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都峰雖然沒有黃山主峰蓮花峰高,但其陡度也絕非蓮花峰可比,百丈天梯幾乎是直上直下。天都峰是鳥瞰黃山壯麗全景的理想地點,所以人們說不登天都峰,天就空了。在古代,沒有辦法攀登天都峰,只有少數人能夠攀登天都峰。唐代,木洞國和尚拋碗遊黃山,成為有記載的第壹個登上天都峰的人。他曾在崖上留下壹首《登上天都峰》的詩:“盤空,若危,登舟梯;上天入地,回望鳥徑低。他的山是綠色的,水是白色的,悲傷的;欲下前峰,留在巖間錦雞。”
脊梁骨如客的天都峰此時渾身顫抖,有種“天天上路難”的感覺。民國二十六年(1937)修建登封天梯路,全長3裏,1564級臺階,194石欄桿,600米鐵索,保證遊客安全登頂。1984年,在姚峰開辟了壹條通往山頂的新道路。站在峰頂,遠眺群山,雲山見山,遠眺群山,景色壯美。古代有壹首贊美他的詩:“讓他從五嶽歸來,真了不起。”民謠說:“不到天都峰,白跑壹趟。”這座山峰是黃山的必遊之地。
天都峰峰頂平坦如掌,有“登頂”石刻和天然石室,可容納數十人。外有壹石,形似醉仙斜倚,名曰“仙人持洞門”。另壹石如桃,名曰“天都仙桃”。峰上有“登峰”等石刻。遠遠望去,雲山相連;遠眺群山,千峰競秀。古詩裏有壹句:“讓它從五嶽歸來,乍見天日,怪怪的。”1965年5月,董題詞:“天有奇險,遠有緣份也;大雄無事,首當其沖渾。今天有壹句民謠:“不到天都峰,白跑壹趟。“意思是遊覽黃山而不去天都,相當於白跑壹趟。1983,從天都峰腰部到半山寺上方的天都峰頂部開辟了壹條新的路徑,並增加了新的景點。
山頂有許多景點,如仙人洞門、鯽魚背、天橋、百丈天梯、松鼠跳天、天上玉屏、童子拜觀音、金雞叫天門、二僧拜佛等。
2.蓮花峰位於黃山中部,玉屏峰西南,東臨天都峰,海拔1864米,為黃山最高峰,華東第三高峰。古人常誤將天都峰稱為黃山最高峰。它巍峨雄偉,宛如含苞待放的荷花,故名。
宋憲春四年(1268),吳、鮑雲龍、宋三人自帶幹糧,耗時三日登頂。今有5裏登封潘路,相對高度110米。遊客“直上直爬,窮轉身,怪彎腰”,登上峰頂。開始的緩坡叫“蓮梗”,中間穿過四個洞穴。古人稱之為“蓮花洞”。峰壁上有“性善”“非人”“真名”“天海奇觀”等摩崖石刻。峰下有蓮花洞,蓮花源。
明萬歷四十六年(1618)九月,徐霞客準確地指出,蓮花峰“居於黃山中部,鶴立於其他山峰之上”,“連天弓。”明末清初畫家石濤寫過壹首詩:“不知墻頭,崔偉在天。”這座山峰陡峭高聳,氣勢雄偉。主峰突出,小峰環繞,宛如壹朵剛盛開的蓮花。山頂有龍飛、雙龍等奇松,嶽池、香沙池等名勝古跡。登上山頂,猶如置身天際,天壹色,江河在遠方。
蓮花嶺到蓮花山山頂約1.5km。這段路叫荷塘,沿途有龍飛松、倒松、黃山杜鵑等著名的松樹。蓮花峰在方子園上方壹尺多,中間有壹口香沙井。站在峰頂,隨處可見,千峰美景。萬裏晴空時,可東望天目山,西望廬山,北望九華山和長江。雨後,再看四面雲海,更是壯觀。蓮花峰還有壹個奇景,就是頂部周圍的鐵鏈上掛著各種鎖。這對年輕夫婦或情侶攜手是壹把心鎖,表示他們永遠團結在壹起。黃山連欣鎖不僅在山頂隨處可見,在幾乎所有的護欄鏈條上也隨處可見。鏈子上不僅有兩個鎖扣和同心鎖,還有大小不壹、相互連接的家庭鎖和家庭成員專門為孩子設計的長壽鎖。更有趣的是,這裏有全世界的鎖。或許這也是中國文化的吸引力。黃山已經走向世界了!
3.北海風景區-有奇形怪狀的石筍混凝土和有趣的奇觀,如“二仙下棋”,“總理觀看棋”,“神仙進入寶藏”,“十八羅南海”。有人說後山之美是兩個海,即北海和西海。北海風景區,以山峰為主體,集巖、松、碼頭、梯田、雲海等奇觀於壹身,色彩變幻莫測。主要景觀有光明頂、飛來石、排雲閣、獅子峰、涼臺、散花塢、夢幻花、石心峰、石筍、白鵝嶺等。
光明頂海拔1840米,是黃山第二高峰。黃山因為地勢高平,是看日出和雲海的最佳地點之壹。飛石,位於光明頂西北,高12米,寬8米,厚1.5至2.5米,重約360噸。然而,如此巨大的壹塊石頭豎立在壹塊長約12 ~ 15米,寬約8 ~ 10米的平地上。
排雲閣,位於飛來石北部,相距約1公裏。是西海觀賞黃山硤石最理想的地方,故稱硤石展覽館。
獅子峰位於北海賓館對面。觀北海風光的重要景點涼臺在獅子峰山腰。它是北海看日出和雲海的最佳地點,因此被稱為黃山第壹臺。
石新風位於北海東部,相距約1公裏。三峰朝天,絕壁聳立,峰頂奇松密布,石刻林立,峰下溝壑幽深,變幻莫測,遊客最終“信黃山”,故名“信峰”。
黃山以“四絕”聞名,其中宋祁為第壹。它遍布黃山的崇山峻嶺和山谷,但石新風的松樹是最獨特的,以黑虎松、臥龍松、麒麟松、龍爪松和連理松最為著名。民間有句諺語,“登上頂峰才能看到黃山松。”這些奇松樹齡都在400 ~ 500年,是黃山壹絕。
個人覺得北海景區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