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贛州科鉆NLSD-1成孔事故

贛州科鉆NLSD-1成孔事故

贛州科學鉆探NLSD-1孔設計深度3000m,實際鉆進深度2967.83m,終孔口徑Φ97mm,采用雙鉆頭塔式鉆具對Φ71mm鉆桿繩索取心鉆進,鉆孔構造見圖3-37。地層陡峭破碎,鉆孔自然彎曲嚴重,局部超徑較大。施工中曾發生鉆桿脫節事故,繼而引發跑鉆、卡鉆、埋鉆等壹系列事故,歷時約4個月才處理完畢。

(1)事故原因分析

該孔正常鉆至孔深2967.83m,用繩索打撈巖芯,發現鉆桿在孔內斷裂,事故頭位於孔深1980m處(斷層破碎帶1599.80~1984.80m)。由於事故頭偏向鉆孔壹側過大,下入Φ73mm通天錐中心孔上的鉆桿無法下入;再下接Φ50鉆桿用彎鉤錐[圖11-20(a)]上扣後強提打撈,提鉆過程中部分鉆桿脫扣跑鉆落至孔底,跑鉆後鉆頭位於孔深2500m處。鉆桿頭部位於 2500 米深處。下錐體打撈鉆桿後,鉆桿扣在上扣上後無法上提,鉆桿卡在孔內。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是

1)地層復雜,局部孔段過大形成 "大肚",造成掉塊、坍塌卡鉆;

2)鉆孔糾斜頻繁,鉆桿磨損加劇;

3)鉆孔局部斜斜,鉆孔段鍵槽側面,向上拉動鉆具鍵槽易發生卡鉆;

4)墓地彎折孔內鉆桿,孔內鉆具掉塊,卡住事故鉆具。

(2)事故處理

考慮到正錐度鉆桿無法打撈,將孔內鉆具拉緊後,再插入Φ60.3mm反孔,反接孔內事故鉆桿。方案實施完畢後,將孔內鉆桿扣回孔深1200.50m處,下放反絲鉆桿處理孔內剩余鉆桿。由於繩索取芯鉆桿為梯形螺紋,在反絲過程中,孔內大部分鉆桿被反扣,反絲過程中每次只能打撈單根或壹個接頭,打撈速度非常慢。後用防絲鉆桿下殼打撈器將事故鉆桿卡入,從而提高了打撈速度[圖 11-20(b)]。經多次打撈至孔深1901.19m時,事故頭側偏於超徑,同時孔壁坍塌,掉塊覆蓋在事故頭,經多次處理無效。經研究,該孔已達到地質研究目的,且該孔設計深度僅為32.17m,同意最終定孔,以減少施工損失。

圖11-20 鉆孔事故處理示意圖

(a)鉆孔超徑打撈鉆具;(b)繩索取芯鉆桿卡回打撈

  • 上一篇:妳用多長時間造句?
  • 下一篇:請問如何做壹名優秀的藥劑師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