屍體現象的意義: 1、判斷死亡 2、推測死亡時間 3、推斷死亡原因 4、屍體痙攣 5、提示屍體被移動過 6、某些屍體現象易與生前變化混淆 根據屍體現象出現的早晚順序,將其分為:1、早期屍變現象:指人死後24小時內屍體發生的變化。早期屍變現象:指人死後24小時內發生的變化。早期屍體現象:指人死後 24 小時內發生的屍體變化。包括高鈉血癥、肌肉松弛、角膜混濁、高鈉血癥、肌肉松弛、角膜混濁、皮革樣、屍冷、屍僵、屍斑、屍痙、屍冷、屍僵、屍斑、屍痙、自溶、自體消化等。家庭消化等。死後晚期現象:指死亡 24 小時後發生的變化。也可分為改變。又可分為:破壞性:包括腐屍、黴屍、白骨;破壞性:包括腐屍、黴屍、白骨;保存性:包括木乃伊、屍蠟、泥炭鞣屍、泡軟。保存性:包括木乃伊、屍蠟、泥炭鞣屍、泡軟。第壹節 早屍現象 (壹)超自然反應 定義:人體死亡後構成人體的組織、 1、定義:人體死亡後構成人體的組織、細胞和某些器官仍能保持壹定的生命功能,對刺激能發生壹定的反應,器官仍能保持壹定的生命功能,對刺激能發生壹定的反應,成為超自然反應(反應)。器官仍能保持壹定的生命功能,對刺激能發生壹定的反應,就成為超自然反應(reaction)。2,超生反應的表現(1)斷頭反應(8)死後血管平滑肌收縮反應(2)心肌收縮(9)死後分娩(3)肌肉超生反應10)(4)肌肉電刺激引起的肌肉收縮 (10) 汗腺出汗反應 (11) (11) 纖毛運動 (5) 瞳孔反應 (12) (12) 精母細胞活動 (6) 腸蠕動 (13) (13) 白細胞的吞噬作用 (7) 排泄 14) (14) 死後細胞分裂死後細胞分裂 3、法醫意義可以根據各種超自然反應的表現來推測,死亡時間是不可用的。(可以根據各種超自然反應的有無來推測死亡時間。肌肉松弛 身體死亡後,肌肉張力消失,四肢變得柔軟, 1. 定義 身體死亡後,肌肉張力消失,四肢變得柔軟,稱為肌肉松弛。肌肉松弛。法醫意義:壓痕可以判斷屍體的死後姿勢, 2、法醫意義:壓痕可以判斷屍體的死後姿勢、是否移走屍體和移走屍體的時間。壓痕可用於確定屍體的死後姿勢、是否移走屍體以及移走屍體的時間。皮革樣變(parchmenttransformation) (3)羊皮紙樣變(parchment-like transformation) 死後,皮膚較薄部位的水分迅速蒸發, 1.定義 死後,皮膚較薄部位的水分迅速蒸發,局部幹燥變硬,呈黃褐色或深褐色,稱為羊皮紙樣變。幹燥變硬,呈黃褐色或暗褐色,稱為皮革樣變。在空氣幹燥、溫度高、氣流快的條件下,易形成革狀變。易形成皮革狀。2、法醫意義:可使擦傷更明顯;易被誤認為法醫意義:可使擦傷更明顯;造成傷害或腐蝕性毒物。損傷或腐蝕性毒物。角膜混濁((四)角膜混濁(死後角膜混濁)角膜)死後角膜透明度降低,混濁,1、定義死後角膜透明度降低,混濁,灰白色,最後不能透過瞳孔看清,最後不能透過瞳孔看清,角膜混濁。影響角膜混濁的因素包括眼瞼是否閉合、周圍環境的溫度和濕度。包括眼瞼是否閉合、周圍環境的溫度和濕度。法醫意義:推測死後經過的時間。輕度 6 3.法醫意義:推測死後經過時間。輕度 6~12h,15~24h,重度 12h,15~24h,重度 >48h(五)屍體寒冷 屍體死後,新陳代謝停止, 1、定義 屍體死後,新陳代謝停止,熱量不再產生,體表散熱繼續進行,屍體的熱量首先傳導到體表,然後由輻射體表散熱繼續進行,屍體的熱量首先傳導到體表,由於輻射和周圍空氣的對流。