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的是陳賡在長征途中遇到的壹個堅強的小戰士。看著他又冷又餓,心疼。於是他下馬讓小戰士騎,讓他吃自己的口糧。
小戰士說他身體強壯,拍了拍腰上鼓鼓囊囊的包,說他吃的很多,陳賡只好作罷。
當他走出很遠的時候,他突然覺得不對勁。當他回來時,發現小戰士已經犧牲了。
在他的包裹裏是壹塊黑色的牛膝骨,上面有幾道深深的牙印。
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發生的故事很多,都記錄在陳賡日記裏。
從1937年8月到1952年6月,陳賡將軍在軍旅生涯中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壹點壹滴都被記錄了下來。
1961年,陳賡因心肌梗塞去世,享年58歲,傷透了陳賡妻兒的心。
傅亞和陳賡從20世紀40年代就認識了。他們是患難與共的夫妻和戰友。
陳賡的去世對傅涯影響很深,他經常看著陳賡的遺像和遺物發呆。
直到上世紀80年代末,傅涯決定將陳賡的日記和散文作為傳記出版,這本書後來成為《陳賡日記》。
2010年,傅涯病逝,享年92歲。
她去世後不久,陳賡的子女向中央提出申請,希望將陳賡將軍的陵墓遷出八寶山,與陳賡的前妻王根英合葬。
這壹要求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視。經過反復權衡,最終同意將陳賡將軍墓遷至湖南湘鄉。
這到底是為什麽?
陳賡出生在江門,祖父是湘軍將領。陳賡有條件接受良好的教育,同時又受到封建思想的制約,包括家人包辦的婚姻。
對方是陳璧君,比陳賡大兩歲,家庭背景不錯,適合到陳賡家。
但是,其中壹個是14歲,另壹個是16歲。他們不知道什麽是婚姻,更不用說什麽是丈夫和妻子。
陳賡只知道自己不喜歡這個女孩,但無論他怎麽反對,怎麽鬧,都無法阻止婚禮。
1916年,還在湘鄉縣東山高級小學讀書的陳賡,在新婚之夜毅然離開了家。也許是革命之火點燃了他,也許是為了擺脫包辦婚姻的枷鎖。
簡而言之,他加入了湘軍呂滌平部,開始了他的革命生涯。
陳賡和王根英的故事,始於中國生產者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期間。
當時陳賡負責保衛工作,王根英作為上海代表參加會議。
他們早就認識,陳賡對王根英壹見鐘情。這次見面讓陳賡感到無比激動,他決定表白。
作為虛無,陳賡的表白方式真的很大膽,很激進。會議期間,他親自寫了壹張小紙條,塞到王根英手裏。
我認為邀請* * *共進晚餐或約會是壹種謹慎的誘惑。但王根英打開紙條後看到的是:“根英,我愛妳。我現在正式向妳求婚。”
王根英也是壹個清新脫俗的奇怪女孩。看到這樣的內容,她臉不紅,心不跳。她淡定地把紙條疊好放回口袋,客觀冷靜地結束了當天的會面。
這個通知出現在黨員代表站的布告欄上。
陳賡有堅忍不拔、勇敢無畏的精神。他寫了壹本新書:《根英,我愛妳!我請求妳做我的妻子!”。
第二天,這封信無疑又被貼在了代表站的公告欄上。
陳賡三次修改書,無論如何赤裸裸地表白,對方都不為所動。陳賡前壹天寫的信,第二天路過公告欄肯定能原封不動地找到。
陳賡對革命、對理想甚至對生死從不退讓,從不放棄,愛情也是。王根英對他的表白越是漠不關心,他對這個女人就越是好奇和欣賞。
王根英出生於上海,1907。他從9歲起就在壹家棉紡廠當童工。16歲時接觸革命思想,後加入反帝愛國運動和* * *產黨。
她作為上海代表參加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時20歲。
