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刀或化學藥品在木版、石版、麻布、銅版、
鋅版等上雕刻或蝕刻後印制的圖畫。
在西方,版畫壹詞有廣義和狹義之分。
在西方,
版畫壹詞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版畫是指除架上繪畫、壁畫等大型繪畫以外的所有繪畫,如水彩畫、水粉畫、粉彩
筆畫、素描、速寫、插圖、宣傳畫、連環畫等;狹義的版畫專
指經過雕版印刷的繪畫。
中國的版畫壹詞,多指狹義的版畫。
版畫的發展經歷了從復制到創作兩個發展階段。
早期的版畫是為印刷出版而制作的,畫家、雕刻家、印刷家分工合作
雕刻家根據畫家的畫稿雕刻版畫,稱為復制版畫。
後來
版畫獲得了獨立的藝術地位,畫家、雕刻家、印刷家都由版畫家壹人自任,版畫家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藝術創造力
這種版畫被稱為創作版畫。
我國復制木版年畫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最早可能出現在隋唐時期。
現在看到的晚唐鹹通九年(868年)《晉
孔京》木刻卷首畫,說明在九世紀中葉,我國的木刻復制
版畫已達到相當熟練的水平。
版畫作為壹種獨立的藝術創作,在西方也存在了很長時間
。
在歐洲,16 世紀的丟勒(A. Dürer)用銅版畫和木刻復制了鋼筆畫。
到了 17 世紀的倫勃朗,銅版畫從鏤空發展到腐蝕,進入了版畫創作階段。
木刻版畫則是由19世紀的畢維
克在陰刻方法的基礎上創造出白線,擺脫了復制的束縛,進
入了創作版畫的領域。
中國的版畫創作自20世紀30年代由魯迅倡導以來,在短短50多年的時間裏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種類和技法 從種類上看,版畫有凸版、凹版、石版和穿孔四種。
就材料而言,凸版印刷有木刻、麻雕、膠雕、石雕、磚雕、紙雕、灰雕等。
凹版版畫中有金屬(主要是銅和鋅)版畫、賽璐珞版畫、紙版畫等。
平版印刷有石版畫、單版畫等。
在穿孔版畫中,有絲網版畫、紙穿孔版畫等。
由於所用的材料不同,雕刻的工具
和方法也不同,所以各類版畫的特點各異;更由於各
個版畫家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和雕刻、印刷(主要是手工印制)
技巧,版畫藝術的形式更是豐富多彩。
凸版印刷:丟勒的《四騎士》
凸版版畫 在版面上,用刀刻去圖畫的空白部分,留下有圖像的部分;版面留下的部分(即沒有刻去的部分)是凸起的,
所以叫凸版。
凸版印刷主要是木刻,但用其他材料雕刻的也稱為凸版印刷。
可以用於凸版印刷的材料很多,如木材、石材、磚塊、亞麻膠(或塑料)等。
木刻所用的木材因地而異,壹般軟硬適中,紋理細致。
我國古今木版年畫都是在木頭上雕刻
縱剖面,稱為木面木刻。
西方的壹些木刻要求精雕細刻
,用的是實木的橫截面,叫木刻。
麻膠
版畫最初是用作鋪地板的建築材料。
中國版畫家很少用麻膠制作版畫。
版畫創作:(中)《譚全書-夢筆生花》
雕刻凸版印刷所用的刻刀有三角刀、圓