逐漸散去,輻射和由於周圍空氣的對流而逐漸散去,體溫逐漸下降到環境溫度,或低於環境溫度,稱為體冷(ambient temperature,或低於環境溫度,稱為體冷(cool of mortis)。屍冷(屍冷算法)。在法醫解剖中,通常測量直腸溫度或肝臟表面溫度來推測死亡時間。推算死亡時間。(2) 影響屍體寒冷程度的因素 環境因素:不同地區、不同季節、不同時間段的溫度不同。(1) 環境因素:不同地區、不同季節、壹天中不同時間的溫度不同。(2) 屍體本身的因素:屍體的胖瘦、年齡和死因。(2) 屍體本身的因素:胖瘦、年齡和死因。(3) 其他環境因素:衣物、冷水、土壤、空氣濕度、通風。通風。3、法醫意義 屍冷是推斷死亡時間的重要依據之壹。(1)屍冷是推斷死亡時間的重要依據之壹。以往認為體溫降至20℃時即為死亡的確鑿證據。(2) 以前認為體溫降至 20 ℃時死亡的確鑿證據。 (f) Hypostasis:屍體血管中的血液停止循環,由於自身重量而下沈到身體下部,積聚在未受壓迫部分的血管中,透過皮膚露出邊緣不清的彩色印記(hypostasis)。瘀斑(Hypostasis)。瘀斑。瘀斑的發展:壹般來說,死後壹小時開始出現瘀斑。2、壞死斑的發展:壹般壞死斑在死後 1~2 小時開始出現。通常分為三個階段。通常分為三個階段。(1)堆積期壹般在死後 2 小時開始出現,呈小塊狀或條狀。壹般在死後 2 小時開始出現,呈小塊狀或條狀。6 到 12 小時後,它們呈紫紅色,受壓部位顏色變淡。用手按壓後,斑點可能會消退,移開手指後斑點又會重新出現。如果將屍體翻過來,用手按壓斑點可能會消退,移開手指後斑點會再次出現。如果屍體被翻轉,原來的斑點會部分或完全消失,並在新的較低部位重新出現。形成壞死點。切開壞死部位的皮膚,看到從血管中流出的血滴。切開壞死部位的皮膚,看到有血滴從血管中流出,用紗布很容易就能擦掉,擦掉後還會再出現。用紗布很容易擦掉,擦掉後還會再流出來。(2)浸潤性屍斑 死後 12~24 小時,屍斑多為大塊暗紫紅色斑塊,用手指按壓和翻轉屍體,屍斑不能完全消退,在屍體新的下部可形成模糊的新屍斑,原屍斑不能完全消失。在新的下半身部位可能還會形成模糊的新斑點,原來的斑點也可能不會完全消失。切開皮膚時,會有少量血液從血管中流出,同時會有淡紅色血水狀液體從組織中流出。血管中流出壹小滴血,組織中則流出淡紅色的血水狀液體。組織的紅色無法擦去。組織的紅色無法擦去。(3) 彌漫性屍斑 死亡 24 小時後,屍斑固定。24 小時後,斑點固定。無論直接按壓或翻轉屍體,原斑點都不再消失。切開黃斑的皮膚和皮下組織並翻轉屍體,原黃斑不再消失。切開黃斑的皮膚和皮下組織,切面呈暗紫色或紫紅色,血管無滴血。切面呈暗紫色或紫紅色,血管無血液滴出。屍斑的分布 屍斑出現在人體下部未受壓的部位,屍位不同,屍斑出現在人體的不同部位,屍位不同,屍斑出現在人體的不同部位。屍體的姿勢不同,屍斑就會出現在不同的部位。屍變經歷越長,顏色越深。屍變時間越長,顏色越深。不過,這主要取決於血紅蛋白及其衍生物的顏色。顏色取決於血紅蛋白及其衍生物的顏色。壹氧化碳中毒:壹氧化碳中毒:壹氧化碳中毒:櫻桃紅色 氰化物中毒:氰化物中毒:鮮紅色 氯酸鉀、亞硝酸鹽、鉛中毒:氯酸鉀、亞硝酸鹽、鉛中毒:灰棕色 硝基苯中毒:硝基苯中毒:藍綠色 5.影響屍體解剖的因素 內在因素:主要與死因有關。(1)內在因素:主要與死因有關。(2)外在因素:壓迫處下部蒼白, (2)外在因素:壓迫處下部蒼白,壓迫物的形態 6.