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過的茶葉沒法保存,如短時間內還能接著泡茶。
茶葉沖泡的時間和次數,差異很大,與茶葉種類、泡茶水溫、用茶數量和飲茶習慣等都有關系,不可壹概而論。擱置時間太久,容易受到病源性生物汙染,茶水中的復雜成分也易發生變化,飲隔夜茶可導致胃腸疾病。
浸泡過久,茶湯變冷,色、香、味均受影響。據測定,壹般茶葉泡第壹次時,其可溶性物質能浸出50--55%;泡第二次,能浸出30%左右;泡第三次,能浸出10%左右,泡第四次,則所剩無幾了。所以,通常以沖泡三次為宜。
茶葉浸泡4-6分鐘後飲用最佳。因此時已有80%的咖啡因和60%的其它可溶性物質已經浸泡出來。時間太長,茶水就會有苦澀哧。放在暖水瓶或爐竈上長時間煮的茶水,易發生化學變化,不宜再飲用。
擴展資料:
如用茶杯泡飲壹般紅綠茶,每杯放幹茶3克左右,用沸水約200毫升沖泡,加蓋4—5分鐘後,便可飲用。這種泡法的缺點是:如水溫過高,容易燙熟茶葉(主要指綠茶);水溫較低,則難以泡出茶味;而且因水量多,往往壹時喝不完,浸泡過久,茶湯變冷,色、香、味均受影響。
改良沖泡法是:將茶葉放入杯中後,先例入少量開水,以浸沒茶葉為度,加蓋3分鐘左右,再加開水到七八成滿,便可趁熱飲用。當喝到杯中尚余三分之壹左右茶湯時,再加開水,這樣可使前後茶湯濃度比較均勻。據測定,壹般茶葉泡第壹次時,其可溶性物質能浸出50--55%;泡第二次,能浸出30%左右;泡第三次,能浸出10%左右,泡第四次,則所剩無幾了。所以,通常以沖泡三次為宜。
人民網—茶葉沖泡時間過長滋生致病微生物 喝茶有5個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