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大數據金融創新與發展

大數據金融創新與發展

img src=' /large/c5f 00022 e 860696 a06b '/

近年來,大數據已經成為重塑金融競爭格局的重要支撐和抓手。特別是“十三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把大數據作為基礎性戰略資源,加快數據資源***享、開放和發展。

在此背景下,為全面落實“十三五”規劃提出的國家大數據戰略,推動金融業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助力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大數據時代的金融服務與創新”論壇於8月17日在中國金融信息中心舉行。論壇由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上海市金融服務辦公室和上海銀監局指導。由新華社中國經濟信息社、新華社新聞信息中心、新華網、上海證券報、中國金融信息中心、中國銀行上海市分行主辦,易迅財經協辦,證大財富特別支持。

img src=' /large/c5b 00057 DCC 4232 c 44 e '/

大數據之父勛伯格曾說,“大數據開啟了時代的重大變革。正如望遠鏡讓我們感受宇宙,顯微鏡讓我們觀察微生物壹樣,大數據正在改變我們的生活和我們理解世界的方式,成為新發明和服務的來源,更多的變化即將發生”。

img src=' /large/c5e 0002510 CD 74d 6298 '/

張笑君表示,傳統金融行業如何利用大數據技術和思維實現產業轉型變革,推動金融服務創新發展,是每個企業都應該深入思考的問題;如何利用大數據降低金融風險,促進“大數據新金融”的可持續發展,使其發揮更大的社會價值,也是政府部門和監管部門面臨的新課題。

據了解,2016年是“十三五”的開局之年,也是新華社業務轉型發展的重要壹年。2016年7月底,新華社全面完成國內分支機構采編管理“兩分離兩加強”重大機構改革。7月1日,新聞信息中心上海中心正式成立,這也標誌著新華社在上海的各項事業進入了壹個新階段。

“在保持傳統信息產品和業務優勢的同時,上海證券報將能夠專註於國家戰略和上海本地事業的整體發展。在垂直管理體制和上海分社的雙重領導下,將繼續夯實基礎、求新求變,進壹步擴大新華社新聞產品市場的覆蓋面和影響力,為上海“四個中心”建設做出我們的貢獻。”張笑君說。

img src=' /large/c5d 000581 f 9 CB 43 f 6 c 4 '/

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邵誌清

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邵誌清表示,這次論壇主要是為了規劃所謂的“形勢、戰略和技術”。所謂“趨勢”,永遠不應該是趨勢的敵人。壹個人,壹個企業做壹件事,壹定要順應時代潮流,順勢而為。今天,我們已經進入了信息文明時代,其中第壹個是PC時代,第二個是網絡時代,第三個是大數據時代。

大數據可以開發成引擎嗎?邵誌清講了三個方面。首先,世界進入了壹個新時代。90年代中期加入互聯網大家庭,實現了人際交往的突破,讓“壹條家信抵壹噸金”不復存在。現在,世界各國都在計劃實現大數據時代的國家發展,因為大數據已經是壹種資源,壹種資產。顯然,它已經成為壹項國家發展戰略。大數據能力已經成為綜合國際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不可或缺的方面。

第二,大數據已經成為我們的生產要素。大數據為計算開辟了新模式和新路徑。產業方面,有新業務、新商業模式、新業態,給新經濟帶來很多活力。現在政府掌握了大量的大數據資源,如何服務社會和市場,從而激發市場的活力和社會的創造力,在社會治理方面如何管理網格。大數據也帶來了很多機會,例如,它可以用於控制城市基礎設施、環境保護、食品藥品安全和交通運輸。

第三,利用大數據安裝創新驅動發展的強大引擎,要從資源、技術、使用、產業、安全等幾個方面著力。

邵誌清表示,最近上海也在制定大數據發展的實施意見,對接國家層面的戰略,結合上海實際,大概有幾個方面要做:要素供給、使用創新、產業發展。他認為,要加快幾個方面的建設:壹是整合***享的資源流通體系。二是創新活躍的行業使用體系。三是發展自主可控的數據技術服務體系。第四是世界壹流的大數據基礎設施體系。第五,可信、安全、獨立的擔保體系。

img src=' /large/c5e 0002510d 22 a 7942 e '/

上海數據交易中心首席運營官沈翔宇

“在具體循環方面,我們對所有數據做了從高風險到低風險的評估。從用戶產生的原始數據到後來產生的數據,無論是對個人還是對群體,都有幾個要求。進入流通,我們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六要素標準:數據要有ID,數據要有維度主鍵,也就是Key。這是分配ID、分配key、設置限制、數據提供及時性、設置交易價格的角度。”他們把數據交易中心能給大家提供的服務分為會員、掛牌、撮合、分銷、清算服務等五個方面。沈翔宇說會有壹個交易平臺給大家用。

img src=' /large/C5 c 00057 e 30 BF 384969 '/

上海大數據聯盟

常務副秘書長馬慧民

上海大數據聯盟常務副秘書長馬慧民演講主題是《大數據推動產業創新》。市場交易成本主要是由信息成本和討價還價成本構成。他說,企業組織成本主要是指維持企業內部各個部門運轉所需要的各類行政成本和協調成本。

