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壹個人,穿著同樣的衣服,甚至系著同壹條領帶,在同壹個電視時間段裏,以不同的姓名和身份推銷不同的藥品、保健品,而且說得頭頭是道,講得入情入理;同壹個人,竟然從頭到腳患上了十幾種病,並且吃(用)了她推薦的藥品或者保健品後,竟然都痊愈了。頻頻變臉的專家和渾身是病的明星,已經成為誤導消費者的主要幫兇。
情景再現1:
山東網友於先生在網易論壇上把這些“變臉專家”壹曝光,便引起輿論的軒然大波。於先生說:“我就是看不過去,這些人在電視上這麽囂張,怎麽就沒人管?!”
從去年年底開始,於先生著手收集虛假醫藥廣告,經過近1個月的對比核實,他驚奇地發現僅山東和濟南當地的電視臺,“假專家”就達12位,更為荒唐的是竟然還有幾個相同面孔的“專家”在不同的產品裏,名字和身份都稱得上是“千變萬化”。
比如,塞隆骨康貼廣告中聲稱為該藥首席研發人的王誌輪,在其他廣告中又變成了中國風濕醫學研究所技術顧問郭明魚,後來又變成了治療骨科疾病的醫學博士張中和……
在億康納米能量杯廣告中名叫陳偉明的“專家”,身份是中國醫促健康飲水協會理事。而在華佗延壽酒的廣告中,搖身壹變卻成了“關新良”,身份也變成北京中日友好醫院主任醫師。
常在影視劇中出演慈祥老人角色的壹名演員,在醫藥廣告中成了渾身是病的明星。她分別在廣告中稱自己患了牙齦萎縮、牙周炎、風濕骨病、肺氣腫、全身麻木、肝病、腎病、心臟病等嚴重疾病,在每個廣告中都說自己吃(用)了廣告中的產品後痊愈了。
“這些廣告越看越離譜,越看越氣憤”。於先生便決定壹定要把這些假廣告、假專家的害人行徑昭然天下。
正要整理完畢時,趕上了“假糖脂寧膠囊致死事件”。1月31日,於先生便將題為《電視廣告中出現的相貌壹樣名字不壹樣的壹群騙子》的帖子發布到網易論壇,壹口氣羅列了山東和濟南電視臺中出現的12個涉嫌虛假廣告的“變臉”高手,這些人用同壹副面孔在多個廣告中扮演不同“專家教授”,內容涉及藥品、保健食品等。
詭計揭秘1:
壹石激起千層浪,網友們很快展開“人肉搜索”,壹些專家的身份被核實清除,“塞隆骨康貼”藥物首席研發人“王誌輪”其實就是曾在電視劇《任長霞》中出演角色的演員李兆民。而“中國醫促健康飲水協會理事陳偉明”的真實身份是北京明星坊文化傳播機構的演員。
媒體曝光後,濟南當地工商部門很快便叫停了“變臉專家”虛假廣告的刊播。
“壹點也不亞於拍電視劇”
演員在醫藥電視廣告假冒醫學專家,在業內早已不是秘密,甚至可以說已經發展成了壹條成熟的產業鏈。壹位曾經從事該領域工作的王先生向記者透露了“變臉專家”的行業規則。
此類醫藥電視廣告都由專門的影視傳播公司制作,從專家演員的選擇、群眾演員(托兒)的挑選到廣告片的拍攝、後期制作,甚至播出,影視公司都能壹條龍服務。制作此類廣告大多數都是壹些不知名的中小醫藥企業,但也有老百姓熟知的知名大型藥企。
情景再現2:
中央電視臺在“3?15”晚會中曝光了電視購物產品“好記憶學習枕 ”通過誇大宣傳忽悠消費者,引起了公眾對電視購物的廣泛關註.曾靜平指出,目前電視購物中假冒偽劣產品、虛假宣傳和假專家現象確實存在,“我們近期對全國電視購物市場做了壹次調研,20%左右的電視購物存在著各種頭銜的假專家”.詭計揭秘2:
造成電視購物市場混亂的主要原因是多頭管理,商務部、廣電總局、工信部、工商總局、衛生部、質監局等部門誰都能管,誰又都不管.”曾靜平認為. 按照節目標準,電視購物將被定義為節目而非廣告來管理,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早就規定了電視購物是節目,而我國的電視購物是舶來品,不管是按國際慣例還是為了電視購物管理的正本清源,都應當定義為節目. 節目標準出臺後,此協會標準將會逐漸過渡到部委標準、國家標準,產生強制執行力.今後電視臺播放電視購物前,必須對主持人、嘉賓身份和所售產品質量、節目內容等進行審查備案,出現問題電視臺要負連帶責任. 節目標準的出臺,將對電視購物行業重新洗牌,混亂的局面將會大為改善,壹批雜亂偽小的劣質企業將被淘汰,品牌電視購物企業將快速有序發展.經過升級換代的電視購物有望成為中國廣播電視產業的強力增長點,成為在全球金融危機背景下拉動內需、擴大就業的重要力量. 情景再現3
