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挑選雛鳥
雛鳥最好從家中自己的鸚鵡窩中挑選。您需要挑選出出殼 15 天左右的雛鳥,這些雛鳥體型大,看起來很健壯,而且餵養得很好。這樣的鳥食欲好,有利於將來的成長。最好壹次飼養兩三只雛鳥。以便將來挑選。這時別忘了給鳥戴上腳鏈。帶腳鏈的鳥將來身價更高,也有利於註冊(便於將來育種時註意遺傳因素),我是給雙腳都套上腳鏈的,其中壹個是帶鼻子的特制腳鏈,這種腳鏈既便於連接腳鏈,美觀又便於取下腳鏈。(見附圖 1、2)。8字環不適合小鸚鵡,原因是8字環的鐵絲比較細,容易傷到鸚鵡的腿,而且粗鐵絲太硬,不好用鉗子夾開口,失手可能夾不住8字環,把鳥的腿夾斷,我朋友就遇到過這種情況。WtM%(8Y[]
【腳環套法】:
1.先將老虎壹只腳的前2個腳趾和後面外側的壹個腳趾並攏(留內側壹個小腳趾暫不套環),將3個腳趾尖穿過近腳踝處套環,塗上少量潤滑油(如食用油或洗潔精等)在4個腳趾處匯合。'
2.壹手捏緊3個腳趾,另壹手轉動踝環,使其通過4個腳趾的匯合處,這樣比較難推入,可以停壹下再推,直到通過4個腳趾的匯合處為止。
3.將腳環盡量推過第4個腳趾,如果推不動,就可以用牙簽將第4個腳趾從腳環裏面挑出來。
4.OK!
II.雛雞的餵養
雛雞選好後即可人工餵養,雛雞太小很難成活,此時雛雞只能吃流食。剛開始人工飼養的雛雞可能張不開嘴吃食,人工壹定不要掰開嘴或用小勺使勁掰開嘴餵食。相反,要使用壹些專用設備。這時我用的是 1 毫米的皮試註射器,藥店賣 0.4 元壹支。在註射器的針頭處套上壹個長約 15 毫米的破自行車氣門芯。見附圖 3,這樣可以防止傷到喙和喉嚨。容量太大的註射器餵食太快,不容易掌握。最好每 24 小時用註射器餵食不少於 6 次,我每天餵 6 次,分別在 2 點鐘、6 點鐘、10 點鐘、14 點鐘、18 點鐘和 22 點鐘。如果可以,盡量每天多餵幾次。在鳥叫時餵食。親鳥的餵食次數遠遠不止 6 次。雛鳥稍大後,改用塑料勺餵食。並逐漸增加日糧中小米的比例,逐漸減少餵食次數,但最終不能少於 3 次。增加小米比例的目的是延長食物的消化時間。
(註意:盡量不要使用大容量註射器,因為很難控制速度和流量)。
食物的選擇和配制:幼鴿液態食物的粉末越細越好,否則容易堵塞註射器。
1.註射器食物:(玉米粉、小米粉、黃豆粉、豌豆粉4種混合炒熟後,加壹小包黑芝麻糊粉和適量鈣粉裝入瓶中備用,使用時再加入少許煮熟的蛋黃與開水壹起攪拌,等溫熱時(手指觸摸感覺不燙手)給雛鳥餵食。這種食物可連續餵壹天,每次吃剩的食物可存放在冰箱裏。使用時,將小罐裝食物放入熱水中,然後就可以吸入註射器給雛鳥餵食了。每天都要沖洗新的食物,註意不要給小雞餵味道不好或變質的食物!(也可以用鸚鵡專用的營養米粉,如果用兒童蔬菜營養米粉也可以)
2.小勺配食:將上述食物加小米泡開水,攪拌均勻,等天暖和的時候餵小雞。
不要自己拌食,也可以用鸚鵡專用營養米粉,或者嬰兒米粉也可以。
三。幼鳥的訓練和上架
在它們能自己進食後(約30天),留下反應快,特別心愛的雄鳥進行訓練。此時,留壹只的數量最好,但最好不要超過2只,多了不利於教它們學習語言。讓雛鳥遠離屋內其他同類鳥,防止它們學習鳥語。人工飼養的雛鳥與人感情很好,與人很親近,對人沒有恐懼感,像母鳥壹樣容易與人相處,比較容易馴化,也比較容易教它們說話。在佩戴腳鏈之前,最好先套上壹小段腳鏈,讓它先適應幾天。此時應經常將鳥兒放在架子的棲木橫梁上,尤其是晚上。壹旦它能飛了,並習慣了在架子上吃喝,就可以正式戴上腳鏈了。我個人的主張是,戴上腳鏈後,就可以站在盤子上而不傷腳了。以後它自然就會飛到架子上吃喝了。
架子上可以掛壹些裝飾品懸掛玩具,如小橡皮球、秋千等,供它們玩耍。這些玩具最好在人不在的時候拿掉,以免被腳環纏住發生意外。
註意:
1.平時的護理必須包括檢查腳環。鸚鵡的嘴比較結實,經常會被較軟的鐵扣咬開,再加上它壹驚壹乍的生撲力也很大,稍不註意就容易飛走。因為鸚鵡沒有經過技能訓練,壹旦脫鏈它就會遠走高飛。
2.腳鏈最好選用空心金屬珠腳鏈,這種腳鏈看起來很重,其實很輕,因為每壹節都是轉過來的,所以不會纏繞在壹起,而且要考慮到鳥兒的活動範圍和撲騰範圍,桿子或鐵條和腳鏈不能纏繞在壹起,導致鳥兒發生意外。我的幾位鳥友就是因為腳環過長、不是空心珠腳環、關節不能旋轉等原因,被折斷了腿,身體被纏繞而死。這壹點必須註意。
IV.語言教學 `
要從小抓起,首先要給鸚鵡起個名字,名字不要太長,兩個字就可以了。經常叫它的名字,和它說話。還要經常放手讓它和人親近、玩耍。因為如果妳經常叫它的名字,它說的第壹句話應該就是它的名字。在這個階段,妳不必刻意教它說話,主要是讓它的耳朵裏充滿聲音。當您聽到它說出自己的名字時,說明鸚鵡已經進入了學說話的階段。這時就可以開始正式教它說話了。教鸚鵡學說話,最好是小孩的聲音,特別是小女孩的聲音清晰簡潔,對鸚鵡鳥來說,小女孩教它,有時幾天就能學會壹句話,如果是老人教它,可能壹個月或幾個月都學不會,這可能與它對小孩聲音的接受能力較強有關,也可能與內耳對聲波的分貝範圍有關。有經驗的鸚鵡專家,經常請小女孩把聲音錄下來,每天上午、下午各放壹次(每次半小時即可)給它聽,聰明的小鳥很快就會學會簡單的 "妳好"、"平安快樂 "等詞語,但這並不牢固!但這並不紮實,學了又丟,所以必須反反復復地教,教語言的時期大約是出殼後的3個月左右,壹只鸚鵡的優缺點,決定了它是否話多而清晰,而學會這些話的時間大約只有半年左右,壹旦丟了,它的後半生就會少話了,所以鸚鵡朋友們千萬不要放棄這樣壹個教語言的時期。
我養的壹只天藍灰雀在四個多月大的時候就開始叫自己的名字 "歡歡 "了。我立即抓住這個機會,開始教它說 "妳好",7 天後,它就能反復說這個詞了。現在,"歡歡 "已經 7 個月大了,能說二三十句話,唐詩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也能說得比較清楚了。"歡歡很多字都是看電視學會的。有些字,我們家從來沒教過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