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理和毒理
容易被腸道吸收的磺胺類藥物服藥後會迅速被完全吸收,在 2 到 3 小時內達到血藥濃度峰值,吸收後會廣泛分布於全身的組織和體液中。磺胺類藥物主要在肝臟代謝,發生乙酰化,其溶解度降低,易析出結晶,對腎臟有損害。易吸收類主要經腎臟排泄,少量經膽汁和乳汁排泄,也可經胎盤進入胎兒體內。當腎功能受損時,藥物的半衰期會明顯延長。堿性溶液可促進磺胺的排泄。磺胺類藥物還會影響消化系統和血液系統,並可能發生過敏反應。
診斷要點
1.磺胺類藥物應用史。
2.臨床表現
(1)可出現血尿、尿急、尿痛、尿少、尿閉、急性腎功能衰竭等泌尿系統癥狀。尿液中有磺胺結晶。
(2)神經系統癥狀 頭痛、頭暈、乏力、失眠、嗜睡、精神錯亂、****、耳鳴、重聽、良性顱內壓增高等,可有多發性神經炎癥狀。
(3)血液學癥狀粒細胞減少、急性溶血性貧血、血小板減少、再生障礙性貧血和高鐵血紅蛋白血癥。
(4)消化系統癥狀 食欲不振、惡心、嘔吐、腹痛、腹瀉、消化道出血,肝臟可腫大、壓痛、黃疸和肝功能損害。(5)過敏反應可出現藥物熱、皮疹、過敏性休克、剝脫性皮炎和嗜酸性粒細胞增多。
急救處理和預防
(1)誤服大量者盡快催吐、洗胃、導瀉。
(2)多飲水,加入與磺胺類藥物等量的碳酸氫鈉,堿化尿液,促進毒物排泄。
(3)因磺胺結晶阻塞而出現嚴重癥狀時,可行輸尿管插管,用無菌堿性液體沖洗腎盂,如2%~5%碳酸氫鈉溶液,以減輕或解除阻塞。
(4)如果出現急性腎衰竭的跡象,應及時處理。
(5)應註意保肝、治療高鐵血紅蛋白血癥和溶血性貧血等對癥治療(見相關章節)。
(6)預防用藥嚴格掌握適應證和劑量。肝腎功能不全、早產兒、新生兒及孕婦、有磺胺類藥物過敏史者禁用。應用時必須多飲水,與碳酸氫鈉合用,使尿呈堿性,以利排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