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醫療體制改革中的醫改之路

醫療體制改革中的醫改之路

65438-0993三年間,公立醫院藥品批零價格漲幅過高。65438到0993年5月,衛生部副部長尹大奎明確反對醫療服務市場化,質疑醫院的市場化改革是否還是醫改的主線。反對市場主導被認為是保守,反對改革。1997醫改十年間,我國衛生支出僅覆蓋20%。中央政府作出了衛生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在堅持市場化的基礎上改革了衛生管理體制。包括鼓勵企業、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捐資支持衛生事業;改進和加強藥品最高限價管理,建立國家醫藥產品管理局。65438年至0998年,全國城鎮職工醫療保險改革開始,這也是我國社會醫療保障制度建設的開始。醫療保險改革主要是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配套,在劇變中穩定勞動力。大範圍內,免費醫療制度轉變為醫療保險制度,政府全包,政府主導。2000年2月,地方醫院率先實行完全市場化的醫院改制,得到了國家的認可和鼓勵。國務院發布《關於城鎮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鼓勵各類醫療機構合作兼並。醫療服務基本實現了政府資本的完全退出。然而,盡管有改革的機會,它並沒有得到實施。2000年7月,由於藥品市場價格膨脹,國家開始在部分地區實行藥品招標采購制度,要求公立醫院只能采購中標的產品。各地成立了招標辦公室,國家開始對醫療機構實行分類補貼政策,進壹步拉大了城市與醫療機構的距離。2001全國醫療服務價格項目規範(試行版2001)下發到各省市自治區,旨在落實全國統壹的醫療服務價格項目,規範醫療服務價格行為。但是,價格導向直接導致了藥品質量的問題。由於檢測規範和標準的缺陷,中國的藥品安全得不到保障。隨著2003年非典在中國的蔓延,中國開始反思公共衛生體系的漏洞。政府主導派認為,醫改的困境在於過去二十年政府對醫療的領導和撥款不足。國家應該給衛生部撥出更多的資金來支持醫院。醫改要堅持醫療衛生事業的公共屬性。2006年,國務院發布《關於發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的指導意見》,提出要堅持社區衛生服務的公益性質。註重衛生服務的公平性、效率性和可及性,堅持政府主導。與此同時,醫療衛生市場依然混亂。2008年,《關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公開征求意見,內容涵蓋不同機構,包括截然相反的意見和方案。政府主導派認為,應該實現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明確強化政府責任。2009年6月5438+10月,新壹輪醫改方案正式出臺,提出了建立健全醫療保障體系,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實現從治療為主向預防為主轉變的前提。當年,基本藥物制度實施方案也相應頒布,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工作正式實施。2009年9月,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在公共衛生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等事業單位實施績效工資。提高激勵性績效工資比例,體現多勞多得。2010 10衛生部要求各地推行先診療後結算的模式。但直到2013,由於醫保報銷水平的限制,仍然無法全面實施。同年,國務院發文鼓勵社會資本辦醫療機構,但實際操作中,民營醫院仍面臨稅收、土地審批、人才流動、區域規劃等方面的困難。2010 11以基本藥物制度為核心的綜合改革安徽模式成為正面典型。但壹旦實施基本藥物制度,取消藥品加成,以藥補醫機制的利益鏈就被切斷了。2011政府強制降低藥品價格和診療價格,要求醫療機構零差價銷售基本藥物,在政府主導下實施基層綜合改革,包括醫院管理體制、藥品招標采購分配制度、人事制度、分配制度、保障制度等改革。但政府補貼仍不足以解決以藥養醫的問題。2012國家發改委、衛生部、中醫藥管理局發布了新版《醫療服務價格項目國家規範》,公布了醫療服務價格項目。雖然基本醫療保險制度中的城鄉醫療保險覆蓋面已擴大到95%以上,但個人醫療支出占衛生總支出的比重有所下降。但是個人支付的醫療費用還是絕對在漲。2013年2月20日,國務院規定,各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壹般醫療費用原則上為10元左右,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以前與處方掛鉤的工資分配模式改為績效考核。但由於我國醫生的收入水平遠低於世界大多數國家,作為醫生陽光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灰色收入很難完全消除。來源:變革之路——回顧中國醫改30年歷程。
  • 上一篇:中國十大藥業公司有哪些?
  • 下一篇:開個托輔班需要辦理哪些手續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