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定義:壹類原核生物,細胞短小,結構簡單,細胞壁堅韌,二分分裂樣繁殖,水生性強(2)分布:溫暖、潮濕,富含有機質(3)結構:主要為單細胞原核生物,球形和桿狀、螺旋狀基本結構:細胞膜、細胞壁、細胞質、核質,特殊結構:莢膜、鞭毛、菌毛、孢子(4)繁殖:主要以二分分裂形式存在(5)菌落:單個細菌肉眼不可見。當單個細菌或少數細菌在固體培養基上大量繁殖時,會形成具有壹定形態結構的子細胞群落。菌落是菌株鑒定的重要依據。不同種類的細菌。
放線菌
(1)定義:主要生長在菌絲中,靠孢子繁殖的壹類陸生原核生物。(2)分布:在含水量低、有機質豐富的弱堿性土壤中。(3)形態結構:主要由菌絲組成,包括基質菌絲和氣生菌絲(部分氣生菌絲可成熟分化為孢子體產生孢子)。(4)生殖:通過形成無性孢子。
病毒
(1)定義:壹種由核酸和蛋白質組成的“無細胞生物”,但其生存必須依賴活細胞。(2)結構:[font class = " apple-style-span " style = " font-family:-Webkit-monospace;font-size:13px;行高:正常;空白:預換行;"蛋白質衣殼和核酸(核酸是DNA或RNA)[/font] (3)大小:壹般直徑約100nm,最大病毒直徑200nm,最小病毒直徑28nm。(4)增殖:病毒生命活動的壹個顯著特征是寄生。病毒只能生活在某些活細胞中。並利用宿主細胞內的環境和原料快速復制增值。在非寄生狀態下,它是晶態的,不能進行獨立的代謝活動。以噬菌體為例:吸附→DNA註射→復制、合成→組裝→釋放。
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無論是在人體的空氣、水還是土壤中,都有常用的滅菌方法和主要的消毒滅菌劑:物理消毒;機械消毒、煮沸、高壓蒸汽、焚燒、紫外線、陽光。化學消毒;氧化消毒劑和陽離子表面活性消毒劑影響微生物的外部因素;
水,需氧或厭氧,壹些微生物需要異養。
壹、藥品生產環境空氣潔凈度要求
(1)最終滅菌藥品:100-65438+萬。
(2)非最終滅菌藥品:654.38+萬-30萬。
(3)其他無菌藥品:角膜外傷或手術用10000滴眼液的配制和灌裝。
(4)潔凈工作服:654.38+萬以上地區的潔凈工作服應在潔凈室(區)內洗滌、烘幹、整理,必要時按要求消毒。
4、原料藥生產環境空氣潔凈度要求
(1)法定藥品標準中所列原料藥的暴露環境在100等級以下的部分地區應為100等級。
(2)其他原料藥的生產暴露環境應不低於30萬。
5.生物制品生產環境空氣潔凈度要求:100-65438+萬。
6.放射性藥品生產環境的空氣潔凈度要求:與無菌藥品、非無菌藥品和原料藥中的要求相同;放射免疫測定試劑盒各成分的制備在300,000水平進行。
潔凈室的監控
1.驗收監測:①清潔室內速度場和氣流組織,確定氣流的均勻性和有無漏風;(2)風量,如送風、回風、排風;③潔凈室粉塵濃度和生物粒子濃度是否符合標準;④測量正負壓、噪音和振動的性能。
2.日常監控
監控項目
技術指標
監控頻率
溫度,攝氏度
18-28
時間/課程
相對濕度,% 1
45-65
時間/課程
風速,米/秒
(等級100)
水平層流:≥ 0.4
垂直層流:≥ 0.3
1次/月
通風次數,次/小時
10000級:≥ 20
等級65438+百萬:≥ 15
30萬級:≥ 12
1次/月
壓差,帕
不同等級之間,不潔間隔:≥ 5
潔凈區與室外大氣之間:≥ 10
1次/月
粉塵數量,每立方米
