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度變化也能使抗病品種變為感病品種,菠菜中有壹個抗CMV株系的品種,在16~23℃下根本不表現癥狀,病毒在植株體內也不增殖,但放在28℃下,該品種表現出高度感病,甚至在頂部出現壞死。抗病品種蠶豆 "Corbett Refugee "在 32 ℃ 以上的溫度下,幼苗在 4-5 d 後死亡。壹種抗病品種煙草,在溫度為16~20 ℃時抗病,侵染後無癥狀,當溫度升至22~28 ℃時,明顯發病,且體內病毒濃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加。
溫度不僅影響植株的抗病性和病毒的增殖,還影響其潛伏期。例如,小麥矮縮病(北方花葉病毒)在23℃左右潛伏期為6~8d,但在秋末冬初接種該病毒後,隨著小麥休眠而將潛伏期延長至翌春小麥返青。卷心菜孤丁1號病毒(蘿蔔花葉病毒)在16℃為14~18d,而在最適溫度28℃為5~6d。
溫度也影響病害癥狀類型的變化。TMV 在普通煙草上,壹般在 20 ~ 30 ℃表現其典型癥狀。當溫度達到30℃時,典型癥狀逐漸消退,到36℃時,癥狀表現達到最低點,到36~37℃時,完全不表現癥狀或完全喪失其癥狀特性,以後即使溫度降低,也不能恢復其典型性。番茄斑萎病毒在20℃時表現為斑駁和皺縮癥狀,而在36℃時則以壞死為主,往往壹周內即可導致植株死亡。
不僅溫度對病毒的發生發展和癥狀表現有很大影響,土壤溫度對病毒病的表現也很突出,例如,大白菜種植在不同土壤恒溫槽中,用孤挺Ⅰ號病毒進行接種,結果感病品種隨土壤溫度升高而癥狀加重,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