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7月畢業於河南師範大學生物系生物專業,同年8月到禹州市壹中任教。歷任禹州市高中政教處副主任、主任,2010年8月任禹州市高中工會主席,分管政教處工作。
由於在教育教學管理中成績突出,她先後被評為禹州市優秀教師、禹州市先進女職工、禹州市優秀黨員、禹州市科技拔尖人才、許昌市 "巾幗建功標兵"、許昌市 "三八紅旗手"、許昌市 "巾幗建功標兵"、許昌市 "巾幗建功標兵 "等榮譽稱號、許昌市 "三八紅旗手"、許昌市優秀女性人才、許昌市優秀教師、許昌市優秀學術技術帶頭人、河南省優質課壹等獎、河南省學術技術帶頭人、全國德育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60年來,壹代代師生懷著 "教育強國 "的理想,發揚艱苦奮鬥、自強不息、勇立潮頭的精神,為社會培養了壹批又壹批優秀人才。為適應當前教育發展的需要,全體教師在劉誌剛校長的帶領下,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 "以人為本,與時俱進 "的辦學宗旨和 "和諧辦名校,創新求發展 "的辦學思想,高舉 "壹切為了學生,為了壹切學生,為了學生的壹切 "的旗幟,堅定不移地走素質教育之路,連年創造壹個又壹個輝煌。學校先後獲得上級部門獎勵100多項,被團中央、農業部、中國科協聯合評為 "社會實踐先進單位",被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評為 "全國體育衛生先進單位",被河南省評為 "師德師風示範教育先進單位"。是河南省 "教書育人先進單位"、河南省 "體育衛生先進單位"、許昌市 "文明單位"、許昌市 "德育工作先進單位"、教育部和國家體育總局聯合命名的 "社會實踐先進單位"。德育先進單位"、"禹州市園林式單位 "等。原國家教委副主任張天保同誌來校視察,對學校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學校以創建名校為目標,更新教育教學理念,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打造過硬的教師隊伍,建設優質的校園環境和校園文化。
近十年來,學校先後有23名學生考入北大、清華,30多名學生考入中科大、人大,考上二本的學生人數呈上升趨勢。僅2005年就有7名學生考入北大、清華等名校,2006年進入二本線人數凈增80余人,列許昌市提高率第壹名。2007年再創歷史新高,有760名學生考上本科線,與06年相比增長45%。平均每年有30多名學生在全國、全省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競賽中獲獎,60多名學生考入體育、藝術類院校。
學校每年有40多篇論文在國家、省、市級刊物上發表。通過加強師德師風和業務素質建設,208名專任教師,個個求創新,人人謀發展,形成了壹支教研功底深厚、教學經驗豐富、素質優良、能打硬仗的創新型教師隊伍。1985 年以前,禹州市壹中辦學條件十分簡陋,全校 **** 壹幢三層教學樓,32 間教室,總面積 3436 平方米;三層實驗樓,物理、化學、生物實驗室 **** 6 個,面積 **** 1137 平方米,學生宿舍是解放前建的三棟兩層磚混結構樓房,1978 年恢復學生夥食,學校建有機瓦房 315 平方米,教師住宅除 79315平方米,教師住宅除建於79年的336平方米機瓦房和建於1985年的840平方米二層臨街樓房外,都是建於六七十年代的老式民房,大多已破舊不堪,當時除教學樓外、實驗樓能滿足辦學需要外,其余設施嚴重不足,學生宿舍、教師住宅亟待拆舊換新,但當時處於改革開放初期,地方財力不足,力不從心。但當時處於改革開放初期,地方財力不足,百業待興等情況,無力投資改善辦學條件,因此,學校只能在現有條件下,修修補補,堅持學校工作的正常運轉。 1986年以後,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經濟形勢的好轉,壹高改善辦學條件的工作逐步加快。1986年,高壹投資18萬元建起了圖書樓,建築面積1146平方米,解決了學校圖書的存放、借閱問題。
1989年,學校組織教職工集資22萬元,在臨街處建了壹幢兩層家屬樓,建築面積1800平方米,解決了18戶教職工的住宿問題,使教職工住房狀況得到初步緩解。
1993年,學校集資100萬元,建起了壹幢五層高標準住宅樓,40戶教職工住進了單元樓。
1994、1996兩年,學校***投資150萬元,建起兩幢學生公寓樓,建築面積5210平方米,1600多名學生告別了危房。
1998年,學校再次出資140萬元,建起了壹幢六層高的教職工住宅樓,改善了40戶教職工的住宿條件。目前,城區壹幢幢高樓鱗次櫛比,錯落有致,學校總建築面積達2688平方米,為實現現代化辦公教學條件,1994年,學校投資7萬余元安裝了內部程控電話,使學校電話四通八達。1998年,學校投資建立了衛星信號接收站,安裝了壹套閉路電視,可隨時進行電視教學。1998 年,學校投資 27 萬元興建新校,在全校率先投資建立了衛星信號接收站。投資 27 萬地,建起了微機室,開設了微機課,攝像機、VCD、刻錄機、投影儀等均按標準配備,基本實現了教學工作的現代化。1998年學校投資24萬元安裝了電視監控系統,可同時監控32個教室,加強了對教學工作的監控。
