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坐落在歷史源遠流長、文化底蘊深厚的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亳州。這塊土地孕育出馳譽中外的道家文化、建安文化、中醫藥文化及白酒文化,誕生了震爍華夏的莊子、三曹、華佗、花木蘭等傑出人物,是“全國首批優秀旅遊城市”,又是壹座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新興能源城”、“現代中藥城”,享有“天下道源、曹魏故裏、中華藥都、養生亳州”的美譽。 亳州師範高等專科學校:亳州市譙城區南部新區湯王大道南段,緊鄰亳州體育場。
學校堅持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明確辦學指導思想,堅持科學發展,加強民主管理,按照“質量立校、人才強校、特色興校、依法治校”的發展戰略和“辦像、合格、上水平”的發展步驟,堅持規模、結構、質量和效益協調發展,堅持走內涵建設和外延建設並重、提高質量與擴大規模並舉之路,立足亳州、面向安徽,輻射全國,以質量求發展,以服務求支持,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 學校高度重視專業建設,按照“師範性、地方性、應用型”的辦學定位,依托亳州中藥材、煤炭、白酒、歷史文化旅遊資源、食品加工等支柱產業,學校正在大力發展應用型專業。2010-2012年***新增專業13個,當前,學校有文化教育、公***事業、生化與藥品、電子信息等八大類43個專業。 學校積極推進校企合作,開拓校企合作培養模式,強化教學過程的實踐性和技能性,積極開展工學結合,努力提高產學研水平。學校在省內外企業中簽訂合作協議的有40多家,建立實習實訓基地***44個,第壹批校內實習實訓室23個。通過校企合作,充分利用多方資源,實現優勢互補,搭建互利雙贏平臺,學校定期輸送應屆畢業班學生深入企業,學習專業實踐技能。特別是學校與國際知名企業古井集團實施戰略合作,亳州師專在古井集團建立教育實習基地,開設“精細化學品生產技術古井班”與“生物技術與應用古井班”,為古井集團培養了優秀畢業生。
學校重視地方文化的研究,成立了“亳文化研究中心”。下設中華道學與養生文化研究所、曹氏家族文化研究所、亳州方言與民俗文化研究所、華佗與五禽戲研究所、亳州二夾弦藝術研究所。
學校藝術系合唱隊代表亳州市參加了省委組織部主辦的“黨啊親愛的媽媽——隆重紀念中國***產黨成立90周年紅歌演唱會”,受到了省委領導和專家評委的高度評價。蘇菲菲、王琳卿、何佳瑩三位同學包攬2011年亳州市旅遊形象大使前三甲。閆媛媛同學在省教育廳“自立自強,勵誌成才,報效祖國”演講比賽中,獲得決賽壹等獎。在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安徽賽區比賽中,我校獲得兩個二等獎,壹個三等獎。馮悅悅同學在2011年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安徽賽區)中,榮獲總決賽壹等獎。
後勤管理處全力打造“安全、優質、高效、和諧”的後勤保障體系,以高度的主人翁責任感,提高服務質量。完善餐飲配套設施,加大餐飲環境整治力度,高度重視食品安全,淘汰高耗能設備,建立節水節電監測及考核體系,建設師生健康、能源節約、環境優美的和諧校園,確保為學校教學、科研及師生生活提供後勤保障。
學校2012年接受省高職高專人才培養工作評估。2010年4月,學校召開了第二次教學工作會議暨迎評促建動員會,全面啟動迎評工作。按照“以評促建、以評促改、以評促管、評建結合、重在建設”的原則,成立評建工作市級和校級領導組織,以專業剖析和制度跟蹤為兩條主線,對照迎接評估工作方案分解工作任務;制定並嚴格落實相關工作制度,適時開展自評工作和校外專家來校進行模擬評估,確保順利通過合格評估。
“十二五”期間學校將啟動並完成校園二期工程建設。包括圖文信息中心、教學樓、學生公寓、食堂、風雨操場等建築。使校園水電、道路鋪設完備、美觀,數字網絡、銀行、郵電、交通等服務設施配備齊全。 學校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加強校園基礎設施建設,完善辦學條件,在通過2012年高職高專人才培養工作評估的基礎上,籌備申辦亳州學院,到2015年在校生達到萬人規模,形成教師教育與非教師教育、職前教育與職後教育協調發展的多科性辦學格局,努力把學校建設成省內同類高校中有壹定影響的“師範性、地方性、應用型”高等院校,爭取在“十二五”期間實現升格為亳州學院的目標。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乘著省委省政府“持續加快皖北振興”、“支持亳州師專改造升格”和亳州市委市政府鼎力支持的東風,亳州師專人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朝著十二五規劃的目標,按照“質量立校、人才強校、特色興校、依法治校”的發展戰略和“辦像、合格、上水平”的辦學步驟,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大力推進學校又好又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