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提高秋播的效果,在種植和種後管理中應註意以下幾點:
首先,選擇合適的地塊和健壯的幼苗。葡萄對土壤有很強的適應性。沙土、沙壤土、壤土、礫質土、輕度鹽堿土等土壤均可種植,但以沙壤土最為適宜,應盡量選擇沙壤土地塊種植。為提高移栽成活率和早期產量,在選擇耐寒性強的品種的基礎上,應選擇根系發達、枝芽豐富、無病蟲害、無機械損傷的優良種苗。
第二,精細整地施肥,提高種植質量。選地、翻耕、整平後,按預定的行距挖坑,坑頂直徑80厘米,坑底直徑40厘米。種植前適當修剪苗木的根部和枝條,盡量保留多根。每個坑施有機肥30 ~ 40kg,尿素0.5kg,將底部均勻攤入坑內,回填土厚10cm,每個坑內種植葡萄苗1株,填實,然後用1倍滲水量填實,滲水後及時用土覆蓋。
第三,加強栽後管理。定植後7天,應及時堆土防寒保濕,土堆厚度壹般為30 cm左右,有利於保濕保苗越冬。來年晚霜後,及時清除防寒土堆,澆水1次;發芽前,剪2 ~ 3個芽眼;發芽後,剪掉多余的芽,將次生芽去核;當主梢長到50厘米長時,進行取芯。以後轉入正常的田間管理。
壹般在冬季結合修剪進行插穗收集。選擇發育飽滿、質量好、節間短、顏色正常、芽眼飽滿、無病蟲害的壹年生枝條為插條,切成7-8段(約50 cm),每50-65,438+000捆成65,438+0捆,貯藏。儲水溝位於地勢高且幹燥的陰涼處。溝的深度為60-80厘米,長度和寬度取決於存儲分支的數量。蓄水前,在溝底鋪壹層10-15cm厚的濕沙。插條可以橫放,也可以豎放,但要在枝條上灑壹層沙子,以減少枝條的呼吸熱。如果沒有沙子,可以用土。土壤濕度約10%,捆內填充細土。插穗以3層為宜,過多時不便於檢查和管理,也容易引起發熱和黴變。中間每隔2米左右豎起稻草捆,方便上下通風。枝條鋪設後,頂部可覆蓋壹層稻草,最後覆蓋20-30厘米厚的土,東北、華北寒冷地區應適當增加覆土厚度。在巖屑儲存期間,應註意定期檢查,使儲砂溝內的溫度保持在65438±0℃左右,壹般不應高於5℃或低於-3℃。溫度過高時,枝條呼吸作用增強,養分消耗增加,容易發生黴變;如果溫度太低,芽眼容易凍傷。儲水溝的濕度也合適。如發現濕度過高,樹枝發黴,應及時翻面通風,重新存放。
扡插繁殖方法
1.普通扡插繁殖方法
(1)無根扡插(露地扡插育苗)春季將儲存的枝條從溝中取出後,在室內用清水浸泡6-8小時,再進行扡插。壹般將枝條分別切成帶2-3個芽的插條。插條壹般長20厘米左右,節間長的品種每次插條上只留1-2個芽。扡插時,上端在芽以上1 cm處橫剪,下端在芽以下斜剪,剪口呈“馬耳狀”(剪口靠近芽眼容易生根)。插條上部的芽眼要飽滿,如果插條後第壹個芽眼受損,第二個芽眼可以萌發,有利於提高插條成活率。
苗圃地應選在地勢平坦、土層深厚、土壤疏松肥沃、有灌溉條件的地方。第壹年秋季土壤深耕30-40 cm,結合深耕,每666.7平方米施有機肥3000-5000公斤,進行冬灌。早春解凍後及時耙平地面保墑。切割分為平邊切割、高邊切割和壟作切割。平畦扡插主要用於幹旱地區,以方便灌溉。高畦壟作主要用於土壤潮濕的地區,以便及時排水,防止畦面過濕。無論平畦扡插還是高畦扡插,都要在扡插前做好苗床準備。苗床的大小應根據地塊形狀來確定。壹般床寬1m,長8-10m,割距12-15cm,行距30-40cm,每床插3-4排。扡插時,插條斜插入土中,地面上露出壹個芽眼,使芽眼在插條背面上方,使新芽挺直。栽壟時,壟寬30厘米左右,高度15厘米,壟距50-60厘米,株距12-15厘米。所有插條都斜栽在壟上。移栽後畦內灌溉,如有可能,覆蓋地膜後扡插效果更好。無論采用哪種扡插方式,都要註意插條上端不要伸出地面太長,同時要防止胡插,避免品種混雜。