當企業內的組織管理成本擴大到等於市場交易費用時,企業達到其最大邊界。比如說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新型技術讓出租車行業交易費用大幅度降低,傳統出租車公司逐漸被中間市場——平臺公司影響。比如說滴滴打車、Uber,有了這些平臺,交易成本大大降低了。互聯網促進和推動這個產業的發展,同時為產業的生產也帶來了變革。大數據和相關技術解決了某種信息不對稱領域引起的交易成本增加的過程。

通過大數據可以進行精準營銷。“我們通過很多數據采集之後,我們會形成壹個用戶畫像,無論是線上數據還是線下的數據,集合在壹起之後就知道這個個人或者是企業需要什麽樣的東西。這裏就解決了壹個問題,就是線上、線下數據加在壹起的個人標簽。”馬慧民說。

上海交通大學互聯網金融研究所所長羅明雄

上海交通大學互聯網金融研究所所長羅明雄分享的主題是《從互聯網金融投融資看大數據金融》。他說,互聯網金融等同於P2P、等同於騙子這是非常不準確的,P2P只是互聯網金融當中的壹個分支,而騙子只是打著P2P的旗號去做的行騙。他把大數據產業鏈條分為四個部分包括數據源、數據采集與存儲、數據分析與挖掘和大數據使用。

什麽人可以做好大數據金融,羅明雄說,壹個是可以合法拿到大量的非結構化數據,二是能夠對這些非結構化數據進行專業的挖掘、梳理、清洗。他建議大家不要把銀行完全想像成傳統金融機構,銀行業在變,銀行會通過很多領域來進行思考,要做風控,會拿到很多的數據,然後把這些數據打通,包括妳的信貸風控、精準營銷、運行決策優化。他說,銀行的電商把信息打通,本質就非常類似於余額寶,余額寶就是利用信息化手段,讓老百姓以極低門檻享受壹個私人銀行般的理財服務。

羅明祥說,傳統的供應鏈金融是以銀行或傳統金融機構主導,通過綁定核心企業通過給核心企業授信,並給予其上下遊企業壹定支持,對供應鏈金融企業的BD能力以及自身資源能力提出很大的挑戰。近期以B2B或者是SaaS模式切入供應鏈金融,從“三流”切入成為供應鏈金融最容易彎道超車的商業模式。供應鏈金融的本質是妳能夠抓到中小的企業為他提供整套供應鏈金融服務。

萬達金融集團總裁助理兼萬達征信公司總經理嵇磊

萬達金融集團總裁助理兼萬達征信公司總經理嵇磊結合他在銀行、信貸行業和征信領域的工作體會與大家分享了征信行業的發展機遇。

國外征信行業發展情況來講,美國的征信體系最為成熟,現已形成從數據采集、數據標準化、數據處理到信用使用等成熟完整的產業鏈布局,從而形成全球最大的市場規模。嵇磊說,美國征信行業的發展歷程、動因及趨勢,對我國征信市場及機構發展具有很好的借鑒意義。從發展路徑看,美國的征信行業經歷了快速發展、法律完善、行業整合及成熟發展四大階段,最後經過行業洗牌整合,機構數量從最多時的2000家減少至500家,並逐漸出現全國性征信巨頭。

研究分析國外市場,是為了更好的研判中國征信市場。至2015年末,央行征信系統已收錄8.8億自然人信息,其中3.8億有信貸記錄;收錄企業及其他組織2120萬戶,其中577萬戶有信貸記錄。伴隨著龐大消費市場的逐步成熟、消費信貸的快速增長、互聯網及大數據使用的跨越式發展,更多的社會第三方征信機構參與到我國征信體系建設中。

盡管成立背景不同、數據類型各異,但在個人征信業務的具體規劃上,各家征信公司均不約而同地突出了“大數據”和“互聯網征信”。互聯網征信機構收集信息面寬,可以覆蓋無法在銀行留下信貸記錄的龐大群體,從而成為央行征信體系的有益補充。

嵇磊認為,征信業最好的時代已經到來。隨著法律法規的進壹步完善、消費經濟持續增長以及大數據、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征信行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壹是法律法規的完善為征信發展提供支持;二是消費經濟增長推動征信業持續發展;三是大數據及互聯網促動征信業務全面升級;四是社會發展提高人們對信用價值的認知。

翼勛金融總經理孫海江

翼勛金融總經理孫海江表示,大數據的成長速度非常快,現在整體的大數據,人類90%數據都是在最近三年產生的。每天要使用消費類的軟件,比如說滴滴打車這樣的工具類軟件以及金融軟件等等,都會產生大量的數據。這些數據的服務能夠產生價值,同時這些數據使用也能夠帶來價值。但是其實這個當中還有數據為我們帶來的困擾。

在圓桌討論環節,光大雲付副董事長兼總裁夏令武、綠地金服CEO楊曉冬、上海互聯網大數據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陸晉軍、證大財富總裁戴衛新、前海征信副總經理施奕明圍繞四個議題展開,分別是:大數據時代為金融業帶來的新機遇;大數據 金融如何服務小微企業;如何管理大數據征信使用中存在的挑戰與風險;政府如何監管並服務於大數據金融創新。