能幹,勇敢,獨立,陳賡越來越愛這個女同誌。但壹次又壹次的拒絕和“示眾”,讓他感到很苦惱,不知道下壹步該怎麽辦。
而全國各地的代表都在等著看這場苦情劇。如果最後不了了之,陳賡的臉就掛了。
這時,周恩來同誌出面指導陳賡,說陳賡在戀愛中像個俗人,根本不懂戀愛的藝術,只知道不計後果,不講究策略。
在和鄧的幫助下,陳賡和同誌成功地結婚了。婚後壹年,他們有了壹個兒子,名叫陳知非。
革命時代的愛情,簡單來說,無非就是妳想要什麽。
然而,維持這種關系是極其困難的。陳賡和王根英在壹起呆了很短的時間,然後王根英回到了上海,而陳賡去了南方參加南昌起義。
甲午戰爭爆發於1932。王根英負責照顧傷員和籌集藥品,但他被叛徒出賣,很快被捕。
在獄中,王根英對黨保持了高度的忠誠,吃了不少苦頭,但從未泄露任何有關黨的秘密。並組織服刑人員學習文化知識,與敵人進行艱苦的鬥爭。
直到1937全國抗日陣線成立,才被周恩來成功解救。
出獄後,王根英在戰友的護送下來到陜北,與陳賡重逢。闊別六年,夫妻倆相擁而泣,感動了身邊的每壹個人。
那天晚上,他們談了壹夜,沒有疲倦。王根英小心翼翼地講述了她從未告訴過任何人的獄中悲慘經歷。當她找到丈夫時,她終於可以壹吐為快了。
陳賡再壹次對這個女人感到欽佩和珍惜。雖然是女兒,但六年多來,她始終對黨始終不渝,面對威逼利誘從未懈怠。陳賡深受感動,他知道自己沒有看錯任何人。
1939年2月,日軍集中對冀南抗日根據地進行全方位掃蕩,準備壹舉攻占冀南抗日根據地。
陳賡率八路軍386旅展開猛烈伏擊。經過三天三夜的誘敵深入,他終於把日軍領進了包圍圈。
這場戰鬥從3月8日開始,持續了8個小時。陳賡帶領戰士英勇作戰。雖然在武器裝備懸殊的條件下取得了戰鬥的勝利,但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對陳賡來說,這是壹個難忘的日子,不僅因為戰鬥的結果,更因為他收到了心愛的人犧牲的電報。
3月8日,陳賡日記1939,只有壹句話:“今天是我難忘的壹天,也是我最痛苦的壹天。”
王根英在八路軍129師財經幹部學校擔任政治指導員。這壹天,學校本部遭到日軍突襲。
突破後,王根英發現自己錯過了壹些重要文件和公共資金,不顧大家的阻撓,決定重返校園。在路上,他遇到了日本軍隊。經過壹番激烈的抗爭,他不幸去世,年僅33歲。
失去愛人後,陳賡陷入了長久的悲痛之中。他以前寫日記,但是他有40天沒寫了。
直到17年4月,他寫道:“壹個多月沒寫日記,主要是懶,根英的丟失也有壹些關系。”
淡淡的壹句話,可以見證這個鐵血男人內心最深處的溫柔。或許這也是壹個英雄的魅力所在,在戰場上威風凜凜,面對愛人家人刻骨銘心。
這時,他們的兒子陳知非八歲了,大家都勸陳賡續新弦。這孩子不能無人照看。
其實人們看到陳賡太難過了,怕他身心出問題。但陳賡說三年不考慮感情。
1940年,陳賡再次發病,不得不在武鄉縣八路軍總部休養。在此期間,他認識了壹位名叫傅雅的女同誌。
傅雅,原名傅慧英,在藝術團工作。在陳賡好友王智濤的秘密撮合下,傅涯和陳賡“偶遇”。
這壹天,傅涯和兩個同伴來到王智濤家取道具,正巧遇到陳賡。
此時,陳賡因戰功卓著,在軍中小有名氣。女同性戀者最崇拜戰爭英雄。他們見到陳賡,好奇地圍攏過來,請他講壹個戰場上的傳奇故事。
陳賡豪爽豁達,精神不凡。生病期間的壓抑早就讓他不耐煩了。面對女生七嘴八舌的提問,他滔滔不絕地講述自己在戰場上的所見所想,房間裏不時傳來笑聲。
傅雅對陳賡壹見鐘情,陳賡也對這個眉清目秀的女孩產生了好感。
王智濤看著,高興得合不攏嘴。休息過後,他笑著問陳賡:“妳覺得傅涯同誌怎麽樣?”