死後內臟積血,死後內臟積血,死後內臟積血,可使死後內臟積血,同壹臟器內血量分布不均,不均勻,上部少,下部多。上部少,下部多。(7)法醫意義:屍體解剖是死亡的最早征兆之壹。(1)屍斑是死亡的最早跡象之壹。(2)屍斑可以根據屍體死亡時的位置以及今後位置是否有變化來推斷。(3)根據屍斑的發展情況 (3)根據屍斑的發展程度可以大致推斷死亡時間。屍斑的顏色可表明某些類型的中毒。(4) 死後屍斑的顏色可表明某些類型的中毒。屍斑的濃淡可顯示屍體的血液流動和處置情況。(5) 屍斑的濃淡可顯示屍體的血液流動和處置情況。屍斑的顏色可顯示外部環境條件對屍體的影響。(6) 屍斑可顯示外部環境條件對屍體的影響。屍斑應與皮下出血相鑒別。(7) 應將屍斑與皮下出血區分開來。皮下出血可發生在身體的任何部位,範圍通常較小,邊緣清晰,伴有表皮剝脫和局部腫脹,有炎癥反應,伴有表皮剝脫和局部腫脹,有炎癥反應,壓之不褪色。皮膚顏色不褪色。(七)屍體僵硬和屍體痙攣 死後各肌群僵硬,固定關節。1.定義 人死後,各肌群僵硬並固定關節,使身體處於僵直狀態,稱為屍體僵直(rigor mortis,cadaveric rigidity)。屍僵)。2、屍僵的機理:與肌肉內的 ATP 消耗有關 屍僵的機理:與肌肉內ATP ATP耗竭有關 3、屍體僵直發生和緩解的時間 壹般來說,屍體僵直在死後1~3小時開始出現,死後1小時全身開始出現屍體僵直,關節可檢測到,死後2小時可檢測到最多的僵直。在 24 小時時也能檢測到關節,而且關節最硬。僵硬度在 24 小時時最大。如果在死亡後 4 小時內人為地破壞僵硬度,僵硬度可能會在死亡後不久再次出現,這種現象被稱為死後僵硬。這種現象被稱為再僵化。但強度比原來的僵硬要弱。死亡超過 6 小時後,已被破壞的僵硬不易再次形成。強度較弱。死後超過 6-8 小時,被破壞的屍僵不易再次形成。4、屍僵的形成順序分為上行型和下行型兩種。分為上行型和下行型。5、影響屍僵發生的因素 (1)個體因素 (2)死亡原因 (3)環境溫度 6、屍痙是壹種特殊的屍體現象。在死亡瞬間,是壹種特殊的屍體現象。死亡瞬間,肌肉在放松階段後直接進入僵直狀態,並保持死亡瞬間的姿勢和動作,這就是屍痙。這就是屍體痙攣。多為局部性,罕見全身性。多為局部性,罕見全身性。7、心肌和平滑肌屍僵 8、法醫意義 屍僵是死亡的確鑿證據。(1)屍體解剖是死亡的確鑿證據。可推測死亡時間。(2)可以推斷死亡時間。有助於確定死亡時的狀態,屍體曾被移動過。(3) 有助於確定死亡時的狀態,屍體曾被移動過。(八)自溶和家庭消化 1.定義 人死後,由於細胞內固有的各種酶的作用,破壞了組織細胞的細胞結構,由於各種酶的作用,破壞了細胞結構,導致各種器官軟化甚至液化,稱為自溶。這就是所謂的自溶。2、影響自溶的因素 (1)溫度 (3)器官組織的差異 3、自溶的形態變化 4、自體消化(autodigestion) 人死後,胃腸壁在消化液的作用下溶解,這叫自體消化。自動消化。(2) 死亡的過程 5.法醫學意義 (1) 根據自溶的發展,可以清楚地看出死亡已經過去了相當長的時間。根據自溶的發展,可以清楚地看出死後已經過去了相當長的時間。(2) 區分自溶和病理變化。病理變化具有生命反應。區分自溶和病理變化。病理變化有生命反應。(3) 剖檢時不應將胃腸自體消化誤認為中毒或其他病變。其他病變。晚期屍體現象分為破壞性和防腐性兩類。晚期屍體現象分為破壞性和防腐性兩類。