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中草藥:萊菔子的功效與作用

中草藥:萊菔子的功效與作用

萊菔子

(《本草衍義補遺》)

異名蘿蔔子(《日華子本草》)。

來源為十字花科植物萊菔的成熟種子。植物形態洋"萊菔"條。

采集夏、秋間種子成熟時割取全株,曬幹,搓出種子,除去雜質,曬幹。

藥材幹燥種子呈橢圓形或近卵圓形而稍扁,長約3毫米,寬2.5毫米。表面紅棕色,壹側有數條縱溝,壹端有種臍,呈褐色圓點狀突起。用放大鏡觀察,全體均有致密的網紋。質硬,破開後可見黃白色或黃色的種仁;有油性。無臭,味甘,微辛。以粒大、飽滿、油性大者為佳。

全國各地皆產;主產於河北、河南、浙江、黑龍江等地。

化學成分種子含脂肪油、揮發油。揮發油內有甲硫醇等。脂肪油中含多量芥酸、亞油酸、亞麻酸以及芥子酸甘油酯等。尚含有抗菌物質稱萊菔素。

藥理作用①抗菌作用

萊菔子含抗菌物質,其有效成分為萊菔素,在1毫克/毫升濃度對葡萄球菌秘大腸桿菌即有顯著抑制作用,且可影響各種植物種子發芽。後又從萊菔子中分離出壹種油,稱為"Sulforaphen",1%濃度可對抗鏈球菌、化膿球菌、肺炎球菌、大腸桿菌等生長。有人認為此兩者可能是同壹物質

②抗真菌作用

萊菔子水浸劑(1:3)在試管內對同心性毛癬菌等六種皮膚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③其他作用

變種的提取物,長期飼餵大鼠,能幹擾甲狀腺素的合成

毒性萊菔素對小鼠和離體蛙心有輕微毒性。

炮制萊菔子:簸去雜質,漂凈泥土,撈出,曬幹,用時搗碎。炒萊菔子:取凈萊菔子,置鍋內用文火炒至微鼓起,並有香氣為度,取出,放涼。

性味辛甘,平。

①《滇南本草》:"性溫,味辛。"

②《綱目》:"辛甘,平,無毒。"

③《玉楸藥解》:"辛,熱。"

④《醫學衷中參西錄》:"生用味微辛,性子;炒用性溫。"

歸經入肺、胃經。

①《滇南本草》:"入脾、肺二經。"

②《藥品化義》:"入脾、胃二經。"

③《本草再新》:"入肝、肺二經。"

功用主治下氣定喘,消食化痰。治咳嗽痰喘,食積氣滯,胸悶腹脹,下痢後重。

①《日華子本草》:"水研服,吐風痰:醋研消腫毒。"

②《日用本草》:"治黃疸及皮膚目黃如金色,小水熱赤。"

③《滇南本草》:"下氣寬中,消膨脹,降痰,定吼喘,攻腸胃積滯,治痞塊、單腹疼。"

④《綱目》:"下氣定喘,治痰,消食,除脹,利大小便,止氣痛,下痢後重,發瘡疹。"

⑤《醫林纂要》:"生用,吐風痰,寬胸膈,托瘡疹;熱用,下氣消痰,攻堅積,療後重。"

⑥《本草再新》:"化痰除風,散邪發汗。"

⑦《隨息居飲食譜》:"治痰嗽,齁喘,氣鼓,頭風,溺閉,及誤服補劑。"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5~3錢;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調敷。

宜忌氣虛者慎服。

《本草從新》:"虛弱者服之,氣喘難布息。"

選方①治積年上氣咳嗽,多痰喘促,唾膿血:萊菔子壹合,研,煎湯,食上服之。(《食醫心鏡》)

②治百日咳:白蘿蔔種子,焙燥,研細粉。白砂糖水送服少許,壹日數回。(《江西中醫藥》(12):1963)

③治齁喘痰促,遇厚味即發者:蘿蔔子淘凈,蒸熟,曬研,姜汁浸蒸餅丸綠豆大。每服三十丸,以口津咽下,日三服。(傅滋《醫學集成》清金丸)