壹名“專家”能夠在多種醫藥廣告中出現,居然說的還是不同領域的話題,壹名觀眾將“專家”的演員身份曝光後引起社會廣泛關註。本報2月3日曾以《醫藥專家 壹個廣告壹“變臉”》對此進行報道,與此同時,讀者也在質疑這樣的廣告是如何被制作出來的。昨天傍晚,東五環附近壹小區壹套兩居室內,老楊的影視策劃公司內,4名工作人員正在制作視頻廣告。 記者隨身帶壹張自創藥品“說明”:主治腦血管疾病、降血脂,內含柴胡等9味中藥。老楊說:“有這壹張紙就夠了,藥品、廠家資料都不需要。知道藥名,有什麽成分,主治什麽病,就能幫妳找出賣點。”老楊說,要想賣得好,要抓患者心理,中藥原本是慢性的,妳就可以說它快速起效。最近排血毒賣點火,就還可以加上,具有這些功效的原因是所含成分多,所以要把9味改說成24味,還要強調有名貴中藥,比如牛黃。
“沒有那麽多成分和功效,也能那麽說?”“廣告裏說有,藥品包裝上別寫,但要在成分和功效後面加個‘等’字,我們就好發揮了。” 詭計揭秘3
據“業內人士”稱,根據不同的產品,主要有炒作視頻、電視講座和電視購物三種形式。制作精良的要十幾萬元,最低廉的視頻廣告也要2萬元左右。記者表示,希望做壹個講座式廣告。老楊說,壹般這種廣告需要兩個主持人壹個專家,費用在2萬到5萬元,如果需要有患者或者場下觀眾,費用要高壹些。 " “臺詞我劇本裏都寫好了,主持人和專家只要背詞就可以了。”廣告中,可以讓壹個患者說自己曾有腦血管病,吃完藥頭不暈了,手腳也輕松了。然後專家來介紹藥品作用原理,這時要配放藥物驅散血栓的動畫視頻,視覺沖擊會對顧客有很大說服力。 這樣壹部宣傳片大約需要十三四天完成。要用三四天找選演員和場地,拍攝只需壹天,剩下的時間進行後期制作。廣告完成後,在醫藥視頻網站選壹個好位置或者在地方電視臺播出,吸引代理商和購買者。
詭計分析:
國家廣電總局相關負責人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廣電總局只對播出廣告的內容方面是否違規進行監督,比如性保健品廣告和各類性暗示廣告壹律不得播出,而對於廣告中的專家是否是真專家,這個問題要由工商局廣告司負責,“去年工商局就曾經專門針對名人在廣告中的代言下過通知。”
中國廣告協會相關負責人也認為,“假專家廣告”應該由工商部門查處。他稱,中國廣告法賦予了各級工商機關是廣告監管部門,廣告中演員假冒專家、醫生、患者,構成了對消費者的誤導,肯定應該由工商部門來查處。
國家工商總局廣告監管司有關工作人員表示,對類似以專家、消費者等名義在廣告中做形象證明的違法廣告,工商、衛生、藥監部門壹直都在監管查處中,每年都有專門針對藥品、醫療、保健食品虛假違法廣告的多部門聯合專項整治行動。
但即便是“真專家”的電視廣告,工商部門往往也面臨監測難、取證難的問題,“除非有消費者投訴舉報”。
這些非法藥品、醫療廣告往往不經過衛生、藥監主管部門的事前審批,而是繞過行政部門直接拿到媒體上發布,屬於擅自發布未經審批的廣告,工商、藥監部門也只能是事後才能監管發現到。除了廣告主的不自律外,媒體把關不嚴,在其中起了很大推波助瀾的作用消費指南:
很多公司喜歡用那些被認為對產品有很多背景知識的“專家”來幫助促銷產品。但是,由於各類產品方面的“專家”並不多,這種類型的口碑宣傳通常也不會走很遠。也有欲蓋彌彰的嫌疑,前段時間中央臺就曝光了,所謂的“假專家”事件,同壹個專家可以多個行業的專家泰鬥,但實際情況卻是廣告公司找的托,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