(壹)破壞性屍體現象 1、屍體腐敗 (1)定義:是指人死後,腐敗菌在屍體塊內生長繁殖, 定義:是指人死後,腐敗菌在屍體塊內生長繁殖,使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分解成簡單的有機物,無機物使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分解成簡單的有機物,並產生腐敗氣體,使屍體軟組織逐漸分解和消失的過程。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分解成簡單的有機物、無機物使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分解成簡單的有機物、物質和腐敗氣體,使屍體軟組織逐漸分解和消失的過程。(2) 腐敗過程:腐敗過程:屍臭:3-6h 死後臭味:3 死後臭味:3 死後 綠色:24 24 ~ 死後 綠色:24 ~ 48h 死後 腐敗氣泡:死後 3 腐敗氣泡:死後 3-4d 腐爛靜脈網絡 腐爛巨人視圖:死後 5 腐爛巨型視圖:腐敗菌群:需氧菌、(3) 腐敗菌群:需氧菌、厭氧菌 腐敗巨視圖 腐敗靜脈網 (4) 影響因素 溫度:20~1) 溫度:20~35℃ 濕度:壹般屍體組織含 70% 70% 或更多水分 2) 濕度:壹般屍體組織含 70% 或更多水分 空氣:3)空氣:需氧菌 屍體本身因素:衰老、消瘦、脫水、貧血慢、水腫、 4)屍體本身因素:衰老、消瘦、脫水、貧血慢、水腫、肥胖快 (5)屍體組織器官的分解順序:5)屍體組織器官的分解順序:與器官的致密程度、含水量有關 (5)法醫意義可以粗略估計死後經過的時間。(1) 可以粗略估計死後經過的時間。(2)識別屍體的各種腐敗現象, 2)識別屍體的各種腐敗現象,可以避免機械性窒息或中毒死亡的嫌疑。或中毒死亡。(3)屍體腐敗程度高,可使淹沒的屍體浮上來,有利於揭露犯罪。露出犯罪事實。應盡快進行屍體解剖。(4)應及早進行屍檢。2、黴變屍體(moulded cadaver)黴變屍體(moulded 定義:屍體被放置在潮濕的環境中,(1)定義:屍體被放置在潮濕的環境中,在溫度條件適合真菌生長的溫度條件下,在屍體的裸露部位或全身的體表沁出壹層白色黴菌而發黴的屍體,稱為黴變屍體。壹層白色黴菌和黴斑,稱為黴變屍體。(2)法醫意義 (1)可以進行個人鑒定。可以進行個人鑒定。可以發現某些病變。(2)可以發現某些病變。可以進行毒理學分析。(3)可以進行毒理學分析。3、骨化 定義:屍體的軟組織由腐敗而逐漸軟化、液化,(1)定義:屍體的軟組織由腐敗而逐漸軟化、液化,直至完全溶解消失,毛發和指(趾)甲脫落,到完全溶解消失,毛發和指(趾)甲脫落,最後只剩下骨架,稱為骨化(遺骸)。骨骼,稱為骨骼化遺骸。動物對屍體的破壞會加速骨骼化的過程。動物對屍體的破壞會加速骨骼化過程。壹般來說,埋在土裏的屍體軟組織會變得灰暗骯臟,就像泥巴壹樣。屍體經過 2 至 3 年,軟組織會變得灰白,像泥壹樣。(2)具有法醫意義的屍骨可以長久保存傷痕。(1)屍體骨骼可長久保存傷痕。某些金屬毒物中毒時,屍骨可作為化驗材料。(2)某些金屬毒物中毒時,可取屍骨作為化驗材料。可以確定死者的年齡、性別和種族。(3)可以確定死者的年齡、性別和種族。