐王留下的石盆和馬蹄印。後來,人們就把這座山叫做 "唐王山",壹直流傳至今。近幾十年來,由於采石和采礦,這些遺跡已經消失。

在唐王山東南三黃山,有壹座古寺--唐王山大悲寺。相傳唐太宗李世民東征時來到唐王山。壹天,唐王在睡夢中夢見南海觀音菩薩點化他,說唐王有災.......。多虧菩薩出手相救,唐王才得以脫險。唐王回朝後,下令重建寺廟。唐王山大悲寺由此而建。

參考資料:

大悲寺-...-百度百科 大悲古寺-百度百科

  • 上一篇:有收納癖的人應該買什麽收納的產品?有什麽購買渠道?
  • 下一篇:有治鼻炎的方法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