1次/季
浮遊細菌數量,每個/m 3
1次/季
沈降菌數量,壹個/皿
1次/周
汙染藥物制劑的常見微生物
我就知道這麽多。
微生物學史
自古以來,人類就已經意識到微生物的生命活動及其在日常生活和生產實踐中的作用。中國用微生物釀酒的歷史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龍山文化時期。“酒”字刻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北魏賈思勰的《齊姚敏書》中有用糧食制曲、釀酒、制醬、制醋、制泡菜的方法。
古希臘遺留下來的石刻上,有釀酒操作過程的記載。在春秋戰國時期,中國就已經利用微生物的作用來分解有機物和漚制糞肥來積累肥料。公元二世紀,神農本草經中就有治療僵蠶的記載。在六世紀的《左傳》中,就有用麥曲治療腹瀉的記載。10世紀《醫宗金鏡》中有關於接種方法的記載。1796年,英國人詹納發明了牛痘,為免疫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17世紀,荷蘭人萊文·胡克用自制的簡易顯微鏡(可放大160 ~ 260倍)觀察酒石、雨水、井水和植物提取物,發現其中有許多移動的“微小動物”,科學地記錄了人類見到的最早的“微小動物”——不同形態的細菌(球形、桿狀和螺旋狀)不久後,意大利植物學家米克裏也用簡易顯微鏡觀察了真菌的形態。
1838年,德國動物學家埃倫貝爾將纖毛蟲綱分為22個科,其中包括3個細菌科(他將細菌視為動物),並創造了“細菌”壹詞。1854年,德國植物學家科恩發現了桿狀細菌的孢子。他將細菌歸入植物界,確定了細菌在未來百年的分類地位。
從65438年到60年代,微生物學的研究進入了生理學階段。法國科學家巴斯德對微生物生理學的研究奠定了現代微生物學的基礎。他論證了酒、醋的釀造和某些物質的腐敗都是由某種微生物引起的發酵過程,而不是發酵或腐敗產生的微生物;他認為,發酵是微生物在無空氣環境中的呼吸作用,葡萄酒的變質是有害微生物生長的結果;他進壹步證明,不同的微生物物種具有獨特的代謝功能,每壹種都需要不同的生活條件,並引起不同的影響;他提出了壹種加熱殺菌的方法來防止葡萄酒變質,這種方法後來被稱為快速巴氏殺菌法。使用這種方法,新生產的葡萄酒和啤酒可以保存很長時間。
後來,他開始研究傳染病(狂犬病、炭疽和雞霍亂等。)的人、禽、畜,建立了病原微生物是感染原因的正確理論,以及利用疫苗接種預防傳染病的方法。巴斯德在微生物學方面的科研成果促進了醫學、發酵工業和農業的發展。
與巴斯德同時代的德國微生物學家科赫為新興的醫學微生物學做出了巨大貢獻。科赫首先論證了炭疽桿菌是炭疽的致病疫苗,隨後又發現了結核病和霍亂的致病菌,並主張消毒滅菌以防止這些疾病的傳播。他的學生還先後發現了白喉、肺炎、破傷風、鼠疫等致病菌,導致了當時及隨後幾十年人們對細菌的高度重視;他首創了細菌的染色方法,采用瓊脂作為凝固培養基培養細菌,分離單個幼苗獲得純培養物的操作過程。他規定了鑒定病原菌的方法和步驟,提出了著名的科赫法則。
