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成熟度模型的總數已超過 30 個。其中,卡內基 .梅隆大學軟件研究所(SEI)提出的CMM模型,美國項目管理協會PMI(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從組織項目管理層面提出的OPM3(Organization Project Management Maturity Model),著名的項目管理學家Harold Kerzner博士提出的項目管理成熟度模型K-PMMM和FM solution提出的項目管理成熟度模型FMS-PMMM最為著名。
1、軟件工程研究所(SEI)CMM模型
1987年,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軟件研究所(SEI)受美國國防部委托,率先在軟件行業從軟件過程能力的角度提出了軟件過程成熟度模型(CMM),並隨後在全球範圍內推廣實施了壹種用於評估軟件承包能力和幫助提高軟件質量的軟件評估標準方法。它主要用於評估和改進軟件開發過程和軟件開發能力。CMM 自 1987 年開始實施,已成為軟件行業最權威的評估和認證體系。
2、美國項目管理協會PMI從組織級項目管理層面提出項目管理成熟度模型(OPM3)
1998年PMI(美國項目管理協會)開始推出OPM3計劃,並期望作為標準模型投入市場競爭。約翰-施利克特(John Schlichter)擔任 OPM3 計劃的總監,並從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地招募了壹批專家來開發 OPM3 計劃。OPM3項目共招募了來自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35個不同國家和行業的800多名專業人士參與項目。經過5年的艱苦努力,OPM3(組織項目管理成熟度模型)終於在2003年12月發布,掀起了繼CMM沖擊之後,又壹股企業追求建立 "組織全面項目管理能力 "的熱潮。
3
3.Kerzner 博士的項目成熟度模型(K-PMMM)
K-PMMM 模型由美國著名咨詢師和培訓師 Harold Kerzner 博士於 2001 年在其《使用項目管理成熟度模型的項目管理戰略規劃》壹書中提出。使用項目管理成熟度模型 "壹書,該書已被翻譯成多種語言。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