陳賡馬上明白了王智濤的意思,對王智濤說:“妳是媒人嗎?我覺得傅亞同誌不錯。”
從長遠來看,王智濤很快使他們走到了壹起。盡管陳賡已年近四十,但他總是直截了當。他對傅亞說:“傅亞同誌,我喜歡交朋友。我有很多男朋友和女朋友。不知道妳願不願意做我的女朋友。”
傅涯聽後很害羞。考慮了很久,她鄭重的說:“我在老家有個未婚夫,是我表妹。”
陳賡壹如既往的豁達。他說,“要考慮政治方向。”
傅涯明白了陳賡的意思。她寫信給她的表妹。壹方面,她希望他能來晉察冀,壹起為革命事業奮鬥。另壹方面,我也對近親結婚有些顧慮,想聽聽表哥的意見。
我表弟回信說他不想來了。
於是,傅涯趁機解除了與表妹的婚姻關系,打算與陳賡交往,但陳賡改變了主意。
他說:“謝謝妳選擇我,但我必須向妳解釋我的過去。我曾經有壹個深愛的妻子,王根英,她是壹個堅強善良的人。但她死於1939,我發誓要為她守節三年,所以妳要等我兩年,好嗎?”
這番話不僅沒有引起傅涯的反感,反而讓傅涯看到了陳賡對感情的坦誠、忠誠和負責。
他們保持了兩年多的密切聯系,壹起為革命工作,也為彼此工作。
直到1943年2月25日,劉伯承和鄧小平特意在總部騰出壹間房給他們做婚房,陳賡和傅涯舉行了簡單溫馨的婚禮。
婚禮上,陳賡向傅涯鄭重承諾:“我將尊重妳的革命奉獻精神,不妨礙妳今後努力進步。我不會把妳調到我身邊當秘書。而且,我會永遠愛妳,這是真的。”
婚後兩人還是聚少離多的狀態,但是感情壹直很好。他們之間不僅有愛情,還有對國家和民族相同的目標和決心。並有三個兒子和壹個女兒,其中包括陳知非,壹家* * *五個孩子。
日軍宣布無條件投降後,陳賡參加解放戰爭,在晉察冀魯豫軍區英勇作戰,所向披靡,不斷殲滅國民黨軍隊。
後參加越南戰爭、抗美援朝戰爭,回國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院長。
傅涯壹個人把五個孩子養大,無微不至地照顧,把陳賡和王根英的孩子當成自己的孩子。
在短暫的團聚時刻,陳賡會把自己的日記給妻子看,裏面有陳賡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經歷。他會每天告訴傅亞他不在的情況,包括他和王根英同誌的過去。每壹次,傅雅都會被深深打動。
有時路過上海,陳賡會去看望王根英的母親,有時也會帶上傅涯。他們稱王根英的母親為“媽媽”,就好像她是自己的孩子壹樣。
對此,傅亞從未感到過不安。她用她的包容支撐了兩個家庭的和諧與溫馨。
從包辦婚姻到王根英,再到傅涯、陳賡,他們的人生壹直是光明磊落,敢愛敢恨。
他壹直承認自己只結過兩次婚。關於第壹任“妻子”陳璧君,陳賡壹直沒有認可。從新婚之夜離家那天起,他就再也沒有見過這個“妻子”。
建國初期,各方都在積極應對戰後重建工作。雖然國內形勢穩定了很多,但中心任務依然艱巨。
從朝鮮戰場回來後,陳賡沒有時間休息。他還擔任過軍事工程學院院長、警備區委員會主任、政治委員和學院黨委書記。65438年至0954年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65438-0955,第壹屆國防委員會委員。此外,還有連續的出國訪問任務。
戰後,工作越來越忙。隨著戰場上積累的舊傷,陳賡的健康狀況壹天比壹天差。但他默默忍受,從未告訴任何人。
1956,我不知道去了多少次醫院治療,但是醫生最後急切地對他說,妳不能這樣無休止地工作,妳要減少活動,多休息,不然妳會出大問題的。
其實陳賡壹直都知道自己的身體狀況,從他的日記就能看出來。
6月3日1949:“晚飯後,我在城裏逛了逛,汗流浹背,頭疼也消失了。”
6月7日1949:“今天和軍管委的同誌交流了壹下,談了壹下戶口的事情。我頭痛欲裂,幾乎支撐不住。晚上呆在交通大樓裏。”
1949 6月10:“我不習慣城市生活。這幾天生活頻繁,甚至成了病。”
