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醫療的創業者和投資者最關心的問題之壹是商業模式。醫療健康行業雖然錢很多,但是由於系統的復雜性,商業模式可能並不明顯。很多產品“看起來很美”,但恐怕只賺錢不賺錢。商業模式包括為誰創造什麽價值以及如何收費。在國內,移動醫療還沒有成熟的商業模式。
國外移動醫療的商業模式
1,Epocrates-向制藥公司收費
Epocrates是全球第壹家上市的移動醫療公司,於今年5438年6月+10月以近3億美元收購。Epocrates在手機上為醫生提供臨床信息參考,其主要產品是藥物和臨床治療的數據庫。2010上市時,用戶覆蓋了全美40%的醫生。EPOCRATES在2012年的營收約為654.38+0.2億美元,其中75%來自制藥公司,主要為其提供精準廣告和問卷服務。
2.Zocdoc-收費醫生
Zocdoc根據患者的地理位置、保險狀況、醫生專業為患者推薦醫生,並可直接在平臺預約。該公司成立於2007年,融資總額接近6543.8億美元。Zocdoc采取對患者免費,對醫生收費的商業模式。患者可以更方便地選擇和預約醫生,醫生可能會獲得更多的患者,尤其是有保險保障的患者,這意味著更多的收入。醫生需要每月支付250美元才能使用Zocdoc平臺。根據Zocdoc公布的醫生人數,他們的年收入應該在1000萬美元以上。
未來Zocdoc會有更多的收費模式,就是向醫保公司收費。保險公司希望患者看性價比高的醫生,Zocdoc的推薦可能會影響患者的選擇,為保險公司降低成本。
3.Vocera-向醫院收費
Vocera為醫院提供移動通信解決方案。其核心產品是醫生和護士可以戴在脖子上或胸前的移動設備。可以隨時隨地收發信息、撥打電話、設置提醒,取代了過去醫院使用的BP機。在美國,對患者信息安全的需求很高,有專門的HIPPA法案來規範信息的使用和傳輸。壹般移動設備不允許傳輸與患者相關的信息(比如醫生不能用個人郵箱發送患者信息)。Vocera的設備符合HIPPA要求,非常適合團隊使用。Vocera在美國擁有300多家醫院客戶,年收入接近6543.8億美元。公司也在2012上市,市值超過6億美金。
4.向保險公司收費
WellDoc是壹家專註於慢病管理的移動科技公司,主要產品是手機+雲糖尿病管理平臺。患者可以方便地用手機記錄和存儲血糖數據。雲中的算法可以根據血糖數據為患者提供個性化的反饋,並及時提醒醫生和護士。該系統已被FDA批準用於醫療器械,其臨床有效性和經濟價值已在臨床研究中得到證明,因此被兩家醫療保險公司報銷並提供給投保的糖尿病患者。Welldoc甚至與制藥公司合作,利用制藥公司的制藥代筆向醫生出售這項服務。
5.傑歐-向消費者收費
壹大類面向消費者的健康移動應用通過可穿戴硬件監控心率、飲食、運動和睡眠等生理參數。目前的商業模式主要是面向消費者的硬件銷售。ZEO就是壹個例子。ZEO是壹家提供移動睡眠監測和個性化睡眠指導的公司。其產品ZEO是壹種腕帶和頭帶,可以通過藍牙與手機或床邊設備連接,記錄夜間的睡眠周期,並給出質量評分。用戶可以通過監測分數的變化,或者與同年齡段的平均值進行比較,對自己的睡眠情況有壹個量化的了解。此外,對於睡眠不好的人,ZEO還提供個性化的睡眠指導,並通過壹些測試發現可能的問題。ZEO的產品在美國很多百貨商店都能買到,壹套149美元。後續收入還包括個性化推薦產品和藥品的傭金。
可穿戴設備市場被商家視為新藍海,大大小小的商業公司都對其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谷歌、蘋果、耐克、三星、微軟、百度、索尼等公司都推出了各種產品。業內壹致的觀點是,最有前景的可穿戴設備將出現在醫療、健身、工業應用、光學、時尚和創意領域。
美國可穿戴醫療盈利模式
CardioNet開啟可穿戴醫療新盈利模式
CardioNet是壹家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公司。其主要產品是MCOT(移動心電圖),可以記錄患者30天內的心電圖數據,並通過網絡將數據傳輸到公司監護中心。後臺系統對數據進行分析和診斷,並將報告發送給患者。
美國移動醫療的盈利模式
付費應用:EPROCRATES,WellDocEpocrates,幾乎每個醫生都使用的應用,向醫生收費。提供數千種處方藥和數百種非處方藥的信息,以及其他功能,如醫療計算器。增強版壹年99美元起。每年售價199元的精裝豪華版Epocrates提供循證信息處理、治療指南、實驗室準備和解釋、醫學詞典以及ICD-9和CPT代碼。通常妳從壹個搜索開始,比如皮膚狀況,黑色素瘤,然後妳可以看到圖片來獲取病因和相關情況的信息,然後妳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這些情況。它還提供了關於根據病史尋找什麽信息、進行什麽測試以及為每種體型的患者選擇什麽治療的指導。
健康可穿戴設備的可能商業模式
未來健康可穿戴設備可能會有以下幾種商業模式的組合,但最有可能的是硬件以成本價或低於成本價銷售,通過軟件和服務銷售來盈利。
●硬件銷售
●收集用戶運動、睡眠、飲食數據基礎上的衍生服務銷售。
●服務和軟件銷售
中國的移動醫療商業模式已經成型。
在中國探索移動醫療商業模式的過程中,也誕生了壹批商業模式的雛形。比如四維科技的“與社區醫院、診所壹起生活”的商業模式,“健康小屋+會員服務”的新元素醫療商業模式,中維萊康的“從醫院出發,與保險、電信合作,堅持做服務商”的商業模式,優加麗的“醫院客戶遠程監控服務”。未來國內可穿戴移動醫療設備的商業模式最有可能是以成本價或低於成本價銷售硬件,而是通過軟件和後期運營服務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