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調整後,根據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領導信息”顯示,該局領導17人。這17人是:
董事、黨委書記朱勤虎
黃副局長、黨組副書記
陳副局長、黨組成員
吳永才,副局長、黨組成員。
王俊生,副局長、黨組成員
副局長、黨組成員王躍。
局黨組成員、江蘇省知識產權局局長、黨組書記平。
李傑,副局長、黨組成員
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紀檢監察組組長、黨組成員王鐵軍被省監委派駐。
江蘇省藥品監督管理局黨組成員、局長、黨組書記田豐。
該局總工程師馮益民
副主任孫
馮新南,壹級督察
二級督察何錫煥
督察馮興漢二
第二巡視員張金武
二級督察陳可染之後,網友接著問了壹個幾乎讓我開心的問題:
壹個局居然有17個局領導。這個員額數是不是意味著這個局的公務員很容易升職?
不得不說這位網友逆向思維很厲害。業內人士看到這個消息,普遍認為機構合並後,多出來的指導崗位可能要消化很長時間,大量中低層幹部會積壓。
網友認為的是,這麽多領導崗位,提高了晉升率。
這應該是體制內外信息不對稱導致的認知偏差。這種超編現象,是多部門合並後的壹種過渡性行為。以前幾個單位各自有壹個團隊,現在合並成壹個單位,壹把手只有壹個。但合並後的領導班子中壹般都包括幾個原單位的副職,行話叫“板凳加長”。等正常崗位消化完了,中層和基層幹部的提拔就進入常態了。
所以說實話,如果妳考上這樣的單位,和同級別的單位相比,恐怕10年的晉升率都不會太樂觀。
說起信息不對稱導致的認知偏差,可能很多人都經歷過。
比如很多普通人認為體制內最厲害的人是四類:小學校長、派出所民警、工商局、稅務局。
為什麽?因為這四類人員都是直接面對和服務群眾的。他們最有可能在行使權力的過程中與普通人產生交集。這讓很多人固執地認為這是權力的象征。
其實體制內這四類人,大部分連副科級幹部都很難纏。
體制內幹貨系列將分別介紹這四個單元。今天就來說說市場監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