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病難、看病貴的當下,老百姓遇到頭疼腦熱的事,都是自己去藥店買藥。藥方無非是看廣告,跟著感覺走。為了盡快康復,吃 "良藥 "成了壹種迷信,抗生素甚至被壹些人認為是包治百病的良藥,不管什麽病,都要 "抗 "壹下。
有的病人自己在家吃藥,病倒是沒好,反而越吃越壞。如果病人來醫院看病,醫院裏的壹些醫生喜歡開大處方,用高檔藥、進口藥。濫用藥物的後果極其嚴重,如何防止藥物濫用是壹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控制藥物濫用是壹項社會系統工程,醫院醫生、患者、藥商以及相關監管部門在這項工程中都是不可或缺的監督環節。監管部門必須廉潔自律,從源頭上規範生產廠家,嚴格規範藥品的流通渠道;藥品經銷商必須艾灸負責地推薦自己的產品,不要誇大宣傳,誤導公眾。醫院不能單純追求經濟利益,醫生要恪守醫德,提高合理用藥的業務能力,不濫用藥物,真正解決老百姓看病貴、看病難的問題。藥劑師要把握好用藥的尺度,不要為了給藥店更多的利潤向患者胡亂推薦。消費者要樹立 "濫用藥就是害人 "的意識,自覺抵制濫用藥,捍衛自身健康。
合理用藥,防止個人濫用藥物非常重要,有壹個好辦法,那就是踐行 "三不",學會 "四問"。
"三不":壹不自行用藥,二不主動求醫,三不隨意停藥或自定劑量。
"四問":壹何,問病因,要知道自己生的病和細菌感染有關系嗎?二問,我是不是壹定要用很貴的藥?第三,如果我確實需要使用昂貴的藥物,它的針對性強嗎?應該如何服用,服用多長時間,有哪些禁忌和副作用?第四,使用藥物後,我的身體是否會出現藥物說明書中沒有描述的任何不適?如果有,壹旦發現,我該如何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