近年來,學校在原校址的基礎上,合理規劃,優化設計,改造了教學樓、圖書樓、實驗樓、公寓樓,新建了辦公樓、多功能禮堂等,硬化、彩化了地面,擴大了綠地面積,建成了設施齊全、綠樹成蔭、花團錦簇的精品校園。學校又全面改造了運動場地,建成了標準田徑場、籃球場、排球場,體育器材已達到國家二類標準。同時,進壹步改善了學生的學習條件,改造和新建了理化生實驗室,實驗室已達到國家二類標準。並且還更新了電化教育設施,現已建成教師計算機教室兩間,學生計算機大教室兩間,多媒體教室兩間,完成了校園網的建設,開通了遠程教育網。為滿足學生課外閱讀的需要,學校加大了圖書資料的投入,學校圖書館藏書20萬冊,其中電子圖書5.6萬冊,報刊雜誌112種。學校面貌煥然壹新,為學生成才提供了堅實的物質保障。
辦學條件的改善,極大地調動了教職工教育教學工作的積極性,提高了辦學效益。
然而,由於學校占地面積只有57畝,周圍又是居民區、文物保護單位,擴建校園十分困難,校園建築已十分擁擠,又無法新建教學、學生宿舍,教師住宅已明顯不足,在這種情況下發展高中教育又迫在眉睫,如何解決生均占地面積不足和生均建築面積不足的問題,擴大招生規模,已成為當務之急。已成為當務之急。禹州市壹中於1978年恢復辦學時,學校本科學歷的教師並不多,當時到壹中任教的高中教師大多是文革前禹縣的高中教師,他們雖然擔任過多年的高中教師,但很多都是大學專科、中專教師甚至高中學歷,達不到高中教師必須具有本科學歷的要求。80年代初,招生制度改革後進入學校的大專畢業生畢業了,但由於本科生回渝的很少;專科師範生壹直很少;專科師範生壹直很熱,壹批專科師範生進入了高中,甚至壹些中專師範生也進入了。為了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學校采取了支持和鼓勵教師進修的措施。經過努力,有幾位教師取得了本科學歷,但大部分不合格的教師仍未取得合格學歷。到1985年,全校67名任課教師中,除教齡在20年以上的免於要求取得本科學歷外,僅中青年教師就有25人不符合學歷要求。非任課教師中,學歷不達標者所占比例更大。
1985年,國家教委 "關於用3-5年時間,通過統壹考試,使絕大多數教師達到規定學歷標準 "的文件下發後,學校立即組織傳達。當時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尚未組織培訓,學校鼓勵教師自學,在校內組織培訓。
1988年是高中教師專業資格證書考試的第壹年,學校派教師到鄭州、開封、信陽參加培訓,並組織其他教師到校學習。由於學校的重視,老師們的努力,1990年,學校曾被評為許昌市教師專業資格證書考試先進單位。到1991年,全校教師已有21人68科合格,8人拿到了高中教師專業資格證書。
1992年是高中教師專業合格證書考試的最後壹年,由於1985年本科師範生不能滿足師範生的需要,還有部分專科師範生考入高中,《教師專業合格證書》考試工作量仍然很大,學校組織所有學歷不達標的教師參加高中教師合格證書培訓。學校組織所有學歷不達標的教師參加高中教師資格證培訓,使我校中青年教師當年全部取得了高中教師資格證。據統計,1988年至1992年間,全校****,有29名不合格教師通過考核,取得了高中教師專業合格證書,從而提高了業務水平。
1993年,國家教委規定,凡1952年以後出生的高中教師,必須取得合格的學歷,學歷不合格的不予晉升;而1988年至1992年取得教師資格證書的人中,有不少是1952年以後出生的,因此,必須取得本科學歷。1993 年以後,凡在學校學歷不合格的教師在取得專業合格證書後,又要參加考核。取得合格證書後,還要參加函授、衛電、自學考試、脫產學習等。學校為他們的學習提供各種便利,並給予經濟支持。每年都有部分教師取得合格學歷,從1993年到2000年,學校****,26名教師被授予本科學歷,教師學歷合格率逐步提高,全校教師學歷合格率達86%以上。
學校在鼓勵教師考取職業資格證書和合格學歷的同時,還利用其它各種形式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學校組織在職教師參加各種形式的學術會議和培訓,選派教師到兄弟學校參觀學習,交流經驗,學校先後與北京、山東文登、湖北天門、黃岡、陜西和本省臨潁等地的二十多所中學進行了交流、二十幾所高中建立了教學和業務關系,每年外出參觀學習、培訓、參加學術會議的教師都在五六十人左右,使教師們開闊了眼界
在教師隊伍的幫助下,我們增長了見識,提高了業務水平。
由於教師業務水平的提高,每年都有不少教師在職稱評定工作中晉升更高級別的技術職務,到2000年,全校高級教師達33人,其中特級教師4人,中學壹級教師達45人;許昌市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和禹州市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30多人。學校形成了年齡結構合理、學科結構合理、高水平教師眾多的強大師資陣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