口刀、平口刀、斜口刀等多種大組。
大組刀用於制作版畫,但大組刀也用於雕刻。
大圓口刀和平口刀稱為鑿子,
鑿子是在刀柄受力後用來敲擊的工具。
至於伐木,則
要使用特殊的實心鋼條,從而形成各種不同形狀的刀刃。
雕刻
木刻通常是在放大鏡的幫助下完成的。
木刻創作以刀代筆,不像臨摹木刻那樣照著毛筆的雕法
起稿,所以要講究刀法,就像書法和繪畫講究筆法壹樣。
雕刻
與繪畫相反,是在黑地上刻出白色的線條(或塊面),版畫家應
掌握這壹特點,才能產生與毛筆不同的木刻特色。
而用鋒利的
尖刀在堅硬的木頭上雕刻,自然會產生金石味,在木刻中稱為
為刀味和木味。
木刻家善於利用和發揮木刻的特點,才能稱為
創作木刻。
至於版畫,必須經過印刷才能算得上是完整的
,而手印版畫的印刷技法多種多樣,已成為版畫家藝術創作中不可或缺的壹部分
。
壹般來說,木刻版畫的印刷分為油印和
水印。
前者使用的是油性墨,後者使用的是水性顏料,水彩的印刷
難度要大於油彩。
彩色木刻也是如此。
中國傳統的水印套色法已有300多年的歷史。
明末
胡正言發明了□版,這是傳統水印彩色套色法的開端。
現代創
木刻水印彩色套色法與傳統不同,不再使用□版,而是將各種
色版刻在幾個同樣大小的版上,每個版上刻有壹個完全相同的
彩色套色印記,然後逐版套印。
這種做法可以讓版畫家
心中有全圖(整幅畫),布局好色版,創作出套印
比例的最終效果。
所以版畫家在設計套印
時,需要考慮到套印的所有條件,不能只看到版面上的壹個塊面。
印刷時必須
選擇吸水性較好的手工紙。
首先,將紙用水潤濕,這是
靠版畫家自己的經驗來把握的,水太多和太幹都不好。
紙張濕到什麽程度,往往直接影響印出的效果。
顏色有透明和不透明之分,也有因顏色的濃淡而增減其透明
明度之分。
至於壹種顏色可以印在壹個版上的濃淡變化,也可以兩種
顏色套印產生第三種顏色,變化非常豐富。
水印木刻:(中國)羅建昭《山頂風雲》
利用其他材料作版材加以雕刻成凸版印刷品,其基本方法與
木刻相同,但以刻石、刻磚、刻鑿為輔助工具,而除木
版以外的其他材料則不能用水印法。
凹版雕刻 凹版雕刻與凸版印刷相反,它是在印版的平面上刻出凹線
線,當滾上油墨後,就可以印出黑地白線的圖像。
磨光的金屬
版不吸墨。
銅版畫的油墨可以用布輕輕擦去,但
如果版上有雕刻的痕跡,油墨就會留在那裏。
現代凹版
的版材,主要是銅和鋅,有時也用鐵或鋼,其雕刻
制作方法有:
①線刻法,是最古老的凹版雕刻方法之壹,用實心刀,在銅版表面刻出線條。
刻出的線條光亮銳利。
版面可以刻得非常精致。
過去的紙幣就是用這種方法雕刻和印刷的,現在仍有少數郵票是用這種方法雕刻的。
凹版法:(德)科勒-惠希斯《母愛》
②幹刻法,針直接刻銅版,刻線與線刻法
不同。
針尖只刻穿銅板,線條旁邊是銅穗,所以在銅板
表面有油墨,銅屑中也含有油墨,印出後的線條具有絨布般的
淡墨,柔和美觀的視覺效果。
③腐蝕法,在銅、鋅、鋼等能被酸腐蝕的材料
板上塗上防腐劑,防腐劑主要由瀝青、松香和
蜂蠟組成。
然後用針雕刻圖像,針所到之處,防腐劑被刮去,露出版面,再將版面浸入硝酸溶液中,露出的部分就會被腐蝕
。
由於腐蝕的時間長短和硝酸溶液的濃度不同,
腐蝕出來的紋路有深有淺,有粗有細。
腐蝕版畫壹般都是多
