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培養細菌的目的和培養物的特性,細菌的培養方法可分為三種:普通培養法、二氧化碳培養法和厭氧培養法。壹般培養方法是將接種後的培養基置於37℃培養箱中18-24小時,需氧菌和兼性厭氧菌均可在培養基上生長。少數生長緩慢的細菌,需要3-7天才能生長到壹個月。為了保持培養箱內壹定的濕度,可以在裏面放壹杯水。對於培養時間較長的培養基,接種後應在試管口塞上棉塞並用西拉子密封,以防培養基開裂。2.二氧化碳培養法有些細菌,如流產布魯氏菌和胎兒弧菌,需要在含10%二氧化碳的空氣中生長。尤其是初級培養的要求更為嚴格。在二氧化碳環境中培養接種的培養基的方法是二氧化碳培養方法。常見的方法有:(1)接種後的培養基可直接在二氧化碳培養箱中培養,獲得二氧化碳環境。(2)接種的培養基可以在蠟燭罐法中培養。將其放入2000毫升磨碎的樣品缸或幹燥器中。缸蓋或缸口要塗上凡士林,然後點上蠟燭,垂直放入缸內,封住缸蓋。當燃燒熄滅時,在37℃下培養容器中含有約5-10% CO2的容器。(3)碳酸氫鈉-鹽酸法,碳酸氫鈉與鹽酸的比例為0.4g ~ 3.5ml,將兩種藥物分別置於容器(如平皿)中,壹起置於標本缸或幹燥器中。容器蓋緊後,兩種藥物接觸後可產生二氧化碳。3.厭氧培養法常用的厭氧培養法有三種:厭氧罐法、氣囊法和厭氧箱法。(1)厭氧池法是目前廣泛使用的方法。* * *分為以下幾類。抽氣通風法:此法適用於壹般實驗室,其特點是比較經濟,能快速建立厭氧環境。標本接種後,將平板放入厭氧罐中,擰緊蓋子,用真空泵將罐中的空氣抽出,使壓力真空表達到-79.98KPa,停止抽氣,充入高純氮氣使壓力真空表指針歸零,重復三次,最後放入-79.98KPa的罐中,充入70% N2、20%H2、10%CO2(有人改成20%CO2和80%鈀顆粒,壹種冷催化劑,應放入罐中,催化罐中殘余的O2和H2合成水。同時要在罐內放置壹個亞甲藍指示管,亞甲藍在有氧環境下為藍色,在無氧環境下為紅色。當罐內形成無氧環境時,亞甲藍將保持無色。氣體發生袋法:氣體發生袋用錫紙密封,裏面裝有兩種藥片,壹種含有檸檬酸和碳酸氫鈉,另壹種含有硼氫化鈉。前者遇水釋放二氧化碳,後者能釋放氫氣。使用時,在袋子右上角剪壹個小口,裝滿10ml蒸餾水,立即放入。在裝有指示劑和平板培養基的厭氧罐中,擰緊蓋子2-3分鐘後,可以感覺到蓋子微熱,有少量水蒸氣出現。儲罐中的氧氣含量可以低於
上一篇:2020年安全生產月宣傳海報怎麽寫-安全生產月宣傳海報下一篇:ADP是如何轉化為ATP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