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誰有關於蠶的信息?快告訴我!

誰有關於蠶的信息?快告訴我!

1.中國古代最重要的經濟昆蟲之壹。蠶的經濟價值在於絲。絲綢是主要的紡織原料之壹。中國是最早利用絲綢的國家。 新石器時代考古表明,在公元前 2750 年以前,今天浙江吳興錢山漾地區的先民就已經用蠶來織造絲綢、絲帶和絲線。公元前 13 世紀,甲骨文中已經出現了桑、蠶、絲、綢的名稱。蠶絲與麻、苧麻以及後來的棉花壹樣,都是中國人的主要服裝原料,養蠶業也成為中國農業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幾千年的養蠶實踐中,中國人積累了豐富的養蠶經驗,這些經驗集中體現在對蠶病的預防和治療上。商周時期,蠶在室內飼養。戰國時期(公元前 475-221 年),養蠶有專室,蠶病防治得到重視,並采用了浴蠶種技術,公元三世紀末,出現了小蠶恒溫飼養、說明當時對於蠶的生長與溫度的關系已經有了壹定的認識,但直到元代《世農必用》中才對蠶的生長階段所需的溫度有了詳細的描述。金代對於蠶的微粒子病和軟化病已有所認識,當時稱為 "黑瘦 "和 "偽蠶"。公元六世紀三十年代,據《齊民要術》記載,人們又從選用種繭和鹽貯來防治蠶病。宋元時期,為進壹步防治蠶病,除用鹽貯繭的方法外,又出現了曬繭和籠蒸。同時,作為蠶病防治主要手段的蠶浴法也得到了改進,早期的蠶浴主要在四川,宋代出現了朱砂溫水浴法,元代出現了天浴法,利用低溫擇優汰劣。陳九農書》中論述了蠶僵與濕熱風寒的關系,《農桑輯要》中總結了蠶僵與葉質的關系。明代(1368-1664 年)出現了天露、石灰水、鹽水浸種等方法。明代(1368-1664 年)出現了天露、石灰水、鹽水浸種等方法,並用雜交方法培育嘉種,提高蠶的防病能力,還有淘汰病蠶的方法,防止蠶病蔓延。中國的養蠶技術長期處於世界領先地位,為世界養蠶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公元前 11 世紀,蠶桑技術隨閔子騫傳入朝鮮,後又傳入日本。秦漢以後,中國的養蠶技術通過舉世聞名的絲綢之路傳入中亞、南亞和西亞,六世紀中葉,君士坦丁堡國王通過印度僧侶從中國偷運蠶種到該國,為西方養蠶業的開端。

二、壹、養蠶業是中國人發明的

中國人是世界上最早養蠶織絲的人。在浙江吳興城郊,發現了五千年來人類留下的包括古代絲織品在內的遺跡,證明很早以前,中國就會養蠶,傳說是黃帝的妃子嫘祖,教民種桑、養蠶、抽絲、織布,使人人都有好衣服穿。

兩千多年前,中國人制作的絲織品傳到了歐洲。當時,歐洲人不懂養蠶抽絲,也不知道如何制作如此精美的織物。因為歐洲人很喜歡買絲織品,所以商人們要把大量的絲織品運到歐洲,於是他們開辟了壹條把絲織品運到歐洲的道路,這就是 "絲綢之路"。

三、蠶的壹生

1.卵

剛產下的卵呈淡黃色,扁橢圓形,厚約0.5~0.6毫米,直徑約1~1.2毫米,卵的顏色會逐漸變深,但未受精的卵不變色。

2、蟻蠶(初齡蠶)

卵孵化時有毛,呈黑色,叫蟻蠶或毛蠶,大小約3毫米,第二天以後,身體顏色逐漸變白,經過四天的蛻皮成為二齡蠶。

3、二齡蠶至五齡蠶

節肢動物蛻皮後成為二齡蠶,體色變為白色,以後每蛻皮壹次,就會增加壹齡,幼蟲蛻皮四次後,進入五齡蠶,每次蛻皮,身體都會越長越大,特別是四、五齡蠶,生長更為明顯。

4.蛹期

蠶進入第五齡後,約七天左右開始吐絲結繭,在繭中約2~3天會再次蛻皮,然後進入蛹期,身體變短、變胖,呈茶褐色,十天左右蛾子即可羽化。

5.蠶蛾

蠶蛾是蠶的成蟲,身體由頭、胸、腹三部分組成,頭部有壹對觸角,胸部有壹對翅膀,但由於發育不完全,所以不會飛。

  • 上一篇:口腔護士工作總結
  • 下一篇:杭州工傷賠償需要多久?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