當地土壤溫度(15-20cm)穩定在10℃以上時開始刈割。在華北地區壹般是3月下旬到4月上旬,但在華北地區要到4月中旬才能在露地進行扡插育苗。
在扡插至產生新根期間,必須防止土壤幹旱。壹般10天左右澆1次水。給粘性土壤澆水的次數要少。如果澆水過多,土壤會過濕,地溫降低,土壤透氣性差也會影響插條生根。插條生根後加強肥水管理。7月上半月,幼苗進入快速生長階段,之後要施速效肥2-3次。為使枝條充分成熟,7月下旬至8月應停止或減少灌溉和施肥,同時加強病蟲害防治,對主梢和副梢進行去心處理,保證苗木健壯生長,促進壯苗生長。幼苗生長期間,要及時翻耕除草,改善土壤通氣條件,促進根系生長。
露地扡插是最簡單的育苗方法,成本低,易於推廣。但如果管理不當,扡插成活率和出苗率較低。另外,露地扡插,苗木生長期短,苗木質量相對較差。壹般露地每666.7平方米扡插6000-7000株,成苗率60%-70%。
(2)我國北方3、4月氣溫上升較快,但地溫上升較慢。露地扡插往往是先發芽,後生根,發芽和生根的時間差在20天以上。如果管理不當,發芽的芽往往會因缺水缺營養而枯萎,嚴重影響扡插成活率。原因是葡萄芽眼萌發所需溫度相對較低,壹般在10℃左右即可萌發。生根需要高溫,25-28℃生根最快。催根是根據葡萄生根的溫度要求,通過人工加熱,加速插條基部原始細胞的分裂,促進不定根的形成。生產中常用的促根方法有溫床促根、火坑促根、電熱促根和化學處理促根。
溫床促根:通過在溫床中醞釀熱量來創造加熱條件,促進生根。催根前,在地面上挖壹個床坑,坑的中間略高,四周略低,然後裝上20-30cm厚的生馬糞,邊裝邊穩,踩平後澆馬糞,蓋上塑料薄膜,促進馬糞發酵產熱。過幾天溫度升到30-40℃時,在馬糞上撒上5厘米左右厚的細土,等溫度下降穩定在30℃時。用濕沙子或濕鋸屑填充樹枝,以防止熱空氣上升和水分蒸發。插條下部的土壤溫度保持在22-30℃。註意插條頂端的芽不要埋在沙子裏,以免在高溫的影響下過早發芽。催根時保持沙土或鋸末濕潤,並註意控制床面溫度,白天揭開覆蓋溫床的塑料薄膜,利用早春冷空氣降低床面溫度,防止芽過早萌發。
火炕催根:壹般采用回龍火炕,半地下或地上。炕的寬度為1.5-2米,長度視需要而定。具體施工方法,可先在炕床下挖2-3條小溝。沖溝深20厘米,寬15厘米。小水溝用磚或土坯鋪成,就是第壹層煙道,也就是主煙道。煙道出口到入口要有壹定的角度,向上傾斜,然後在第壹層煙道上用磚或土坯砌壹個花洞,就是第二層煙道。泥巴抹成炕面,四周砌磚做矮墻。炕修好後,先試著燒壹燒,溫度過高再適當填充。當炕面溫度均勻(20-28℃)時,鋪10 cm厚的濕沙或濕鋸末,插穗放在上面促根,並用塑料薄膜覆蓋,防止插穗失水幹燥。
火炕的建造方法因地而異。有的地區火炕比較簡陋,只有1層煙道,炕床下面挖了三條溝。中間1溝為主要火道,從火嘴延伸至阻火端,傾角25 -30度。兩側有兩條輔助消防通道,主、輔助消防通道之間的距離為20-40 cm,在耐火極限的末端相連。輔助火道也要做成緩坡形,它會回到燃燒器上的排煙口。主煙道和副煙道的寬度為25厘米,高度約為20厘米。用機瓦鋪好火道後,填壹層土,建成炕面。其他催根方法同回龍康。
火炕的施工比較簡單,適合在沒有電力供應的地區和壹些習慣用火炕育苗的地區使用。
電熱促根:用電熱絲加熱促根是壹種高效簡便的集中促根方法。DV系列電熱絲壹般埋在苗床中促根,以提高地溫。DV系列電熱絲功率有400瓦、600瓦、800瓦、1000瓦,可根據切割數量靈活選擇。