(二)臘屍現象 屍體受某些內外因素影響而中斷腐敗過程,屍體受某些內外因素影響而中斷腐敗過程,軟組織免於崩解和液化,並將部分或全部保留下來,組織免於崩解和液化,並將部分或全部保留下來,稱為臘屍(屍體)。保存的屍體(preserved corpse)。1、木乃伊(1)釋義:屍體因水分迅速蒸發而不腐敗,以幹枯釋義:屍體因水分迅速蒸發而不腐敗,以枯萎狀態保存下來,稱為木乃伊(木乃伊)或稱為幹屍。枯萎狀態保存下來的,稱為木乃伊(木乃伊)或幹屍。(2)形成機理和條件 1)環境條件:幹燥、通風和高溫環境是木乃伊形成的環境條件:幹燥,是首要條件。首要條件。(2)身體條件:消瘦、脫水;新生兒、幼兒、老人; 身體條件:消瘦、脫水;新生兒、幼兒、老人;砷中毒。砷中毒。木乃伊的體征:幹枯、變脆或柔韌、堅硬、 (3) 木乃伊的體征:幹枯、變脆或柔韌、堅硬、體積縮小、重量減輕、比生前小 70%。(2) 可能保留出生前個體的某些特征和受傷模式。屍蠟(adipocere) 2、屍蠟(adipocere) 定義:屍體長期浸泡在空氣不足的濕土中,(1)定義:屍體長期浸泡在空氣不足的濕土中,腐爛減緩並停止,屍體的脂肪組織因皂化或氫化而減緩並停止。屍體的脂肪組織被皂化或氫化後形成壹種骯臟的黃白色蠟狀物質,這種物質可以保存屍體的壹部分或全部,被稱為屍蠟。它被稱為屍蠟。形成機理:復雜的生物和化學過程。(2) 形成機制:壹個復雜的生物和化學過程。(3)屍蠟的外觀:蠟狀物質,有油膩感,可凹陷,但脆而易碎。易碎。法醫意義:保存死前傷痕。(4)法醫意義:保存死前傷痕。3、泥炭曬屍 定義:(1)定義:屍體浸泡在富含各種腐殖酸和單寧酸的酸性泥炭沼澤中,由於酸性物質的作用,腐敗停止發展,屍體在炭化沼澤中,由於酸性物質的作用,腐敗停止發展,皮膚產生單寧酸、肌肉等組織和蛋白質逐漸被溶解,皮膚單寧、肌肉等組織和蛋白質逐漸被溶解,骨骼和牙齒脫鈣,使身體明顯縮小、變輕、變弱。屍體明顯變小、變輕、變軟、延展性增強,這種保存方式被稱為泥炭沼澤中的鞣屍。沼)。(1)法醫意義:可保存死前傷痕。(2)法醫意義:可保存死前損傷。浸軟(maceration) 4,浸軟(maceration) 定義:胎兒在子宮內死亡後的幾周或更長時間,(1)定義:8周或8周以上的胎兒,在宮內死亡後,不能完全溶解和吸收,浸泡在無菌羊水中,發生自身溶解性變化,全部溶解和吸收,浸泡在無菌羊水中,發生自身溶解性變化,稱為浸軟。所謂浸漬。(1)軟化程度:壹度、二度、三度。 2)軟化程度:壹度、二度、三度。浸軟 第三節 毀屍 壹、動物毀屍 飛禽毀屍最常見,其次是螞蟻、水蛭、蒼蠅對屍體的毀屍最常見,其次是螞蟻、水蛭、老鼠、鳥類等。狗、魚、狼、鳥等。蠅蛆:夏季,嬰兒屍體 6 成人屍體 3 1.蠅蛆:夏季,嬰兒屍體 6-8 天,成人屍體 3-4 周,蠅蛆吃掉所有軟組織,只剩下骨頭。被蠅蛆吃光軟組織只剩下骨頭。2、螞蟻和甲蟲:表皮剝落,組織缺損,創緣內卷,螞蟻和甲蟲:表皮剝落,組織缺損,創緣內卷,螞蟻可在4周內螞蟻可在4~8周內將地上的屍體軟組織吃光,只剩下骨周地上的屍體軟組織吃光,骨架。嚙齒動物:嚙齒類動物:咬傷部位主要在眼睛、嘴唇、鼻尖:咬傷部位多在眼睛、口唇、鼻尖、耳廓和身體其他暴露部位。傷口不大,傷口邊緣很不規則,以及身體其他暴露部位。傷口較小,邊緣很不規則,有鋸齒狀的小齒痕,通常只到達皮下筋膜。傷口邊緣不大,邊緣很不規則,有細小的鋸齒狀痕跡,通常只達到皮下筋膜。創面組織破碎、撕裂,創面和創緣不整齊。4.犬:創面組織破碎、撕裂,創面和邊緣不整齊,無出血反應。無出血反應。