光大雲付副董事長兼總裁夏令武

光大雲付副董事長兼總裁夏令武說,大數據和互聯網最近幾年的飛速發展給金融業帶來很多機遇。這種機遇是兩個方面,壹個方面是給傳統金融機構帶來了更大、更強的生存能力。有人說互聯網會顛覆傳統機構。現在如果說從大數據維度來看,其實不是的。傳統金融機構掌控了金融業、經濟部門最大的數據。因為金融機構就是經營數據的。所以我想大數據增強了傳統金融機構的能力。另壹方面,大數據也推動了新的金融服務形式的產生,而光大雲付就是這兩方面的結合。

綠地金服CEO楊曉冬

作為陸金所創始管理團隊之壹,綠地金服CEO楊曉冬說,大數據最重要的是要降低企業的成本,從經營角度來說,大數據可以幫助我們提高風控能力。我對大數據未來的遠景還是充滿信心的,但目前的狀況還是不令人滿意的。舉壹個例子,在美國,這是我在90年代做的項目。90年代的時候,妳在美國就可以在互聯網上開戶,我不用1秒鐘就可以知道所有的信息。但是在目前,在中國的信息還是島式的信息,沒有壹個統壹的信息可以證明這個人是可信的,可以線上開戶。市場數據成本是否合理,是關系到大數據能否成功的關鍵。他希望政府可以為不僅是金融企業,要為所有企業提供公***信息。這樣才可以幫助金融企業降低成本。

上海互聯網大數據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陸晉軍

上海互聯網大數據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陸晉軍說,現在整個大數據行業存在壹個亂象。壹方面擁有數據的,比如說政府、銀行、運營商很難開放。另壹方面,有很多公司又號稱有數據。但這個數據哪裏來?可能會涉及到到隱私泄露的問題。圍繞金融談大數據,談移動互聯網,這是真正可以改變金融領域供給側改革的技術和手段。因為有了移動互聯網、各種寶、各種貸,為老百姓提供了更多的選擇,當然選擇過程當中又帶來了很多風險。這是做技術、管理、監管的人要去解決的問題。通過大數據壹定程度可以解決客戶畫像、客戶獲取、征信等等的問題,要把它做好。

陸晉軍說,大數據壹定要開放,壹定要跨境。如果說妳是封閉群體的數據也可以做數據分析,但是只有打開了通路,和不同領域的數據做交換、結合之後才可以產生更多的價值。這也是大數據交易所面臨的壹個非常重要的課題,而且要註重大數據的安全。

證大財富CEO戴衛新

證大財富的CEO戴衛新認為精準營銷和風險管理兩者結合度是非常高的。他們公司在兩年前就做了“淘寶達人貸”,面對的客戶是專門在淘寶上有消費的人群做信用貸款。在推出這個產品的時候,芝麻信用分還沒有出來,通過這兩年的數據積累,未來在大數據使用上,可以做壹些改善。可以結合芝麻信用分來看我們客戶的表現以及真實的芝麻信用分有巨大的關聯性,來驗證芝麻信用分在這樣壹個領域的市場,是不是有更好的使用場景。

戴衛新表示,金融最大的要點就是風險控制,大家數據***享可以有效降低在這壹塊上的損失。他說證大財富壹直和上海官方機構、民營征信機構等合作,做數據***享。

前海征信副總經理施奕明

前海征信副總經理施奕明從征信和金融的關系談了他的看法。金融的核心是風險定價,風險控制是非常重要的手段。原來傳統的金融方式都是以線下方面為主,比如說貸款必須要面簽。但是現在很多都是遠程化、線上化的方式,如果說沒有像現代征信業的發展,像遠程開戶、人臉識別這樣的技術是不可能實現的。未來大數據在金融行業將會越來越重要。

施奕明介紹征信業面臨的挑戰是信息孤島問題、安全合規問題和技術創新問題。

他說,現在征信把信息分為三大類,第壹類是公***信用數據,第二類是金融信用數據,第三類是生活信用數據。這三方面的數據分別在各個不同的地方,要把這三類進行整合,需要壹個大的戰略,數據聯盟、數據交易中心的出現為數據整合提供了很好的基礎,也會成為征信業未來發展的契機。

大數據時代壹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個人信息披露泛濫。前海征信操作是非常規範的,任何數據的采集和披露都是要遵照合法的途徑和規矩來做的,大數據的前提是合法合規。

在大數據征信時代有很多的創新點,但必須要謹慎。傳統的金融征信其實已經被驗證過無數次了,是可以非常有效的判斷壹個人的信用風險的。現在大數據發展很快,但是這些信息和標簽是不是可以真正的防止風險,這是需要待驗證的。因此並不會把所有創新都推向市場,需要經過長期驗證之後,才會非常負責地推向市場。

主持人:第壹財經廣播主持人葉柳

相關問答:

  • 上一篇:國內有幾種法律
  • 下一篇:藥品生產企業、藥品經營企業和醫療衛生機構發現新的或嚴重的藥品不良反應,應於發現之日起( )。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