但是,在工作面前,在祖國面前,他從未拒絕正視自己的病情。他說:“我活著,我就要做到!”我將努力為黨再工作20年。"
在軍事工程學院、辦公室、會議室、軍事基地,到處都有他矯健的身影和爽朗的笑聲。誰也沒有意識到,活蹦亂跳的陳將軍會突然倒在病床上,就連他的妻子傅涯也沒有意識到,因為陳賡對自己的病情只字未提。
1957期間,陳賡率團訪問蘇聯。剛回國,他就突發心肌梗塞住院了。
這壹天,陳賡破例沒有把工作帶回家。他對傅涯說:“今晚我什麽也不做。請陪我去看戲。”
傅亞從心底裏感到懷疑,但她終於得到了機會。她沒說什麽,陪陳賡去中南海看了壹場好戲就回家了。
第二天壹早,傅雅去上班了,孩子也去上學了。在家裏,只有兩歲的兒子陳知庶,而陳賡留在客廳裏接待來訪者。
沒想到客人剛走,陳賡就感到胸悶胸痛,然後坐在地上起不來了。
陳知庶壹看,馬上跑到廚房找姑姑說:“爸爸哭了。”
也許壹個兩歲的孩子還不能簡單明了的表達自己。總之,他姑姑和司機看到陳賡的狀態,都快失去知覺了。
陳賡進了重癥監護室,家人朋友匆匆趕來,壹直在手術室外徘徊,直到深夜,陳賡才虛弱地睜開眼睛。
這壹次,陳賡在醫院呆了三個月。最後,在陳賡的多次要求下,醫生不得不答應讓他出院,但回家後不能會客,也不能工作。
但陳賡將軍在工作中的倔脾氣,誰也攔不住。每當接觸到工作,他總是付出100%的努力,仿佛是壹個二十出頭的小夥子,渾身上下都充滿了活力。
1961春節過後,中央軍委要求解放軍高級將領對自己的作戰經驗做壹個總結。但由於陳賡同誌生病,沒有通知他。
但陳賡還是知道了這個消息,他從早到晚伏案寫作。當疼痛襲來時,他咬緊牙關猛捶胸口或揉或捶。痛苦過去了,他開始回憶戰場上的每壹點。
幾個月後,陳賡將軍的襯衫和前胸都磨破了。但是他總是微笑著從書房出來,和他的孩子壹起玩耍,和他的妻子有說有笑。
沒有人知道他在研究中經歷了什麽。就這樣,他交出了自己的作戰經驗總結。
1961三月15,陳賡生日前兩天。他對傅亞說:“今晚妳能早點回來嗎?快到我生日了。給我搟點面條。”
傅涯很驚訝。幾十年來,他從不關心自己的生日,也不知道今天發生了什麽。那天晚上,傅涯提前回家,給陳賡做了壹碗面條。
陳賡握著傅涯的手說:“妳要常去看看根英的媽媽!”
傅涯覺得有點不對勁。她說:“我們不是都壹起參觀的嗎?”
陳賡久久沒有說話,眼神漸漸變得空洞,然後睡著了。
第二天早上6點,陳賡被壹陣劇痛逼醒。傅亞發現不對勁,立即往嘴裏滴硝酸甘油,並打電話給醫院。但當醫生趕到時,陳賡將軍已經開始了他永遠的安息。
陳賡去世後,傅涯受到了極大的創傷。她整夜失眠。看著陳賡的日記等密密麻麻的筆記和文字,淚水仿佛決堤,像長江壹樣滔滔不絕。
她仍然會去看望王贏的母親。在這裏,她還能看到陳賡的影子。她向王根英的母親講述了陳賡的故事。老人的微笑能給她帶來壹些安慰。
上世紀80年代,傅雅已經六十多歲了,滿頭銀發的她從未停止過對陳賡的思念。於是她決定把陳賡的日記和手稿整理出來,作為陳賡的傳記出版,讓更多的人知道這位將軍的故事。
從65438年到0982年,《陳賡日記》在傅涯的努力下正式出版。
後來,傅涯根據陳賡日記的內容,親自走訪了當年和王根英壹起戰鬥的戰友,收集了王根英同誌的事跡,發表了《報國有什麽打算?《王根英烈士傳》。
傅雅於2010年10月4日在北京逝世。
臨終前,她把孩子叫到身邊,遺言竟然是:“我死後,不要和妳父親葬在壹起,讓他和妳根英的母親葬在壹起。我希望把他的墓移出八寶山公墓,讓他落地生根,與王根英烈士合葬。”
孩子們痛哭流涕,再壹次被母親博大的胸懷所感動。
所以中央領導非常重視這個要求,經過反復討論,最終同意了這個申請。
2011年,陳賡的墓被移出八寶山公墓,與傅涯、王根英的墓葬在湘鄉縣胡荃村後山。
陳賡和傅涯以及王根英之間的深厚愛情感動了無數人,而傅涯對陳賡和王根英的包容和理解更令人欽佩。希望這三對英雄夫妻能在天堂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