電熱線的布線方法:首先測量苗床面積,然後計算布線密度。比如床長3m,寬2.2m,電熱線800瓦(100m長)。
布線車道數=(線路長度-床寬)林長= (100-2.2)/3 = 32.6。
布線32道。
布線間距=床寬=肺通道數= 2.2/32 = 0.06 (m)。
請註意,布線通道的數量必須是偶數,以便兩個連接器可以位於壹端。然後用木板做壹個長3m、寬2.2m的木框,在木框的下表面和四周鋪上5-7cm的鋸末作為隔熱層;按接線距離在木框兩端釘上壹排釘子,使電熱絲在加熱床上來回纏繞,蓋上塑料薄膜,薄膜上鋪5-7cm的濕沙;最後,切下用於促根的插條,用化學促根劑處理,然後根據品種捆成小捆,埋在濕沙中,再將苗床。壹般1平方米的苗床可放置6000根左右的插條。
電溫床每天早晚通電。通電時間取決於床溫。當床內溫度達到25-30℃時,可切斷電源。有條件的地方,最好安裝溫度控制器,將溫度控制在25℃。使用溫控器不僅省電,還省去了觀察溫度和開關電源的程序,保證了最佳溫度和順利壓根。
最近有些地方用保溫性能好的電熱床墊促根,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方法如下:首先在催根處地下鋪壹層磚,磚上鋪壹層鋸末或沙子,厚度為5-10 cm。然後,用質量好的塑料薄膜將電褥子兩面覆蓋並放在沙地上,將電褥子上的薄膜抹平,仔細檢查有無漏洞。最後,在薄膜上鋪上厚度為10 cm的濕沙或濕鋸末,將加工好的插條整齊地排在上面。接通電路,兩三天前把控制開關放在高檔位置,砂內溫度升到20-25℃時,切換到低檔保溫。壹般用電褥子加熱完成催根過程需要10天左右。在苗量不大,電熱線和溫控器不好買的地方,可以用這種方法加熱促根。
化學處理:化學處理能有效促進生根。該藥的主要作用是加強插條的呼吸作用,提高酶的活性,促進分生組織細胞的分裂。促生根劑有多種,其中以漢科D5I丁酸(1BA)50m g或茶乙酸(N叢)50-100 mg浸泡插穗基部12-14小時效果最好。為了少占容器,用300-500毫克的茶醋酸快速浸泡根5-10秒,然後立即促根或扡插也有很好的促根效果。
ABT生根粉含有生長促進劑和許多化學物質,也是壹種很好的生根劑。使用時,將1g生根粉溶於500ml酒精中,然後加入500ml蒸餾水或冷開水,制成1000mg/kg ABT原液。原液要存放在避光陰涼的地方,使用時再稀釋。壹般葡萄扡插時,可以用50-100 mg/kg的ABT溶液(即將原液稀釋10倍至100 mg/kg,稀釋20倍至50 mg/kg)浸泡已扡插插條基部1-2小時,然後取出插條進行扡插。正常情況下,1克生根粉可處理4000-6000根插條。ABT生根粉也可用於綠枝扡插。
無論采用哪種方法,為了保證良好的生根效果,必須註意以下幾點:①不同生根方法的生根時間各不相同,但扡插最適宜的生根程度是根前體突破皮層0.5 cm左右即可進行扡插。生根時間過長,容易折斷新根,影響插條成活串。(2)紮根時間要靈活。如果催根後直接在開闊地割,最好把根推晚壹點,以便處理後在開闊地割;如果在保護區育苗,可以提早催根。(2)加熱促根時,促根後期要有壹個逐漸冷卻的過程,讓新根適應外界環境條件後再切苗。(4)經促根處理後,插條在扡插時不應損傷根原基。扡插到苗床後,要灌足水,使新根與苗床土緊密結合。
[下壹頁]
2.葡萄的快速繁殖
(1)葡萄塑料營養袋快速育苗法之前,用寬19 cm、長16 cm的塑料薄膜制作塑料袋,塑料袋高16 cm,直徑約6 cm。市面上也有相應規格的塑料袋出售,為方便起見,在袋底或袋底兩角各割壹個直徑為1 cm的小孔。同時用土壤、過篩的細砂和腐熟的糞肥按照砂:土:肥= 2: 1: 1的比例配制成營養土。沙子的比例不能太小,以防袋中土的重量影響生根。