次分層腐蝕,所以色調非常豐富,層次非常清晰,是凹版版畫最常用的制版方法。
④美羅版,美羅版的制作須用搖鑿。
這是壹種圓鋼鑿子,鑿齒鋒利而密集,手握鑿子搖動,使版面充分被
刺,布滿印痕。
滾墨是天鵝絨般的黑色。
然後
在上面用刮刀刮去刺過(即布滿銅刺)的版
面,輕刮深灰色,重刮淺灰色,不刮則全黑,反
復刮光則發白。
⑤浮雕法,使部分版面腐蝕較深,且腐蝕的面積
要較大,但不能在上面軋墨,直接用凹版機壓印,在紙面
上浮雕無色花紋。
這種方法壹般只適合局部使用。
6、灰塵法,是用灰塵腐蝕造成各種深淺不壹的灰色表面。
首先要搭好防塵箱,箱內裝有手搖風扇,然後將
打磨好的銅板放在箱內。
盒子裏存放著大量的松香粉末,當盒子合上時,
搖動風扇口,松香粉末就會在盒子裏飛舞,慢慢地、均勻地落
在版面上。
當作者覺得合適的時候,就把撒了松香粉的銅板拿出來,放在電爐上烘烤。
加熱時,松香粉末溶解並凝結成無數的
點,冷卻後凝固成壹層薄膜。
這層松香薄膜用浸泡在硝酸溶液中的
銅板腐蝕後,印出的就是壹塊塊由
灰色組成的斑點。
灰色的深淺取決於松香粉末的厚度和薄膜的厚度
以及腐蝕時間的長短。
然後,作者根據自己的藝術構思對粉塵法進行處理,
就能獲得理想的效果。
7軟磨法,利用瀝青、松香、蜂蠟制成的防腐劑固
定在版面上,形成壹層硬膜,在防腐劑中加入適量的羊脂,可使膜軟化。
在版面上滾上軟地,上面
蓋上壹張紙,用鉛筆在紙的背面畫圖,畫好後,揭開紙,用筆
道到吸在軟地上的地方,將版面露出銅面,其線條
的性質與鉛筆畫的壹樣。
也可用實物,如紡織品、網
紋、樹葉、紙團、線條等壓印在軟地上面,腐蝕後可將實物的形象轉印到紙上。
⑧照相法,先將照相溶液溶入防腐劑中,塗在版面上,然後
取黑白膠片正片,緊貼在版面上,再讓它在
燈下曝光,然後在專用溶液中沖洗幹凈。
這時,被底片黑色覆蓋的部分逐漸溶解,露出版面,而感光部分
則被加固,描在版面上,然後就可以進行正常的蝕刻了。
硝酸
酸溶液只能把印版露出來的地方腐蝕成深淺不壹的黑色,留下
的地方沒有被腐蝕,是白色的,照片就會顯示出來。
⑨彩法,分幾塊大小相同的銅板放在上面,用灰塵腐蝕
蝕法成幾塊彩板。
版畫家按圖選好第壹塊色版,
然後印制色版。
上機時,先在銅版下面墊上厚厚的紙墊
,把紙貼在機器上,印好後小心地取出銅版,紙墊還留在機器上。
這時,妳可以清楚地看到紙墊上面第壹道壓印留下的痕跡,然後小心地把第二塊印版,也就是帶顏色的
,放在這道痕跡的中間。
這時,第壹版壓印的紙張邊緣仍壓在印刷機上滾筒的下方,只能從滾筒的
部分擡起。
然後,將第壹版紙小心地放在第壹
2 版上,搖動滾筒,就能準確地套印在第二版上。
其余
版也是如此。
石版畫主要是平版印刷。
19世紀中葉,石版印刷術傳入中國,只是用來代替木刻印刷書籍。
石版畫的制作方法比較簡單。
使用的石版是壹種純凈細膩的石灰
石,上面有無數毛細血管,因此具有吸水性。
利用油和水相互排斥的道理,用油蠟筆在石版畫面上作畫,畫固定後,用
抹布濕版,畫在蠟筆上的地方能抗水又能吸墨,用油
墨卷在畫上,使畫的地方充滿墨汁,就可以在紙上印出畫來。
版畫成品可以打磨後再次使用。
磨版有兩種方法:壹種是用
大石加水磨,使版光滑如鏡,稱為鏡版。
壹種是加入金
剛砂研磨,使版面粗糙如畫紙,稱為粗版。
由於筆者