1860年,英國外科醫生李斯特用藥物消毒,建立了無菌外科手術方法。1901年,著名的細菌學家和動物學家梅奇尼科夫發現了白細胞對細菌的吞噬作用,為免疫學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俄裔法國微生物學家維諾格拉茨基於1887發現了硫細菌,基於1890發現了硝化細菌。他證明了土壤中硫酸鹽化和硝化的微生物過程以及這些細菌的趨化特性。他首先發現了厭氧自養固氮菌,利用無機培養基、選擇性培養基和富集培養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了土壤細菌各生理類群的生命活動,揭示了土壤微生物在土壤物質轉化中的各種作用,為土壤微生物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1892年,俄羅斯植物生理學家伊萬諾夫斯基發現,煙草花葉病的病原是壹種比細菌小的生物,能穿過細菌過濾器,但不能被光學顯微鏡窺視,所以稱之為病毒。在1915 ~ 1917中,Twort和Erel觀察了細菌幼苗上的噬菌斑和培養基中的溶菌現象,發現了細菌病毒-噬菌體。病毒的發現使人們對生物學的概念從細胞形式擴展到非細胞形式。
20世紀以來,生物化學和生物物理學向微生物學的滲透,加上電子顯微鏡的發明和同位素示蹤原子的應用,推動了微生物學向生物化學階段的發展。1897期間,德國學者Bischner發現酵母的無細胞提取液可以像酵母壹樣發酵糖液產生乙醇,從而了解了酵母酒精發酵的酶促過程,將微生物生命活動與酶化學結合起來。
紐伯格等人對酵母生理的研究和酒精發酵中間產物的分析,克萊沃對微生物代謝的研究及其比較生物化學的研究方向,以及其他許多人以大腸桿菌為材料對壹系列基本生理代謝途徑的研究,都闡明了生物的代謝規律和控制其代謝的基本原理,在控制微生物代謝的基礎上擴大了微生物的用途,發展了酶學,促進了生物化學的發展。自20世紀30年代以來,人們利用微生物生產乙醇、丙酮、丁醇、甘油、各種有機酸、氨基酸、蛋白質、油脂。
1929年,弗萊明發現青黴可以抑制葡萄球菌的生長,揭示了微生物之間的拮抗關系,發現了青黴素。1949年,瓦克斯曼在自己多年研究土壤微生物積累的數據基礎上,發現了鏈黴素。此後,越來越多的新抗生素被發現。這些抗生素不僅用於醫療目的,還用於防治動植物疾病和食品保鮮。
1941年,比德爾和塔圖姆用X射線和紫外線照射鏈黴菌,使其發生突變,獲得了營養缺陷型。他們對營養缺陷型的研究不僅可以進壹步了解基因的功能和本質,也為分子遺傳學奠定了基礎。1944年,Avery首次證實了脫氧核糖核酸(DNA)是導致肺炎球菌莢膜形成遺傳轉化的物質。1953年,沃森和克裏克提出了DNA分子的雙螺旋結構模型和核酸的半保守復制理論。
Frank-Conrad等人通過煙草花葉病毒的重組試驗證明了RNA是遺傳信息的載體,為奠定分子生物學基礎發揮了重要作用。後來又發現了微生物學中的壹些重要理論,如tRNA轉運機制、基因三重密碼理論、病毒的精細結構、感染增殖過程、生物固氮機制等,顯示了微生物學廣闊的應用前景。
從65438年到0957年,科恩伯格等人成功地在體外結合並操縱了DNA。近年來,原核微生物基因重組的研究不斷取得進展。轉基因大腸桿菌已經發酵出胰島素,細菌也已經生產出幹擾素。現代微生物學的研究將繼續深入到分子水平,向生產的深度和廣度發展。
在微生物學的發展中,根據研究內容和目的的不同,相繼建立了許多分支學科:研究微生物基本特性的基礎理論包括微生物形態學、微生物分類學、微生物生理學、微生物遺傳學和微生物生態學;細菌學、真菌學、藻類學、原生動物學、病毒學等。有醫學微生物學、工業微生物學、農業微生物學、食品微生物學、乳品微生物學、石油微生物學、土壤微生物學、水微生物學、微生物飼料、環境微生物學、免疫學等等。
微生物學由於其各分支之間的相互合作和促進,以及與生物化學、生物物理學和分子生物學之間的相互滲透,在基礎理論研究和實際應用方面都得到了迅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