④治高年咳嗽,氣逆痰痞:紫蘇子、白芥子、蘿蔔子。上三味各洗凈,微炒,擊碎,用生絹小袋盛之,煮作湯飲。隨甘旨,代茶水啜用,不宜煎熬大過。(《韓氏醫通》三子養親湯)

⑤治壹切食積:山查六兩,神曲二兩,半夏,茯苓各三兩,陳皮、連翹、蘿蔔子各壹兩。上為末,炊餅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八十丸,食遠,白湯下。(《丹溪心法》保和丸)

⑥治氣脹氣臌:萊菔子,研,以水濾汁,浸縮砂壹兩,壹夜,炒幹,又浸又炒,凡七次,為末。每米飲服壹錢。(《朱氏集驗醫方》)

⑦治痢疾有積,後重不通:萊菔子五錢,白芍藥三錢,大黃壹錢,木香五分。水煎服。(《方脈正宗》)

⑧治風秘氣秘:蘿蔔子(炒)壹合,擂水,和皂莢末二錢服。(《壽域神方》)

⑨治中風口噤:蘿蔔子、牙皂莢各二錢。以水煎服,取吐。(朱震亨)

⑩治風頭痛及偏頭痛:萊菔子半兩,生姜汁半合。上相和研極細,絞取汁,入麝香少許,滴鼻中搐入,偏頭痛隨左右用之。(《普濟方》)

⑾治小兒盤腸氣痛:蘿蔔子炒黃,研末。乳香湯服半錢。(《仁齋直指訪》)

⑿治牙疼:蘿蔔子二七粒,去赤皮,細研。以人乳和,左邊牙痛,即於右鼻中點少許,如右邊牙疼,即於左鼻中點之。(《聖惠方》)

⒀治跌打損傷,瘀血脹痛:萊菔子二兩,生研爛,熱酒調敷。(《方脈正宗》)

名家論述①朱震亨:"萊菔子治痰,有推墻倒壁之功。"

②《綱目》:"萊菔子之功,長於利氣。生能升,熟能降,升則吐風痰,散風寒,發瘡疹;降則定痰喘咳嗽,調下痢後重,止內痛,皆是利氣之效。"

③《本草經疏》:"萊菔子,味辛過於根,以其辛甚,故升降之功亦烈於根也。"

④《本草新編》:"蘿蔔子,能治喘脹,然古人用於人參之中,反奏功如神。人參原是除喘消脹之藥,萊菔子最解人參,何以同用而奏功乎?夫人參之除喘消脹,乃治虛喘虛脹也,虛癥反現假實之象,人參遽然投之,直至其喘脹之所,未能驟受,往往服之而愈喘愈脹者有之,雖所增之喘脹乃壹時之假象,少頃自然平復,然終非治之之善,少加蘿蔔子以制人參,則喘脹不敢增,而僅得消喘脹之益,此所謂相制而相成也。或問蘿蔔子專解人參,壹用蘿蔔子則人參無益矣。此不知蘿蔔子而並不知人參者也。人參得蘿蔔子,其功更神,蓋人參補氣,驟服氣必難受,非止喘脹之癥為然,得蘿蔔子以行其補中之利氣,則氣平而易受,是蘿蔔子平氣之有余,非損氣之不足,實制人參以平其氣,非制人參以傷其氣也。"

⑤《醫學衷中參西錄》:"萊菔子,無論或生或炒,皆能順氣開郁,消脹除滿,此乃化氣之品,非破氣之品。蓋凡理氣之藥,單服久服,未有不傷氣者,而萊菔子炒熟為末,每飯後移時服錢許,借以消食順氣,轉不傷氣,因其能多進飲食,氣分自得其養也。若用以除滿開郁,而以參、芪、術諸藥佐之,雖多服久服,亦何至傷氣分乎。"

提醒您:萊菔子 此中草藥來源於網絡,使用前請遵醫囑。

  • 上一篇:馬來西亞購物指南 馬來西亞 購物
  • 下一篇:金茂藥品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