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熱度。熱量是維持機體基本代謝和活動所必需的,但營養的熱量攝入標準取決於年齡、性別和職業。例如,在安靜狀態下,僅維持正常生命活動所需的熱量,20歲時為7259千焦,30歲時為6966千焦,40歲時為6673千焦。同齡女性比男性低14%。
中國營養學會提出,壹個體重55公斤的中年女性每天需要熱量約8600千焦,而輕或中等體力勞動的熱量需求為8800-10750千焦。科學研究證明,隨著年齡的增長,供熱量相應減少。如果以8600千焦的供熱量為標準,30-40歲應減少熱量3%,40-50歲減少熱量5%,50-60歲減少熱量10%,60-70歲減少熱量20%,70歲及以上減少熱量30%。
2.蛋白質。雖然中年人對蛋白質的需求比正在生長發育的青少年要少,但衰老的身體非常需要豐富的蛋白質,尤其是優質蛋白質。壹般可以按照每天每公斤體重1-1.5g的標準供給。比如40-50歲的日常飲食中要供應70g的蛋白質,其中大豆蛋白占18%,動物蛋白占12%,基本可以滿足均衡飲食的要求。
3.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多糖、蔗糖、麥芽糖、乳糖、果糖和葡萄糖的總稱。人對糖的需求主要是從食物中攝取,以澱粉的形式供給身體。中國人的飲食主要由谷類構成。這種飲食的壹個特點是碳水化合物攝入量高,提供的熱量占總熱量的80%左右。對於中年人來說,碳水化合物占熱量的比例是60%。
4.胖。脂肪是構建人體組織的主要原料,也是產熱的重要來源之壹。脂肪的攝入應從利弊兩方面考慮:
第壹,保持營養素之間的平衡,脂肪攝入過少會影響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
其次,中年人消化系統功能下降,脂肪攝入過多不利於循環系統各器官,容易引起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和肥胖。對於中年人來說,脂肪與熱量的比例是20%,不要超過25%。
比如美國人的飲食中,動物性食物占總熱量的83%,脂肪占42%,谷類只占19%,纖維素約4克。這種不均衡的飲食可能占心血管疾病和肥胖癥的30%,其中飽和脂肪酸從目前占總熱量的65,438+06%減少到65,438+00%,不飽和脂肪酸增加,使膽固醇下降到每天300毫克。
增加谷物使碳水化合物占總熱量的55%-60%,糖提供的熱量要從目前占總熱量的24%降到15%。
5、維生素。維生素分為脂溶性維生素A、D、E、K和水溶性維生素Bl、B2、B6、B12、煙酸、維生素C、葉酸。這些維生素是人體新陳代謝的必需物質,目前已發現30多種。
維生素缺乏會使人生病,如頭暈、皮膚皺紋等,都與維生素A缺乏有關;神經炎、腳氣病、粘膜潰瘍、口角炎都與B族維生素缺乏有關。牙齦出血、傷口愈合困難與維生素C缺乏有關;中老年人骨質疏松與鈣和維生素d缺乏有關。
無機鹽。無機鹽是人體生理活動的物質基礎。可分為占人體生理萬分之壹以上的宏量元素,如鈣、鎂、磷、鉀、鈉,占人體體重萬分之壹以下的微量元素,如鐵、銅、鋅、硒、碘。這些元素是人體內重要物質的原料,比如碘是甲狀腺素的原料,鈣和磷是骨骼和牙齒的原料。許多元素參與體內酶和其他活性物質的代謝。特別是鋅、錳、銅、鎂、硒,已被證明是對免疫力有重要影響的微量元素。
水。水對生命至關重要。它能向細胞輸送必需的營養物質,並積極參與體內的代謝、水解和水合反應。對水的需求取決於體內熱量的產生、腎臟內溶質的轉運和腎臟外體液的流失。壹個體重55公斤的成年人每天需要2000毫升左右的水,也就是說每個人每天每公斤體重需要35毫升左右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