塑料營養袋育苗可在溫室、暖炕或陽床進行。如果在陽床育苗,塑料袋要裝滿營養土,使袋內土面距離袋口1厘米左右,然後將營養袋整齊地排列在陽床內。壹般1平米的陽光邊界可以放置400個營養袋。扡插時,將儲存的插條切成芽段,粗壯的枝條可切成單芽插條,較細的枝條可切成雙芽插條,在芽眼以上1 cm處平切,芽下留3-5 cm斜切(雙芽扡插時,在第二芽以下斜切,切成馬耳狀)。切下的芽段用促根劑處理後,直接插入設定好的營養袋中央,插條頂芽與袋內土面齊平。扡插後灌水1次透水,同時在陽光床上豎立拱形支架,用塑料薄膜覆蓋,晴天揭膜,通風,晚上蓋緊,保持床內溫度白天20℃以上但不超過30℃,夜間10℃以上。
如果在溫室或耐火床上育苗,用同樣的方法將裝有營養土的塑料袋放入溫室或耐火床上,扡插方法與陽床相同,只是溫室育苗的開始時間可以提前到L-2月。用耐火材料育苗時,開始時間可以晚壹點。陽床育苗時間可參照當地菜農育苗時間確定。原理是當地晚霜期已過,露地溫度適宜幼苗生長。
剪後管理比較簡單,主要是保持袋內適當的濕度,避免袋內漬水。營養不足時,待2-3片葉子長出後,可噴施1-3倍的0.3%尿素和磷酸二氫鉀溶液。當幼苗長到20-25 cm時,5月中下旬即可在露地種植。
塑料營養袋育苗的優點是:①節省插條。②種植時成活率高。塑料袋育成的幼苗根系發達,去掉塑料袋後,土壤不散,根系不損傷,栽後不滯苗,幼苗壹直生長,成活率壹般可達95%以上。(3)節約土地和勞動力。壹般露地扡插每666.7平方米可育苗5000株左右,保護地每666.7平方米塑料袋可育苗65438+萬株以上。同時移栽後的管理也比較簡單,只需要澆水,不需要中耕,育苗、跟入、運輸也很方便。④能早結果。塑料袋苗5月份可以種。由於沒有延苗過程,種植後生長期相對延長,植株當年就能成型,第二年開始結果。
塑料營養袋育苗的關鍵是註意控水。水分過多會導致插條腐爛變質,要經常檢查。大棚使用塑料袋育苗時,白天大棚內溫度應保持在25-30℃,最高不超過30℃,夜間溫度不低於15℃。
(2)防火育苗。其實火炕育苗就是直接把插條培育成火炕苗,然後種在地裏。
壹個耐火炕的搭建和插條的準備和生根是壹樣的,只是插條的密度沒有生根的密度高。壹般以4-5 cm的距離切插條,插條埋在濕沙中。整炕切好後,隨時開始加熱,每天早晚各燒2-3次火,使床沙內溫度保持在25-30℃。同時註意經常澆水保持床體濕潤,氣溫高時及時揭開塑料薄膜通風。壹般情況下,大概需要1個月或者1.5個月才能燒完火。大田種植前7-10天停止加熱,對幼苗進行適應性鍛煉。壹般扡插12天後,愈合組織開始產生,20天後生根率達到70%。1個月後,1插條可長出10以上的根,部分根已半木質化。此時還可從地上發出3-4片葉子,苗高可達13-20 cm。在實際應用中,為了便於管理、選苗和栽植,常采用營養缽或袋與炕加熱相結合的方法。
火炕育苗省時、節地、省力、投資少、見效快、成苗率高。這種方法可以用在沒有電力供應的農村地區。
與電熱育苗壹樣,火炕育苗實現了春播夏種,延長了幼苗的生長時間,創造了早形成、早結果、早高產的條件。
火炕用來育苗,可以建在房子的院子裏,也可以建在村邊,節省了育苗的專用土地。
對於沒有灌溉條件的地方,露地育苗往往會因供水不足而失敗,而火炕育苗可以集中育苗,節約用水,管理也比教學方便。因此,這種集中育苗方式應該在幹旱地區推廣。
(3)電熱育苗或電熱促根溫室育苗法,實際上是將插條在電熱溫床中培育或電熱促根後扡插到溫室中。因此成苗率更高,幼苗生長時間更長。壹般比普通露地扡插可延長生長期2個月左右,容易達到當年壯苗,次年結果的目的。
