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及到 LCD 壞點的國內標準有兩個,壹個是國家標準 GB/T 9813-2000 《微型計算機通用規範》,制定於 2000 年,另外壹個是信息產業部在 2003 年制定的行業標準 SJ/T 11292-2003 《計算機用液晶顯示器通用規範》。
《微型計算機通用規範》的規定
在這個涵蓋筆記本的國家標準附錄 C (提示的附錄)部分“ LCD 壞點可接受標準”中,對對角線尺寸為 21.3 、 26.4 、 30.7 、 33.8 、 35 .8cm 這 5 個尺寸屏幕壞點數做出規定, 35.8cm 才相當於 14.1 英寸 ,可見這個標準根本沒有考慮 IT 的摩爾定律,也沒有預見到 LCD 普及的速度。 14.1 英寸以前的尺寸因為不是主流,單看最後壹個14.1 英寸的規定:
35.8cm(1024X768)
黑白點 連續點 像點 總數
白點 R+G+B<=12 12
兩點連續 <=3對
三點及三點以上連續 R,G,B<=0
黑點 R+G+B<=12;R,G,B<=7 12
兩點連續 <=3對
三點及三點以上連續 <=0
註:
1 白點在全黑屏幕下檢測,黑點在全白屏幕下檢測。
2 每個像素包含 R 、 G 和 B3 個像點:
R - Red 紅色 G - Green 綠色 B -Blue 藍色 R + G 十 B <=表示三種像點總和小於等於可接受數,
R , G , B <=表示梅種像點均小於等於可接受數。
3 連續點的定義
4 壞點距離
白點間距不小於 15 mm ,
黑點間距不小於 5 mm ,
連續壞點,每對間距不小於 10 mm 。
5 經過透光率 5 %的濾光片不可見的白點為非缺陷點。
6 表中所列為便攜式微型計算機的部分常用屏幕尺寸的壞點標準。
這個標準的起草單位有**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所、長城計算機、聯想、方正。
《計算機用液晶顯示器通用規範》
在附錄A(規範性附錄)中規定了“可接受失效點”:
測試中可接受的失效點見表 A.1 。失效點等級見表 A.2 。
表 A.1 失效點
失效點類型 描述
1 類 像素處於選擇態( L >0.75 L 亮 +0.25 L 暗 )
2 類 像素處於非選擇態( L <0.75 L 暗 +0.25 L 亮 )
3 類 像素或子像素處於非常態(不屬於 Ⅰ、Ⅱ類型)
失效簇 5 × 5 的像素塊內存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失效像素或子像素
L 像素的亮度
L 亮 選擇態下像素的平均亮度
L 暗 非選擇態下像素的平均亮度
表 A.2 失效點等級
每種類型最大失效點數 / 百萬像素
等級 1 類 2 類 3 類 1 類或 2 類失效簇 3 類失效簇
Ⅰ 0 0 0 0 0
Ⅱ 2 2 5 0 2
Ⅲ 5 15 50 0 5
Ⅳ 50 150 500 5 50
註 1 : 每個像素包含 R , G , B 三個子像素點。
註 2: Ⅳ級或Ⅳ級以下的失效點等級 應在產品明示規範及使用說明中標明。
可見這個標準基本上已經與ISO 13406-2標準接軌,對壞點做出了同樣的、更嚴格的規定。這個規範的起草單位有國家電子計算機外部設備質量監督檢驗中心、AOC冠捷電子(福建)有限公司、明基電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Benq)、上海源創數碼科技有限公司、方向光電股份有限公司、威海大宇電子有限公司、高創(蘇州)電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