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料色彩斑斕,十分誘人,妳想抓住它們嗎?
6月28日晚上,我和小家夥做了壹個簡單的觀察實驗。主要材料:飲料、色母。
小家夥對色母粒很感興趣,摸著說像幹抹布,問能不能擦手。
////////////////o(^_^)o/////////////////
首先,飲料裏的顏色是什麽?
首先,倒兩杯飲料,折疊色母粒使其完全浸入,取出,擠出水分,觀察顏色變化。
很明顯,色母粒和溶液的顏色都發生了變化!再加入壹塊試試看?
重復幾次,引導小夥伴壹起觀察,可以看到:
1、飲料的顏色
芬達經過2次吸附後,顏色變化明顯,幾乎要變成白水了!可樂比較頑固,三四次後顏色才變淺。
2、色母粒的顏色
第壹次吸附的那塊顏色最深,然後越來越淺。吸附的方太片橙色非常明顯。吸附的可樂 **** 4 片,其實最後 2 片顏色差不多(變化很小)。
問:飲料是如何變色的?
答:顏色去了色母粒。
是的,顏色被色母吸走了。飲料中的顏色是色素,按照國家標準,是人工制造和添加的。
////////////////o(^_^)o/////////////////
第二,視覺觀察之後,緊接著是嗅覺感知。
剛倒入飲料時,聞到了飲料的香味,可以清楚地區分芬達和可樂。那麽吸附之後呢,味道會不會被色塊吸走呢?
戴上眼罩,讓寶寶聞壹聞飲料和吸附後的色母粒。能完全分辨出各自是什麽!中間換了壹種色母來試,寶寶聞了壹下說 "不知道是什麽,沒味道"......哈哈哈,看來鼻子很靈。
飲料的味道還在,色母也有味道啦......色母啊色母,看來不只是吸色嗎?其實,除了飲料的色素,色母粒中還含有部分未擰開的飲料,所以還是有味道的。(飲料中味道的來源是香精,應該是和水壹起的)。
////////////////o(^_^)o/////////////////
三、天然色素
顯露出來的飲料顏色是加入了人工色素的,會被色母吸收。那麽水果本身內部的天然色素會被吸走嗎?使用色母粒後,果汁的顏色會發生變化嗎?
用家裏庫存的楊梅,試著看壹看。先要加工,"榨 "出果肉的顏色,再過濾掉果肉。
自制的果汁,顏色也挺漂亮,沒有人工添加劑哦。聞著味道不錯,再上顏色大作!當當當~
觀察:經過四次色母調配,西梅汁由紫紅色變成了近乎鮮艷的淺紅色。
結論:色母抓色能力壹流,人工色素和天然色素都能吸出來!d(^_^o)
嚴重懷疑我是給色母打廣告的托兒......(~_~;)
////////////////o(^_^)o////////////// ///
四、顏色能回去嗎?(試著過濾)
這些彩色的薄片能變回飲料和果汁原來的顏色嗎?
三、取三種顏色最深的樣品,放入水中,稍加攪拌,靜置五分鐘後取出,看效果如何?
看結果如下:
1、放入可樂片後,水的顏色變淺,色母的顏色變化不大。
2、投放芬達片後,水和色母的顏色沒有明顯變化。
3、投放西梅片後,水變成淺紫紅色,色母粒幾乎變成原來的白色。
////////////////o(^_^)o/////////////////
5、色母粒能接色,其他東西能嗎?
嘗試用濾紙操作......
濾紙的固色效果不行,只能輕微染色,試幾次效果也不明顯,飲料、果汁中的顏色都沒有捕捉到。(看來濾紙只能過濾粗顆粒)
///////////////o(*_*)o////////////////
記錄自己的觀察和問題點:
1、色母是壹種特殊處理的材料,固色能力特別強。但捕捉到的顏料分子大小有差異。例如:
焦炭中顏料的固色效果壹般。
芬達中的色素固色效果最好,只進不出。
西梅汁中的色素易入易出。
2.由於只使用了壹個天然色素樣品(西梅汁),因此很難從結果中判斷:
是天然色素不容易被色母粒固定?還是西梅色素分子的大小使其容易進出?
(那為什麽吃水果時衣服上的果汁那麽難洗?下次試試西瓜汁吧......)
3、人工色素和天然色素都可以被特殊材料(色母粒)吸附出來。因此,這個實驗並不能直接證明飲料不健康,飲料的問題在於糖和其他添加劑。
///////////////o(*_*)o////////////////
這個問題對於寶寶來說,只是壹個動手和觀察的實驗,只要告訴我他看到了什麽、聽到了什麽、想到了什麽就可以了,沒必要非要得出什麽結論。
相反,我自己做的實驗越多,想問的問題就越多。等小家夥長大了,再重新做壹次這樣的實驗。增加樣本的種類,認真做筆記,壹起查看數據,試著逐壹找出答案。其實發現的過程本身就很吸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