其做法與上述電熱促根法基本相同。
(4)扡插前用塑料薄膜覆蓋苗床或苗壟。塑料薄膜的周邊用土壓實。扡插時,先用壹根粗尖的木棍在苗床上插壹個洞,然後將插條放入洞中,使最上面的芽高出地面約0.5厘米。插條下部的切孔用土封住,然後澆水1次。
地膜的主要作用是提高地溫,保持土壤水分,促進葡萄幼苗的良好生長。用塑料薄膜覆蓋可以減少土壤水分的蒸發,防止土壤板結和雜草的過度生長,也減少了復雜的苗圃管理。但需要註意的是,氣溫較高時,地膜覆蓋會出現燒苗現象。此時應在塑料薄膜上覆蓋稭稈或及時揭去塑料薄膜,防止燒苗。
葡萄是喜溫的植物。早春溫度10oC開始發芽,溫度越高發芽越快。適宜花期為25-30℃。當遇到低溫(15oC以下)、雨霧、旱風時,授粉受精就會差,導致大量落花落果。7-9月是漿果的成熟期。如果溫度不足,漿果的顏色會很差,糖分會減少,甚至不會完全成熟。當地溫度能否滿足葡萄果實完全成熟,通常是以積溫為依據。如石峰的累計成熟溫度(從開花到成熟的日平均溫度之和)為2564oC,其開花到成熟為102天。
葡萄對光有強烈的偏好。在光照充足的條件下,葉厚深綠色,光合作用強,植株生長旺盛,花蕾多,含糖量高,漿果甜,產量高。
濕度不容易太高。開花前雨水多,新梢生長過於旺盛,消耗植物貯藏養分;花期多雨,施肥不良,導致落花;果實從肥大期到成熟期多雨,光照不足,含糖量低,著色差,品質差,易裂果。高溫多雨潮濕也是葡萄病害增多的主要原因。
葡萄的修剪
整形修剪的目的是調節生長與結果的矛盾,在架面上合理布置枝藤,方便管理,使樹健壯,延長壽命,為連年豐產創造條件。葡萄的整形和修剪因品種而異。“巨峰”樹極壯,修枝宜輕宜長。開花前采摘結果枝,掐掉部分穗尖,有助於緩解樹勢,減少落花落果,提高座果率。對於樹勢中等偏強的“葡萄園女王”,修剪中短枝為宜。
整形手術。壹種是多主藤整形,適合冬季埋地防寒的地區。種植當年幼苗長到5-6片葉子時進行打頂,選擇3-4根粗的主蔓。二是幹形整形,即當年發芽後只留壹根新梢,培育出直立生長的樹幹。
冬季修剪。葡萄在冬季進行修剪,壹般在秋季落葉後壹個月左右到第二年發芽前20天左右。修剪過早或過晚都會對樹體造成嚴重傷害,營養流失,樹體生長乏力。根據樹的強弱和結果枝的長短,葡萄冬季修剪的原則是:強藤留長,弱藤留短;上半部分留長,下半部分留短。壹般分為三種方法:(1)長藤修剪長藤修剪壹般采用雙藤更新的方法。選擇結果母藤下的壹條藤作為再生母枝,再生母枝保留2-3個健康芽,結果母藤保留6-12個芽,使新枝當年開花結果,並更新從母藤中抽出的兩條新枝(如果抽出三條新枝,應去掉壹條)。如果上面有花序,要去掉,減少營養消耗,促進枝條組織富集。到第二年冬季修剪時,當年結果母藤全部被剪掉,更新母藤上部新枝仍保留6-12芽作為結果母藤,下部新枝保留2-3芽作為更新母藤。在選擇和保留更新的母藤時,要註意選擇盡可能靠近主幹的部位,以控制結果部位逐年上升的速度。(2)修剪短藤,先栽培壹米左右的藤,從主藤上拉出多條主結果藤。冬季修剪時,每株雌結果藤應留2-3個芽。春季抽薹後,選擇上枝為結果枝,下枝為再生枝,防止其結果。冬季修剪時,剪去所有結果枝,更新枝留2-3個芽。(3)修剪和更新中間藤的方法與修剪短藤的方法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母枝上留芽的數量較多,壹般留4-5個芽。另外,修剪時,要剪掉濃密的枝條、細嫩的枝條、病蟲的枝條和幹枯的枯枝。