骨骼斷端可能有齒痕。身體表面可能有犬科動物的爪痕。無出血反應。骨骼斷端可能殘留牙印。身體表面可能有犬科動物的爪痕。 鳥類:受傷部位多在身體上,組織粗糙、不平整、扭曲、撕裂,體表有鳥爪印。水生動物:傷害多在體表突出部位,可吃掉耳朵、嘴唇、眼瞼、臉部和其他組織,破壞面部特征。眼瞼、面部和其他組織,破壞面部特征。其他死後損害:心臟按摩、屍體處理、漂移傷、II.其他死後損傷:心臟按摩、屍體處理、漂移傷、碎裂、死後交通傷、屍檢。其他死後損傷:心臟按摩、屍體處理、漂移傷、碎裂、死後交通傷、屍體解剖。根據屍體現象推斷死亡時間 I. 根據屍體溫度推斷死亡時間 (a) 屍體溫度的測量 (b) 屍體冷卻規律 (c) 根據屍體冷度推斷死亡時間的公式和方法 II.根據超自然反應推斷死亡時間 III.根據各種屍體現象推斷死亡時間 II.根據組織化學變化推斷死亡時間 第三節:根據組織化學變化推斷死亡時間 第四節:根據酶的組織化學變化推斷死亡時間 第五節:根據屍體化學變化推斷死亡時間 根據昆蟲的生長規律推斷死亡時間 氣溫在 30℃以上時,蛆生長 0.24 每天 0.24~ 30℃ 以上 當溫度高於 30℃ 時,蛆每天生長 0.24~ 0.3 厘米,幾天後成熟,長度可達 1.2 厘米 1.2 厘米 1.2 厘米。溫度高於 30℃時,蛆每天生長 0.24~0.3 厘米,幾天後成熟,體長可達 1.2 厘米 1.2 厘米和 0.3 厘米,約 4~5 天成熟,體長可達 1.2 厘米,然後潛入附近土壤中化蛹。再過壹周左右,蛹破殼變成蒼蠅。若蟲在附近的土壤中變成蛹。再過壹周左右,蛹破殼變成蒼蠅。在春季和秋季,蛆每天生長約 0.1 厘米,壹周後變成蛹。在春季和秋季,蛆每天生長約 0.1 厘米,約 2 周後變成蛹,約 4 周後變成蒼蠅。在春季和秋季,蛆每天生長約 0.1 厘米,約 2 周後變成蛹,約 4 周後變成蒼蠅。壹般 1 天鮮蛹殼呈紅褐色,壹般 1~2 天鮮蛹殼呈紅褐色,蛹殼 10 天呈暗褐色,15~20 天呈灰黑色,15~20 天呈灰黑色,蛹殼變軟,10 天左右呈暗褐色,15~20 天呈灰黑色,蛹殼壁變脆。蛹殼可裂成碎片,30 天以上,蛹殼可裂成碎片。30 天後蛹殼可裂成碎片。目前,應用蒼蠅的生長規律推斷死亡時間主要有兩種方法:(1)通過測量屍體上發現的蛆的長度來計算蛆的年齡。有兩種方法:(1)通過測量屍體上發現的蛆的長度來計算蛆的年齡。通過在實驗室培養屍體上發現的蒼蠅幼蟲可以推斷死亡時間。在實驗室培養蒼蠅幼蟲以確定死亡時間。根據胃腸內容物的消化程度推斷死亡時間。壹般認為:當胃中充滿原始狀態的食物且未消化時,進食後不久就會死亡;進食後不久就會死亡;大部分胃內容物轉移到十二指腸,並在相當程度上被消化,大約在進食後兩小時死亡;進食後大約兩三個小時死亡;進食後大約兩三個小時死亡;進食後大約兩三個小時死亡;進食後大約兩三個小時死亡;進食後大約兩三個小時死亡。進食後約 2 至 3 小時死亡;進食後約 4 小時胃排空或有少量消化物,十二指腸排空或有消化物或食物殘渣,進食後約 4 至 5 小時死亡;胃和十二指腸都排空,進食後約 6 小時死亡;胃和十二指腸都排空,進食後超過 6 小時死亡。死亡。進食後超過 6 小時即視為死亡。
上一篇:最好的熱水管品牌有哪些?熱水管品牌有哪些?下一篇:醫保談判,為什麽對藥企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