的要求不同,可以選擇不同厚度的金剛砂研磨不同厚度
的版面應用。
壹般來說,通用的320號金剛砂是最細的,80號
是最粗的。
制版方法有三種:
①藥墨棒塗布法,藥墨棒適用於在石版的粗面塗布,也
可用在玻璃、金屬、陶瓷畫紙上的專用鋁筆代替藥墨
棒。
它與在紙上作畫完全壹樣。
②工筆畫法,將墨棒改為溶於水的墨汁,用
毛筆蘸上鏡版作畫,也與在紙上作畫完全壹樣。
③改寫法,準備壹張專用的改寫紙,將墨棒或毛筆用藥
筆蘸墨在上面作畫,然後反貼在石版表面,用水溶
解改寫紙上的粘膜,使畫粘在石版上便成。
石版畫的各
種制作手法,畫好後要用稀硝酸腐蝕,並用膠水封口,
使油墨固定在版面上。
印刷時,先擦濕版,再滾上油墨,然後
覆上紙張後,通過平版印刷機進行印刷。
對版石印是在版上做記號
,然後逐版分別套印。
獨幅石版畫也是石版畫。
制作方法很簡單。
在玻璃
(或石質)版上用稀釋的油彩或水彩作畫,未幹時就用
紙覆蓋,用手掌在紙的背面壓印即成。
只能印壹張,故稱壹板
印。
孔板印 在紙板或鐵皮上刻上數字,壓在盒子表面,然後在背面刷上顏色,就可以印上數字了。
這就是穿孔版。
現在常見的謄寫機也是穿孔的。
版畫中的穿孔版
主要是絲網版畫。
絲網版畫的材料主要是尼龍網紗。
最初使用的是絲綢,
因此被稱為絲網版畫。
有三種制作方法:①剪刻法,先以紙或塑料為載體
體,然後塗上膠水,反復塗上4~5層,幹燥後,用力按畫
稿剪刻這層膠膜,完成後,緊貼在絲網的承印面上、用
熨鬥墊布在絲網表面上刮熨少許,使膠膜軟化
粘合
在絲網上,揭在絲網上,去掉紙或塑料作為良好的載體,孔板就會
留在絲網上。
剪法不能刻得太細,但有剪紙和木刻的
風味,版畫家常用。
②描畫法,用***膠水在
畫面上將畫刮在表面,待幹後塗上蟲膠,再用溫水洗凈
畫面。
***膠水溶解後,屏風就變得透明了。
另外,也可以用石
燙墨棒代替***膠,塗上膠後再用汽油洗
網。
③照相法,把照相液塗在絲網上,在暗房中晾幹後
,把畫好的圖緊貼在絲網下面,移到曝光臺上曝光,
再經沖洗即成。
絲網版畫:(中)趙瑞春《梳妝女》
絲網版畫的印制方法是將絲網有孔的壹面(即網孔朝下的壹面)放在畫面上、然後將液體顏料倒在刮刀面(即網屏朝上的壹面)上,再用刮刀將顏料刮過,使其通過網孔印在下面的紙上。顏料會通過小孔印在下面的紙上。
刮刀是由壹塊帶木柄的方形扁平橡膠制成的。
絲網印刷的顏料有油性和水性兩種,這取決於印刷的材料。
絲網技術廣泛應用於輕工業領域,
紡織品、玻璃器皿、皮革、陶瓷、塑料和其他用品上的圖案,
其中許多都是用絲網印刷的。
用於印制絲網版畫的顏料,為了便於
,可用松節油稀釋油畫顏料即可。
水性水
粉狀顏料、丙烯顏料均可。
尼龍網可用燒堿洗凈後再用。
版畫家使用的尼龍網每平方厘米29目。
太細,網眼容易堵塞;太粗,畫面不精致。
現代版畫家為了
探索多種表現形式,有時會在壹幅版畫中,根據內容
的需要,同時混合使用各種類型的版畫方法,這種版畫被稱為綜
合版畫。
例如,黑版主要用木刻或銅版印刷,彩色套色部分用
彩色水印,而另壹部分用照相絲網印刷。
現代創意版畫
繪畫形式豐富多彩,不能以原有的分類為框架來限制版畫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