生長期間的植物管理。(1)抹芽。為了最經濟有效地利用養分,使新芽均勻密集,過多不必要的嫩芽應盡早抹去。(2)紮尖,去掉卷須。當新梢長到25~30厘米時,要及時紮好,字紮法可以防止新梢被摩擦傷到。捆綁嫩枝時,同時去除卷須,以支持養分消耗。(3)新芽的采摘和次生芽的處理。從新芽上摘下心臟可以抑制樹枝和藤蔓的過度生長。去核後大量的次生芽應受到抑制。果穗以下的次生枝可從基部去除,而果穗以上的次生枝留兩片葉取芯,主枝頂端的次生枝留數片葉取芯果枝,可限制營養生長,促進花序營養積累,提高座果率。壹般以開花前壹周在最上面的穗上留5~9片葉為宜。(4)花序和果穗的修剪。壹個結果枝上往往有1~3個花序,留壹個發育良好的花序為宜。然後花序適當修剪。對於座果率低、穗分散的品種,如玫瑰香、巨峰等,應在開花前2~3天切掉二次穗,掐掉壹部分穗尖,以提高座果率。白馬拉加、意大利等座果率高的品種,往往托果,導致裂果和果實成熟度不壹致。這些品種應在花後10~20天用小剪刀進行疏果,以增大果實大小,提高品質。日本巨峰葡萄是穗粒疏,壹般每穗留35粒左右,單果重可達15 ~ 18g。
肥料和水管理
葡萄是多年生植物,每年生長結果,需要從土壤中吸收大量養分。為了保持樹木的健壯生長,不斷提高產品的產量和質量,必須註意合理施肥。據我國部分高產葡萄園測定,每100 kg漿果,應施氮0.25-0.75 kg左右,施磷0.2-0.75 kg,施鉀0.13-0.63 kg。各地可因地制宜,通過生產實踐和科學實驗進行適當施肥。
按施肥時期可分為基肥和追肥。基肥應在9月底至10初新梢完全成熟時施入。基肥與後效肥料如腐熟的人類糞便或糞肥、家禽糞便、綠肥和磷肥(過磷酸鈣)混合。追肥壹般用腐熟的人糞尿、餅肥等速效氮肥。開花前10天,7月初主要施草木灰、雞糞等鉀肥。施肥方法可在距植株約1米處挖環形溝。基肥深度40 cm左右,追肥要淺,避免根系損傷過大。受精後需要水。
葡萄根外追肥對提高產量和品質效果顯著,方法簡單。開花前、幼果期、漿果成熟期噴施1-3%過磷酸鈣溶液,可增加產量,改善品質;開花前噴施0.05-0.1%硼酸溶液可提高座果率;在坐果和果實生長期間噴施0.02%鉀鹽溶液或3%草木灰浸提液(噴施前壹天浸泡),可提高漿果含糖量和產量。根外噴肥,如遇幹旱,應適當降低濃度,避免燒葉;在尚未使用的地區,宜先小批量試用,取得經驗後再逐步推廣。
葡萄相對耐旱,但如果能適時灌溉,產量可以顯著提高。在樹液流到開花之前,必須保持土壤濕潤。此時如果能追肥灌溉,可以為開花坐果創造良好的肥水條件。但開花期水分過多,會造成大量花、果掉落。除非土壤太幹,否則開花期間不適合澆水。從坐果到果實著色,處於高溫狀態,葉片上蒸騰量大,需要大量水分。可以根據天氣每隔7-10天澆壹次水。果實著色開始變軟後,果實含糖量降低,不耐貯藏,易裂果,除非幹年份太多。休眠期,土壤過幹不利於越冬,土壤過濕易引起芽眼黴變。壹般在采收後結合秋施肥灌溉壹次,以利於透水,在北方產區,需要在防寒前灌溉壹次,這是葡萄防寒的重要措施。
葡萄種苗的繁殖方法很多,根據所用繁殖材料的不同,可分為繁殖和無性繁殖兩大類。有性生殖是用種子繁殖幼苗,稱為幼苗繁殖。繁殖出來的幼苗稱為實生苗,有性繁殖在生產中主要用於砧木幼苗的繁殖。因為有性生殖所用的種子是通過有性過程產生的,從遺傳學的角度來看分離很大,不能保持原有品種的穩定性。此外,在常規育種中,通過雜交獲得的雜交種子通過播種生長雜交苗,並從中選擇優良的單株,直至培育成優良品種。壹種利用植物營養器官(如枝、根、芽等)的方法。)作為繁殖材料在無性繁殖地繁殖幼苗,得到的幼苗稱為營養苗。無性繁殖的方法有硬枝扡插、綠枝扡插、硬枝嫁接和綠枝嫁接。在上述方法的基礎上,結合各種重要設施(如溫室、大棚、小拱棚、勢線、營養缽等)可以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